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愛曦福
-
2 # 茗惜521
數學的題目不像是文科類那麼好理解,不是隻需要死記硬背就能學會的,如果孩子不能夠理解數學公式的用法那麼數學是很難學好的,而數學呢也是看一個人的腦子經過度的檢測站,頭腦靈活的孩子就能夠很快的學會作用公式把一道題目解出來,但是孩子如果反應沒有那麼靈敏,他就不能再第一時間掌握公式的意義,學起數學來也會顯得異常吃力,那家長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能不厭其煩一遍一遍的跟孩子解釋公式,直到孩子能夠使用公式,家長也要關注一下孩子的狀態,是否有不在狀態的心思,這樣的話家長就算講再多遍也是沒有用的。
-
3 # 藍藍湖
題主的孩子應該不是很大吧,低年級的孩子學習的數學,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會遇到的一些事。數學是一門應用的科學,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注重對孩子數學思維的培養。經常出一些題目讓孩子計算,解決一些生活問題,讓孩子對數學這個學科產生興趣。最簡單的去超市買東西,剛開始可以買多少東西需要多少錢,該找多少錢。然後可以給孩子一個目標,50塊錢,買5樣東西該如何搭配。或者是比較相同產品不同的規格的價格,哪個更便宜。這樣孩子就會逐漸理解數字的意義。至於孩子做題換了說法就會錯,證明還是還沒有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不能急於一時,還是要循序漸進。
-
4 # 訂閱號訊息
數學問題不理解,是因為孩子沒有把文字變成動畫。中國古代文字是象形文字,易於理解。後來發展為現在漢字,孩子對文字意思接受慢,數感不強烈,多看數學動畫應該是理解的一種好辦法,也可以讓孩子動手實踐,情景理解題,都可以激發孩子想像力,我教的孩子都有很大提高,就是知道他們的難處在那裡。當然,公式,概念基本的必須熟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5 # 中進高數工作室
我反問的形式來回答吧,請問數學是天生的嗎?不是!那麼哪來的?前人總結出來的。哪裡總結出來的?日常生活中!對,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常識性事物!小學階段,一米有多長,沒概念,你拿個尺子給他量一下就是!為什麼小孩子剛開始學數學時,是數手指頭的?因為數學本身是抽象的,但是數手指頭卻是形象具體的!3+5和5+3的區別是什麼?別講交換律,那很抽象,你只要拿三個蘋果和五個蘋果,一個放左邊,一個放右邊,然後顛倒一下,問孩子總數有沒有變化!~
-
6 # 努麗
這真是數學普遍現象。
話說有一老師小董老師就喜歡考試再考試,再次考試的題基本上都是稍作變化,這套路真是一大坑,坑了95%以上的孩子,家長試試看,這是檢驗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數學題的試紙噢。
為什麼95%以上的學生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1.基礎知識不紮實,如概念不清理解不到位,定理公理不熟悉等等。
比如有些孩子做添括號問題,一如既往地錯,這是老師特別鬱悶的問題。
小董老師有辦法:前節課的基礎知識在下節課必先總結必有針對性習題,週五總結一週精華;週一又複習上週知識。
小董老師說:學知識如涓涓細流,緩緩滲入心田。
2.練習,針對性地練習是必須的。
說衡中這顆明星,成績是書堆起來的。這不值得提倡,但是告訴我們練習也是要做的。
小董老師有辦法:大量做題,好題按章節分類,因為他有好題庫,所以小測也是他課程的一部分,也有再測喲。熟悉了小董老師的套路,學生都長了心眼:題細細讀,容易看錯,有坑的地方都繞過或直接填平,小董老師的目的達到了!
