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煤城飛t將

    衛青是因為他是國舅關係上位。霍去病是衛青外甥,後又得劉徹裳識,也可以說是漢武帝徒弟,都不是透過正常路徑上來的。

    古來有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之說。透過裙帶關係上來的人並不一定不是英雄。

  • 2 # IT手機小王子

    我覺得提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看看《史記》再來提問吧。甚至百度百科看一下《史記》的列傳究竟有哪些,再來提問吧。

    在《史記》之中,衛青和霍去病為合傳,是《衛將軍驃騎列傳》。電子書裡找本史記目錄,如下。

    《佞幸列傳》主要記載了佞臣鄧通、趙同和李延年等人的事蹟。

  • 3 #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只能這麼說,衛青、霍去病的名字是在《史記·佞幸傳》中出現過,但這個《佞幸列傳》並不是這兩個人的專門的傳記,主要講的是鄧通、趙同和李延年等幾個沒啥大才能、卻靠某種技能或諂媚方法得幸於皇帝。提到衛青、霍去病只有一句,“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翻譯成白話文大概是:衛青、霍去病也是因為是外戚的身份得到皇帝的寵幸,但他們很有才華,靠自己的才華有利於國家。這句並不是太多的貶義。外戚身份是事實,對於自身的能力還是肯定的。

    對於衛青和霍去病更多的記載是在《衛將軍驃騎列傳》中。

    每個人看待事物都有不同的角度和自己的看法。總的說了,司馬遷是反對對匈長期作戰的,在《匈奴列傳》中,他寫匈奴也是華夏子孫,漢匈之戰只是兄弟間的爭鬥。所以,他對於漢武帝長期的征戰並不贊同。因而對於在戰爭中取得成績的將領也不如當時的“憤青”那麼視為英雄。從他對於李廣和衛青的不同評價就可見。他在史記中樹立了飛將軍李廣的光輝形象和李廣難封的哀嘆。而對於衛青和霍去病二人,在列傳中更多的講了事實。說對這兩個人有多喜愛,是沒有的。

  • 4 # 權謀家

    衛青霍去病是有專門列傳的。司馬遷在寧幸列傳中,只是在最後提了一下。那為什麼會在侫幸列傳中提到他們呢。原因有這麼兩點

    首先是他們沒有透過正規渠道進入到公務員序列。是透過各種裙帶關係。這讓司馬遷感覺不爽,不符合正常上升的途徑。

    其次。司馬遷認為他們兩個人並沒有推薦人才給漢武帝。而且個人生活特別自私。漢武帝給霍去病吃的食物。他不吃爛掉,都不給下屬。覺得人品不行。

    所以說做人不行。都沒有透過正常的渠道進入。所以說。他們即使有功勞,在司馬遷眼裡也不是正常人。

  • 5 # 紫水晶Tiger

    建議您搞清楚情況再提出問答。否則不僅會受有識之士譴責,而且會誤導部分讀者!

    衛霍帝國雙壁、開疆拓土、保衛邊境。功垂萬代!

    司馬遷《史記》特有"衛將軍驃騎列傳"!

    有一定批評勞民傷財。這是史實。可戰爭是為了和平!太史公總評是功遠大於過的。

  • 6 # 歷史簡單說

    這個問答是有問題的,只是《史記·佞幸傳》提到了衛青,霍去病而已,並不是被他們列入了該傳,之所以提到他們是因為他們是因為外戚而受寵幸顯貴,但他們卻是靠才能和軍功上進的。

    《史記·佞幸傳》只有幾個人,分包括鄧通,趙同,李延年,韓嫣。他們都是靠著各種本事,比如能觀天象,能歌善舞,會拍馬屁獲得皇帝的寵幸。

    衛青和霍去病有自己的傳,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將軍列傳裡。

  • 7 # 我是查理就姓查

    胡說八道!記載衛青霍去病的傳記不是這個!而是衛將軍驃騎列傳,以官職來指代他們二人,連姓都沒放,可見時人和司馬遷本人對衛青和霍去病的評價極高,高到了用職務代替姓名的程度,漢朝大將軍那麼多,周勃平諸呂,周亞夫平七王之亂,功勞都不低吧,給他們立傳也沒直接用官職指代吧。唯獨霍去病用了,可見對於時人來說,驃騎將軍就只有霍去病,其他人哪怕當了這個官,也要連著姓一起叫才知道是誰。

