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食那些事兒

    首先.四大名著必須是反映中國的歷史,或是值得大家學習深思的,或是反映深刻哲理的永世流傳的經典著作,而《封神演義》只是反映了中國歷史上的其中一個朝代商朝的興衰,並沒有四大名著的影響,所以可能沒被列入, 2.從名氣上來講,封神榜幾乎可以和西遊記他們並列四大名著,然而從藝術上講,它不但和四大名著差距甚遠,就連四大名著以外的很多作品也在其之上,其內容過於側重於神仙鬥法,對事件和人物的描寫功力都不如四大名著 ,而且瀰漫著嚴重的簡直無厘頭的宿命論,比如為了破解十絕陣,神仙們派出了十個弟子,可是在這之前,神仙們已經知道這十個人破解不了,肯定會死,但是仍然派他們去,並且說,這是他們的命,命中該他們都死掉。語言上封神榜也和四大名著的水平差距很遠,西遊的詼諧,三國的凝練,水滸的生動,紅樓的精準,都是封神榜拿不出可以與之匹敵的。研究封神榜的文學家,數量和質量也不能和四大名著比,也不能和聊齋志異 儒林外史 等作品比。

    借用研究者的話來說:封神榜偏於敘事而略於寫人;寫人是注重其神性而忽略其人性,名目繁多的法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性;寫人性時也有誇張和絕對化的傾向;有個性的人物也未能“從一而終”;書中多數人缺乏現實生活基礎,人物行為缺乏必要交代。這樣一來造成人物性格不夠明朗,場面描寫流於程式,情節頗多雷同。齊裕焜認為《封神演義》的部分語言不是剽竊前人就是文筆拙劣。

    目前很多文學專家還在爭論,封神榜是開創性的小說佳作,還是拙劣的宗教作品?所以,一個藝術性方面還不能得到一致肯定,甚至是否值得我們研究都存在爭議的小說,自然是無法拿來和四大名著比較的 3.因為封神榜不符合高層統治者的意願,《封神演義》寫的是一個王朝推翻另一個王朝的故事,這顯然是任何一個統治者都不願看到的下場!

    而四大名著裡,即使是《水滸傳》這樣的農民起義最後還是迴歸了政府,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 2 # 人間山河流

    相信看過的封神演義的同學都明白是怎麼回事!封神演義前半部分還好,忠義鬥妖魔,大臣冒死直諫,甚至罵諫,真是感人至深!

    後半部分兩軍交戰,明顯作者已經黔驢技窮了,情節拖拉,沒有新意,很多像娶親,招降,突襲,都顯得特別突兀,故意加情節!

    而且雙方對戰就是擺陣,然後找對人,頭上腳下全是蓮花就結束了。

    然後各種法寶聆郎滿目,但是都去向不明,也沒什麼新意!

    整體情節,用詞用句,知識涉及範圍,遠沒有入選的四大名著吸引人,精煉和廣泛!只能算略高於網路小說的水平!

    所以,不如選,正常

  • 3 # Yanghaotang

    為什麼我寫的書沒人買?因為我寫的不好唄。誅仙跟盤龍是各大小說網站的常客,那麼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很明顯,寫的不夠好唄。封神演義為什麼不是四大名著,而西遊記是?這說明封神演義寫的不夠好唄。

  • 4 # 笑了50

    因為他直接道出了當權者爭權奪利的自私本性,他好不隱晦地宣揚了反抗暴政的勝利,直接刻畫了許多人自私醜陋的嘴臉。覺不像其餘幾部暗含借喻,實則反動的野心。三國教會了努爾哈赤,西遊宣揚了佛法無邊,紅樓描繪了奢華的生活。唯獨封神當頭暴喝,你不會做皇帝,有人能取代,有神能取代,試問,人人都讀封神,歷代統治者還能不能壓住祖宗靈牌?

