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方寸天地上

    毅宗當然抄沒過獲罪大臣和外戚的家產,然而也沒有亂抄家的道理。

    明代皇帝必然和大臣、勳貴、外戚、宦官、武將等等組成的統治集團一起治國,其中享有世襲爵位的勳貴和外戚更是皇室倚重的“自己人”。除了天順和正德時期有邊將石亨、江彬等人入掌兵權外,明中後期的京營、侍衛將軍等部隊都是由勳臣和外戚擔任將領的,這恐怕也是保證皇權穩固的一大因素。

    毅宗其人更是重視勳戚的作用。且看崇禎十七年的軍政佈局,北京方面以襄城伯李國禎為京營總督,並命表兄弟新樂侯劉文炳、駙馬鞏永固召集勳戚家丁(《天問閣文集》、《崇禎遺錄》等);漕運重鎮淮安以撫寧侯朱國弼鎮守;南京方面以忻城伯趙之龍守備,並將慣例由文武提督分統的南京操江水師交由誠意伯劉孔昭一人統管。這又超出了前代的先例,可見毅宗對勳戚中比較幹練的一些人是十分信任的。這樣一來,毅宗當然就不可能無緣無故去沒收勳戚的財產,只能對有罪之人下手,否則的話,豈不是要把自己的親信都逼走?派去執行命令的官員想到這種莫名其妙的命令也可能降臨到自己頭上,豈不是人心離散?

    與此對應的是,毅宗做過勸捐的努力。早在崇禎九年,他就要武清侯李家、神宗的三位駙馬及兩大宦官拿錢借給兵、工二部。

    《國榷》卷95崇禎九年九月丁巳條:

    諭兵部曰:今年飽颺,計來年復逞。練兵買馬,制器修邊,刻不容緩。連年多故,帑匱民窮。令兵部司官借武清侯李誠銘四十萬金,發關寧治備;借駙馬都尉王昺、萬煒、冉興讓各十萬金,發大同、西寧;令工部借太監田詔金十萬治甲冑,借魏學顏金五萬治營鋪。俟事平帑裕償之。如尚義樂助,從優獎敘。

    這件事後來引發了皇五子悼靈王朱慈煥離奇死亡的事件,很有名氣,不過跟薛國觀的關係倒不像《明史》所述那樣戲劇化,詳情以後有機會再敘。

    等到了崇禎十七年二月,由於各地解送的錢糧已經斷絕(趙士錦《甲申紀事》引倪元璐語),毅宗又要求勳戚、大宦官、官員等普遍捐餉。其成果按楊士聰的說法,籌集了二十萬兩銀子。(楊士聰《甲申核真略》)毅宗還派原任兵部尚書張國維到江南去勸捐,並在江南各府各立在鄉官員一人為勸輸官。(《甲申紀事》)不過就像甲申年明廷的許多其它政策一樣,由於時間已來不及,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 2 # 陳健講故事

    抄家是對重大犯罪的懲治手段之一,比如謀反、重大經濟犯罪等等,崇禎期間的各位王爺都對皇帝服服帖帖,沒有被抄家的理由。

    一、明末各位藩王都是既得利益者,無人謀反

    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對自己的兒孫們做了很好的安排,封給他們王侯的爵位,大量的封地,優厚的俸祿,子孫一出生就有封號,就有俸祿。

    所以,朱元璋就像養豬一樣,給子孫們創造了最好的物質基礎,這些子孫們個個以納寵生育為樂,因為多生一個孩子就多一份收入。

    他們都是大明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們不會有謀反的心思,沒有這個大罪,崇禎皇帝無緣無故的不會抄家的。