    出現在佞臣傳裡很正常好吧,寫的是拍馬屁的小人,也得寫具體事,寫他們拍誰的馬屁吧?頂多是司馬遷從個人品德上對他倆的要求也比別人高就是了。而且那時候太子和衛家已經被漢武帝給弄倒了,說霍去病的時候就差指著鼻子說皇帝都是你慣的熊孩子了,再不順著皇帝說衛青兩句不好的,你能見到這本書嗎?搞清楚情況別瞎問哈,不懂還好,要是你別有用心就很糟糕了。

  • 8 # 莊子天涯

    司馬遷的《史記》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書,既可當歷史書籍看,也可以當文學作品看。從歷史書的角度來看,後世史家治史,皆以《史記》為範本,《世家》、《本記》、《列傳》在二十四史中成為個人身份的傳記體裁。而以文學角度來看,《史記》開創了‘’互見法‘’的寫作特色。即一個人物,既見於自己的傳記中,也在其他的列傳中出現,像衛青、霍去病,既在自己的《列傳》出現,也在《佞幸傳》出現,只是不同的文章體裁,出現的角色地位也不一樣。像《項羽本紀》寫項羽是英雄,而在《高祖本紀》裡,項羽就是狗熊了。

  • 9 # 作死先鋒1

    首先要說明,衛青、霍去病有單獨的列傳《衛將軍驃騎列傳》,這一傳才是主要講衛青、霍去病二人的。在《佞辛傳》中提到也不過是因為二人上位都有一定裙帶關係的緣故。當然,換個角度看,司馬遷對二人的評價是不高的。司馬遷從來都很反對征討匈奴,認為這是不仁的。而衛、霍二人都是征討匈奴的主力,自然不被他喜歡。就個人認為,在對匈奴的態度上司馬遷是有問題的。太過於書生意氣的想當然了。作為當時世界上的兩大國家,漢匈的關係十分緊張,對於漢朝來說,舉一世之力而滅匈奴,之後便是想戰就戰,想修養就修養,廢一代而利千秋,可也。

  • 10 # 故紙匯

    因為他們的出身啊!

    西漢很多將領要不就是家世好,比如周亞夫,家傳良將;要不就是老百姓充軍,比如李廣,“良家子”。

    衛霍是什麼人?

    本身兩人的出身就不清白。他們都是平陽公主家的奴隸,母親和這個私通,和那個私通,生下了他們。只不過運氣好,衛子夫被漢武帝立為了皇后,所以雞犬升天把他們提拔為了大將軍。

    當然他們是有能力的,也是立下了大功的。但是這種出身,這種上升路徑,是讓人有點不適應的吧!

    更關鍵的是,儘管司馬遷說的比較隱晦。

    西漢的幾個皇帝都是雙性戀,他們的身邊都是有人的。衛霍兩人是被懷疑在這些人中的。

  • 11 # 日慕鄉關

    這是個誤會,“史記·佞幸列傳”是記述漢代佞臣鄧通、趙同和李延年等的合傳,衛青霍去病的確出現在其中,但卻只是作為正面勵志典型提及,並沒有貶低的意思:

    原文如下: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大意是說衛青,霍去病也是因為“外戚”這個身份提高了身價,但是自身也是憑藉自己的才能很努力的進取。

    為什麼會產生這個問題,多半是由於太史公對衛霍二人的一些描寫與大家的觀點不一致導致。比如衛青,公認的用兵大家,抗匈英雄,但是太史公就很不待見他,不但沒有給他開專欄,還用一篇傳把他和霍去病公孫賀等人都打發了。除此以外,太史公還擺了他一道,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說衛青:“以和柔自媚於上”,一個 “媚”字留下千古謎團,怎麼媚,是床上媚還是床下媚,恐怕只有太史公自己知道。

    霍去病也是,作為與衛青齊名的少年天才,短短几年時間因為戰功累計,如火箭般上升,讓太史公這種老派傳統文人看的十分不爽,給他來了一句“大將軍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為天子侍中”

