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格子的夏天x
-
2 # 小蝌蚪大鬧天庭
喜歡北野武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的惡。
我在觀看的過程中經歷了這樣的變化。從剛開始覺得是兒童治癒電影,到之後的喜劇觀感,再到最後的結尾才發現,北野武表現的確實不只是這麼簡單。這更像是一部小人物的群像,每個人都是廢材,小人物,不具有任何歌頌的特徵,但是在北野武的電影中,他們卻具有別樣的魅力,和別樣的思考。
第二個則是對於整個電影作品的階段處理,在每一幕的開始,都會有一個蠟筆標註的照片作為開頭。可以這樣說,它是以正男的視角來進行切分的,而且這個切分中會有很明顯的情感顯露,在正男的視角中沒有惡,只有童真的美好,或者是北野武的處理,即使是惡,也是存在的合理。
所以在進行一些分析時,我想合適的開頭應該從菊次郎開始。在電影的一開始,我們首次看到菊次郎,是他和他妻子在一起的時候。而在他們與旁邊的學生進行對話的過程的,很明顯的感覺的北野武給這個角色的定位---社會底層的沉淪者,年輕時混的不好,沒有好的上升空間,於是到現在喪失掉了生活的活力,沒有任何盼望。而他的妻子也是一個很有意思人,在是在分析完菊次郎後可能才能更好的理解。
所以菊次郎就是這樣的一箇中年人,頹廢,而且是被社會遺棄的人,說是絕望感也好說是現實也好,我們知道的是,很多人從一出生就被拋棄了,有的是社會還有的甚至還是家庭。而我們對此無能為力,我們可以對此爭討說這是社會的不關愛,這是父母的過錯,但是或許我們根本無法去杜絕也不需要去杜絕,這就是生活本身。我們不需要讓世界十全十美,每個人的第一要務還是處於完成自我的認知。我想這也是北野武所想要表達的東西。所以菊次郎是一個典型被拋棄者,從他妻子的嘴中我們得知他小時候遭到了母親的拋棄。所以他被拋棄的很完全。
基於這個想法,我們可能會理解更多北野武想表達的東西。於是在我們剛看到大叔開始帶著正太開始了尋找的路,於是就先去賭博,夜總會。在電影的邏輯中這是菊次郎的正確訴求,因為他的興趣愛好只能是這樣,而且他的魯莽和他的廢人似的人生觀已經出現端倪。之後與各種人的衝突和他行為的邏輯也做出了鋪墊。整部電影看下來,我們會發現,菊次郎他的勇,他的慫,都基於他合理的真實。他的愣頭青似的衝動與打架的拼命三郎的狀態,以及他對周圍環境的不屑一顧,都讓我們看到他的真實。但是真正讓他的形象徹底的豐滿起來的時候是看到正男的母親以及在遊園會的過程中因為自己的作為被教訓的時候,我們才看到了一個完整的菊次郎。這個形象就沒怎麼正面的特點。他的正面可能只在於他是一個人的真實性。而在他被揍之後,讓我們看到了他的這種真實性。他不是一個好混蛋,逞能和小肚雞腸。他更談不上是一個好人,但是這這一幕所表達的真實感讓人感動。他始終是一個真實的人,而這一幕完成了這個表達。他與環境的矛盾的衝突,他與周圍人的衝突都不及這兩次他與自己的衝突來的讓人感受深刻。因為在之前的片段中,我們看到的菊次郎是社會的棄兒,是自我拋棄者,也是一個和所謂柔情不相關的人。但是天使之鈴的故事和正男為他擦拭血跡的時候他的謝謝,卻讓我們看到了看似和他性格中自我矛盾的一點,而正是這樣的矛盾衝突使得我們對他的影響更為深刻和深入了。但是這還沒完,只是完成了對於他性格的完整搭建肯定不能滿足北野武。所以才有了菊次郎的突然尋母。這次尋母好像才是整部電影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它不在正男尋母的過程中,但是卻是整個過程表達的最為關鍵的一點。它展現了菊次郎的故事,和菊次郎的取捨。就是這樣的一個被拋棄者,我們一般認為的哀怨者,在面對拋棄自己的母親時,選擇的只是遠遠一看。他選擇了原諒和理解,無論他的決定是以前就已經做好的還是和正男一起被改變的(我選擇前者)。他都完成了自己的救贖,這也使得菊次郎的形象進一步的得到完善。讓我們能夠理解他的性格和他的選擇。而且我們能發現菊次郎性格中的男孩,他學踢踏舞,學雜技,學游泳都是性格中的倔強。和這幾個細節讓我們看到的是他個性中的可愛,和執拗的真實。
