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很多人相信小說是真的,很多人拿小說說歷史,很多人又噴歷史小說?
12
回覆列表
  • 1 # Ufun

    歷史?歷史是誰寫的,這個稍微一想其實就能想明白,勝利者才擁有歷史。

    而關於流傳下來的很多所謂正史即史官們所記錄的統治者的事蹟,多多少少都是要經過統治者授意而做美化的。

    而野史,小說這樣的存在,多數是作為歷史的經歷者所編撰的,這樣的人在歷史裡面其實可以解釋為旁觀者,所謂旁觀者清,大抵可以這麼解釋了。

    而中國著名的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光讀正面的歷史是不夠的,還要看小說。所謂歷史,常常人名、地名和時間都是真的,內容不太靠譜。而小說,是人名,地名,時間都是假的,但那個故事往往是真的。

  • 2 # BWLOOK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歷史小說是小說的一種形式,它以歷史人物和事件為題材,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生活面貌;長篇作品則可以展示某一時期的生活面貌和歷史發展的趨勢。這類作品所描寫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歷史根據,但容許適當的虛構。因此,它雖然可以給讀者提供一些歷史知識,但它的主要目的在於給讀者以啟示和教育。

    但由於小說精彩或以成名著,人們忽略了它的虛構。再加之歷史模糊無聊無人關心,導致人們對歷史人物、事物模糊或誤解。

  • 3 # 紋紋說事

    因為以前讀書人是少數,大多數人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看不懂《史記》等史書,現在人基本上都識字,但古文功底有限,也看不懂史書,或者是對歷史的真相不感興趣。

    而演義出來的歷史故事有作者為了提高讀者的興趣、迎合讀者的口味而編造的情節,看起來有趣多了。

    加上演義是用通俗易懂的話,就是白話,沒文化的人也能聽懂,文化不多的人也能看懂,把歷史事蹟講述成故事,有的雖然取材於正史但已作不同程度的虛構,或者根本就是取材於野史傳說。故事內容側重於朝代興亡和政治軍事鬥爭,並以此表明作者個人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美學理想。

    歷史演義小說裡最成功的就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它取材於《三國志》,但《三國演義》卻有“清朝第一才子書”之稱、這本七實三虛的著作,知名度、影響力遠超過了《三國志》。

    喜歡扒真相的讀者都知道,羅貫中根據自己的觀點和好惡,杜撰了很多情節。他偏袒劉備一方,把曹操塑造成了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而把劉備塑造成了“仁愛”的化身;把很多別人的事蹟安放到諸葛亮身上,把諸葛亮塑造成了無所不能的神仙,而把本能文武雙全、雅量高致、風流倜儻的男神周瑜塑造成了心胸狹窄被諸葛亮氣死的倒黴蛋。

    歷史演義出來的故事過去很多是透過講評書的形式而被老百姓喜聞樂見,就如同我們現在看影視劇一樣。評書在宋代就開始流行,到清末明初,創始人是柳敬亭,一張桌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說書人的一張嘴就給我們演義出歷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戰和俠義故事,滔滔不絕、頭頭是道而又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所以,過去的茶館裡,茶餘飯後人們常常圍在桌子邊上閒侃一些來自東西南北中奇奇怪怪的見聞及亂象,聽著評書,各種逸聞怪談也不脛而走,每個人再根據自己的判斷和觀點再衍生更多的野史、傳說。所謂民間故事就是這樣來的。

    歷史可以演義成小說,但小說一定不是歷史。

    我們看正史,可與別史、雜史對照著看。因為所謂正史,根據著作人的不同,有的往往帶有國家意志和民族的情緒夾雜在裡面,當時或者後代往往曲筆或忌諱一些政治與秘聞,不敢如實記載。《史記》在正史裡算是最可信的,當時司馬遷著作後,在當時是本歷史禁書,後來到東漢中期才漸漸公開。

    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只有有心人才去考證它。

  • 4 # 晉唐筆法

    《三國演義》看過小說,電視劇的人太多了,能有共同話題。你說《三國志》沒幾個人知道。相當於自言自語,多無聊呀。曲高和寡是必然的。

  • 5 # 常思奮不顧身

    我同樣想反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談談《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總有一些逗比出來說這不是歷史,是不是歷史用你說,我們談談小說不行?不就是想賣弄學識嘛

  • 6 # 扶搖居士

    因為某些人智障,只會亂噴。

    你讓他讀史,他就有一堆理由反駁你,而且你說完道理後,他直接罵一句,然後拉黑。

  • 7 # 三水煮茶

    另外說研究歷史真相,是知識分子的任務,但是光有真相還不夠,還需要能夠有良好的資訊渠道讓大眾瞭解真相,但是當前的輿論導向,基本上是不許有反對意見,都是主流價值觀和新聞聯播一類的主旋律,這也導致知識分子發聲困難。

    娛樂至死的大眾思想,加上當前主流輿論的限制,導致真實的歷史難以大範圍傳播

  • 8 # 令箭鑲玉

    有個著名的文史學者有個論點,“把小說當史書看,把史書當小說看”。這個論點未必是對的,但不是沒有道理的。

    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均為皇家欽點御製之作,體現的從來都是“成王敗寇”思維。歷史的真實性若無對統治知秩序有衝擊就可以存在,若有利害關係,那麼就要多假有多假。

