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巴黎協定》是什麼?為什麼堅持也退出?
10
回覆列表
  • 1 # 斌格謙

    原因:

    1、履行承諾。

    2、特朗普認為《巴黎協定》有失公平。

    3、特朗普認為《巴黎協定》阻礙美國經濟且對就業帶來負面影響。

    根據協定,美國同意在2025年將國內汙染排放量降至2005年水平的26至28%,相當於減排16億噸。

    美國退出後的影響
  • 2 # 薩米8

    .二戰以來美國國際地位在世界當數笫一,世界各國受二戰影響巨大,經濟復甦比較慢,對此美國華爾街用美元.推開各國銀行的太門,可想而知這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財富。美華人就是睡覺也把錢掙了.。.71年美國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美國更是變本加利,侵略也界財富。美國20世紀5O一60年代社會尊重的是科學家與工程師到80年代是醫生與律師。90年代是金融家,於是乎美國也學習當年的英國,大量資本與技術移至他國,此時一個擁有胡蘿蔔加大棒美國,只剩下光禿禿的大棒了。還有一身債務,要想從新找回財富與技術。那麼汙染在所難免,只有選擇退出協定了。財富腐蝕了財富創造力美國又走了英國的老路。

  • 3 # 一隅雜談

    以一個生意人的態度去看待這個協議,當然更多考慮的就是資金,利潤的問題。凡是阻擋美國賺錢的機會絕不能放過,不會考慮全球人民的利益。

    僅個人意見,望指教。

  • 4 # 何斌147333039

    謝謝邀請!特朗普上臺後退出《巴黎協定》,對美國來再正常不過的事。老美總認為全世的資源都是美國的,美聯儲只負責印刷小綠紙(美元),石油美元總是掛在一起的,簽署《巴黎協定》意味著少用石油多掏錢,特朗普是總統加商人肯定不願意!什麼氣候變暖是全球的大事,美國幹啥事都是我行我素,他才不管呢!自己能活到啥時?眼下幹好本屆總統國就行了。

  • 5 # 刁大明

    按照特朗普在6月1日“退出”講話中為自己的辯護,大概是這樣幾個理由:一個是,《巴黎協定》影響了美國經濟,降低了美國的GDP增長,傷害了美國就業,甚至減少了44萬個美國製造業的就業崗位。所以他說自己的代表是匹斯堡而不是巴黎。另一個是,所謂“不公平”的負擔和發展機會。特朗普指責,“巴黎協定”給美國的負擔太重,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太大,反而對那些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大的發展中國家規定所謂的“寬鬆”,所以他要改變這種世界對美國的“不公平”。再有的理由就是,特朗普提到的綠色氣候基金讓美國分擔了更大份額的資金。其實,綠色氣候基金是基於《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而設定的,旨在讓發達國家出資在氣候變化方面幫助發展中國家。這種類似於對外援助的國際主義專案,顯然是與特朗普的所謂“內顧傾向”格格不入的。

    但無論如何,這三方面理由其實都站不住腳:

    第一個理由,即經濟就業發展。目前雖然新能源或者清潔能源產業仍舊需要技術的進步與成熟,但其超越傳統能源產業的趨勢是比較明顯的。這就意味著,如果在市場自由競爭配置的情況下,傳統能源產業能夠實現的就業可能還是比較有限的。而且這也很可能導致美國失去引領可能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主動力的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機會,對美國經濟長期而言未必積極。

    第二個理由,即所謂“不公平”的問題。《巴黎協定》強調的是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共同參與與分擔,強調了共同但有差別的原則。美國作為溫室氣體排量最大的發達國家,就需要分擔更多責任。

    第三個理由,即拒絕出資。美國作為佔據世界領導地位的大國,應該在國際舞臺上承擔更大責任,否則也就勢必失信於人,其在金融危機以來持續走低的全球領導地位也勢必繼續下降。