所以這就是菊次郎,北野武對於下層的被遺棄者的思考。我們的社會在整個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一些這樣那樣的事情,畸形的不完善的,我們在不斷的反思社會和征討制度的過程中,也許會驚訝的發現,人的屬性和人天生所具有的善惡觀,讓我們無論出於任何境地都能夠表現出我們人的那一面。我想這可能就是北野武所想表現的。他從來不忌諱對於惡的表述和描寫(烏公以及菊次郎的種種),但是他最讓我欣賞的是,在這樣的真實表述下,我反而能夠看到人的美好。
所以說完菊次郎就能說回到菊次郎的妻子身上,從她的穿著我們很明顯看出,她也是一個所謂的不良少女的出身,但是她的善惡和憎惡表現的很明顯。她是一個不完美的聖母,一個瘸子完人。她的善意實在的簡單,處理方式也是如此。菊次郎能在他的身邊是兩個普通人的幸福。和她一樣的普通人通篇都是,尤其是在最後的幾天時間。菊次郎,好人男,機車男和光頭男為了哄正男開心,或者說大家一起為了排遣時間的幾天裡,讓我們看到的更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皆是廢材,但是在這個夏天的這樣的世外桃源中,他們的真實讓我感動。不管上帝把你拋到了哪裡,也不管你是否塑造自己成器,你都有機會去完成自己。簡單說,生活無論如何,也都能讓人覺得美好。
最後一起玩樂的過程讓我大笑不止,男人的童真可能就是這個樣子,在這一段內,表達的只有善的和浪漫的,一群廢材在遠離人煙的地方找到了精神家園。這是最打動我的,可能也是最傷感的。因為他們在傳統的價值觀中,只會被人看做無賴,流氓,而沒有人看到這裡的一切。
在結尾菊次郎送走正男時雖然什麼都沒有說,但是卻讓人感動。我覺得菊次郎的內心應該如此,“小子我這樣的大叔沒什麼能教給你,但是小子你要開心就好了。”
-
3 # 還想看動畫片
應該屬於悲劇吧……菊次郎雖然最後幫住正男找到了媽媽,正男以為媽媽是在外打工,可是她已經有了另一個家庭,是永遠也不會回來了。而菊次郎,埋藏在心裡的感情最終也只會腐爛在心裡,不論對於誰來說,一些東西都已經回不來了,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強求不回的
-
4 # 淺若啊
《菊次郎的夏天》就算北野武的例外吧。片中沒有突發性暴力,沒有大肆渲染的血腥,沒有漫無止境的殘酷,取而代之的是微微發熱的溫柔和感性。
小學生真男一直與婆婆住在一起,暑假來臨,夥伴們都隨家長去度假了,孤獨的真男想要找尋自己從未見過的媽媽,與他同行的,是一個已屆中年但仍遊手好閒的無賴。一個是完全未被成人世界汙染的孩子,一個是心靈被太多世俗灰塵所矇蔽的大人。孩子並不代表善,他的行為來自於簡單稚嫩的本性;大人也不代表惡,歲月從未賦予他惡的力量,而僅僅是讓他沒有力量而已。
靈魂上都差不多混沌的兩個人一塊兒上路了。他們路過很多人和事,有過不同的感觸與收穫,但我相信他們最後仍舊還是回到各自出發的地方,這段溫柔感性的旅程並不會使兩個人今後的生活更有秩序或者更有意義。那些曾真切的感觸與收穫連同同樣真切的憂傷與無奈,都將遺留在那個夏天——並不非常炎熱,並不非常溫暖,並不非常清涼,並不非常絕望的,並不非常值得銘記也並不非常容易遺忘的夏天。
真男尋找媽媽的歷程是艱難的,所幸有幾位好心人的微弱溫情幫小真男堅定了找尋的信念。然而,當他發現自己僅有的一個地址不知從何時起已經跟媽媽毫無關係時,所有艱難與欣喜頓時意義盡失,真男傷心失望地轉過身去,不再前行。
正是在旅途的意義湮滅以後,真男和他的同伴遇到了另外一些“在路上”的人,他們的旅途同樣沒有任何重要的目的(也許跟真男一樣,他們都曾有過某個確切的地址,但後來地址遺失、變更或者錯誤,總之不再具備任何指導意義)。一群空閒的大人,努力給這小孩些許溫暖和歡笑,同時相互尋找點點慰籍。
歡樂沒能來自我們想找到的那些東西,而是來自我們轉身之後,與偶遇的人相互索取的少許體溫。它因偶然、短暫、脆弱而彌足珍貴。
-
5 # 還未看見的未來
應該屬於悲劇吧……
孩子最終是找到母親了,可是她已經有了另一個家庭,是永遠也不會回來了。