小董老師說:每個孩子心裡潛藏著能量,讓他輸得不服氣才能激發他的小宇宙。
3.生活,是理解一切的基礎
我的觀點:隨著教改的一步步深λ,數學題再也不會出現超越生活的神題。所以,觀察生活和做數學題也密切起來,讓孩子參與到日常生活中來。
去超市,先和孩子一起拉個清單,讓孩子去尋去找,標價錢(小孩子會發現小數!),讓孩拿物品(數數!),讓孩子算價錢(加法!)。當然分階段完成呀。
再比如,坐公交有是否收費,看收費線,比高低。回家還可量量多高。估計孩子會迷上測量。
還有做飯讓孩子等到幾點就可以了,孩子會看錶。
測量溫度,“一句好冷了”,一起去測室外幾度(負數)
……
我也來一句:生活隱藏著機關,準備好發現的眼睛。
4.閱讀,一定得閱讀。
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理解明白是建立在閱讀的基礎之上的。
閱讀很容易,每天半小時擠出來,只要堅持下來,花會開。
如果這4點能做好,孩子一定能真正理解明白數學題。
-
7 # 胡老師中小學數學
很多孩子在學習中都面對這樣一個困境,老師講課一聽都會,但是題目稍有改變甚至只是數字略有改變的題目再次出現的時候還是不會,無從下手。
這個問題也困擾著很多家長。對孩子這個問題,可以嘗試著讓孩子給你來講題,孩子如果能把某個題目能思路清晰地講出來,那麼就說明孩子真正學懂了。
講解題目是檢驗孩子是否真正學懂的標準。
家長可以讓孩子每天抽出半個小時左右時間,把最近(比如說當天新鮮出爐的,再比如說最近一週內的)所有的做錯的,不會做的數學題(可能來自學校課本,其他輔導班課本、分類卷、真卷等)完完整整給家長講一遍。孩子是否真正理解透徹了這些題目,家長一聽便知。孩子能否把題目邏輯清楚、條理分明地講出來,講清楚,是檢測孩子是否學會該類題型的唯一標準!在孩子講完題後,針對任何一道錯題,家長可從以下3個方面提問孩子或與孩子共同探討總結:1、該題的哪些特徵/外貌/說法/關鍵詞/提示,讓你想到用某某知識點來做?此問題意義在於探討一道題解題思路的來源。現在很多孩子一碰到沒見過的新題時,大腦完全一片空白,連題目考的是哪個數學知識點都看不出來,導致完全沒思路。殊不知小升初的所有題目都是老朋友換了新面孔而已,換湯不換藥。所謂熟能生巧,常總結即可。2、你當初做這道題時的犯錯原因是啥?此問題意義在於探究孩子錯誤做法的來源,防止下次再翻同樣的錯誤。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犯錯的原因,家長切不可越俎代庖。孩子如果自己能找到並準確表達出錯誤根源的話,相信下次做類似題目犯同樣錯誤的機率會大大降低。3、最後,你對這道題有啥自己的看法?此問題的意義在於培養孩子解題舉一反三的探究能力。比如孩子可以說,這道題如果改個條件該怎麼怎麼做?這道題讓他想起來上課老師講得哪道例題?這道題哪個條件給的不好?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不過這對家長的數學能力有較高要求,需要家長對孩子的想法能給出準確的肯定或否定的反饋。此問量力而行,其實只做好前2問所涉及的工作,就已經很好很好了! -
8 # 巖媽叨叨
怎樣能讓孩子真正理解數學題呢?在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第56號教室》中可以找到答案。雷夫老師認為讓孩子真正理解數學,正確的解答過程比解答本身更重要。成功無捷徑,必須透過正確的教育方法引導,才能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數學也是如此。
在那間神奇的56號教室中,孩子做數學題是這樣做的:
步驟一: 理解題目,從題目中找出與解題相關的重要資訊。
步驟二 :選擇合適的策略(下面幾種供選擇)
(1)付諸行動
(2)選擇運算方式
(3)畫圖
(4)先猜測再檢查
(5)找出模式
(6)製作圖表或表格
(7)邏輯推理
(8)逆推
步驟三 :解題(拿起鉛筆)
步驟四 :分析,我的答案合理嗎?
