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南新華LYX
-
2 # 計算機小菜鳥gg
據我目前的知識水平來看,計算機具有以下3個特點:
1.整體易操作性。
計算機的發展蓬勃而迅猛,隨著新技術的不斷髮明,人機互動做的越來越好,也就是計算機越來越容易操作。
以後可能都不用鍵盤這種打字輸入了,人工智慧的時代,我們無法想象。現在的世面上也早就出現了小度,小愛這種智慧語音控制機器人。
所以,即便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老人,也能僅憑語音就能調動計算機裡紛繁複雜的操作。
換句話說,當代計算機的整體可操作效能越來越強,使用起來越來越簡單。
2.步驟確定性
計算機的確定性針對的是它自身內部的程式執行,程式的執行是有序的,也是確定的。
無論是在人工智慧時代,還是普通計算機時代,計算機都有一個特點,寫入程式的時候,你都必須明確的告訴它,它的每一步應該怎麼做。
所以,計算機的執行都是在遵循指令的控制,下一步怎麼走,是確定的,不是不可測。
3.狀態的不確定性
計算機的不確定性主要針對的是計算機的執行狀態。與確定性有點相對,但不矛盾。
正如我們所知,計算機每分每秒都在進行海量的數學運算,做著複雜紛繁的工作。而計算機每一秒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儲存器裡的每個塊的盈滿狀態時刻都在變化,因為每時每刻,計算機都在匯入匯出資料。
所以,你把一個相同的程式,放在同一個計算機裡跑,他們的執行時間可能會有差別。這也是在比較不同程式的執行效率時,不能採用此種方法的原因。
計算機的狀態是不確定的,所以你放一個程式進去執行,是不能夠準確預測它執行完所需要的時間的。
-
3 # YALELIGHTING
一.運算速度快運算速度是計算機的一個重要效能指標。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通常用每秒鐘執行定點加法的次數或平均每秒鐘執行指 令的條數來衡量。運算速度快是計算機的一個突出特點。
二. 計算精度高在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中,對計算結果的精度有很高的 要求。一般的計算工具只能達到幾位有效數字(如過去常用的四位數學用表、八位數學用表等),而計算機對資料的結 果精度可達到十幾位、幾十位有效數字,根據需要甚至可達 到任意的精度。
三. 儲存容量大計算機的儲存器可以儲存大量資料,這使計算機具有了 “記憶”功能。目前計算機的儲存容量越來越大,已高達千 吉數量級的容量。計算機具有“記憶”功能,是與傳統計算 工具的一個重要區別。
四. 具有邏輯判斷功能計算機的運算器除了能夠完成基本的算術運算外,還具 有進行比較、判斷等邏輯運算的功能。這種能力是計算機處理邏輯推理問題的前提。
五. 自動化程度高,通用性強由於計算機的工作方式是將程式和資料先存放在機內, 工作時按程式規定的操作,一步一步地自動完成,一般無須人工干預,因而自動化程度高。這一特點是一般計算工具所 不具備的。計算機通用性的特點表現在幾乎能求解自然科學和社會 科學中一切型別的問題,能廣泛地應用於各個領域。
-
4 # IT人劉俊明
作為一名IT行業的從業者,同時也是一名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導師,所以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計算機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概念上不斷得到發展和更新,功能邊界也在不斷拓展,基於計算機已經構建起了一個龐大的技術體系和生態系統,可以說當前的計算機為整個社會帶來了諸多的改變,而且未來的改變也許更值得期待。
計算機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多個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也為社會帶來了不同的改變,可以簡單的概括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資訊化時代。計算機首先帶來的改變是資訊化時代,資訊化時代的重要特點就是傳統資源的數字化,利用計算機強大的數字管理能力,計算機逐漸開始深入到各個行業領域,尤其是金融、通訊、科研、教育等領域。這個時期典型的技術包括作業系統和資料庫技術,當然也包括一系列ERP系統。