而菊次郎,埋藏在心裡的感情最終也只會腐爛在心裡,不論對於誰來說,一些東西都已經回不來了,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強求不回的
-
6 # 大沐娛樂
影片屬於慢節奏輕喜劇。
《菊次郎的夏天》是一部關於童年成長的電影《菊次郎的夏天》是一部很真實,讓人能產生童年成長經歷共鳴的經典之作。
童年成長對一個孩子來說太重要了。
雖然是輕喜劇,但總有突如其來的鏡頭會讓人毫無防備地哈哈大笑。
不經意間感受到的溫情也會觸發淚點。
總之,這是一則笑中有淚的超治癒童話。
在結尾菊次郎送走正男時雖然什麼都沒有說,但是卻讓人感動。
《菊次郎的夏天》裡,日本人好像都很好脾氣,那兩個看似野蠻實際心很軟的肥仔和光頭佬讓我狠狠的笑了一把。
人性都是複雜的,惡善相依,無獨有偶。
每一個漢子心裡都有一個小蘿莉。
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魔鬼。
就是這樣啊才是人生。
大家就是不知道該去幹什麼,也不知道想找什麼,知道了也找不到。
對社會現象荒誕的表達我覺得菊次郎的內心應該如此,“小子我這樣的大叔沒什麼能教給你。
但是小子你要開心就好了。”
菊次郎,路上碰見的一群社會邊緣的荒誕路人,或是隱晦的說明的了這些孤獨的被社會拋棄的人們。
實際上都是先從被家庭拋棄開始的。
與其說是治癒電影,不如說是對社會問題的荒誕表達。
當痛苦加之己身,既沒有天上掉下來的古道熱腸式的人間溫暖。
也沒有無情快意的咒罵。
於是此時此刻,我們只想帶著溫柔,守護正男,守護我們心底的小孩,把衣服脫掉,把成年人的觀念丟掉。
有的只是菊次郎夫婦破罐破摔式的生活,一群路上無所事事的邊緣人物,以及正男可遇見的不幸福的前半生。
一段旅程,贖罪後的重生對於童年的坎坷經歷,菊次郎始終不能走出陰影。
他依靠嚇人的外表與帶刺的語言行走在這個社會規則之外,終於在正男身上。
他找回了那個丟失的自己,那個被人遺棄的童年。
電影最終的道別是一段旅程的結束,也是獲得救贖後的新生活的開始。
在暴烈的夏日Sunny裡,帶著寂靜玩耍,奔跑,歡笑,忘了一切。
《菊次郎的夏天》,是我看過的,最美好、最夏天的公路電影。
-
7 # 津豫家庭生活
從剛開始覺得是兒童治癒電影,到之後的喜劇觀感,再到最後的結尾才發現,北野武表現的確實不只是這麼簡單。這更像是一部小人物的群像,每個人都是廢材,小人物,不具有任何歌頌的特徵,但是在北野武的電影中,他們卻具有別樣的魅力,和別樣的思考。
第二個則是對於整個電影作品的階段處理,在每一幕的開始,都會有一個蠟筆標註的照片作為開頭。可以這樣說,它是以正男的視角來進行切分的,而且這個切分中會有很明顯的情感顯露,在正男的視角中沒有惡,只有童真的美好,或者是北野武的處理,即使是惡,也是存在的合理
所以在進行一些分析時,我想合適的開頭應該從菊次郎開始。在電影的一開始,我們首次看到菊次郎,是他和他妻子在一起的時候。而在他們與旁邊的學生進行對話的過程的,很明顯的感覺的北野武給這個角色的定位---社會底層的沉淪者,年輕時混的不好,沒有好的上升空間,於是到現在喪失掉了生活的活力,沒有任何盼望。而他的妻子也是一個很有意思人,在是在分析完菊次郎後可能才能更好的理
-
8 # 風隨雷
《菊次郎的夏天》不算是一部喜劇,這部片子的成本非常低廉,沒有傳統導演賦予的重金製作場面。只有一箇中年男人與一個小男孩貫穿全片。沒有的美女、鮮花,低俗、暴力等等場面吸引眼球,只講述了平淡的一個尋母親過程。片子開頭,就對主角菊次郎做了個背景介紹:在幾個不良少年路邊抽菸的時候,那個女人說,你們不學好,長大,就要像這個人一樣。第二次,是幾個小混混在搶正男的錢的時候,那個女人跟菊次郎出現,讓他們把錢還給正男,菊次郎下意識的想搶這幾個小混混的錢。
女人同情正男,便叫菊次郎帶著正男去找媽媽。可是,菊次郎卻帶著正男賭腳踏車比賽,打人,砸車玻璃,裝瘋賣傻,威脅他人等等兒童不宜的事情。令人啼笑皆非。最感動是,當正男和菊次郎找到媽媽,卻發現,媽媽已經建立了一個新的家庭,並且,家庭美滿。此時,正男遠遠的看著媽媽新建的一家三口,默默的流著淚,毫不猶豫的轉身離開了。一個小孩子,卻有這樣的忍耐,眼淚不不自覺的流下來。是怎樣的過程,造就了這樣的性情?