    以《史記》和《三國志》為例,有史家就有詳實考證司馬遷先生在宮刑之後的論述文章就略有偏頗,陳壽對於周瑜魯肅荀彧等人物的記述也過於簡單。

    在史書的推介上,明史研究者當年明月的眼界就非同一般。著述《明朝那些事兒》就讓很多不瞭解明史的讀者對明朝有一個大概瞭解。或許從這個意義上,史書和小說的辯證關係並非風馬牛不相及。

  • 9 # 觀魚惜朝

    非常感謝邀請。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以我自己舉例吧。小時候看演義的連環畫,更喜歡的是畫。長大點了才看懂連環畫。初高中借了演義的小說看,以為自己懂了二十四史。本來文科見長卻為了挑戰報了理工。許多年後去真正的歷史書中找歷史,看了點翦伯贊先生的中國通史。當時佛道儒的一些書也有涉獵。當我展開一張歷史卷子做答時,不知道的就不胡亂謅,不完全清楚的只答自己清楚的。歷史卷子中讓解釋闍提。闍黎我知道,而闍提我真不知道。當時網路知識遠比不上現在豐富,當時百度並不萬能。後來我去找了白壽彝的中國通史來看。居然中國歷史中有一位叫闍提的將軍。我一度以為歷史題出的真難,然而後來才知道印度曾有闍提製度。後來為了生計下了井做了礦工,然而書卻讀起來比以前更有點深度了。自己弄到了史記等原著來讀,一篇一篇地過,越讀越有意思。我想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讀了近三十年書,才讀到史記,讀史記之人少,也是理所應當的。況且讀史,學史是要講品德的。不能無知無畏的歪曲,歷史,是客觀實際的過去形態,豈能枉改和馬虎?

  • 10 # 坐在公交站臺吹風

    說到底還是他自己不看史書,這倒怪起三國演義來了?看完三國演義,想了解三國曆史可以去看三國志之類的啊,他自己又沒去做深入研究,這真不不怪三國演義。很多人喜歡拿演義說歷史,那是他自己沒看史書,這和其他人拿史書說歷史並不衝突,有的不讀史書就來說史還說的頭頭是道,只能說他讀史讀錯了方向,你這時候還和他爭歷史,就是你的不對了。你明明知道他不讀書的,還去討論這問題,這不說明你傻嗎?

    他不讀史書的問題,憑什麼要大家一起來承擔?

    還有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所以史書不可信,那這就搞笑了,史書不可信,你又沒經歷過那年代,那麼問題來了,你的歷史資料是哪裡來的?自己發明的嗎?史書不可能完全還原歷史,也會有記錄不對的地方,但你一棒子全打死又算什麼?去相信野史?歷史是嚴謹的,有孤本不為證,而且需要史料去佐證。或許等野史發現了新的歷史資料去佐證,它就是新的歷史了,只是,你發現了嗎?

  • 11 # 求圖55

    這個很簡單:說的都是知道的,說別人知道的才能引起共鳴和互動;再如《三國演義》深入人心幾百年,小說、評書、電影、電視等輪番灌輸,可以說是婦孺皆知。而《史記》、《三國志》則相對沒有這些優勢,知道的人並不多,知道無幾人,說者能幾何?

  • 12 # 退隱江湖27564058

    歷史人物有三種形象,歷史形象,野史形象,文學形象,歷史事件又何嘗不是呢,歷史形象即正史形象,這種史書是官方修訂的,好處是採集史料全面,編纂者文化水平高,但是也有缺點即大多有王敗寇的觀點,編史者為統治者代言,畢竟董狐筆少有,第二種野史即民間文人所著歷史,優點是少了為統治者唱讚歌,當然如果直貶時弊也不太可能,為世研究提供了參考功能,缺點更加明顯,個人能力有限,想全面記錄一段歷史是不可能的,更容易摻個人喜惡,最後的是文學形象,這是小說家言,為了突出故事,往往是誇張渲染,故事裡,時間地點人物也往往移花接木,但是有一個優點,故事大多采自民間,代表了民間喜惡,英雄故事代代流傳,故事可能走樣,人們對英雄的崇拜向住卻不變,三種交代完了,我想說,不管堅信《三國志》還是迷信《三國演義》的人都是傻蛋兒。古人云:盡信書不若無書,正史為主,野史為輔的去看待歷史人物,事件才是正確的方法,千秋功過任憑後人說,歷史永遠是歷史,我們永遠找不到真相,只有最接近真相,那些大江東去千年,浪猶未淘盡的風流人物還怕大家憑說嗎?非專業人士回答,喜歡點贊,留言探討,非喜勿噴!

  • 13 # ZT集團全球副總裁俊琅

    小說很好看比較看得懂而且三國志不連常斷斷續續。不過三國演義也拉低智商。比如百官看到呂布站在丁原背後就害怕丁原,長得比呂布壯的百官看得多了。為什麼怕呂布?呂布資訊什麼都沒有介紹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電影你抱著極高的期望去看,結果是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