首頁>Club>
教育家魏書生思想是每個老師必學典範,他的習慣培養法跟其他人比有什麼不同?心理學指出,學習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系統性和穩定性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方式,是個性特徵的重要方面。 魏書生老師是非常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他認為:“自學能力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的、主體的範疇,是較為複雜的特殊能力。這就不能幻想透過一兩次自學行動的過程使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每次自學過程好像點,自學習慣好像線,線才能組成面,最終構成自學能力體。培養習慣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關鍵,這個關鍵一接通,學生大腦這部機器就持久的運轉起來了。 教育家魏書生強調學生成績好是靠習慣培養法進行自學,你們怎麼看?那麼自學就可以,老師起什麼作用?
10
回覆列表
  • 1 # 快樂庭院

    魏老師的觀點,我認為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是無可置疑的,不過並不絕對。

    魏老師的觀點中關鍵是兩點:習慣培養法和自學。

    習慣培養法,無疑就是自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中間包括一個好的心態、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完善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道理並不複雜,大多數家長也都明白,可真正的運用在每個孩子每個家庭中,就是另外一個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家庭的情況也都是不一樣的,可變性不可控性非常大。同時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影響的因素也極大。

    小學中低年級以下的孩子,家庭養育,父母營造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起了決定作用。對於小學高年級以上,尤其是中學生,學校和同齡人的影響作用對其成長的影響在日益增加逐漸會代替家庭的地位。

    孩子成績的好壞,不僅僅是個人學習習慣,更多地還有個人心態、家庭和學校環境的影響。

    放眼望去,小學高年級以上真正成績好的孩子,一般自學能力是比較強的,他們一般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自學的同時更知道借力用力,比如在課上能做到認真用心地去聽老師的講解,同時有自己不斷完善的學習方法,和一種持久的精神。

    圖片來源於網路<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150d001650af75d29634" _src="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486895769778&di=dce244956ef077d46721827e4b700e1a&imgtype=0&class=" capture"="">

    魏老師所說的考習慣培養法進行自學,並沒有否定老師在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的作用。

    這種自學,我理解的更是一種學習能力,會學。

    老師在絕大多數孩子的成長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授孩子們學習方法(自學)和解疑孩子成長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惑,也就是傳道、解惑。換句話說,老師可能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發展,所以老師應該是在為人和專業方面引領孩子成長的。所以現在的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對孩子的成長很大程度上還起著一個管理的作用。

  • 2 # 吳嬈

    謝邀。作為一名大一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我很贊同魏老師的說法!我身邊有一些同學總是看起來花很多時間去學習,但成績總是不理想,仔細分析,會發現這些人都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只是一味地熬時間。出力不討好!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還是挺重要!

  • 3 # 老蘇水瓶

    有條件的同意,一個人學習好壞內因外因同時起作用,聰明度(智商是可以透過學習提高的,但聰明與否絕對是父母給的)是天生的,聰明人,學任何東西都不會差,笨人如果在良好的環境下也許有不錯的收穫,但永遠不會成為大師。有人會反駁,聰明人如果不能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能學好嗎?那隻說明他本來就不夠聰明。何為聰明人?請百度:陳寅格

  • 4 # 98qq

    我非常贊成這一說法!首先:學生在學習時間內要做到專心致志。比如說上課認真聽講,認真聽講的不僅是知識還有老師講述的思路或推導過程。認真作業是做到每個章節爛熟於胸後的獨立作而不是邊做邊翻書。其次,專心致志的預習過程其實就是自學,搞清楚每課有哪些知識點,如果還能弄清知識之間的聯絡,那更好。上課聽講自然容易聽懂甚至透過老師的講解思路再和自己的比較一下優劣長此以往地堅持,那麼就比較容易跟上老師的進度。當然複習過程也是檢驗自己的自學能力的過程。複習過程中可以按教科書的順序,更高一層甚至可以打亂順序按知識結構來複習。這時以前的難題更容易解出來。

    再次,重視錯題。因為錯題可能是運算能力不足更可能是學生思考不周全落入思維陷阱。這種反思比一味做題更有效,換句話說更能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BA的球隊logo為什麼都非常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