菊次郎受正男的影響,去看望了自己的媽媽。但,沒有與母親相認,只是,遠遠的看著媽媽,然後,就走了。
菊次郎用自己奪來的風鈴來安慰正男,並與三個大男人一起,為了讓孩子開心的笑一笑,佈置了一場又一場的歡笑,逗得孩子哈哈大笑。
-
9 # 股海一瓢
是喜劇呀,非常不錯的喜劇。《菊次郎的夏天》讓我體會到已經話:喜劇的核心是悲劇。我第一次看這個電影是很多年前的一個夏天看的,因為劇名有夏天,就覺得應該適合夏天看。結果邊笑邊哭把他看完的,其實他的故事很平淡,但處理的很細膩,強烈安利這部劇,值得重刷。我看過兩次,兩次的體會居然是不一樣的
-
10 # ailinlin協會
我覺得這是一部孤獨的電影。正男有一個孤獨的童年,一個安靜的小胖子,用“恩”和默默低頭回答大部分問題。他的世界裡聲音和情緒很都少,只是因為生活太空白。流氓大爺鬧鬧吵吵,放肆又無賴,不去尋找什麼,靠搶小流氓兩塊錢啦,賭賽車啦填滿無聊的日子。文藝青年開著裝滿書的破車不知道往哪去,不知道做什麼,就寫寫詩偷偷菜,漫無目的的閒逛。胖瘦摩托黨更沒意思,帶著摩托和鈴鐺,還有總想脫掉的內褲,上路上廁所上小飯館,其實都離家不遠。大家就是不知道該去幹什麼,也不知道想找什麼,知道了也找不到,於是此時此刻,我們只想帶著溫柔,守護正男,守護我們心底的小孩,把衣服脫掉,把成年人的觀念丟掉,在暴烈的夏日Sunny裡,我們帶著寂靜玩耍吧,奔跑,歡笑,忘了一切,我們就是孩子,我們只想玩耍。然而孤獨終究還是要繼續,正男要繼續過著沒有媽媽的日子,流氓大爺要繼續吃軟飯耍流氓,文藝青年開車上路,胖瘦摩托黨騎著小摩托突突突走掉,漫長的孤獨裡,我會想起那個夏天。
-
11 # Ai愛尚電影
《菊次郎的夏天》距今已有20年時間,但經典只會在時光的沉澱中越發閃耀。北野武+久石讓的配置保證了觀眾對電影的任何期待都不會落空。
影片屬於慢節奏輕喜劇。雖然是輕喜劇,但總有突如其來的鏡頭會讓人毫無防備地哈哈大笑;雖然是輕喜劇,不經意間感受到的溫情也會觸發淚點。總之,這是一則笑中有淚的超治癒童話。
故事簡單到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大叔幫小男孩找媽媽一路上遇到的人和發生的事。
這次,我們要從電影的結尾說起。
大叔和男孩最後回到了出發的地方,兩人分別前約好下次再一起去幫男孩找媽媽。男孩問,先生,你叫什麼名子。大叔答,菊次郎,他媽的,快滾吧。然後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菊次郎是這個大叔,而不是男孩。雖然已經幾刷,知道菊次郎是大叔,但好像每次都是到結尾才意識到。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個內在小孩,這個小孩就是童年時的自己。
年幼時,因為心靈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和安慰,使得我們的內在形成一個被隱藏的敏感脆弱空間,如同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
安全舒適的時候,我們成人化的一面會掩蓋住內在小孩。但一旦遇到挫折、困難,內在小孩就會出來,替我們“接管”情緒,用“孩子氣”的方式應對一切。
一旦我們的內在小孩得到療愈,生命便有新的成長。
所以菊次郎其實就是小孩,是大叔的內在小孩。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小孩?我們回到電影開始,從頭看起。
菊次郎和老婆兩人在河邊遇到了放學的小男孩正男,菊次郎感慨,這個孩子怎麼這麼陰鬱?然後問老婆正男爸媽的情況。老婆說正男沒有爸爸,媽媽好像在很遠的地方。菊次郎說,可能是跟人跑了吧。老婆說,你以為都像你媽呢?菊次郎說,那你媽還嫁了三次呢。對話以一個人說,你不許說我媽,另一個回,你也不許說我媽結束。
