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品朗

    第一 要的是情調 紅酒有情調

    第二 紅酒價格不透明

    第三 假紅酒不容易被識破

    注 看那東北老爺們 光著膀子 扯著噪子 喝著紅酒 別有一番情趣 (我們不一樣 不一樣......)

  • 2 # 歐陽千里

    老婆餅裡沒有老婆,夫妻肺片裡沒有夫妻,中國的酒吧裡沒有中國酒,前兩個因為名字常被大家調侃,但是為何歷史悠久、品牌眾多的中國酒水卻在中國的酒吧裡沒有一席之地呢?舶來品的基因影響了國內消費者對酒吧的早期認知。

    酒吧起源於美國西部大開發時期的西部酒館,“Bar”一詞到16世紀才有,是“賣飲料的櫃檯”這個義項,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為提供娛樂表演等服務的綜合消費場所,大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傳入中國。

    當時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正勁,國門初開,被限制已久的華人再次睜眼看世界,對國外的美好事物都充滿豔羨,關於西方社會發展及文化的嚮往構成了當時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國內早期的酒吧是隨著外華人來華興起的,只有涉外賓館(只接待外華人的賓館)才有酒吧之類的場所。因而,在很多人心中,它是一個神秘且令人嚮往的地方。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出現的酒吧,自然而然承載了很多華人的期望,國內酒吧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開始興起,那些也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城市,其中的年輕人也在影響著無數的華人們。出入酒吧的人群多以年輕人及潮流人士為主,出於種種原因,崇洋心理讓他們十分喜愛和認同國外的流行文化,酒文化也是。它舶來品的基因也從一開始就影響了國內消費者對酒吧的早期認知,也在很長一段時間決定了它“應該”呈現的調性,比如喝著洋酒感受西方文化。

    消費者的思維定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酒吧內酒水格局。對於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人們在逐漸的瞭解過程中開始認同和喜愛,其中也包括傳承多年的酒文化。但是,即便絕大多數人日常會飲用中國酒,他們在酒吧也不會主動點它們。這是因為在消費者的認知中,中國酒不適合出現在酒吧場合中。

    思維定勢主要表現在:一是飲用場景,白酒常在親朋好友聚會、工作應酬等較為正式的場合飲用,到酒吧喝酒是為了放鬆休閒,喝白酒會感覺很不搭,彷彿置身於飯店、酒館,缺少時尚、潮流的氛圍;二是飲用方式,到酒吧喝酒常選進口精釀啤酒、各種各樣的雞尾酒或者威士忌等烈酒,直飲即可,而白酒則往往佐餐飲用,因其度數較高,純飲有壓力,加冰或者勾調都不太適宜。受到長期思維定勢的影響,酒吧中很少見白酒等中國本土酒類的身影。

    可觀的利潤空間是酒吧管理者必須考量的重要因素。不排除有一些酒吧是其管理者出於情懷建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絕大部分酒吧都是為了盈利。商人的本質都是逐利的,酒水的利潤空間將直接影響酒吧管理者選購以及主推哪些酒品。國內的酒水,無論喝沒喝過,品牌大小日常已經多少了解些,消費者打眼一看心裡就有一個大致價位,價格較為透明,並且易於買到,不會有新鮮的感覺。

    國外的酒大多都是英文,在華人心中只有品類的區別並無品牌的概念,比如隨便一個威士忌品類,就有蘇威、日威等多個種類,不懂酒的消費者很難分辨優劣,自然沒有價格的心理預期,這便給了酒吧足夠的溢價空間。調製一杯幾十毫升的雞尾酒賣到100元以上,有的是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放在白酒上可就不一定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酒吧管理者也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出入酒吧的消費者們,並不是追求價格實惠,往往對價格的敏感度不高,更多的是看重格調品位。為了滿足這些消費者的需求,酒吧管理者在選品上自然也要格外注意,挑選那些“高逼格”的酒以投其所好。