學過美國加州數學的孩子們看到雷夫老師教孩子學習數學的幾個步驟也不會陌生,在加州數學課本上,每個數學題都是按照這四個步驟來講解數學題的。在國內孩子學習數學對於解答過程沒有這樣嚴格的要求和訓練,所以有些時候孩子對於題目並沒有真正理解。
雷夫老師和加州數學中解決數學問題的四個步驟,就是用UPSC四步法來解決數學問題。
UPSC:指的是Understand理解/探索、Plan計劃/思路、Solve解題、Check檢查,解答數學的四個步驟。
下面這些圖片我從加州數學上擷取的,來看一下使用這四個步驟的解題過程。
下面這個是題目,從題目上來看這道數學題目還是很簡單的。
步驟1:Understand 理解
在這個而步驟中第一步是要求孩子認真讀題理解題目,理解字面語言的理解和數學層面的邏輯理解。
步驟2:Plan,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思路、想法。
步驟3:Solve解題:有了前面兩個步驟,解題這個步驟四非常容易的。
步驟4:Check檢查:儘量讓孩子自己檢查,檢查的方法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想。如果孩子實在有困難,家長可以適當引導。
upsc對於孩子理解數學題有很大幫助。在孩子學習過程中,每一道題都採用這種方法是不現實的。家長朋友們可以一天選擇一道題,和孩子一塊進行upsc練習。希望每個使用upsc的方法的孩子,都能像56號教室裡的孩子一樣,變成愛學習的天使。
-
9 # 一學堂王老師
真正理解一類數學題目,個人覺得是明白解題策略,能舉一反三!這點確實不易。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輔導孩子時,如果不是引導多思路解題而只是告知單一方法,是很難做到融會貫通的。這也是邏輯性比較強的數學和其他學科區別,正確刷題應該累積數學解題思想,用不同方法,從不同角度來想問題,本質是探尋數量關係。我的觀點是教策略,多思路,重反饋。
由於不知道題主孩子是什麼階段,暫以小學數學為例,詳細加以說明,供您參考!
數學題圖示是很好的輔助理解的工具,不限於高年級還是低年級。在此列舉幾種常見畫圖解題策略,可以平時多做24點題目訓練多思路解題。是否理解可以透過讓孩子做老師重講一遍,或用另外一種解題方法來思考題目。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解題策略
-
10 # 我是杜佩玉
我想大部分家長讓孩子理解數學題,主要是指理解一些應用題。我們暫且這樣稱呼。
其實有時候孩子對於應用題的理解,主要原因不是它的數理關係,而是題目中所描述的情景,離孩子的生活實際或者說離孩子的生活經驗太遠造成的。
先看兩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來區分一下。
一隻手上有5個手指,2隻手有多少個手指?
一個班有38位同學,2個班有多少個同學?
很明顯第一道題出來之後,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不可能做錯,因為這個離生活實際太近了。
而第二道題出來之後,答案就會出現稀奇古怪的答案,比如說用38+2等於40。
聰明的家長現在就能夠感覺出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態,是孩子不理解嗎?答案是否定的,只是第二種題的出現,讓孩子感覺到有點遠。有時候孩子一旦覺得這種知識離他太遠的話,他的第一感覺,就是開始便隨便找兩個數的加減乘除,用上再說。
出現這種問題的解決方案其實很簡單,讓孩子學會利用身邊的東西,進行替換應用題中的一些內容,當然這個方法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對於成年人來看替換非常簡單,但是對於孩子來講替換非常難,不信你可以試一試你自家的孩子。
那麼我們還可以透過一些輔助性的手段來解決這樣的問題,我比較傾向於的就是讓孩子畫一畫,劃一劃的過程中,能讓孩子加深理解,第二道題畫一個圓圈裡面寫上38,再畫一個圓圈,裡面再寫上一個38,那麼答案就很清晰了。
關於輔助做題的方法,用線段用圓圈用什麼方法都可以,只要孩子能夠理解,最後能夠實現正確答案就可以,不要拘泥於一些,條條槓槓讓孩子最終無所適從,選擇適應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家長在輔導孩子做這類題的時候,永遠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解決孩子嚴重的問題,而是要想辦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方法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
11 # 麥麥來道
孩子對概念沒有理清楚,你出的題有些高,對乘法和加法的聯絡還比較模糊。這題對於理解力還沒掌握的孩子來說,結合了數學和生活常識,語文方面的知識,當然難。