菊次郎的媽媽和人私奔,童年被遺棄的創傷從電影中可以推測出對他的影響。老婆的媽媽三次改嫁,她也有同樣的創傷,只是程度不同,有可能是被媽媽忽略,但不是被直接遺棄。所以老婆理解菊次郎,她知道菊次郎就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所以她讓菊次郎幫正男去找媽媽,兩個孩子總能玩到一起去。
把菊次郎看成一個孩子,那麼一路上他的表現就可以理解了。他趁計程車司機去廁所的功夫把車開走;非得讓酒店前臺開車送一段路;搭不上卡車司機的車,拿石頭把人家的車窗砸破;用橙子偷換別人的午餐;用釘子扎人家的車胎...無關道德,完全是一個孩子在為所欲為。
轉折點 — 和自己的內在小孩相遇
在菊次郎和正男在野外的破棚子等車之前,都是一個大孩子帶著一個小孩子前行。野外無車可搭,晚上正男拿出暑假作業,看夾在裡面的媽媽的照片。菊次郎拿過照片看了看,說長得很好看嘛。正男說,我不知道。菊次郎問,你從沒有見過她嗎?正男沉默。
夜晚,正男枕在菊次郎的腿上睡覺。菊次郎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語,原來他跟我一樣。此刻,他遇到了那個兒時的自己,那個想看看媽媽的小男孩。此刻之後,不僅是幫正男找媽媽,也是幫自己找媽媽。
所以菊次郎在正男媽媽門口的表現就說得通了。他拿著寫有地址的紙條先看看房子,再回頭看看遠處的正男,再看看房子。內心的忐忑溢於言表。那不就是自己想看媽媽的心情嗎?否則一個吊兒郎當、滿口粗話的中年痞子肯定會直接按響門鈴,說我把孩子給你送來了。
正盯著房子看,房門開了,裡面走出了那個正男日思夜想的媽媽。菊次郎緊張地往回跑了幾步,離房子遠些。緊跟媽媽身後的是身上掛著泳圈的小女孩和一個男人。原來媽媽有了一個新家,她出門送丈夫和女兒。站在遠處的正男看到這幅畫面,菊次郎也看著這幅畫面,直到媽媽回到房子中。
菊次郎轉身再看正男,正男已失望地走開。正男一邊低頭哭一邊往回走,菊次郎安慰正男,咱走吧,一定是找錯了,地址一樣,但人不同,走吧......
療愈 — 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安慰沒有得到關懷和愛的心靈
兩人離開後走到海邊,看著傷心不已的正男,菊次郎再次安慰正男,說他媽媽一定是搬走了,讓正男等著,自己再回去問問。
再次回到海邊,菊次郎的手裡多了一個搶到手的天使之鈴。他用這個天使之鈴安慰正男,對他說,他媽媽已經搬走了,為了正男可能來找她,她留下了這個鈴鐺。當有不開心或麻煩的時候,搖一搖這個天使之鈴,便會有一個天使來幫他。然後兩人搖鈴鐺,菊次郎陪正男在海邊玩,在用沙子堆起一個天使之鈴。
玩完了離開海邊,正男跑過去拉住了菊次郎的手。之前一路上兩人都是各走各的,此時有了連線。菊次郎安慰了正男,同時也療愈了自己。
回程路上,我們慢慢看到了菊次郎成人的樣子,在覺得要捱揍時,說有孩子在要求換個地方;在和正男分別時,他對正男說,回去要好好照顧奶奶,以後再一起找媽媽。內在小孩被療愈,菊次郎漸漸露出成人的一面。
天使 — 長得可能和想象不一樣
從海邊離開,兩人和遇到的好人先生、重磅先生、光頭先生一起在小河邊露營。菊次郎想起自己的母親,於是讓重磅先生開著機車送自己去母親所在的養老院。
菊次郎望著獨自呆坐的母親,最終沒有上前與母親說話,說的話又能說些什麼呢?眼中那一絲淚花代表了千言萬語。
從養老院出來,重磅先生問菊次郎,看到媽媽了嗎?她怎麼樣?這時心緒複雜的菊次郎沒好氣地說,關你屁事,你趕緊走吧,我自己回去。重磅先生一臉委屈,那你怎麼辦?走回去的路好遠啊。
下一個鏡頭,菊次郎手裡夾著一根菸,獨自坐在長椅上發呆,讓人以為真的只剩下他自己了 ;接著鏡頭一點點往後拉,重磅先生出現在畫面左側,站在那裡看著菊次郎,觀眾會驚喜地發現,原來他沒走......
影片中多次用採用這種往後拉鏡頭的方法(非專業名稱)給故事帶來一個個轉折。
重磅先生包容了菊次郎的情緒,他站在那裡,正是菊次郎媽媽的反面,在你需要的時候陪伴你,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拋棄你。
天使,很多時候會化身各種樣子來到我們身邊。
從養老院回到營地,大人們陪著正男瘋玩了幾天,觀眾也都跟著回到了童年。正男終於有了開心的笑容...