    至於欺壓良善,兼併土地,欺男霸女等等,都是從建國開始就這樣的,這些對朱家子孫來說,都不叫罪過,所以只要不謀反,就不會被抄家。

    二、崇禎皇帝顧惜名聲,手段用盡

    崇禎皇帝一心想當明君,有道之君,所以自己的皇親國戚,只要不造反,沒有任何理由抄他們的家。

  • 3 # 任性命之情

    如果抄王爺的家,是他嫌死的還不夠快。

    經過魏忠賢等奸宦作亂,國家也滿目瘡痍,內有闖王李自成的造反、流寇四起,外有努爾哈赤虎視眈眈。

    崇禎此時已經不起更多折騰,此時隨時有人可以跳出來質疑他的治國能力,將他趕下臺。只有爭取到更多支援,才能將皇位繼續維持。

    若他此時抄王爺的家,無疑會自掘墳墓。狗急還會跳牆,何況是身份貴胄、甚至擁兵自重的親王。

    削藩一直是一件危險係數很高的政治運動,可以參見漢景帝時削蕃的七王之亂,還有他們自己家的建文帝削蕃最後落得皇位被竄。

    和平時期削蕃風險都這麼高,何況在戰亂時期動手抄親王的家。

    不止是抄親王的家不可行,現在他如果敢抄富商的家,沒有合理的理由,也會被質疑統治權,把這些人逼到闖王或滿清勢力範圍。

  • 4 # 滿山紅遍

    很多人覺得一個皇帝想從大臣手中拿到錢不是很容易嗎?隨便抄抄家就是一筆鉅款啊,不過崇禎皇帝早年,他也確實抄沒過獲罪大臣和外戚的家產。但是,當他透過抄家弄了幾百萬兩銀子後,他發現此路不通。於是最後也就放棄了這條弄銀子的“歪門邪道”。

    當然也有人說崇禎實在是太仁慈了,他寧願哀求大臣和親戚,也沒有抄他們的家。以至於最終落得個上吊自殺的悲劇。其實崇禎當初強迫大臣拿錢,誰知道這些大臣早已羽翼豐滿,結果沒多久崇禎一個兒子就莫名其妙的死了,據說是被眾大臣聯合嚇死的,甚至他們還放言威脅要殺光皇子。於是崇禎只好收手。這就是崇禎為什麼借錢打仗卻不直接抄家的原因!

    崇禎帝自己也明白,大明王朝已經時日不多了。既然如此,再用殘酷手段逼迫這些大臣有什麼用呢?崇禎帝很清楚,一點意義也沒有。

      打仗並非全靠物資,並不是國庫充盈軍隊就能夠打勝仗。要想挺過危機,最重要的就是人心緊繫,與國共患難。

      但這一點,崇禎帝絲毫看不到,所以他自己也放棄了拯救大明,最終決定為大明陪葬,這是他最後能為大明做的一件事。

  • 5 # 凌煙閣論史

    崇禎帝時期,明朝面臨的局面大致如下:

    首先是北方大旱。崇禎元年(1628年)陝西旱情尤為嚴重,連續近5年的大旱導致嚴重饑荒,老百姓流離失所,把樹葉樹皮都吃光了,最後只能吃觀音土了,農民起義因此爆發。

    其次是嚴重的土地兼併。全國範圍內,皇帝和藩王早已從朱棣之後的仁宗宣宗開始,帶頭搶佔土地。萬曆時期的皇莊田共佔地76000頃(佔全國耕地的1.1%),藩王莊田僅河南一省即佔地77000頃(佔河南省耕地的10%)。其他宗室的世襲將軍之類的還有不少,加上其他權貴地主,這些極少數人佔了全國40%以上的耕地。這也是農民起義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是軍隊缺餉嚴重。自從明清(包括後金)戰爭開始之後,大明軍隊的餉銀需求逐年水漲船高。但是朝廷可支用的錢卻大幅很少,戶部入不敷出,軍餉無法保證按時足額髮放。這樣的軍隊當然沒有戰鬥力。

    缺錢的崇禎帝,如果動這些藩王權貴的話,能不能找到錢?