  • 5 # 美食吃貨丹丹

    封神演義講的是推翻統治者,這明顯犯忌諱啊,視為禁書,而西遊記沒有直言這些東西。同樣兩本書都是神魔鬼怪的內容,諷刺意義也相通。但是西遊走的是暗線,不但表面看不出來,而且也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閱讀,巧妙的避開了掌權者的視線。相信統治階級是不會好好研究這樣的東西,而封神卻是直言不諱,一比較就看出了差距所在。

    西遊這本書,可以說是國之瑰寶,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切入角度不同,也能看到不同東西。而且文章中的伏筆看似矛盾,實則設計巧妙。好比說唐僧老爹被害死的那年,和唐僧出門取經那一年居然是同一年,而且唐僧和他老爹一模一樣。唐僧老媽,被霸佔這麼多年居然沒弄出什麼事情,還是大官家的子女,孃家人就不過問一下,去看看嗎?早不死晚不死,這麼多年了等唐僧報官抓了那冒牌貨,才死,這是為什麼呢?都是套路。

    對於這個問題有很多的看法,一是說唐僧就是他們的私生子,這不是謀殺親爹嗎?這裡你會說了,那為什麼把他扔了呢?因為他老爹在外邊有人了,氣不過,而且留下了字條,日後好找回的。二是說這是觀音安排的計劃,好讓唐唐斷了凡心,好好當和尚。我覺得後面這種說法有理,不把家人害死了,怎麼六根清淨,怎麼好好當和尚,斷了你的念想。你不好好當和尚,我這取經重任誰來抗啊。這都是文字上面的一層意思,要是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把壞事做絕了,以後做好事名氣怎麼能搞大,怎麼讓你們為我所感動。

  • 6 # 志勇39670743

    就是一部抄襲,瞎編,拼湊的垃圾作品,適合茶餘飯後聊聊天,不適合登大雅之堂,偷了佛教的人物,毀了道教的清淨,只會讓後來衝楞之人排排名次,意淫一下本土宗教以外沒有任何益處

  • 7 # 使用者51541508319

    西遊記裡面起碼還有好多詩句和各種贊(不是現在一幫腦殘要求的那個贊)。封神演義有的就是各種對話,兩軍陣前上來最少500字的互相對罵

  • 8 # 白希文

    封神演義之所以沒有進入四大名著,主要還是因為缺乏文學價值。

    四大名著四大特點

    四大名著分別代表了四種文學手法,《紅樓夢》是現實主義寫法,《三國演義》是歷史主義寫法,《水滸傳》和《西遊記》是浪漫主義寫法。而除了寫法不同之外,他們的文學價值也都很高。比如《三國》的謀略,《水滸》的人物性格,《紅樓》的文采,《西遊》的陰陽五行文化。

    封神演義四不像

    封神演義的價值在於對中國神話譜系的梳理,但從文學角度來說,文字沒有紅樓華麗,人物沒有水滸鮮明,故事沒有三國嚴謹,神魔與西遊雷同。因此不被歸類為五大名著,也就很正常了。封神演義更像今天的網路小說,文筆一般,但故事情節吸引人。相對於封神演義來說,《金瓶梅》《聊齋》都有呼聲進入五大名著。

  • 9 # 真戲言

    講道理封神演義在以前那個年代就好比現在的網路那種小說一樣,我是中學時代讀的封神演義和水滸傳跟三國,西遊記,紅樓夢沒看,明顯感覺封神演義這小說內容深度不夠,看完以後只是對裡面的各種法寶感到稀奇,而我讀水滸讀到結局都快哭了,長大以後慢慢反思了水滸裡面宋江起義的失敗,明白了為什麼作者施耐庵會被朝廷砍頭,而封神演義乍一看好像是一部反抗暴政,明君代替昏君的反抗史,後來想一想好像就是闡教他們欺負截教而已,書裡面側重點也是小的打不過就找師傅師傅再打不過就請聖人級別,到最後聖人大混戰,然後截教就剩下一些小魚小蝦了,最重要的是西遊記塑造的唐僧師徒形象深深印入國民腦海裡,而封神演義,很可惜,通篇都沒什麼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你說出一個人物來大家能比較容易說出這個人的特點,但是很難像孫悟空那樣給人一種正義的化身的那種感覺。我認為封神演義不如西遊記算是比較合理的,確實有不小的差距。

  • 10 # 夢話古今

    《封神演義》與四大名著有明顯差距,一是文筆的差距,四大名著產生了多少大家如今還耳熟能詳的句子:“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等等,《封神演義》一時間你能想到啥?二是作品思想深度遠遠不及,四大名著不管是仙佛題材還是歷史題材,其對現實生活的反映遠非《封神演義》可比,比如《西遊記》,如果認為它是宣揚佛法的就太膚淺了,唐僧到達西天,因為沒行賄,得了無字的佛經――這不是對現實生活的鞭笞嗎?四大名著中的各個角色,包括主角配角,哪個不是個性鮮明極具現實性?以致於今天你說某某人像四大名著中的某某,全無違和感,因為這些角色不管是仙是妖,身上都有人性。而反觀《封神演義》,有人性具現實性的,可以說一個都沒有!連勉強比較出採的妲己這個角色也莫名其妙,為壞而壞……從這點看,《封神》拍馬也是趕不上四大名著的。