我的建議是 學數學要把概念理清,多練多問多想,錯幾次都可以理解,不要站在大人的角度來看,接受孩子,犯錯是正常的行為,寫錯了不批評,問他是怎麼想呢,讓他告訴你,最後告訴他怎樣判斷。學數學是邏輯思維的過程,需要思考。特別強調一下,孩子寫錯了,很正常。不要過度的批評,懲罰。很多老師和家長做不到這一點,習慣按成績待人,這樣孩子會厭學。
多交流下,數學入門級只要孩子把教科書裡的概念 公式和練習題做了就可以,輔導的過程,借鑑一下老師們的意見。
-
12 # 一諾媽聊育兒
孩子不理解自己寫的數學題,是不理解題目?還是做的題即使算對了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如果是不理解題目,那就得培養孩子的閱讀了。這幾年教育部對小學生新增加了大量課外閱讀篇目,能夠快速理解書中語句也是其目的之一。這個不是短時間有效果的,靠的是長期閱讀的堅持,因此也特別考驗家長的意志力。
方法:定好每天半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這個閱讀時間雷打不動,不管因為什麼原因都必須遵守。如果今天確實有特殊情況沒讀,明天補上,閱讀一個小時。週六日、寒暑假定其他閱讀計劃:比如讀完幾本書,寫讀後感等。
如果孩子是不理解自己計算出來的數學題。那是孩子的具象思維基礎沒有打好。
數學數學的本質不是算數,而是抽象思維。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具象思維,你給他看一個三角形,告訴他這是三角形,他能明白;你給他看一個正方體,圓柱體,告訴他這是什麼什麼,他也能明白。但是你如果直接教孩子數數,孩子死記硬背記住了,但並沒有在孩子的大腦裡形成畫面感。
所以抽象思維就像是“開竅”,一旦開竅了,自然也就無往而不利了。這個竅,其實就兩樣東西:規律(也就是概念)和應用。
記的看到過一面蒙氏幼兒園教室的牆壁,滿滿一牆都是數珠,從1到1000依次排列開來。孩子們每天和這些數珠打交道,時間長了,就能夠一眼看出這一列珠子有多少顆,那一列珠子有多少顆。
家裡哪有條件給孩子做一牆面數珠給他看?其實還有很多適合家庭裡的數珠玩法。 買一盒塑膠珠,和孩子玩數珠子游戲。比如10個以內的玩法:先分組,一個珠子叫光棍組,2個珠子叫二人世界,3個珠子叫三口之家。二人世界組+三口之家組叫五口組,兩個五口組在一起成了十人大家庭。
不要以為擺弄珠子對於一個上小學的孩子很幼稚,當孩子透過熟練擺弄一組組珠子,具象的看到數的本質時,自然就能理解他算的算數題。
類似的練習數學具象思維的玩法還有很多,比如搭樂高積木、數棒、長短棒等等,我們家長都可以試一試,看看孩子對哪種玩法更感興趣。
-
13 # 一棵小菜
小孩數學成績一直不好,眼看著就要上高中了,爸爸看著著急,想了很久,決定和小孩一起學習數學。
於是,爸爸對兒子說:兒子,我的數學很差,我打算從現在開始跟著你學習數學,你能不能每天把你在學校裡學到的東西回來教我一遍?
兒子頓時來了興趣,當下就答應了。
第二天晚上回來,兒子就迫不及待要給爸爸教學,爸爸學得很認真,一個學期下來,兒子不僅數學成績提高了,其他科的成績也跟著提高了很多。
我覺得這個方法特別棒,故事中的爸爸簡直是人類教育的楷模,以教促學,以身作則,並且成功的培養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非常好。
希望你能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啟發,你孩子的數學成績也能得到提高。加油。
-
14 # 味哎兒
真無奈。教授級講數學時也不明白數字數列數學是啥。
因而讀數學教課書時,沒人可讀下去,因數學教課用語是規則法則外,還有原理,且都是橫空出世,無來由的。因此同規定一樣死記硬背的再照做。但不說是規定。
更不能讀下去的是常見“我們知道”,前去學及讀數學的人就因為“不知道”才去學與讀的,我們知道了還讀及學幹啥,可見僅講課人及寫書人自己知道。
而看辭典說數字,其上說1數是2減1的差,1是啥都不知才查辭典的,辭典解釋都用到2了。
無奈吧。
我的數學就很笨,這是學齡前被教了掰手指算加減法造成,離開掰手指不能運算的毛病,這一憋就達上初中,有了數軸觀才脫開掰手指的。
因此令4歲童明白數,應分東西上訓他們,專分出兩堆,有多少不等的數量差異,拿少的就吃虧,當數僅差一個時,幼兒能拿多的那一堆,就完成了數明曉的實現,從而可入心算的算盤法算數了。即不論啥事包括走路都用數表述,刁難他讓他吃虧,當心機用於不吃虧算計後,孩子識數了。
數字是啥只能在10歲甚至18歲後,才開竅,早了講也白講的。
但願有人別再用猜迷語式出數學題了,這是中國語言功夫,與數學無關的,甚至僅是腦子急轉彎的題,從而語句理解後,才可列出數學計算式出來,屬語文,而與數學無關。
猜迷是考試作出的大法,猜不出語句含意者,永遠考不成的。因而高分數者僅理解題意的高高手,即會玩考試題者。而繞迷糊的人永考不出高分數的,但數列列出誰都可算出了,這正是語文彎彎繞了,與數學物理化學電學無關,僅語景語境入幻成迷語式了。
-
15 # 卓越麥斯大掌櫃
深圳精英數學團隊為你解答分享:
首先,可以培養他的興趣。就像我們成年人一樣,孩子們對新生事物都需要一個認識、熟悉的過程,只要家長、老師對學生正確引導,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愛好的興趣,平時多練習、多接觸,慢慢就會培養出學生愛好的興趣,學習速度也就快了!