第二個階段: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時代重新定義了計算機,透過網際網路能夠把存放在各個地區的數字資源實現整合,從而突破了資訊溝通上的各種障礙,透過網際網路也改變了整個社會的交流方式和商業模式。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整合資源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未來各種資源都將逐漸網路化。
第三個階段:大資料時代。大資料時代重新定義了資料,大資料為資料賦予了價值,同時開闢出了一個龐大的新的價值領域,未來大資料的價值領域將對整個社會帶來新一輪的變革。目前大資料技術正處在應用的初期,未來大資料領域的發展機會將非常多。
第四個階段:人工智慧時代。隨著大資料、物聯網和雲計算的發展,人工智慧將再一次重新定義計算機,大量的裝置將具備資料通訊能力和決策能力,傳統計算機的邊界將逐漸被模糊,可以說人工智慧時代將是萬物互聯、萬物計算的時代。
-
5 # 紐西蘭Rory媽媽母嬰
計算機系統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具有極強的“記憶”能力,能夠把大量計算機程式和資料儲存起來。儲存器是計算機系統內最主要的記憶裝置,既能接收計算機內的資訊,又能儲存資訊,還可以根據命令讀取已儲存的資訊。根據儲存器在計算機中的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可將其分為主儲存器(記憶體儲器,簡稱記憶體)和輔助儲存器(外儲存器,簡稱外存,如光碟、軟盤、硬碟等)。
1.記憶體儲器
記憶體儲器按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隨機存取儲存器(簡稱隨機儲存器或RAM)和只讀儲存器(簡稱ROM)。
(1)隨機儲存器(RAM)
隨機儲存器簡稱RAM(Random Access Memory),是計算機工作資料的儲存區,也被稱作是一種讀寫儲存器,其內容可以隨時根據需要讀出,也可以隨時重新寫入新的資訊。RAM中的資訊隨著計算機的斷電自然消失,不可恢復。
2)只讀儲存器(ROM)
只讀儲存器簡稱ROM(Read Only Memory),是一種只能讀出不能寫入的儲存器。其中的資訊被永久地寫入,不受斷電的影響,即使斷電後資訊也不會丟失。ROM主要用於存放固定不變的資訊。在微機中主要用於存放系統的載入程式、開機自檢、系統引數等資訊。
2.外儲存器
記憶體由於技術及價格上的原因,容量有限,不可能容納所有的系統軟體及各種使用者程式,因此,計算機系統就要配置外儲存器。外儲存器又稱為輔助儲存器,它的容量一般都比較大,而且大部分可以移動,便於不同計算機之間進行資訊交流。在微型計算機中,常用的外存有軟盤、硬碟、光碟、快閃記憶體、磁帶等。
(1)軟盤
軟盤是一種磁介質形式的儲存器。它的磁碟片被裝在一個保護套內,保護套保護磁面上的磁層不被損傷,也防止碟片旋轉時產生靜電引起資料丟失。在軟盤套上開有若干個孔,其中有磁頭讀寫孔、防寫口等。軟盤驅動器的讀/寫磁頭透過磁頭讀寫孔與磁碟接觸,將資訊讀出或寫入。防寫口對磁碟中的資料進行保護,磁碟防寫時,磁碟上的資訊只能被讀出,不能寫入。目前常用軟盤種類是雙面高密度3.5英寸盤,它的儲存容量為1.44MB(如圖5-9所示)。
(2)硬碟
從資料儲存原理和儲存格式上看,硬碟與軟盤完全相同。硬碟是在合金材料表面塗上一層很薄的磁性材料,透過磁層的磁化來儲存資訊。硬碟主要由磁頭、碟片和控制電路組成(如圖5-10所示)。資訊儲存在碟片上,由磁頭負責讀寫。硬碟相對軟盤來說,主要是儲存空間比較大,現在的硬碟容量已在40GB以上。硬碟大多由多個碟片組成,此時,除了每個碟片要分為若干個磁軌和扇區以外,多個碟片表面的相應磁軌將在空間上形成多個同心圓柱面。
硬碟
通常情況下,硬碟安裝在計算機的主機箱中,但現在已出現一種行動硬碟。這種行動硬碟透過USB介面和計算機連線,方便使用者攜帶大容量的資料。
(3)CD光碟
CD光碟的儲存介質不同於磁碟,它屬於另一類儲存器。主要利用鐳射原理儲存和讀取資訊。光碟片用塑膠製成,塑膠中間夾入了一層薄而平整的鋁膜,透過鋁膜上極細微的凹坑記錄資訊。光碟是多媒體資料的重要載體,具有容量大、易儲存、攜帶方便等特點。一般一張光碟的容量為650MB,能儲存74分鐘的數字音樂或電影。現在有的光碟容量可達到800MB。
根據效能不同,可以將CD光碟分為三類:只讀型光碟CD-ROM、一次性寫入光碟CD-R、可擦寫型光碟CD-RW
光碟
一次性寫入光碟CD-R上的資料只能寫入一次,寫入後就不可改寫,但可以多次讀取。而可擦寫型光碟CD-RW的效能與磁碟類似,可以多次對資料進行讀寫。
(4)快閃記憶體
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也稱優盤(如圖5-12所示)。它是採用一種可讀寫非易失的半導體儲存器,透過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USB)與主機相連,可以像使用軟、硬碟一樣在盤上進行讀寫、傳送檔案。目前的優盤產品可擦寫次數都在100萬次以上,資料至少可儲存10年,而存取速度至少比軟盤快15倍以上。而且優盤的容量有多種選擇,通常在16MB~1GB之間,甚至更大的容量。優盤的可靠性遠高於磁碟,對於資料安全性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工作時也不需要外接電源,可熱插拔,體積較小,易於攜帶。