    時代的進步,也在催生著多元化的發展和需求,華人的酒吧消費觀念及審美也不再單一化。隨著文化自信的不斷提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國內已經有很多城市出現很多古香古色、中國風十足的酒館,進入之後彷彿穿越了一般,置身其中與朋友一道把酒言歡,暢談古今,品味我們獨特的文化風情。

  • 3 # 小六說酒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清楚“酒吧”的定義:酒吧指提供啤酒、葡萄酒、洋酒、雞尾酒等酒精類飲料的消費場所。

    最初,在美國西部,牛仔和強盜們很喜歡聚在小酒館裡喝酒。由於他們都是騎馬而來,所以酒館老闆就在館子門前設了一根橫木,用來拴馬。

    後來,汽車取代了馬車,騎馬的人逐漸減少,這些橫木也多被拆除。有一位酒館老闆不願意扔掉這根已成為酒館象徵的橫木,便把它拆下來放在櫃檯下面,沒想到卻成了顧客們墊腳的好地方,受到了顧客的喜愛了。

    由於橫木在英語裡念"bar" ,所以人們索性就把酒館翻譯成“酒吧”,就跟把糕餅"pie"譯成“派”一樣。酒吧一詞來自英文的(Bar)的諧音,原意是指一種出售酒的長條櫃檯,是昔日水手、牛仔、商人及遊子消磨時光或宣洩感情的地方,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演變,各種崇尚現代文明,追求高品位生活,健康優雅的“吧”正悄然走進人們的休閒生活,同時也在現代城市中

    形成一道亮麗獨特的文化景觀。酒吧通常被認為是各種酒類的供應與消費的主要場所,它是賓館的餐飲部門之一,專為供客人飲料服務及消閒而設定。酒吧常伴以輕鬆愉快的調節氣氛,通常供應含酒精的飲料,也隨時準備汽水、果汁為不善飲酒的客人服務。

    酒吧最初源於歐洲大陸,但bar一詞也還是到16世紀才有"賣飲料的櫃檯"這個詞義項,後又經美洲進一步的變異、拓展,大約2003年進入中國,"泡吧"一詞還是新鮮的事。酒吧進入中國後,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更是得到了淋漓的顯現:北京的酒吧粗獷開闊,上海的酒吧細膩傷感,廣州的酒吧熱鬧繁雜, 達州的酒吧最不乏激情。總的來說,都市的夜空已離不開酒吧,都市人更離不開酒吧,人們需要在繁忙遺忘,沉醉。北京是全國城市中酒吧最多的一個地方,總共有400家左右,酒吧的經營方式更是形形色色,生意也有好有壞。

    上海的酒吧已出現基本穩定的三分格局,三類酒吧各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各有自己的特殊情調,由此也各有自己的基本常客,第一類酒吧就是校園酒吧,第二類是音樂酒吧,第三類是商業酒吧。(以上來自百度百科)

    由於那麼遲才傳入到我們各大城市,白酒還沒有打進去酒吧市場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年輕人還不適應白酒的口感(泡吧主要還是年輕人比較多),且中國白酒度數高又不適合與其他酒、飲料等混合飲用,在這個輕鬆開心的環境中能暢快地飲用一大杯,但保證沒有人敢咕嚕咕嚕地喝白酒一大杯。就是這樣一種環境、文化氛圍,中國白酒目前還是暫時未能進入到酒吧。

  • 4 # 巷子紳

    1、酒吧這種場合比較活躍、有氛圍,一般都是紅酒、啤酒等度數不是很高的酒,如果在酒吧喝白酒的話,可能最多喝幾杯就醉了,大家都醉過去了,哪裡來的氛圍,一喝就倒,酒吧還怎麼賺錢呢?

    2、白酒檔次參差不齊,酒吧一般都是以酒水的銷量來賺錢,如果賣白酒的話,就算白酒的利潤可觀,但也沒有走量實際,一桌能喝上幾瓶白酒呢?

    3、而且白酒的傳統文化和酒吧文化不同,白酒不像紅酒一樣適合幹喝、調配,白酒更適合在飯桌上喝,而紅酒這些酒的應用場景就比較多了,而且大家的思想裡酒吧就沒有白酒,所以有一點根深蒂固的感覺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電影《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