  • 11 # 龍的傳人52787237

    主要原因還是造反有理,你想想,人家紂王文治武功,八百諸侯臣服,天下歸心,外有聞太師坐鎮討伐外敵,內有比干忠心耿耿輔助朝政,國富民強,人民安居樂業,歌舞昇平,就因為西岐的文王,武王等要當皇帝,就置國家內亂於不顧,硬扣罪名到紂王頭上,還打著奉女媧娘娘的懿旨,什麼紂王無道?什麼紂王好色?歷朝歷代的,哪個皇帝不好色?哪個皇帝不是後宮佳麗三千人?還把滿天神佛都請下凡間,為了一個人能當上皇帝,連神仙都在劫難逃,所以,後來的皇帝哪一個不是說自己是“天命所歸”?哪個不是說自己出世時有那些那些的神蹟? 以彰顯自己的“受命於天,既壽且昌”?哪個不把自己神化了的? 就是怕其他人學《封神榜》裡的找個藉口把自己的江山推反了

  • 12 # 先鋒院線

    比較官方的答案是:

    《 封神演義 》 作為明代長篇小說。作者許仲琳.成書年代不可確考,一般認為在明穆宗隆慶至明神宗萬曆之間。

    《封神演義》的思想內容較為複雜。它一方面描寫紂王的殘暴不仁,從而揭示了反商鬥爭的基礎。突出了雙方的正義與非正義性質。也進一步強調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這顯然是與封建倫理規定的君臣、父子關係相背離的,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書中對紂王沉湎酒色久不設朝,以及任意誅殺大臣等描寫,與明代後期朝政腐敗的一些事實有相合之處,而它表現出來的那些新觀念也顯然與當時出現的社會思潮有著密切的聯絡。但另一方面,書中又充滿著“成湯氣數已盡,周室當興”的天命觀,模糊了正義與非正義的界限,籠罩著濃重的宿命觀念和神秘色彩。此外,作者還一再宣揚“儒道釋”三教合一的觀點和“女禍”思想,也大大削弱了它的思想意義。

    《封神演義》在藝術上有一定特色。有些情節也相當曲折生動.

    此書雖有上述特色,但總的說來,《封神演義》在藝術描寫上偏於敘事而忽略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因而多數人物性格並不鮮明,鋪敘故事則有重複雷同之處,尤其是數次設陣破陣,更有千篇一律之感,情節發展也有不夠嚴謹的地方。據傳作者創作此書有“欲與《西遊記》、《水滸傳》鼎立而三”之意,實則略遜一籌。但明清以來,它在民間仍得到廣泛的流傳。

    作者文筆較四大名著平庸,劇情編寫,人物描畫,都很單薄,主題上邏輯混亂,沒有正邪提倡宿命天定。

  • 13 # 時空浮島

    因為封神演義當時的歷史環境就是皇權至高無上,一切要以皇命為首。

    西遊記 一切的動機和操作都是為了當時的政府服務的。

    封神演義 是反政府,鼓動造反的故事因此當時的歷史環境一定是被排斥的。沒被禁了已經算是萬幸了。

  • 14 # 路人0108

    首先,四大名著是個約定俗成的說法,並沒有誰公開提出這個概念,並把《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四部小說叫做“四大名著”。 如今的四大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叫法,這個說法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社便把這四部小說合並出版,並冠以四大名著系列叢書。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這四部小說,其他的出版社跟著效仿,四大名著的稱呼也隨之流行開來。

    所以,四大名著的稱呼並不是文學性的一種總結,更多的是廣大群眾的自發性喜愛,出版量大。三國 西遊 水滸 和後來的紅樓,基本都是家喻戶曉而且易懂好記,比起文學性紅樓夢是古典小說最優秀作品,遠超其他三部。因此,封神演義沒有入選,並不在文學性,而是故事太久遠,缺乏現實性,神魔描述太多,出版不夠多而沒有被出版社捆綁在系列裡銷售。