    “幸”比“媚”更嚴重,就差沒寫細節了,大家心照不宣,漢武帝的案底在那:韓嫣,李延年。。。太史公用的都是“幸”。

    司馬遷為什麼不待見衛霍二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司馬遷對漢武帝對匈奴全面戰爭的做法不贊同,認為“勞民傷財”,殃及衛青霍去病。

    (2)鄙視二人的出身,衛青霍去病都是私生子,底層出生,太史公是祖傳的公務員,處於鄙視鏈頂端,老貴族看不起暴發戶新貴,就拿筆出出氣。

    (3)外戚身份引發爭議,衛霍都是外戚,且都與武帝有說不清道不白的關係,司馬遷瞧不上這種靠裙帶關係上位的傢伙,即使認同他們的成績,心底還是有芥蒂。

    (4)司馬遷與李廣一家關係好,李廣與衛霍是對頭,恨屋及烏,公報私仇。

    也可能有其他原因,人是感性動物,不可能做到完全中立,超然世外,當然,這也為我們看那個時代多出一個視角,讓歷史更加精彩!

  • 1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首先我要肯定衛青、霍去病二人作為征討匈奴的大功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氣節精神之象徵,不容抹殺不容貶低;而太史公在《史記》中如實記述了衛、霍二人的戰績功業,並無任何貶損之意,但太史公又確實將二人列入了《史記·佞幸傳》卻又是何道理呢?

    我們先看看《史記·佞幸傳》中對衛、霍二人的記載: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就是說司馬遷的原文是說的:衛青、霍去病因為外戚身份受到寵幸,然而自身才能傑出,能夠報效國家,所以才日漸精進榮登高位。事實上佞幸傳記載的其他人物大多是沒啥大才能、卻靠某種技能或諂媚方法得幸於皇帝,很顯然司馬遷在這裡是以衛、霍二人與之對比,實質上仍然是一種弘揚正能量的行為,而不是對衛、霍的貶損。

    有人可能覺得:為什麼要拿衛青、霍去病這樣的英雄人物和佞幸小人對比,這不是折辱英雄嗎?其實這裡有一種誤解:這裡的佞幸不是就品性而言的,而是就身份而言的。衛青、霍去病的的確確是因為外戚的緣故而受到皇帝的寵幸,沒經過朝廷正規的公務員考核提拔程式,這和他們的品行、能力沒半毛錢關係。司馬遷這麼寫其實是在說:佞幸其實只是一種身份標籤,重要的是看個人能力。就像我們今天提到富二代這個詞貌似有點貶義,但富二代當中就真的沒有傑出人物嗎?

    其實《史記》當中很多傳記都與之類似:《酷吏列傳》我們今天的人一聽就覺得是寫那些特別殘暴嚴酷的官吏,事實上《酷吏列傳》中寫的也的確是嚴酷的官吏——可嚴酷和嚴酷不同:《酷吏列傳》中的酷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殘酷暴虐草菅人命的惡吏;一類是執法嚴酷不懼權貴的廉吏,這要用我們今時今日的眼光來看這兩類人怎麼著也扯不到一塊兒,可他們的確有共同點:就是執法的嚴酷性。

    所以用我們今時今日的眼光去給古人貼上固定的身份標籤是不妥的:衛、霍被列入《佞幸傳》是因為身份,而不是人品。外戚身份是事實,不需諱言,也不該諱言,歷史是怎麼著就該是怎麼著,重要的是他們為中華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13 # 我是個教授

    能和史記並列的就是漢書,漢書的真實性最高不新增任何個人喜好情感色彩,史記已情感煽情取勝,但是喜歡史記的遠遠高過漢書,就證明中國歷史從來都是不需要真實性的,司馬遷最後受了腐型,個人情感上難免會扭曲點,也是可以理解的,並且衛青霍去病先後都是漢武帝最器重的大將軍難免帶點情緒,看看司馬遷寫的李廣寫的多悲壯,但是悲壯也掩蓋不了李廣和衛青霍去病能力不在一個層次

  • 14 # 漢唐故人

    因為不是按照正常組織程式當的官,所以後世有本事的人會拒絕皇帝的特旨升官,到後來非進士當官遭人歧視,都有這些關係。古人對於記入史書每個字的定義,都是有著嚴格要求的,並不是史官想把他放在什麼傳就在什麼傳。

  • 15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首先我不知道題主看沒看過亦或是瞭解過《史記》,若是看過了解過自然就會發現司馬遷寫了一篇傳記名為《衛將軍驃騎列傳》,這篇傳記裡司馬遷著重的描寫和讚美了衛青推功讓爵、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名將風度和以國家為重的愛國思想。這作為衛青、霍去病兩人的傳記你不去了解,反而卻在故意引導別人,居心何在?