    題主的想法很好,如果崇禎抄這些王爺的家,那麼崇禎瞬間就變成大富翁。

    為什麼呢?我們來看一組資料。

    先看一個例子:崇禎的岳父周奎。周奎當上國丈之後僅僅10幾年的時間,就聚斂了300萬兩白銀(另外一說是70萬兩),最後這些錢被李自成搜刮出來了。

    以此類推,那些藩王們必定是更有錢。因為藩王地盤比周奎大、積累的時間也比周奎長多了。

    我們僅僅進行一個合理推測,僅僅在河南一地的藩王身上,崇禎帝就能找出近3000萬兩銀子。

    假設每個藩王家有300萬兩白銀計算,那麼,僅僅河南一地就有九位藩王,他們分別是潞王(衛輝)、福王(洛陽,這是大頭),以及早先封的周王(開封)、趙王(彰德)、唐王(南陽)、伊王(河南)、鄭王(懷慶)、崇王(汝寧)、徽王(鈞州);那麼,崇禎帝輕鬆就能得到2700萬兩白銀。再加上其他皇族世襲降級的將軍之類的,找出3000萬兩很容易。

    以10%土地佔有比例類推一下其他藩王,他們佔有42.3萬頃土地,大約是河南藩王佔地7.7萬頃的5.5倍,因此崇禎帝還能再弄出來1.65億兩白銀。

    這一下,崇禎帝就能成為手握2億兩白銀的皇帝。

    這樣一來,崇禎帝一下子手握兩大重要資源:白銀和土地。

    白銀可以支付軍餉,對付清朝、對付起義軍;

    土地則可以分配給起義的農民。50萬頃地就是5000萬畝,流民有百萬人的話,每人能分50畝,那麼立馬安生了,再也不當亡命徒了。

    內部搞定了,又有錢,則可以全心全意對付清朝......大明中興、至少續命百年。

    抄藩王的家是第一步,後面根據情況再抄其他權貴地主的家,明朝不愁錢了。

    但是,以崇禎的性格來看,他卻做不出這些。

    抄藩王家的事情,崇禎帝如果願意做的話,是沒有阻礙的。

    明朝藩王們沒有西晉那些王的特權,既有爵位又主掌地方實權,明朝藩王們只負責享受、從朝廷拿俸祿錢糧,不能幹政,沒有實權。實際上,明朝皇族是明朝機體上的寄生物。在這種情況下,崇禎帝連軍隊都不用動,錦衣衛就能搞定抄家的事。

    但是,從史實中崇禎帝的表現來看,他卻做不出這種既驚世駭俗有力挽狂瀾的事情。

    崇禎帝儘管夙興夜寐、甚至算得上兢兢業業了,但他的能力和性格實在不適合當最高領導。

    他自己缺乏治國方略,但又喜歡剛愎自用,好虛榮好面子;他在用人方面問題更多,刻薄、多疑。崇禎用人的一貫套路是:一開始聽大臣的謀劃很好,就非常信任,讓大臣去辦;而一旦辦事的大臣犯了一點錯,那對不起,立刻翻臉無情,當廷怒斥都是輕的,即使下獄也還好,最狠的就是直接不給改錯的機會,砍頭、凌遲,殘忍和冷酷程度令眾臣膽寒啊!

    比如他派陳新甲與皇太極秘密和談,當秘密不小心被曝光後,崇禎竟然把自己與這事摘得一乾二淨,把陳新甲做替罪羊,殺了。

    這麼搞幾次,哪個大臣還敢說話?哪個還能與他一條心。

    在面對亂局、需要立馬拍板做決定的時候,他卻又做不到乾綱獨斷,猶猶豫豫中錯失機會。比如李自成一步步靠近北京時,有人建議逃出北京。但因為大臣們達不成一致意見,崇禎竟然就這麼拖著,需要他殺伐決斷的關鍵時刻,他又慫了。

    總之,崇禎帝被各種條條框框束縛,思維比較僵化,眼界比較狹窄,因此,像抄藩王家找錢的事情,他是做不出來的。

    結束語:

    崇禎帝受性格所限,他無法突破常規來做事。

    他要是能做出這個抄藩王家找錢的舉動,大明就不會在他手裡亡了。

    (這是我寫的文章:“窮死的明朝!崇禎為何不抄藩王的家?做了則立刻盤活全域性挽救大明”https://www.toutiao.com/i6731676624426631693/ 目前閱讀量4.4萬,其中詳細分析了明朝土地的各種資料,以及其他一些想法,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完)