  • 15 # fb哈哈哈

    主要還是給社會帶來的價值不一樣。《封神演義》可以說就是一部純粹的神話小說,它並不能給後人或者社會帶來什麼價值觀念的影響。而《西遊記》不一樣,它是一部浪漫主義小說,以“唐僧取經”為主體路線,透過藝術性的描述,反應出當時的社會現象,給予後人對社會的思考。

  • 16 # 酒騎風

    我們今天所謂的四大名著,其實是從明朝的“四大奇書”來的,四大奇書我們都知道,《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以及《金瓶梅》。前三本都不說了,簡單先說一句第四本:

    這本書太毀三觀了,任何人在評選的時候都不會把他評選到通俗文學的範圍裡的。

    在民國時期,由於梁啟超等人對中國傳統通俗文學的重新發掘,把《紅樓夢》加進去了,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謂的“四大名著”。

    那麼問題在於,為什麼《封神演義》不能成為所謂的“四大名著”呢?

    這個話題我們其實需要從明朝的一個出版家說起:

    從宋朝開始,“說話”、“雜劇”,也就是今天的評書、相聲、話劇一類的民間曲藝形式就開始出現並發展起來了,從宋到明的幾百年裡,無數文人已經開始將一些故事開始整理成文,比如《竇娥冤》,亦或者《黑旋風雙獻功》這樣為後來《水滸傳》打基礎的文字出現。

    但是這種文字還是稍微文藝一些,於是就有一些讀書人開始說話人用作提綱的“話本”開始編纂成小說讓人們觀看。然而明朝是一個商業已經比較發達的朝代,所以這時一個著名的出版社餘象鬥出現了。

    餘象鬥覺得,雖然像《西遊記》這樣的作品很好看,售價也很高(10兩銀子一本),但是你不能讓觀眾朋友天天看《西遊記》吧?於是餘象斗大筆一揮,就開始寫了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反正消費小說的階層已經形成,蘿蔔快了不洗泥,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然而餘象鬥畢竟是出版社,也不能天天寫小說,所以他就必定需要找一些人專門來寫小說,所以我們看到的許多通俗小說,就是這個時代形成的。這就間接形成了一個新的市場:那些仕途不順利的讀書人,至少沒事了寫點東西賺點錢,這麼發展了幾十年,專職寫手就誕生了。

    而在這個過程中,許仲琳的《封神演義》就問世了,我們知道,作為民間小說的評比,在明朝肯定不會像作協那樣評選民間不愛看的小說出來,《封神演義》問世後老百姓不認為是“四大奇書”,其實意思就是這本書寫瞎了,和一般的小說差不多。

    至於我們今天還有人在讀《封神演義》,其實很大程度是因為作者許仲琳重新梳理了中國古代的神仙體系,對我們瞭解古代各種神的職能方面有了一定了解。

    那麼,《封神演義》到底哪點不如西遊記?

    簡單的說,《西遊記》其實是一本整合型作品,在小說水平發展還處於早期的時代,西遊記這種作品是從《大唐西域記》一路讓各種藝人反覆揣摩,表演,最佳化,最終才形成了《西遊記》,當然會好看。就好像國慶檔的電影《羞羞的鐵拳》,人家的劇本是從小劇場一年三百多場優化出來的,自然笑點滿滿。

    但是許仲琳是自己重新編排故事,藝術成就自然就差很多。真正由一個人獨立創造小說還比較好看的,我們只能在清朝去找了,比如紅樓夢,鏡花緣。

    當然用今天普遍的觀點,封神演義真的是寫瞎了……

  • 17 # 無聊的聊天室

    只因為它不配進入,不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它都不具備名著的資格。首先文筆差,其次內容蕪雜,有時過於荒誕,作者只是一味的雲山霧罩,但顯然缺乏生活支撐,使得這些描寫枯燥乏味,很難引起讀者的興趣和共鳴。中國古代小說還有許多,如《儒林外史》,《鏡花緣》,《官場現形記》等都比《封神演義》寫得好,也沒有進入四大。其它如《說岳全傳》,《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小五義》,《說唐》等,應該和《封神演義》的水平差不多。

  • 18 # 茶館閒聊

    “四大名著”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並不是說這四部書就此《封神演義》要高一個檔次;更不是說,《封神演義》不是四大名著之一,就說明它不夠優秀。