電影主演、導演、編劇都是北野武,生活中的北野武與母親一直不睦,菊次郎是北野武父親的名字。電影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冷酷硬漢心中的溫情,電影中的菊次郎透過幫正男找媽媽療愈了自己;生活中的北野武想必也透過拍這部電影找回了什麼。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找到自己內在小孩的方式也不同。好好愛護照顧自己,才能在找到時有能力對TA說,不用怕,無論發生什麼,我都會在你身邊,不離不棄。
願每個人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
12 # 胖魚娛樂
這是一部關於迴歸的電影。以暴力美學著稱的北野武,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為我們帶來了這部電影。
從開頭久石讓輕快明朗的曲調中,我們似乎能感受到夏天迎面撲來的熱氣,喧囂的蟬鳴,滾燙的馬路,迅疾移動的車輛,豔陽高照,一切似乎很容易使人想起童年的時光。
在片中,我們看到一個不學無術、無所事事、氣量小、愛佔小便宜、一身痞氣的中年大叔。當這個不著調的大叔帶著木訥的正男踏上了尋母的旅程,遇見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有變態基佬、好心的賓館經理、熱情的青年情侶、周遊世界的小說家、黑道打手、飛車胖瘦二人黨,雖說一路上雞飛狗跳,但不管路過多少波折,最後總是能遇到善良的人們。
路程前半段,大叔一路上痞氣十足的行為著實引起了一連串令人捧腹的搞笑行為。十足的笑料達到強烈的喜劇效果,同樣也是為後邊部分劇情進行鋪墊。
當二人來到鄉村小站時,影片的基調從這裡開始慢慢轉變,前半部分的搞笑氣氛逐漸淡化,情感線浮上水面。這裡是我最喜歡的一段:
二人一整天都沒有搭到便車,只能坐在小站裡。夜幕降臨了,雨水淅淅瀝瀝地下了起來;路燈發著昏黃的光亮,微弱的燈光掠過二人。晚風裹著溼熱的雨氣吹拂過來,在這個石棉瓦做成的低矮的鄉村小站,小正男正看著母親的照片。
“你從來沒見過她麼?”大叔問道。小正男沒有回答,臉上有些落寞。夜深了,正男睡著了。“原來他和我一樣。”大叔心想。正男的成長遭遇似乎勾起了他某些心事。
逐漸遠拉的鏡頭,使畫面形成強烈的孤獨感和疏離感。此刻,我們心中不免有些感傷,似乎勾起了遙遠的回憶。在這一段,久石讓的略帶憂傷的曲子The
rain貫穿全程。觀眾對於正男尋母的情緒逐漸疊加,很容易引起對正男的共情。
當他們跌跌撞撞找到正男母親住的地方後,卻發現媽媽早已改嫁,有了一個新的幸福的家庭,無論怎樣,媽媽的行為表明她早已拋棄了正男。正男抹著眼淚轉頭走去。大叔看到這一幕,眼神變了。
之後,為了安慰正男,大叔幾乎是強搶般從機車二人黨手中騙來天使之鈴,說這是媽媽搬走以前留給他的,只要搖搖鈴鐺,天使就會出現保護他。正男搖了鈴鐺,天使沒有出現。
大叔說:“我們回家吧。”正男沒有迴應。沙灘上,大叔朝前走著,正男在原地沉默了一會兒,趕上大叔,牽上了他的手。在海風的吹拂中,二人的背影漸行漸遠。
在廟會上,大叔跟一群黑社會打手走開了。這裡用了一段很意識流的手法,表現了正男內心的害怕與恐慌。
大叔被黑道打手打傷後,便謊稱自己從樓梯上跌倒了。正男低下了頭,他站起了身,朝著大路走去。原來他是去藥店買傷藥去了,正男用紗布為大叔清洗傷口,大叔說了句對不起。傷感的情緒在這一刻被擊潰。
最讓我感到心酸的,莫過於大叔站在養老院的視窗無聲地看著自己的母親,那個眼神充滿了沉默、寂靜,似乎有千言萬語,但他最終默默地離開。他一人獨坐在長椅上,彷彿想起了很久遠的事情。我們不禁開始想象,這個外表兇悍的男人有著怎樣的過去。影片一開頭說過,他媽媽也是改嫁過,同樣是離開了他。此刻,大叔該是何種複雜的心情呢。
表面上這是正男尋母的歷程,暗地裡則是菊次郎尋找自我的迴歸之旅。大叔和正男兩種相同的情緒交雜在一起,給影片帶來強大的感染力。
“為了那個孩子,我們一起來玩吧。”
於是這幾個無所事事的傢伙:遊手好閒的大叔,周遊世界的小說家,面惡心善的飛車二人黨為了正男,也為了自己,玩起了小孩子的把戲。
“只是集合了一群無聊寂寞的大人,以小朋友為藉口自己玩起來而已。”北野武是這麼解釋的。
穿過鬱鬱蔥蔥的玉米地,徜徉夜晚璀璨的星空,說起北斗七星的傳說,做起簡單快樂的遊戲,正男度過了一個最難忘的暑假。
影片最後,當正男問起大叔的名字時,大叔滿臉痞笑的說道:“菊次郎,他媽的!滾吧!”此時的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才是本片的主角。
此時響起the summer輕快的曲調,正男揹著包踏著步子朝家裡走去。生活還得繼續前行,但無論如何,都不要忘記這個夏天你所擁有的快樂與溫暖。
本片較之北野武以往的電影,展現出來的鏡頭語言更為生動,也極富趣味。比如大叔贏彩票後被陪酒女灌酒的鏡頭視角;在鄉村車站,情侶二人和正男他們告別後的鏡頭是轉動車輪的視角,還有後面的蜻蜓複眼效果;以及對正男夢境和內心恐懼蒙太奇般的表達手法,都極富創造力。
影片敘事自然,簡單而純粹,沒有嬌柔做作,如行雲流水;不時響起的音樂,輕快中略帶憂愁,卻不失明朗,富有強大的情緒感染力。隨著劇情帶給我們感傷的同時,也賦予我們希望。
而關於“菊次郎”這個名字,也富有深意。
“菊次郎是你父親的名字嗎?”