    《佞幸列傳》記載了什麼恐怕你已經提前瞭解過,這裡面主要講述了佞臣鄧通、趙同和李延年等人能力不足卻透過獻媚來獲取帝王寵幸的事蹟。你這樣引導不就是想讓人以為衛青和霍去病不也和他們一樣麼?不然怎麼會被寫入《佞幸列傳》裡。可惜還是有人去看過《佞幸列傳》的,這裡面關於衛青霍去病只有這麼一句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很明顯司馬遷的意思很明顯雖然衛青霍去病不是透過正常渠道入仕,有裙帶關係,但他們與這些佞臣不同,他們是有能力的,是為國家做出過大貢獻的,是與這些佞臣做對比的。不然他也不會再專門為衛青霍去病寫一篇傳記了。

  • 16 # 契茶書舍

    《史記·佞幸傳》是什麼?是記述漢代佞臣鄧通、趙同和李延年等的合傳,與衛青、霍去病沒有半毛錢關係,根本就談不上司馬遷把衛青、霍去病列入了佞幸傳。所以,我認為你問題中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佞幸傳中到底有沒有提到過衛青、霍去病呢?的確有一處,僅僅也就這一處,且看原文:

    “自是之後,內寵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數也。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意思是說:從此以後,宮內被皇上寵幸的臣子,大都是外戚之家,但是這些人都不值得一談。至於衛青、霍去病也因為外戚的關係而得到顯貴和寵幸,但他們都能憑自己的才能求得上進。

    司馬遷在此列舉衛青、霍去病,只是要證實皇帝老兒寵幸、重用外戚這樣一個事實,因為衛青、霍去病也在外戚之列,僅此而已,應該沒有其它的意思。從“然頗用材能自進”的表述中不難看出,司馬遷對於衛青、霍去病的能力及品質,顯然是持肯定態度的。如果以此就認為司馬遷把衛青、霍去病列入了佞幸傳,這個邏輯是會被貽笑大方的。

    另外,關於重用外戚,歷史上僅僅只是漢武帝這樣嗎?顯然不是。就算是放在今天的現代企業管理裡,試想,若倆個人都有才能,你覺得聘用單位是優先錄用熟悉的那個,還是陌生的那個呢?其實《史記》素有“謗書”之稱,這已是歷代史學家早有的定論。這個話題已超出本文範圍,就不在此累述。

    「靜水笑滄笙,你的鼓勵,我的動力!」

  • 17 # 那年73258510

    不得不說,小編提出這個問題居心叵測,看回複果然是有人入套了。衛青霍去病的名字出現在佞幸傳並不等於被“列入”佞幸”,看過佞幸傳和上面回覆的都會知道原因,可惜有些圍觀群眾在沒有認真搞清楚問題的情況下已經開始噴司馬遷公報私仇和衛青霍去病的身份了。

  • 18 # 千古浪

    看一下司馬遷在該傳中如何寫衛青霍去病的就一目瞭然了。

    在該傳中,司馬遷先點題,亮出觀點,指出: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努力種田不如遇到豐年,勤勉做官不如遇到賞識自己的上級。這說明司馬遷是承認捷徑存在的,在漢朝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畢竟沒有高考這種東西。

    然後司馬遷舉例說明了:文帝時期的鄧通,趙同,北宮伯子。景帝時期的周文則。隨後又列舉了當今天子漢武帝寵幸的韓嫣,李延年等。

    這些人大都沒有真材實料,幾乎清一色的靠奇巧淫技,溜鬚拍馬之能取悅皇帝,最終博得寵幸,恩隆日盛。可以看到,司馬遷對這些佞臣是持明顯的否定態度的。

    最後,司馬遷提到了衛青霍去病兩位英雄。不過,在此之前,司馬遷還是過度了一下,正是這句過度,顯示出了司馬遷並無對衛霍進行譏諷,而是將其當成平常的現象來看待:

    自是之後,內寵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數也。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自殺了李延年等人後,皇帝越來越寵幸外戚之家,外戚可稱為自家人,寵幸一點有錯嗎?現在不也是講究拉幫結派,自己人用著放心嗎?