  • 6 # 最強大的我們

    我們都知道他剷除了宦官魏忠賢。如果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認為他是對的。其實站在他的角度看,其實這是一個巨大錯誤。魏忠賢倒臺了。受益最大的不是皇帝,而是東林黨人。當初魏忠賢為什麼得寵?不僅僅是得到皇帝的寵愛。還是為了對抗東林黨人?皇權和相權永遠都是一個對立面。

    一旦大臣的權力高過皇帝的權力,皇帝就無法掌控。崇禎皇帝當時面對的就是如此境況。雖然我們看他靜靜業業,勤勤懇懇的工作。但是他不僅把魏忠賢拔掉了,而且還害死了袁崇煥。他一下少了兩個最得力的助手。然而最得勢的卻是東林黨人。

    他們趁機攻擊皇上。然而皇帝這個時候對他們也沒有任何辦法。皇帝只能求著他們捐獻點銀子。崇禎為什麼不強制抄他們的家呢?因為在歷史上被朝臣廢掉的皇帝也不佔少數。關鍵是當時崇禎皇帝並沒有能力去壓制當時的東林黨人。

    其實崇禎皇帝但是面對的困局是一個極其棘手的問題。他也是迫於無奈。有那麼多的偶然性。如果崇禎皇帝不斷了的闖王李自成的工作。

    闖王李自成也不會去造反。如果他沒有殺了袁崇煥,清軍也不可能入關。也就沒有後面的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如果他沒有殺了魏忠賢,不,其實應該是他不要這麼著急除掉魏忠賢。等他在朝中立穩腳跟。雖然說歷史不能假設。我們現在也只能惋惜了!

  • 7 # 歸宿129305691

    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他勤政,節儉想勵精圖治,創造一代盛世,結果江山仍敗在了他的手上,也許跟他的多疑,少才以及骨子裡的軟弱有莫大的關係。

    崇禎後期,因為連年戰爭,不斷的自然災害已經讓國庫非常空虛,不得已加重農民稅收,導致官逼民反。那麼,為什麼不抄官員王爺的家呢?因為崇禎依靠的就是他們,而且崇禎軟弱,沒有擔當,那些王爺和文官抱成團,欺下瞞上,崇禎也拿他們沒辦法。而當李自成拿下北京的時候,這些人都是爭先恐後地獻財獻物……說到底,還是崇禎能力不夠,威望不足。

    皇帝權利無限,風光無限,但要有足夠的能力來掌控,否則,對自己和天下百姓,便是一種災難!

  • 8 # 孔夫劍

    不止各個王爺,包括朝中大臣、京中富商等,事實上只要能挑幾個抄家,就足以讓朝廷撐一段時間。但崇禎沒做,反而便宜了李自成。

    那崇禎為什麼沒做呢?筆者以為主要還是崇禎皇帝能力不足,鬥不過這些人。這些利益群體,內部關係複雜,雖然崇禎是皇帝,但他總不能親自去抄家吧?所以這就需要拉攏一部分,打擊另一部分,培植出自己的實力同時有分裂朝臣。但崇禎當皇帝手段不夠,幾乎把滿朝文武得罪了個遍,偏偏得罪了還留著人家在朝上。可見崇禎處事猶疑,缺少魄力,不夠果斷,作為國家最高決策者,這是可說是致命的缺點。另外,在任十七年竟然換了十九任首輔,十九個首輔竟然沒培養出一個有用之人,就他這識人能力也是水的讓人驚歎!處事猶疑,不會用人,鬥不過晚明這群官油子,當然幹不成事兒。

  • 9 # 陸一說歷史

    答:不是崇禎不想抄,而是他抄不了。

    前段時間,我發表了一篇文章《明朝愛好者的一廂情願,忠賢不死大明不滅?》,講的就是崇禎的無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主頁看一下。

    好,我們迴歸問題。

    我感覺這個問題應該改成為什麼不抄官員的家?

    王爺是皇室宗親,國家養著他們,除了沒兵權(朱棣削藩後)。人家又沒謀反又沒犯錯,抄人家家幹什麼? 就算有經濟問題,都是一家人也不應該太為難。官員一樣有錢,抄官員豈不是更好?