    因而,特朗普口中這些退出《巴黎協定》的理由其實都只會給美國帶來更多負面評價與影響。他選擇“退出”的最大、最真實理由還是維持共和黨保守立場、捍衛背後的傳統能源產業利益。

  • 6 # 昭楊

    平心而論,美國在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一直存在著立場反覆的情況。相對而言,民主黨對於國際合作控制全球變暖程序較為熱情和積極,而共和黨則對氣候變暖問題一直抱著懷疑和冷漠的態度。特朗普此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讓人們想起了2001年小布什總統退出《京都議定書》。但是,小布什退出《京都議定書》是因為共和黨佔優勢的美國參議院的否決。而此次《巴黎氣候協定》為了避免重蹈京都議定書的覆轍,並未對各國減排設定強制指標,而是讓各國在自願和共同協商的基礎上設定各自減排目標,就是為了減少協定在美國所可能遇到的阻力。特朗普執意退出此協定無疑是對美國外交公信力的一大損害。

    長期來看,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只是美國現政府能源環境政策轉變的一個階段性步驟而已。早在今年3月底,特朗普就簽署《推動能源獨立和經濟增長的總體行政命令》,將其能源和環境理念轉化為政府行動。本屆美國聯邦政府一方面大幅消減與氣候政策相關的研究預算和資助,另一方面撤銷奧巴馬時代簽署的與氣候變化相關的總體命令,審查《清潔能源電力計劃》。這些都表明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非是衝動的決定,而是長期的深思熟慮的計劃。

    事實上,美國現政府的能源和環境政策從根本上是為“美國優先”的經濟政策服務的。早在競選時,特朗普就提出美國要回歸化石能源,同時實現能源獨立的設想。他認為美國未來的繁榮應依靠價格低廉的本土能源,因此必須取消對美國能源工業的管制政策。他主張美國應該繼續推進頁岩氣革命,取消對頁岩氣等能源開採使用方面的限制。特朗普的能源政策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為了配合和服務製造業迴歸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因為無論是製造業和基礎建設業需要大量價格低廉的能源支援,在新能源生產成本普遍高於化石能源生產的大背景下,增加化石能源消費,放鬆環境管制成了理所當然的選擇,特朗普冒天下之大不韙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就是明確訊號。

    最後,特朗普退約還有履行競選承諾,鞏固支持者基礎的考慮。2016年美國大選中,煤炭和原油開採行業佔據關鍵地位的幾個州(得克薩斯、西弗吉尼亞、懷俄明、北達科他)的選民是特朗普最堅定的支持者。這些州的能源企業和從業人員因為近幾年來化石能源的下跌和能源轉型等因素陷入困境中,他們寄希望於新總統的新政策而把選票投給特朗普。特朗普本人則在履職的半年來,也因為“通俄門”等一系列事件一直陷入漩渦中,經濟改革進展也不太順利。正因為內憂外患不斷,民意支援度下跌,特朗普才會在美國能源和環境政策已開啟實質性改革後,面對國內外激烈反對,仍堅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那麼,美國政府的退出意味著《巴黎氣候協定》將重蹈《京都議定書》的覆轍嗎?恐怕未必。美國是世界碳排放量第二大國, 它的退出不但可能導致《巴黎氣候協定》規定的目標難以實現,還起到了相當惡劣的反面榜樣作用。但正如前文所論,《巴黎氣候協定》遵循自願原則,已經把單個國家廢約帶來的負面效果將至最低。同時,二十年來,世界碳排放量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印度作為新興工業大國成為新的減排中堅力量,而美國碳排放量佔世界比重在持續降低。另外,美國政府的廢約不代表美國全國意見一致,以加州為代表的美國經濟發達地區、美國絕大多數大城市以及諸多跨國企業都反對廢除《巴黎氣候協定》,並表示將繼續達成減排目標。因此,美國政府的決定最終影響可能相當有限。

    綜上所述,特朗普廢除《巴黎氣候協定》的背後有長期而複雜的盤算和考慮,但這個追求“美國優先”的舉措最後可能會讓美國政府在氣候問題上陷入全面孤立。

    下圖為特朗普宣佈退出氣候變化協議後的漫畫(自由女神像被上升的海水淹沒,特朗普還堅持不是他的錯)