“是的。生前好像和他沒有說過話的記憶。可是現在回想起來,他真的有點寂寞。”
“《菊次郎的夏天》說來真讓人難為情啊。這部片子的話……畢竟還是有些味道啊。自己的味道。真是沒辦法啊。”——北野武自傳《餘生》
根據北野武的回憶,他的父親生前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某種意義上來說,該片算是給父親的一種祭奠吧。男人之間的情感,似乎總是如此沉默,也難怪北野武談及此片時有些不自在。男人對於情感的表達大概更願意用行動來展示。而父親與兒子之間的感情也大抵如此。
-
13 # 二泡泡剪輯
個人覺得這是一部喜劇片,是一部關於童年的電影,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關於夏天的電影。《菊次郎的夏天》的大部分故事是在路上發生的,在這條像蜿蜒蔓延的路上,每個停泊點都是菊次郎和正男休憩的港灣,北野武並沒有讓故事在路上終止,而是順暢地把故事講完,給欣賞者一種溫馨,美好的感覺。喜劇的結尾往往是大部分人所樂見的,明快的音樂來表明童年本該是這樣在輕快地飛馳而過的。
影片故事講的是老痞子菊次郎帶著正男尋找媽媽的故事。本部影片分為兩個部分展開的,一部分是正男尋母之旅,一部分是次男見到母親後的返程。影片給人整體的感覺是歡快愉悅的,我相信看完這部電影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幸福,激勵,感動,以及對生活的深思和對生命的感謝,影片折射出的風景給人一種超脫的感覺,讓悲傷的人也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前進方向
-
14 # 鴻飛股份
應該屬於悲劇吧……孩子最終是找到母親了,可是她已經有了另一個家庭,是永遠也不會回來了。而菊次郎,埋藏在心裡的感情最終也只會腐爛在心裡,不論對於誰來說,一些東西都已經回不來了,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強求不回的
-
15 # 佛系么仔
初看這部電影,非常意外,因為看到導演是北野武,就習慣性的會認定這部影片肯定會少不了血雨腥風的暴力美學畫面,但令人很意外,影片中處處充滿著明亮的色調和溫情脈脈的人性關懷,與北野武以前的影片風格截然不同。
你要說這部影片是喜劇,是可以這麼認為。因為影片並無明確的故事線索,它是透過一個孩子尋找母親的旅程,主人公之間所發生的一系列逗趣意外的事情和詼諧的對話,同時透過導演對於美麗畫面的拍攝喚起了每個觀眾內心的情感,使得整體氛圍都充滿著童趣,洋溢著輕鬆而溫馨的氛圍,或許是北野武對另類風格的展示,這部影片獲得了第52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的殊榮。
縱觀整部電影,不難發現北野武試圖以尋找母親這個普遍的主題來吸引觀眾,並讓觀眾重新開始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感動,他使用了一個樸實的故事來告訴我們一個充滿笑聲和感人背後的主題,符合“二戰”後日本傳統電影中關注人性、回饋社會、引發反思的主流價值觀。
-
16 # 春天的金色陽光
《菊次郎的夏天》是日本喜劇電影。該片由北野武執導,於1999年6月5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講述的是小男孩正男和隔壁的叔叔菊次郎在去東京的途中發生的一系列搞笑又讓人落淚的故事。如果給這部電影認真分類,這部感人又溫馨又有勵志的電影,應該是劇情,勵志,喜劇等因素混為一體的多元體電影。其實這部電影是讓觀眾重新開始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情感。
-
17 # 葉子來推文
我覺得是輕喜劇吧。