-
6 # 葵葵講技巧
計算機的特點:
1、運算速度快:計算機內部電路組成,高速準確地完成各種算術運算。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億次以上,使大量複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
2、計算精度高:一般計算機可以有十幾位甚至幾十位(二進位制)有效數字,計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幾到百萬分之幾,是任何計算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3、邏輯運算能力強:計算機不僅能進行精確計算,還具有邏輯運算功能,能對資訊進行比較和判斷。
4、儲存容量大:計算機內部的儲存器具有記憶特性,可以儲存大量的資訊,這些資訊,不僅包括各類資料資訊,還包括加工這些資料的程式。
5、自動化程度高:由於計算機具有儲存記憶能力和邏輯判斷能力,所以人們可以將預先編好的程式組納入計算機記憶體,在程式控制下,計算機可以連續、自動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預。
6、價效比高: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電腦,越來越普遍化、大眾化,21世紀電腦必將成為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電器之一。計算機發展很迅速,有臺式的還有筆記本。
計算機組成:
計算機是由硬體系統(hardware system)和軟體系統(software system)兩部分組成的。傳統電腦系統的硬體單元一般可分為輸入單元、輸出單元、算術邏輯單元、控制單元及記憶單元,其中算術邏輯單元和控制單元合稱中央處理單元(Center Processing Unit,CPU)。
硬體系統
電源電源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供電裝置,它的作用是將220V交流電轉換為電腦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電,其效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他裝置工作的穩定性,進而會影響整機的穩定性。手提電腦在自帶鋰電池情況下,為手提電腦提供有效電源。主機板主機板是電腦中各個部件工作的一個平臺,它把電腦的各個部件緊密連線在一起,各個部件透過主機板進行資料傳輸。也就是說,電腦中重要的“交通樞紐”都在主機板上,它工作的穩定性影響著整機工作的穩定性。CPUCPU即中央處理器,是一臺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資料。CPU由運算器、控制器、暫存器、快取記憶體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絡的資料、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構成。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CPU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元,因此CPU已成為決定電腦效能的核心部件,很多使用者都以它為標準來判斷電腦的檔次。記憶體記憶體又叫內部儲存器或者是隨機儲存器(RAM),分為DDR記憶體和SDRAM記憶體,(但是SDRAM由於容量低,儲存速度慢,穩定性差,已經被DDR淘汰了)記憶體屬於電子式儲存裝置,它由電路板和晶片組成,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有電可存,無電清空,即電腦在開機狀態時記憶體中可儲存資料,關機後將自動清空其中的所有資料。 記憶體有DDR、DDR II、DDR III三大類,容量1-64GB。硬碟硬碟屬於外部儲存器,機械硬碟由金屬磁片製成,而磁片有記憶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資料,不論在開機,還是關機,都不會丟失。硬碟容量很大,已達TB級,尺寸有3.5、2.5、1.8、1.0英寸等,介面有IDE、SATA、SCSI等,SATA最普遍。