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烏雲的金邊

    nonono,古代有宵禁是不假,可宋朝偏偏是個奇葩,人家的夜市就是照樣紅火。烤羊腿、桂花糕、炸大蝦,樣樣不少,再來上一壺小酒,美滋滋的。

    有人可能要說,你個吃貨,宋朝積弱,幹嘛不穿越到大唐,繁華如夢萬邦朝賀的大唐,不僅能吃到中原特產還有一些異域風情的食物可以品嚐呢。

    可是小編覺得,大唐再繁華那也只是當權者的天堂,那些異域風情的食物平民百姓是基本沒機會品嚐的吧。唐朝城市實行坊市制度,人們居住的坊和作為市場的市是分開的,太陽快下山暮鼓就敲響了,暮鼓一響人們就必須像圈養的牛羊一樣回到自己的圈舍,街上只剩下巡邏的坊丁,如果違反宵禁隨意走動那是要治罪的。那時候即便有夜市,也是偷偷摸摸的。

    宋朝不一樣,可能宋朝的皇帝也是吃貨,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皇帝居然給京城開封府下了個詔:“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來,不得禁止。”這就相當於給城管下了死命令,不許取消夜市。不取消夜市還得有人來吃啊,從此宋朝的宵禁基本名存實亡了。

    皇帝帶頭搞夜市,老百姓豈能不熱情高漲,據記載開封的夜市一下子就繁榮起來了,光京城就有20多處夜市攤子,最囂張的開到了皇宮東華門的門口,可能是宮裡的太監宮女侍衛們都好吃,據說這個夜市攤子是當時最紅火的夜市。

    宋朝人蔡絛的《鐵圍山叢談》中記載了一個細節,可以印證當時的夜市有多繁華:“天下苦蚊蚋,都城獨馬行街無之。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蚊蚋惡油,而馬行街人物嘈雜,燈火照天,每至四鼓罷,故永絕蚊蚋。”意思是說夏天到處是蚊子,唯有馬行街沒有蚊子,因為這裡的夜市到處是油煙把蚊子都燻跑了。

    南宋的臨安同樣夜生活豐富,“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看看,夜市都跟早市連起來了。

    迴歸吃貨主題,來看看宋朝夜市有哪些誘人的小吃。如果你在宋朝逛夜市,可以找個地方坐下來,吃點美食,喝碗飲料,除了晝夜迎客的酒樓茶坊,夜市上還有各種飲食小攤,叫賣各色美食。“大街有車擔設浮鋪,點茶湯以便遊觀之人”;“又有沿街頭盤叫賣姜豉、膘皮子、炙椒、酸兒、羊脂韭餅、糟羊蹄、糟蟹,又有擔架子賣香辣罐肺、香辣素粉羹、臘肉、細粉科頭、姜蝦……”

    羊肉是宋朝夜市美食的主旋律,當然今天依然唱主角。據記載宋朝人吃羊肉是從宮裡興起的,宋朝的皇帝都喜歡吃羊肉,翻開宮廷選單看看你會發現,唐朝皇帝一家子多吃豬肉,宋朝皇帝一家則偏愛羊肉多於豬肉。烤羊肉也就成了夜市的一道小吃,只是不知道那時撒上孜然粉的烤羊肉串有沒有從新疆傳到開封或杭州。

    吃完美食,宋朝的夜市還能逛。可以在地攤買件衣服,看看雜耍,給自己算上一卦。而且,不僅男人能逛,女人也可以。《東京夢華錄》說,汴梁的潘樓東街巷,“街北山子茶鋪,內有仙洞仙橋,仕女往往夜遊,吃茶於彼”。

    市井的夜市生活甚至都吸引來了皇帝的羨慕,話說一日深夜,宋仁宗“在宮中聞絲竹歌笑之聲,問曰:‘此何處作樂?’宮人曰:‘此民間酒樓作樂處。’宮人因曰:‘官家且聽,外間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宮中如此冷冷落落也。’仁宗曰:‘汝知否?因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快活。我若為渠,渠便冷落矣’”。