首先從電影內容上來說,電影裡的小主人公正男,雖然自幼喪父母親也不在身邊,但是奶奶卻對他寵愛有加,他平常的生活平淡卻不乏小溫馨。當他在暑假決定去找母親的時候,鄰居阿姨擔心他自己不安全,讓自己丈夫菊次郎陪同前往。一路上雖然狀況百出,但是他們都克服了,也越來越有默契。之後正男找到了已經再婚重組新的家庭的母親,他選擇不打擾,這裡會讓人感覺電影是個悲劇,但是悲喜其實是一種很複雜的感情。正男雖然沒有與母親相認,但是這一路上他和菊次郎認識了很多很好的人,菊次郎雖然不太靠譜,但是一路上還是很努力的照顧他,返回的時候也是想盡辦法安慰逗他開心。可以說這份珍貴的經歷是值得一輩子珍藏的回憶。
其次,就電影的整體風格來看,畫風燦爛有著濃郁的夏日氣息,完全不會給人壓抑的感覺。細節也很精巧,有很多易察覺和不易察覺的小感動。電影配樂也非常的歡快,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鋼琴曲《Summer》,一聽就會很放鬆很開心的鋼琴曲。
所以說《菊次郎的夏天》算是輕喜劇,生活中確實有很多無可奈何的傷心事,但是也有很多的開心快樂的事,換種心態去生活,可能生活會給你不一樣的色彩! 這是我看完電影之後的感想,也是我想要分享給大家的心態! ❤
-
18 # 自由如風268
應該屬於悲劇吧……孩子最終是找到母親了,可是她已經有了另一個家庭,是永遠也不會回來了。而菊次郎,埋藏在心裡的感情最終也只會腐爛在心裡,不論對於誰來說,一些東西都已經回不來了,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強求不回的
-
19 # 一明哥哥
應該屬於悲劇吧……孩子最終是找到母親了,可是她已經有了另一個家庭,是永遠也不會回來了。而菊次郎,埋藏在心裡的感情最終也只會腐爛在心裡,不論對於誰來說,一些東西都已經回不來了,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強求不回的
-
20 # 藍可可家的貓
這是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劇情的開頭或稍顯荒誕,但不可否認《菊次郎的夏天》是一部展現童年的成長,記錄生活的腳印的佳作。
也許,喜劇的背後更多的是悲涼吧!這是一部讓人笑著看完,哭著回憶的電影。
這部影片最讓我感嘆的部分,就是通篇的情感表達,整部電影下來,你很難找到一個非常集中有力地情感突破口,一直就是淡淡的,無論是人與人的情感交流,還是事件的表述,總是平淡,如同那個總讓人渾渾乏力的夏日。
當你細想,會感受到一種震撼人心的動容,在正男與菊次郎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其實都是悲涼的,兩個被母親拋棄,從未見過母親的男人,正男被變態的叔叔欺辱,菊次郎被別人毆打又假意騙正男說自己跌下樓梯,正男在寂寥的黑夜一個人跑過長長的街道為菊次郎買來治傷的藥,菊次郎的那句抱歉,這些事情無論怎麼想,都是悲涼的,然而北野武並不這樣處理,即使是看到正男的母親與自己新的家庭出現在二人面前時,影片的處理都是淡淡的。
正是這種淡,消解掉了觀眾理應存在的巨大的情感共鳴與動容,當冷漠的本質被輕描淡寫地講述過去,人們更容易發現存在在這種悲涼之中彌足珍貴的溫暖,這是人的本性,他們在寒冷中本能會去尋找溫暖。如果說大起大悲是人生,那麼當你回首去看過去的起起伏伏時,難道不應該帶著一點漠然又幽默的自得去看待他們嗎?影片不是拍不成那種苦情的戲,然後大哭大笑中的我們,又如何能體會得到那種暖暖的幽默與幽默之下更為沉痛的坦然接受呢?當一切浮誇的情感被時光刨去,人生的本質才是赤裸裸的、堅硬地裸露在我們面前,這才是那個夏天。
回覆列表
暑假到來,自幼喪父的小學三年級學生正男(關口雄介飾),如今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暑假特別無聊。他拿出母親從外地寄回的信,準備自己一個人去愛知縣豐橋市看望母親。鄰居阿姨(岸本加世子飾)發現後,決定幫正男完成心願。她拿出一筆錢做為旅費,還安排遊手好閒的老公菊次郎(北野武飾)陪伴正男一起踏上尋母之途。可是在第一天,菊次郎就把老婆給的錢全部輸光,於是兩個人只好步行前往愛知。一路搭順風車,惹了不少麻煩後,菊次郎終於帶著正男到了他母親的家,但小男孩卻十分沮喪。歸途中,菊次郎努力安慰他,二人過得十分愉快,夏天就這麼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