行動硬碟是以硬碟為儲存介質,強調便攜性的儲存產品。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行動硬碟都是以標準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為基礎,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行動硬碟還是以標準筆記本硬碟為基礎。因為採用硬碟為儲存介質,因此行動硬碟在資料的讀寫模式與標準IDE硬碟是相同的。行動硬碟多采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資料傳輸。固態硬碟用固態電子儲存晶片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儲存單元(FLASH晶片)組成。固態硬碟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但是固態硬碟比機械硬碟速度更快。音效卡音效卡是組成多媒體電腦必不可少的一個硬體裝置,其作用是當發出播放命令後,音效卡將電腦中的聲音數字訊號轉換成模擬訊號送到音箱上發出聲音。顯示卡顯示卡在工作時與顯示器配合輸出圖形、文字,作用是將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顯示資訊進行轉換驅動,並向顯示器提供行掃描訊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線顯示器和個人電腦主機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機對話”的重要裝置之一。網絡卡網絡卡是工作在資料鏈路層的網路元件,是區域網中連線計算機和傳輸介質的介面,不僅能實現與區域網傳輸介質之間的物理連線和電訊號匹配,還涉及幀的傳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資料的編碼與解碼以及資料快取的功能等。網絡卡的作用是充當電腦與網線之間的橋樑,它是用來建立區域網並連線到Internet的重要裝置之一。在整合型主機板中常把音效卡、顯示卡、網絡卡部分或全部整合在主機板上。調變解調器英文名為“Modem”,俗稱“貓”,即調變解調器,型別有內建式和外接式,有線式和無線式。調變解調器是透過電話線上網時必不可少的裝置之一。它的作用是將電腦上處理的數字訊號轉換成電話線傳輸的模擬訊號。隨著ADSL寬頻網的普及,內建式調變解調器逐漸退出了市場。光碟機英文名為“Optical Disk driver”,電腦用來讀寫光碟內容的機器,也是在臺式機和筆記本行動式電腦裡比較常見的一個部件。隨著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得光碟機在計算機諸多配件中已經成為標準配置。光碟機可分為CD-ROM驅動器、DVD光碟機(DVD-ROM)、康寶(COMBO)和DVD燒錄機(DVD-RAM)等。讀寫的能力和速度也日益提升,4× 16× 32× 40× 48×。顯示器英文名為“monitor”,顯示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品種多樣,其作用是把電腦處理完的結果顯示出來。它是一個輸出裝置,是電腦必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分為CRT、LCD、LED三大類,介面有VGA、DVI兩類。鍵盤英文名為“Keyboard”,分為有線和無線,鍵盤是主要的人工學輸入裝置,通常為104或105鍵,用於把文字、數字等輸到電腦上,以及電腦操控。滑鼠
英文名為“Mouse”,當人們移動滑鼠時,電腦螢幕上就會有一個箭頭指標跟著移動,並可以很準確指到想指的位置,快速地在螢幕上定位,它是人們使用電腦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鍵盤滑鼠介面有PS/2和USB兩種。硬體的滑鼠分為光電和機械兩種(機械已被光電淘汰)。
音箱英文名為“Loud speaker”,透過音訊線連線到功率放大器,再透過電晶體把聲音放大,輸出到喇叭上,從而使喇叭發出電腦的聲音。一般的電腦音箱可分為2、2.1 、3 .1、4、4.1、5.1、7.1這幾種,音質也各有差異。印表機英文名為“Printer”,透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檔案列印到紙上,它是重要的輸出裝置之一。在印表機領域形成了針式印表機、噴墨印表機、鐳射印表機三足鼎立的主流產品,各自發揮其優點,滿足各界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影片裝置如攝像頭、掃描器、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電視卡等裝置,用於處理影片訊號。