    要知道,就算是天子也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

    抄家不是隨便抄的,你得有證據才能抄家,比如貪汙受賄之類的。

    崇禎朝的官員有錢是眾所周知的,北京城破之後,官員們紛紛向李自成投降。

    這些對崇禎一毛不拔的官員們,被大順抄家後,一箱一箱的黃金往外拉。

    那麼崇禎要拿官員開刀,他是要有“爪牙”替他辦事的,可惜的是他沒有。

    他反覆無常、過河拆橋的性格使人不願意替他辦事,東廠西廠錦衣衛在那時候都不強勢。

    不是說他不想抄,而是他抄不了!

    魏忠賢的時候,那些官員的家不是說抄就抄嗎?

    說到底,還是崇禎這個人沒能力、沒手段,只有一腔熱血。

  • 10 # 醉美木瀆

    這裡涉及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對於明王朝來說,對於崇禎來說,到底誰才是自己人,要搶錢自然不能從自己人手裡搶,要從外人手裡搶,這是最簡單的道理。

    供養宗室給明朝財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是明朝國力不振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些腦滿腸肥的朱姓王爺們,個個富得流油,卻不肯拿錢犒賞軍隊,也不肯捐錢幫著崇禎抵抗外敵,一門心思的關起門來“造小人”,典型的國家蛀蟲,但是在崇禎眼裡,這些“蛀蟲”只要不過問國政,就是最可信賴的自己人,是自己的親人,抄他們的家怎麼可能。

    可以說朱元璋是個超級“子孫奴”,父母,兄弟被餓死的慘痛經歷,使他在當了皇帝后,為自己的龍子龍孫們制定了極高的供養標準,按照他的設想,只要是他朱家的子孫,就算是最疏遠的宗室都會得到奉國中尉的爵位,年奉200擔,相當於當時正五品官員的俸祿。

    只不過朱家的子孫實在是太能生了,到了明宣宗時期已經很難按照規定給宗室們發工資了。到了明朝中後期,有的宗室已經混的連吃飯都成問題,以至於被活活餓死的了。但是明朝的藩王們還是很有錢的,比如說崇禎時期坐鎮在武昌的楚王朱奎華,此人素來貪婪,積金百萬。封地在洛陽的福王朱常洵是萬曆皇帝最喜歡的兒子,光給他結婚萬曆皇帝就花了30萬兩白銀,朱常洵佔有良田兩萬頃,縱情聲色犬馬,居然把自己養成了300斤的大胖子。百姓怨聲載道。

    “謂先帝耗天下以肥(福)王,洛陽富於大內”

    老百姓都知道福王比皇帝還要富有,但是在明末崇禎曾經發動官員捐款,也未曾想過讓這群肥的流油的親戚們掏錢。因為對於崇禎來講,這些藩王只要不想著造反當皇帝,就是好同志,錢是小問題,作為朱氏子孫,富得流油,窮奢極欲本來就是應該的。

    崇禎不僅不會抄這些藩王的家撈銀子,這些藩王想主動拿錢幫著他分擔國事,還要受到他的嚴厲處罰,藩王參政是明朝政治的大忌,縱情享樂才是朝廷給藩王們安排的“正經工作”。

    自從明成祖朱棣造反成功之後,明朝就給藩王制定了異常嚴苛的行為準則,王爺們平時連王府都不能出,更不準私自結交地方官員,所以藩王就藩,也被稱為“藩禁”。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宅在王府裡吃喝玩樂,聲色犬馬。

    崇禎時期有位藩王曾願意出錢勞軍,那就是唐王朱聿鍵。在內憂外患之下,朱聿鍵救國心切,上疏請勤王,崇禎帝不許,他不顧“藩王不掌兵”的國規,招兵買馬,自率護軍千人從南陽北上勤王。行至裕州,巡撫楊繩武上奏,崇禎帝勒令其返回,後朱聿鍵沒有遇到清軍,卻中途和農民軍交手,亂打幾陣,互有勝負,之後班師回南陽,但即使朱聿鍵動機純粹,仍使當時在位的崇禎帝大怒,冬十一月下部議,廢為庶人,派錦衣衛把這位唐王關進鳳陽皇室監獄,朱聿鍵高牆圈禁期間,鳳陽守陵太監索賄不得,用墩鎖法折磨,朱聿鍵病苦差點死掉,最後受盡七年折磨才得脫身。