數學和數字是分不開的,可以先培養他看些數學上好玩的東西,如:
一、在日常生活中學數學
按規律排序:找一找家中哪些物品上的花紋或圖案是按規律排序的,是按照什麼規律排序的。如,爸爸領帶上的花紋是一條藍兩條粉,毛巾上的圖案是一朵大花兩片樹葉。
認識整點和半點: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讓孩子幫助看時間,晚上可以讓孩子自己定好起床的鬧鐘。
用多種方法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統計:讓孩子自己分類整理自己的衣服、玩具、圖書,並統計出每種物品的數量,製作一張個人物品統計圖。
看日曆:在日曆中找出家中每個人的生日,以及一年中的節日,並統計出一年中哪個月的節日最多。數一數一年中哪些月份是31天,哪些月份是30天,哪個月份的天數最少。
學會辨別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體會空間方位(含上下,前後)的相對性。在家中,可以經常請孩子幫忙取放物品,孩子根據家長的描述找到準確的位置。去超市買東西時,可以讓孩子說出並找到需要的各種物品所在的位置。外出時,可以請孩子記住出行的路線,一起討論自己家的位置,周圍的主要場所,家和幼兒園之間的距離位置關係等等。
口頭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外出購物時可以啟發孩子計算簡單的消費金額,幫媽媽付費,然後計算一下是否需要找錢,找多少錢等等。家中添置物品時,也可以引導孩子進行計算,如,原來家裡有5條金魚,媽媽又買回來4條,一共是幾條?
感知量的守恆:家人用不同的杯子喝飲料時,可以讓孩子嘗試給大家分的飲料一樣多。做飯時,讓孩子自己用小碗往鍋裡放米。
二、在遊戲中學數學
小小測量師
遊戲目標: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自然測量;並按照量的差異進行10個以內物體的排序。
遊戲材料:吸管、筷子、鉛筆、叉子、毛線。
遊戲玩法:
1.誰的房間最大。家長陪孩子用小腳量一量家中每個房間的長度或寬度,還要一邊量一邊數,找出家裡最大的房間。
2.誰的床最長。鼓勵孩子想辦法量一量家中誰的床最長,可以用小手量,也可以用吸管、筷子、鉛筆等細細長長的物品代替尺子。從一頭開始,首尾相接地進行測量,要一邊量一邊數,看看誰的床最長。
3.誰的腰最粗。家長和孩子一起用毛線或繩子測量家中每個人的腰圍,每個人用不同顏色的毛線。測量完以後,將所有的毛線一頭對齊,然後比一比哪根毛線最長,並依次進行排序,找出誰的腰圍最粗。
溫馨提示:自然測量是大班孩子非常喜歡的活動,當然也具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掌握測量的方法和技巧。在測量過程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探索選擇長短不同的工具,測量同一個物體,結果會怎樣。
跟時間賽跑
遊戲目標:認識鐘錶,學會看整點、半點,體驗時間的不可逆性,知道珍惜時間;學習將圓形分成相等的2份和4份;練習正確書寫10以內阿拉伯數字;學習成組數數。
遊戲材料:紙盤、廢舊光碟、正方形或長方形紙盒、按釘。
遊戲玩法:
1.製作鐘錶。家長和孩子一起用廢舊的光碟、紙盤或紙盒當錶盤,討論一下如何將錶盤分成一樣大的4份,並在十字的位置寫上數字12、6、3和9。然後引導孩子發現12個數字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並且讓幼兒嘗試將各個數字寫在錶盤的正確位置上。家長要鼓勵孩子積極地想辦法,讓鐘錶上的時針和分針能夠活動和旋轉。可以用鐵絲或者按釘將它們穿在一起連在錶盤上。
2.鐘錶報時。家長模仿鐘錶報時的聲音,發出幾聲就是幾點整,孩子快速地將指標撥到相應的位置。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撥鐘錶的時候順時針撥,因為時間具有不可逆性。
3.數一數。家長引導孩子一起數一數鐘錶上1小時有多少分鐘,可以1分鐘1分鐘地數,也可以5分鐘5分鐘地數。