快閃記憶體盤英文名為“Flash disk”,快閃記憶體盤通常也被稱作優盤,隨身碟,閃盤,是一個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的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儲存產品,它採用的儲存介質為快閃記憶體儲存介質(Flash Memory)。快閃記憶體盤一般包括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控制晶片和外殼。快閃記憶體盤具有可多次擦寫、速度快而且防磁、防震、防潮的優點。閃盤採用流行的USB介面,體積只有大拇指大小,重量約20克,不用驅動器,無需外接電源,即插即用,不同電腦之間進行檔案交流,儲存容量從1~128GB不等,滿足不同的需求。移動儲存卡及讀卡器
儲存卡是利用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技術達到儲存電子資訊的儲存器,一般應用在數碼相機、掌上電腦、MP3、MP4等小型數碼產品中作為儲存介質,所以樣子小巧,猶如一張卡片,所以稱之為快閃記憶體卡。根據不同的生產廠商和不同的應用,快閃記憶體卡有Smart Media(SM卡)、Compact Flash(CF卡),Multi Media Card(MMC卡),Secure Digital(SD卡)、Memory Stick(記憶棒),TF卡等多種型別,這些快閃記憶體卡雖然外觀、規格不同,但是技術原理都是相同的。由於快閃記憶體卡本身並不能直接被電腦辨認,讀卡器就是一個兩者的溝通橋樑。讀卡器Card Reader)可使用很多種儲存卡,如Compact Flash or Smart Media or Microdrive儲存卡等,作為儲存卡的資訊存取裝置。讀卡器使用USB1.1/USB2.0的傳輸介面,支援熱拔插。與普通USB裝置一樣,只需插入電腦的USB埠,然後插用儲存卡就可以使用了。 按照速度來劃分有USB1.1、USB2.0以及USB3.0,按用途來劃分,有單一讀卡器和多合一讀卡器。軟體系統所謂軟體是指為方便使用計算機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組織的程式以及用於開發、使用和維護的有關文件。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1、系統軟體系統軟體System software,由一組控制計算機系統並管理其資源的程式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啟動計算機,儲存、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式,對檔案進行排序、檢索,將程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等。實際上,系統軟體可以看作使用者與計算機的介面,它為應用軟體和使用者提供了控制、訪問硬體的手段,這些功能主要由作業系統完成。此外,編譯系統和各種工具軟體也屬此類,它們從另一方面輔助使用者使用計算機。下面分別介紹它們的功能。1)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OS)作業系統是管理、控制和監督計算機軟、硬體資源協調執行的程式系統,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式組成,它是直接執行在計算機硬體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是系統軟體的核心。作業系統是計算機發展中的產物,它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方便使用者使用計算機,是使用者和計算機的介面。比如使用者鍵入一條簡單的命令就能自動完成複雜的功能,這就是作業系統幫助的結果;二是統一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全部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發揮計算機的效率。作業系統通常應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組:(1)處理器管理:當多個程式同時執行時,解決處理器(CPU)時間的分配問題。(2)作業管理:完成某個獨立任務的程式及其所需的資料組成一個作業。作業管理的任務主要是為使用者提供一個使用計算機的介面使其方便地執行自己的作業,並對所有進入系統的作業進行排程和控制,儘可能高效地利用整個系統的資源。