    所以在明末,藩王們不肯拿出錢來勞軍也不見得全是小氣,拿出錢來勞軍也有可能被皇帝收拾。拿錢出來有可能被皇帝殺,不拿錢有可能被“亂民”殺,橫豎都是死,還不如把錢留著陪葬。

    從經濟體量上來說,不管是李自成,還是當時還地處東北的滿清政權和明朝政府都不在一個檔次上,明朝手裡的江南地區才是國家的財富聚集地,也就是說明朝社會不缺錢,但是由於明朝政府的制度缺陷,朝廷沒有辦法把江南的財富轉化為軍事力量投放到戰場上,即使加稅,也不過是肥了經手衙門官員,政府得不到最終的“實惠”。

    明朝的稅收高度依賴於農業稅,但是佔據國家大量田產的藩王以及官員的土地又是不納稅的,只能不斷盤剝原本就不富裕的自耕農,崇禎時期國家多事,加徵“遼餉”,“剿餉”,“練餉”,一遍又一遍的刮地皮,逼得得百姓沒有絲毫活路,於是紛紛揭竿而起。

  • 11 # 歷史評說

    從某種意義上說明朝,是滅亡於財政枯竭,崇禎皇帝沒有錢,無法調動那些驕兵悍將。所以致使明朝空有百萬大軍,卻在帝國最危急的關頭,沒有一支軍隊前來勤王救駕。

    為了解決財政困難,崇禎皇帝可謂是煞費苦心,有人說那些王爺們這麼肥,為什麼不去抄了王爺們的家呢?

    確實,明朝的王爺經過200多年的積累,都是很有錢的。尤其是崇禎皇帝的那位好叔叔福王,那是相當的有錢,可是你能因為他們有錢就抄他們家嗎?總得需要一個藉口吧?

    這些王爺們,既不謀反,又沒有太大的過錯,崇禎皇帝找什麼藉口去抄他們家?藉口有經濟問題的話,那還不如直接去抄那些官員的家,明末的官員幾乎99.99%都是貪官,一查一個準。可是崇禎皇帝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

    中國古代的皇帝從來就不是為所欲為的,他們受到許多條條框框的限制。他們不能隨意懲處官員分配,他們的財產,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相信他們會被朝廷上漫天的口水所淹死。

    要想查抄一個官員的家,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證據,抄家應該算是君臣二人已經撕破了臉,如果弄到最後,查無實據,那皇帝的臉面應該往哪裡擱呢?

    而崇禎皇帝恰恰又是一個特別好名的人,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個非常有作為青史留名的皇帝,所以他不允許自己的名聲尚存在哪怕一點點的汙點。這種個性就限制了他的行動,他不敢對大臣們動手,這一點完全不能和當年叱吒風雲的9000歲魏忠賢,魏公公相比。

    人家魏公公抄的家還少嗎?難道每次都有確鑿的證據和足夠的理由嗎?從這點看,人至賤則無敵,這句話還真的有道理,魏忠賢不要臉,就搞到了很多錢,而崇禎皇帝要臉,所以就沒有錢。

    再者,崇禎皇帝就算要查抄官員的家,也沒有人給他幹黑活。其實皇帝的很多想法往往並不由皇帝提出,而是藉助其他人的嘴來表達出這個意見,皇帝在最後只是順水推舟而已。然而,崇禎皇帝幹了17年天子,竟然沒有培養出一個自己的親信,這和他刻薄寡恩的個性有關。

    崇禎皇帝是一個沒有擔當的皇帝,就拿和滿清和談這件事來說,崇禎皇帝是贊成和滿清議和的。可是當事情敗露之後,他把這個責任全部推給了兵部尚書,使得這位兵部尚書陳新甲老先生成了替罪羊,捱了那一刀,而崇禎皇帝繼續偉光正。

    這種皇帝豈不讓人寒心?還有誰會對他死心塌地,誰不害怕在將來的某一天被這個皇帝無情地拋棄?所以這也導致了皇帝耳不聰目不明,在滿朝都是貪官的情況之下,在滿朝文武,絕大多數都有必死之罪的情況下,一個家也抄不了,一分錢也撈不到。

    最後皇帝還要向大臣們行乞,向大臣們借錢去支援前線,可是早就和皇帝離心離得的這些人們,怎麼可能把辛辛苦苦貪墨來的錢拿出來呢?