溫馨提示:鐘錶在生活中非常方便,是一種功能齊全的數學學習工具,家長在和孩子一起進行遊戲時要尊重孩子的興趣,不要做成強化訓練。另外,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在認識時間的基礎上一起制定晚間生活計劃表,寫下時間和活動計劃,並引導孩子進行自我評價,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按計劃做事的好習慣。
一把抓
遊戲目標:學習區分20以內的單雙數;練習成組數數;學習20以內加減法;練習按規律排序。
遊戲材料:準備一個盒子,裡面放兩三種小水果(櫻桃、聖女果)或者乾果(榛子、開心果、杏仁),也可以是釦子。
遊戲玩法:
1.數一數。家長和孩子分別閉上眼睛,伸手在盒子裡面抓一把,然後將抓到的東西擺在桌子上,按類分好。再用2個2個或者5個5個、10個10個數的方法數出物品的數量,比比看誰抓得多。
2.是單還是雙。將抓出來的物品兩個兩個湊成一組擺在桌子上,讓孩子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並判斷出是單數還是雙數。家長還可以引導幼兒探索發現,當所有的東西都2個2個湊成一組了,一定是雙數;如果沒有全都湊成一組,一定是單數。
3.算一算。將抓到的東西按類分好擺在桌子上,如,3顆開心果、2顆杏仁、4顆榛子,用加法計算出一共有多少個。
4.排一排。鼓勵孩子自己用各種不同的物品進行組合並設計規律,然後進行排序。
溫馨提示:遊戲時,家長一定不要急於告訴孩子答案,要耐心等待孩子在反覆操作、體驗和思考中發現規律和方法,自己得出答案,獲得成功的快樂。
多誇獎,多鼓勵。 時間長了,他就對數學有興趣了。
數學成績自然好起來了。
其次,先把知識點講解一遍,然後做題,把做錯的題全部改正,直到這道題獨立能作對,然後做新題,接著改正錯題,完全掌握,接著做題,這才是真正的快速提高的辦法。所謂大量做題,真正核心的點在於改正錯題,每套題都能把裡邊不會的變成會的,才是提高,才有作用,只是一味的做題,不去總結不會的知識點,是毫無用處,完全在做無用功的。
只要還在按照分數線升學,這種辦法就不會失效。
然後呢,一定要看輔導書,因為老師在課上講的方法是不夠的,要自己透過看書,找到自己的做題方法。某個型別的題會有很多種解法,多看看會開拓孩子的思維。做題的時候要從準開始,在準的基礎上追求快,保證會做的不丟分。避免眼高手低,多練。要想真正學好,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
最後,善用學習方法和技巧
1、特殊值法。
所謂特殊值法就是指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尤其是做選擇題的時候,把一個特殊的值代入,看滿足條件否,沒必要按部就班的來算,也就是說選擇題和解答題不一樣,如果按步驟解答,每步都可能出現問題,但是用特殊值法,一針見血,又快有準。
舉個例子:
|X+2|+√Y-3=0 則XY的值為:()
選項 A.-8 B.-6 C.5 D.6
這道題如果按部就班的算,就累死了。但是用特殊值法,幾秒鐘就搞定了。我們看,當x=2,y=3時,滿足題乾結果為0,所以就讓x=-2 y=3,則xy=-6
-
16 # 吳偉2361
先給理解下個定義,才能依定義研究怎樣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數學。
中小學教學改革,雙向選擇,想跟誰學就跟誰學。中小學教學必須改革開放,引進競爭機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中小學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蓄勢教育
改革開放四十年了,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驚人的變化和進步,唯獨中小學的教學模式似一潭死水,顯然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很多人抱怨中小學學生是“勞動模範”,超時工作 沒有節假日;睡眠不足,近視率居高不下;書沒讀多少,身體卻弱不禁風。授課老師認為一撥不如一撥,“你們是我教的最差的一屆。”學生苦水一肚子,“吃奶的力都用上了,怎麼還說我不努力呢?”家長心急如焚,求爺爺告奶奶,“為了你的學習,操碎了心。”學生累,老師累,家長累,這說明了什麼?