  • 7 # 一知

      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雖然非常遺憾,但也是意料之中。實際上,這一決定是出於“美國優先”的經濟政策、節能減排的企業成本、資助發展中國家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美國財政負擔”考量,其根源在於氣候變化質疑勢力、反環保勢力和新保守主義勢力所施加的影響。

      有研究指出,近幾十年不斷有氣候懷疑論著作出版,這些著作否認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的影響,認為所謂氣候變化問題屬於氣候政治和碳政治遊戲。這些著作的作者利用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波動性和反覆性,來影響政治家和民眾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受此影響,特朗普本人也否認工業化加劇氣候變暖。

      美國的反環保勢力也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的主張是基於公民社會責任。他們聲稱環境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實際上他們往往成為強勢經濟利益集團的理論工具。反環保的中堅力量集中於石油、煤炭、化工、冶金、核能等傳統的核心經濟部門,認為政府環境影響評估所僱傭的專家團隊有意誇大相關專案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新保守主義主要包括保守派政治家、智囊團、能源企業、公關公司和所謂“偽科學家”等。他們認為環境保護主義過頭了,應對氣候變化不過是擴大政府職能、增加財政負擔、浪費經濟資源的政治藉口,並且會阻礙核心產業增長、提高美國的失業率。2010年美國國會選舉以來,這股反氣候變化勢力進一步佔據上風。化石能源產業的支援和資助使新保守主義在美國選民和聯邦政府中佔據了更大優勢,使反對應對氣候變化政策達到登峰造極的狀態。

  • 8 # 經濟好望角

    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應對氣候變化日益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全球氣候變化談判框架也隨著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逐步成型:1979年召開的第一屆世界氣候大會上,氣候變化被首次提上大會議事日程;1992年制定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條約》,首次明確“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併成為後續全球氣候變化談判的核心原則;1995年簽署的《柏林授權書》,表明各締約國同意以國際談判的形式進行碳減排義務協商;1997年達成的《京都議定書》成為在以“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為核心原則的全球氣候變化談判框架下,首個達成並生效實施的全球碳減排交易協議,明確了發達國家從2005年開始承擔碳減排義務、發展中國家在2012年之前不承擔碳減排義務的實施路徑;後續的“蒙特利爾路線圖”和“巴里路線圖”,以及2015年12月達成、2016年4月簽署、同年11月生效的《巴黎協議》,均是在這一談判框架下,對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碳減排義務的協商和明確。

    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巴黎協議》,雖在情理之外,但也屬意料之中,不僅有2001年同為共和黨的布什宣佈退出《京都議定書》的覆轍,還有特朗普上臺後廢除《清潔電力計劃》的預演。對於特朗普,抱怨也好,職責也罷,既定事實都已無法改變。對於全球氣候變化談判框架,雖不願承認,但必須說明,美國退出表明其已經走到了亟需變革的十字路口。

    僅就美國退出這一件事來看,特朗普實在是謀略深遠,一箭雙鵰。一是符合其競選承諾以及“美國優先”的政治主張。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議》,並不是個人或其政府的一時興起或意氣用事,不僅重申了共和黨對氣候變化的懷疑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響應了美國普通民眾特別是保守階層的呼聲,“維護美國勞工的尊嚴”。二是構築在國家自主貢獻基礎上的《巴黎協議》並不具備法律約束力,也尚未獲得美國國會批准,特朗普宣佈退出無需經過國會批准,也不用付出任何政治代價。即便如此,特朗普也是在上任4個多月後才正式宣佈,按照白宮發言人的說法,“特朗普已和他的團隊就是否退出《巴黎協議》一事洽談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包括“經濟團隊還有環境團隊的定見”, 從他的角度來說,應該是充分權衡利弊得失做出的“最有利於美國利益的選擇”。(吳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驚悚小說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