  • 2 # 評點時刻

    在中國歷史上,實施禁夜令最堅決的莫過於唐朝,取消禁夜令最徹底的莫過於宋朝。

    人來客往,買賣興旺。“處處各有茶坊、酒肆、麵店、果子、彩帛、絨線、香燭、油醬、食米、下飯魚肉鯗臘等鋪。蓋經紀市井之家,往往多於店舍,旋買見成飲食,此為快便耳”。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你看不到唐時長安那堂皇氣派的王者風範,但市民之忙忙碌碌,力夫之競競營營,店鋪之財源滾滾,車馬之喧囂過市,仕女之豐彩都麗,文士之風流神韻,建築之鱗次櫛比,街衢之熱鬧非凡,絕對是唐朝的長安、洛陽見不到的繁榮發達景象。

    逛街購物的人們走累了,口渴了,可以找個地方坐下來,吃點美食,喝碗飲料,除了晝夜迎客的酒樓茶坊,夜市上還有各種飲食小攤,叫賣各色美食。“大街有車擔設浮鋪,點茶湯以便遊觀之人”;“又有沿街頭盤叫賣姜豉、膘皮子、炙椒、酸兒、羊脂韭餅、糟羊蹄、糟蟹,又有擔架子賣香辣罐肺、香辣素粉羹、臘肉、細粉科頭、姜蝦……”;“最是大街一兩處麵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麵店,通宵買賣,交曉不絕。緣金吾(古時負責宵禁的官員)不禁,公私營幹,夜食於此故也”;“冬月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

  • 3 # 了不迪

    關於中國古代夜市的起源,目前學界依然眾說紛紜,有的學者認為夜市最早起源於唐朝中晚期,有的學者認為在漢代就出現了最早的夜市,究其原因,還是由於大家對於“夜市”的定義理解不同。但在可考的典籍中,關於漢代的夜市大多也都是一些在夜間經營的酒館,跟咱們現代人理解的夜市還有著相當的差距,所以充其量只能算是夜市的萌芽。

    但不管對夜市萌芽的爭論如何激烈,關於夜市在兩宋盛行這一點卻無人能否認,由於取消了宵禁,北宋和南宋的首都開封(汴京)和杭州(臨安)在當時真正變成了不夜城,夜生活高度繁榮。由於坊市合一,這裡的夜市沒有了營業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從晚集到早市,從固定商圈到流動街攤,從飲食服務到文化休閒活動,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夜市的繁榮也彰顯了宋代城市化程序和商品經濟的成熟程度。

    宋代的夜市分為商業夜市和文化夜市兩種。在商業夜市裡,貨品充盈,品種繁多。宋朝夜市的營業時間也相當靈活,有早晚都營業的商店,像汴京潘樓街的商店,晚上賣些冠梳、珍玩等等,清晨開始買賣衣物、書畫、珍玩、犀玉。有定點設攤位的、還有用推車賣貨的,更有一種服務性行業專為“上早班”、“下夜班”的人賣茶水、洗面水和點心。文化夜市上就是一些酒樓茶坊的音樂演唱、瓦肆勾欄的雜劇伎藝表演和夜遊天街觀隊舞的演出。

    說到夜市上的食物,那更是三天三夜都列舉不完。大宋朝的早市和晚市都相當發達。汴京街上的店鋪大多在四更天就開始賣早點了,每份也不過二十文,有粥飯和點心。因為蔬菜的醃製工藝在宋朝已經相當成熟了,所以當時早點鋪上就已經出現了什麼醋姜、辣蘿蔔、拌生菜、鹽芥等等小菜品,品種之豐富一點都不輸現在的鹹菜。早飯餅配鹹菜的傳統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吃著鹹菜,當然要有大餅配著才舒坦。宋朝的餅食裡最好吃的大概是一種環形的炸餅子,也就是現在咱們北方人熟悉的早點“炸饊子”,這種食物的歷史相當悠久,做法是用麵粉、油、雞蛋和好,拉成細細的面絲,放在油鍋裡炸,金黃酥脆的時候撈起來晾涼,美味絕倫。大文豪蘇東坡有一次吃到了一個老太太做的炸饊子之後就詩興大發,隨手作了一首詩“牽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未睡知輕重,壓扁家人纏臂金。”後來,早餐用粥、餅子來配鹹菜的吃法也是流傳到了現在。