中小學能不能雙向選擇,學生自主選擇老師,願意跟誰學就跟誰學。老師雙向選擇可能性不大,因為有義務教育法。在中小學中引進競爭機制會怎樣呢?適度競爭會提高效率,各行各業如此,中小學教學亦如此。據統計,目前有數萬名中小學生選擇了體制外學習,他們不參加中高考,不參加中小學的考試,結果如何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法不一,總歸是一個選擇吧。曾經有人邀請我去體制外的“私塾”授課,被我拒絕,理由是不認可不參加中高考的觀點。我認為可以不必每天去學校上學,但考試必須參加,這是社會層面的競爭,結果被社會記錄並承認。
我傾向每位學生都參加中高考,這是難得的人生經歷,不可或缺。我的一位學生參加了高考(我要求他),在國內一流大學讀了兩年,帶著學分在美國的大學再讀兩年,畢業後立刻被美國LinkedIn公司(現為微軟)錄用,在矽谷。他比較成功,心想事成,為他驕傲。我的一個小學生,不是每天上學,最少的一學期上學天數是19天(老師的統計),別人上學時,他去了遊樂場、游泳池、圖書館……很“悠閒”,但期中期末考試都去,各科都在90分以上,數學幾乎都是滿分。今年上初中(北京一流的“附中”),分班考試成績很好,進了所謂的好班(科技班),數學提優“混進”了A班(年級前30名)。我在想:是他的小夥伴“讓著他”,還是我的教學新法效率高。段子:“豬八戒成佛是因為跟對了人。”
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和手法說是數百年前的模式不為過(可以考證),特別是所謂奧數的教法不倫不類,搞得小學生神魂顛倒,痛苦不堪,家長談“奧”色變,社會驚慌失措,大喊取消。一件簡單的事情人為複雜化了,是故弄玄虛“撈錢”,還是另有所圖,不得而知。奧數是數學的初級部分,初一初二數學提優課中隨處可見。授課老師試圖用“生活類語言”替代“數學語言”講解數學問題,如同用中文教英語,結果能好嗎?我們二十年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得出結論:授課“語言”的偏差導致學生思維混亂,學習效率低下,形成記憶學習的習慣(記題型)。記憶學習具有“封閉性”,後患無窮,想想華人為什麼鮮有獲得諾貝爾獎?