(3)儲存器管理:為各個程式及其使用的資料分配儲存空間,並保證它們互不干擾。(4)裝置管理:根據使用者提出使用裝置的請求進行裝置分配,同時還能隨時接收裝置的請求(稱為中斷),如要求輸入資訊。(5)檔案管理:主要負責檔案的儲存、檢索、共享和保護,為使用者提供檔案操作的方便。作業系統的種類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為分批處理作業系統、分時作業系統和實時作業系統等;依同時管理使用者數的多少分為單使用者作業系統和多使用者作業系統;適合管理計算機網路環境的網路作業系統。微機作業系統隨著微機硬體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從簡單到複雜。Microsoft公司開發的DOS是一單使用者單任務系統,而Windows作業系統則是一多戶多工系統,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從Windows 3.1發展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和Windows 8等等。它是當前微機中廣泛使用的作業系統之一。Linux是一個原始碼公開的作業系統,程式設計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靈感對其進行改變,這讓Linux吸收了無數程式設計師的精華,不斷壯大,已被越來越多的使用者所採用,是Windows作業系統強有力的競爭對手。2)語言處理系統(翻譯程式)人和計算機交流資訊使用的語言稱為計算機語言或稱程式設計語言。計算機語言通常分為機器語言、組合語言和高階語言三類。如果要在計算機上執行高階語言程式就必須配備程式語言翻譯程式(下簡稱翻譯程式)。翻譯程式本身是一組程式,不同的高階語言都有相應的翻譯程式。翻譯的方法有兩種:一種稱為“解釋”。早期的BASIC源程式的執行都採用這種方式。它呼叫機器配備的BASIC“解釋程式”,在執行BASIC源程式時,逐條把BASIC的源程式語句進行解釋和執行,它不保留目標程式程式碼,即不產生可執行檔案。這種方式速度較慢,每次執行都要經過“解釋”,邊解釋邊執行。另一種稱為“編譯”,它呼叫相應語言的編譯程式,把源程式變成目標程式(以.OBJ為副檔名),然後再用連線程式,把目標程式與庫檔案相連線形成可執行檔案。儘管編譯的過程複雜一些,但它形成的可執行檔案(以.exe為副檔名)可以反覆執行,速度較快。執行程式時只要鍵入可執行程式的檔名,再按Enter鍵即可。對源程式進行解釋和編譯任務的程式,分別叫作編譯程式和解釋程式。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高階語言,使用時需有相應的編譯程式;BASIC、LISP等高階語言,使用時需用相應的解釋程式。3)服務程式服務程式能夠提供一些常用的服務性功能,它們為使用者開發程式和使用計算機提供了方便,像微機上經常使用的診斷程式、除錯程式、編輯程式均屬此類。4)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是指按照一定聯絡儲存的資料集合,可為多種應用共享。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則是能夠對資料庫進行加工、管理的系統軟體。其主要功能是建立、消除、維護資料庫及對庫中資料進行各種操作。資料庫系統主要由資料庫(DB)、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以及相應的應用程式組成。資料庫系統不但能夠存放大量的資料,更重要的是能迅速、自動地對資料進行檢索、修改、統計、排序、合併等操作,以得到所需的資訊。這一點是傳統的檔案櫃無法作到的。資料庫技術是計算機技術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一個分支。可以說,在今後的計算機應用開發中大都離不開資料庫。因此,瞭解資料庫技術猶其是微機環境下的資料庫應用是非常必要的。2、應用軟體為解決各類實際問題而設計的程式系統稱為應用軟體。從其服務物件的角度,又可分為通用軟體和專用軟體兩類。
回覆列表
電子計算機(electronic computer)通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邏輯計算,具有儲存記憶功能,能夠按照程式執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資料。
它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計算機被用作各種工業和消費裝置的控制系統,包括簡單的特定用途裝置、工業裝置及通用裝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