    “四大名著”的說法,脫胎於“四大奇書”。

    在明朝的時候,著名的文學批評家王世貞,將史記、莊子、水滸傳和西廂記放在一起,合稱為四大奇書。之後,寫出了“三言”的馮夢龍,也提出了四大奇書的說法,不過他所說的四大奇書,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

    到了清朝,戲劇家李漁認為馮夢龍關於“四大奇書”的說法更為合理些因為這四本書同屬一類。自此之後,“四大奇書”的說法開始流傳起來。

    但是,因為《金瓶梅》有一些不可描述的情節,被列為禁書,就逐漸被後來的《紅樓夢》所取代。

    儘管《紅樓夢》中也有不可描述的情節,但被禁的力度沒有《金瓶梅》那樣大,所以新的“四大奇書”誕生。

    這種做法在後來得到了延續,於是四大名著的叫法就成了一種習慣。也因此,《封神演義》不是四大名著中的一員。

    對此,還想再強調的一點是:我認為,四大名著的說法,並不能成為《封神演義》不如《西遊記》的證明。誰更好一點,誰差了一些,跟是不是四大名著之一併沒有任何的直接聯絡。

  • 19 # 葦說定製化運營

    《封神演義》是一部神話故事,也是一部具有醒世意義的真正優秀的作品。

    此書以姜子牙輔佐周室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闡教、截教諸仙鬥智鬥勇、破陣斬將以及封神的跌宕起伏故事,武王伐紂、商滅周興。書中有姜子牙、哪吒等讓觀眾喜歡的眾多生動鮮活人物。聞太師、申公豹等代表了維護殷商王朝的邪惡勢力,而姜子牙、楊戩等則代表了西周的正義勢力。

    此書的觀點是“成湯氣數已盡,周室天命當興”,書中,“哪吒鬧海”、“姜子牙下山”、“三搶封神榜”、“眾仙鬥陣鬥法”等故事情節,扣人心絃,令觀眾著迷啊!每個人物都栩栩如生。

    然而,道教史上並沒有闡教和截教,是作者杜撰出來的。取名出自何典,不得其詳。魯迅解釋說:闡,是明的意思,“闡教”就是正教;截,是斷的意思。小說中把“闡教”寫成正,“截教”寫成邪。封神演義的最終奧義其實是西方教和闡截兩教、也就是佛教和道教勢力之爭。

    作品的本質無疑是影射赤裸裸的社會現實——“神仙”打架,百姓遭殃。

    本來君是臣的綱,臣是沒有什麼綱的,作者則認為臣也也應該有個綱,雖然君臣之間還有主有從,但不再是絕對服從關係,而是有條件的服從,這個條件就是不壞對方的綱。

    這個條件好象一種契約,使君臣之間的關係表現為一定的契約關係。這種“君臣契約論”雖不如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明朗,卻也有相似之處,而作者所處的年代比盧梭早了二個世紀。這種“君臣契約論”體現了作者初具萌芽的民主思想。

    封建綱常思想(作品中代表舊王朝)是為封建社會的政治服務的,但它同時又和封建社會一定的政治路線(作品中代表新王朝)相矛盾,封建社會這種意識形態自身的矛盾如何解決,《封神演義》作者許仲琳由於歷史的侷限,也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

    作者生於明代中葉,因九試不第,可是目睹朝政日非,生民疾苦,賄賂公行,懷才不遇的局面,充滿了嫉恨這種醜惡現實,也不滿意當時號稱道士而獲得高位的教徒。

    所以他的理想是從政治上蕩瑕滌穢,在宗教上廓清異端。在宗教上自行創派開宗,自稱東派;在政治方面,歌頌了弔民伐罪的周武王和姜子牙,而不責備他們以臣伐君;肯定了哪吒對李靖的對抗行動,讚許了為了正義以子攻父。

    他受《陰符經》影響較深,他認為“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是正確的,所以用“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的精神,認為有明中葉混亂局面,非有大力者如周武王、姜子牙這樣人物加以澄清不可。在那人魔不分時代,所謂魔即是醜惡的代稱,作者頗以安天上定人間的姜子牙自許,所以用系統的宗教語言,比較隱晦地曲折地表達出他對當時政治不滿而希求改革的思想,在這一方面在當時是有非常大的成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代的夜市上都有哪些好吃的,有沒有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