我們主張小學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智慧學習”的習慣(先入為主,尤為重要)。智慧學習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和愉悅性,有利於今後的創新。偉人說“從娃娃抓起”,那中小學教學改革就從小學開始吧。承認“錯誤”,改正錯誤,俊傑也。
-
17 # 吳偉2361
接觸並學習奧數。記住:用數學語言學習。
小學奧數是數學啟蒙的最好教材
作者 蓄勢教育吳偉
說起奧數,一把辛酸淚。十年來,多少小學生“倒下了”,多少小學生“裹足了”,多少小學生“陰霾了”。家長呢?社會呢?據統計,有70%的小學生學習過奧數,10%學滿一年,2%學滿三年,大多數學生學兩三個月就學不下去了,弄得他們淚崩,家長談奧色變,社會為之動容。“玩”砸了,“退群”之聲不絕於耳,透著“特朗普”風采。
特朗普“退群”不談理由,只談霸權;奧數“退群”談理由,什麼奧數太難,只能極少有天賦的學生學,只能……用種種理由遮掩授課者不倫不類的教學,誤人子弟的結果。
我們說:小學奧數是數學啟蒙的最好教材。理由:
①奧數體現了數學思想最初級的內容,且具有系統性、相對完整性和學科語言對應性。
②題目直接,語言鮮明,涉及面廣,且整體相關性強。
④題目文字語言與數學語言互換性清晰。
奧數不是算術,不能用算術的授課語言或老師自己的理解教授奧數,這是98%的小學生學不好奧數的主要原因。所以,不是小學生學不好奧數,而是有些授課老師的教法有錯誤,簡單的事情人為複雜化了。
我們用數學語言教授奧數,為學生營造真實的數學語言環境,相當於讓學生“直接”跟數學家學奧數。抽樣教學實踐結果資料:70%的小學生可以學好奧數。口號:跟“數學家”學習數學。
有了奧數的啟蒙,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數學學習就會效率高、成績好。三年級以上的小學生都應該接觸奧數、學習奧數,為今後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事實勝於雄辯。既然奧數這麼重要,又能學好,為什麼不學呢?自己學習、比較,得出結論。
-
18 # 紫竹8473
理解明白數學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對學生以後再進行解決問是非常重要的。那怎麼樣理解一道數學題目呢?首先先分析題目讓求的是什麼?要求的跟題目裡的資料有什麼關係,這一步最重要,就是思路。然後,分析哪些資料有用,哪些資料沒用。第三根據理清的關係,解決掉數學題目。注意數學一定要多練習,沒有足夠的練習對於數學是致命的
-
19 # rong
數學題做錯了,老師給講了,再有類似的只不過變了一個說法,孩子照樣錯。
我們首先來分析下孩子做錯題的原因:
我覺得孩子做錯題的原因主要有幾個:
1.粗心。
有些孩子看到題目,未弄清題意就馬上動筆做題,以致產生錯誤。這種情況就要培養孩子養成讀題的習慣,多讀幾遍題目再動筆去做。
2.半懂半明。
變了一個說法,孩子就做錯,那孩子對這類題目未弄懂弄透或者是處於半懂半明的狀態。這種情況的最好讓孩子自己講題。讓孩子擔當小老師的角色,把題意和解題方法分析給家長聽。還可以鼓勵孩子出題給家長做。以這種互動方式讓孩子在解題出題中更深入透徹理解題目,還可以增加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3.忘題。
這種情況是孩子對這類題目的知識已理解,但不夠牢固,只要加強複習和做題,鞏固類似知識就可以了。
-
20 # 帖木兒
這個看具體情況,很多時候小孩不理解是由於抽象性的問題,有些可以教,把抽象的東西具象化。可有些時候就是年齡問題了,太小就是難以理解抽象的東西,每個人的成長曲線不同,彆強求,別老拿別家優秀(也許只是早熟)的孩子比,別硬來,小孩最後死記硬背了沒意義,有害處。舉幾個自己的例子。小學時做應用題,父親教我列方程組,可以避開那些彎彎繞的腦汁,可那時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麼列了方程組居然答案是對的?其實就是太小,不理解這裡的代數抽象,過了一兩年就覺得“這不是明擺著的嗎?”。又比如我小學課外學程式設計,就是理解不了“遞迴”,可到了初一學奧數時父親給我講遞迴數列比如斐波那契數列時,我突然明白“遞迴不是很簡單嗎?”。所有這些都是年齡增長就會自然而然掌握的抽象能力,不用擔心“起跑線”。當然學到後面就要深一些,不見得所有人都能理解了,比如把矩陣當一個數來運算,把函式當一個數來運算,甚至把公理體系當一個數來運算… 還有比如相對論把物理看作幾何,把宇宙看作四維球的三維表面,等等。這些抽象度就客觀上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範圍。
回覆列表
做數學題通常都是套用定理或是公式來答題的。這一次做錯了,要透過講解讓孩子明白自己究竟錯在哪裡,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錯在哪裡,才會真的領悟了定理或公式運用方法。找到了錯誤的根源,再用同一公式或是定理舉一反三的問孩子,讓孩子明白解題方法的多變性。如果孩子不明白的話,就把舉一反三的問題都給孩子解析清楚,再依次進行對比,這樣孩子就會明白解題思路的多變性,在以後做數學題的時候,就不會太過於拘謹自己的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