    況且人司馬公還特別說了一句,雖然衛霍依靠裙帶關係獲得上進通道,但其後也是愈戰愈勇,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和能力來保持顯赫地位的,這哪裡是那些投機取巧的佞臣所能比的呢?

    可見,在這裡司馬遷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他是見不得那些利用捷徑上去後卻尸位素餐,甚至興風作浪的奸邪小人。

    司馬公其實在說:你看看人家衛青霍去病,同樣是處於同一起跑線,人家可以耍的紅紅火火,長我大漢軍威,再看看你們,可長點心吧!

  • 19 # 冥蝶讀書

    《史記佞幸傳》主要講的是鄧通李延年等奸佞小人的事情,最後才提了一下衛青、霍去病。

    原文如下:

    自是之後,內寵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數也。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意思就是自從李延年之後,武帝所寵大多是外戚,但這些人不值得一提。衛青、霍去病也是因為外戚受寵,但他們憑藉的是才能。

    整篇文章,前面都在講鄧通李延年等人。司馬遷透過這些事例,只是想諷刺,這些無才無德的人,透過察言觀色,阿諛奉承,就能獲得帝王的歡心,並因此驕橫不法,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害。

    司馬遷最後說了一句:

    太史公曰:甚哉愛憎之時!彌子瑕之行,足以觀後人佞幸矣。雖百世可知也。

    這句話可以看出司馬遷其實是在感慨帝王憑個人喜好用人,表面是諷刺鄧通等人,實則是諷刺這些帝王。帝王所喜好的人,雖然不乏衛青、霍去病這樣有才能的人,但更多是鄧通李延年之類的無能之輩。

  • 20 # 劉三解

    之所以出現,因為他們自身的出身確實屬於《佞幸列傳》的記載範圍。

    《史記》卷一百二十五,《漢書》卷九十三,都是《佞幸列傳》,衛青、霍去病也都列名其中,如果說按照某些人臆想的,司馬遷因為與李陵交好,所以捧李廣,貶衛霍,那麼,班固這個東漢初年之人,還曾經參與過東漢北伐匈奴的人物,也就毫無貶損衛霍的必要了吧?

    然而,都有。

    我們先來看下《佞幸列傳》的定位,《史記》是這麼說的:

    諺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無虛言。非獨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太史公曰:甚哉愛憎之時!彌子瑕之行,足以觀後人佞幸矣。雖百世可知也。

    其實,話說得非常清楚,就是此傳中人,都是帝王內寵,也就是“以色幸者”,所謂彌子瑕之行,其實就是春秋時衛靈公的男寵伴侶,也就是“分桃”的典故來源。

    再來看《漢書》的說法:

    “斷袖分桃”齊備,哪怕是文言文閱讀再糊塗的人,應該也知道《佞幸列傳》記載的這些人的出身身份了。

    事實上,無論是司馬遷還是班固,在談論衛霍時,都著重提及了他們的個人能力,比如《史記·佞幸列傳》說:

    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漢書·佞幸列傳》說:

    衛青、霍去病皆愛幸,然亦以功能自進。

    也就是說,雖然出身如此,卻是靠著自身的本事來建立功業。

    這種記載,本身並沒有渲染細節,可以說是秉筆直書,也沒有什麼貶低的意思,並且《史記》和《漢書》還都為衛霍立傳,可以說,對於他們的功業表達了足夠的尊重。

    事實上,如果我們看衛霍的列傳和漢武帝的本紀,乃至匈奴傳中的記載,從未否認衛霍兩人是出擊匈奴的大功臣,一些斬首和繳獲的數量細節也寫得很詳細。

    實際上,《史記》、《漢書》在《佞幸列傳》裡只這麼一句話,已經算是為尊者諱了,作為漢朝的史官,司馬遷和班固在他們的時代,難道不能看到寫有更多相關“細節”的檔案材料?

    只是點到為止,指出這個事實,還算攜私報復不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搏擊站架都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