    根據《東京夢華錄·馬行街鋪席》中的記載,夜市中賣的食物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而且在當時已經有了明顯的南北口味之分,其中寫道“北食則鞏樓前李四家、段家熝物(相當於今天的滷水食品)、石逢巴子;南食則寺橋金家、九曲子周家,最為屈指”。各種小吃,冬夏季節也不同。夏季多賣冷食和甜品,有麻腐、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藥木瓜、杏片、梅子姜、香糖果子、間道糖荔枝、越梅、滴酥、紫蘇膏等等。冬季賣的多是熱食,旋炙豬皮肉、野鴨肉、煎夾子等等,價格也非常便宜。(《東京夢華錄·州橋夜市》)。

    但上面提到的這些冷食和甜品現在大部分都銷聲匿跡了,像什麼“麻腐”,做法是“用芝麻搗爛濾去渣,加入綠豆粉煮熟,放入瓦缸中,等到冷後凝結成膏狀時,再調入油、鹽、辣椒、花椒、生薑、蔬菜等”,還有“生淹水木瓜”其實就是糖浸木瓜塊,“藥木瓜”是用砂仁、薑末、甘草、豆蔻、鹽粒拌勻曬透的木瓜幹,現在這種吃法也是很難見到了。而更多的小吃也都隨著時代和人們口味的變遷,變成了現代人更習慣的口味。

  • 4 # 生猛歷史

    夏季炎熱,沒有大太陽的夜倒成了人們外出活動的最佳時間。夜市顯得格外的熱鬧,吃貨們啤酒配小龍蝦,很是快活。

    中國古人其實也可以在夜市上美美吃一頓,不過要到了宋朝的時候才可以。因為宋之前的朝代都實行了嚴格的宵禁制度,禁止夜間活動。

    一般來說,宵禁從二更時分開始,巡夜士兵會在各個圍合的道路口盤查。如果有人違令活動還被抓住了,後果可想而知。到了宋朝情況就大為改觀了。宋朝經濟繁榮,原先有嚴格界限的坊市制度被打破,宵禁制度也漸趨寬鬆。市愈加沒有時間限制,三更罷市,五更開張。吃貨們自然可以在夜市美美享用美食,下面就以北宋最為繁榮的汴京城夜市為例一窺宋朝的深夜食堂風光。

    主食自然少不了的。根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的記載,夜市上有飯、包子、餅子等出售。各種肉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除雞肉、魚肉、羊肉等尋常可見肉類外,還有獾兒野狐肉、野鴨肉、野兔肉等野味,腰腎雜碎自然也是有的,而且“一份不過十五文”。另外,與葷菜搭配的萵苣、竹筍、蘿蔔等素菜一應俱全。

    夜市還有各種各樣的水果,比如說木瓜、雪梨、胡桃、荔枝、香橙等等。夏季炎熱商家還會推出諸如生淹水木瓜之類的清涼度上升的果品來滿足顧客的需求。說到消暑食品,宋朝夜市上還有沙塘綠豆甘草冰雪涼水這樣的冷飲呢。

    夏季需要清涼,冬季反過來渴望溫暖,宋朝夜市完全可以滿足時令需求。賣盤兔、旋炙豬皮肉、豬髒等高熱量的美食在冬季就會上場。酥蜜食、皂兒糕、市糕之類的糕點則可以讓食客換個口味。可見,宋朝夜市就是吃貨的美食天堂。

    參考資料: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張金花:《試論宋代夜市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臥室飄窗裝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