    從崇禎拉下臉向大臣們太監們借錢,失敗的那天起,大明朝就再也沒有回天之力了。

  • 12 # 這個歷史很正

    明朝末年,國家財政枯竭,使得國家空有百萬軍隊,卻無法形成有效的戰鬥力。那麼國家財政枯竭崇禎為何不對宗室王爺動手呢?

    崇禎十分在乎自己的名節,不會允許自己子啊歷史上留下汙點的。

    這一點其實我們從明朝滅亡的情況就可以看出,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軍攻佔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身亡,致死都不沒有投降,做到了真正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事實上,崇禎皇帝完全由機會南下的,甚至當時的朝廷都已經在商量南下,然而崇禎不願揹負歷史的罵名,最終拒絕了這一決定,選擇與國共存亡,實為剛烈至極。

    崇禎沒有名分對宗室王爺出手,不佔道義。

    首先就是崇禎皇帝沒有對宗室動手的名分,道義。如果貿然動手的話將會引起天下各宗室的反彈,尤其是在當時皇帝難以掌控軍隊的情況下,(歷史上,歷朝歷代採取的削藩政策,都是基於中央對軍隊由足夠掌控的情況下進行的),這中國策略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這樣的方法行不通,那就可以退一步讓宗室,官僚捐款。事實上,崇禎確實是做過這樣一件事,但是受到的效果極為微小,對於需要龐大供養的軍隊來說,這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所以沒有辦法的崇禎只能任由時局敗壞下去。

    在權術上,崇禎比天啟皇帝差遠了,天啟起碼知道要透過魏忠賢來收權,去壓制“筆桿子”,儘管被說為木匠皇帝,可是在天啟朝的魏忠賢確實是做了很多家大事,起碼的一點就是狠狠的搜刮士族階級的財富,保障了遼東軍餉充足。

    而崇禎又想做出成績,又不想揹負罵名,最後留下這樣一個結果。

  • 13 # 平安讀歷史

    事實上在明朝末年的時候,那些官員都是相當的富有,但是國家卻沒有多少錢,以至於根本籌集不了足夠的軍餉去對付敵軍。同時也因為國家沒錢,賑災不利,導致農民起來造反,最終推翻了大明王朝。

    說得通俗一點,崇禎皇帝時代就是因為貧困分化過於劇烈,最終導致了大明朝的滅亡。後來李闖王進京的時候,就拷打那些明朝的王公大臣勳貴,敲出了數千萬兩銀子。可見當時如果崇禎皇帝能夠把這些錢弄到手的話,不說滅掉李自成,至少應付當時的危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崇禎皇帝當時也殷切的懇求那些王公大臣們能夠出一些銀子,幫助大明朝渡過難關,可惜那些大臣一個個都在那哭窮,硬是不出銀子,最後導致大家一起完蛋,結果還是便宜了李闖王。為什麼當時崇禎皇帝不肯動,用極端的手段,把銀子從那些王公大臣裡面搶來,或者直接抄他們的家。

    事實上崇禎皇帝很難這麼做,因為那些人和崇禎皇帝都是同一個階層的。崇禎皇帝只能夠保證他們的利益,他們才會服從皇帝的統治,同時稱讚皇帝為堯舜禹湯。否則的話,皇帝不但不能抄了他們的銀子,反而自己會有性命之憂。據說崇禎皇帝的一個兒子,就是因為崇禎做得有點過分,就會被那些大臣暗中害死的。崇禎就不敢再繼續下去了,否則的話,下一次死的就可能是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懷舊服為什麼令老玩家大規模迴歸?情懷還是青春,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