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就感覺只能一群人圍在電視機前緊張地喊著「快呀,快呀」,沒法看出什麼技術含量呀。籃球和足球等等都能看得出球員的技術,游泳和跑步等比賽的直播到底應該用什麼姿勢去看呢?
13
回覆列表
  • 1 # 跑步天涯

    常言說得好: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你說“籃球和足球等等都能看得出球員的技術”,游泳和跑步等比賽“沒法看出什麼技術含量”?

    錯!他們能遊/跑得比你快,這本身就是技術含量。除了天生素質遠比普通人強之外,他們的動作、姿勢一定更加合理高效,至少相對他們個人而言。

    看慣了他們的健步如飛,再看業餘選手,你會感覺簡直就像在散步。

    咱們就以馬拉松運動員為例。你可以觀察高手們的不同跑姿:是大步幅,還是高步頻?雙腳如何著地?踢臀是否明顯?如何擺臂?……

    他們如何過彎道、跑上下坡、中途補水,同樣大有講究。

    還有他們的比賽策略——如何克敵制勝:是從一開始就領跑,還是先跟隨跑,最後再發力?

    21歲的肯亞天才少年薩繆爾·萬吉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戰術就極為獨特:一出發便發足狂奔,前半程比後半程快許多,被稱為“最瘋狂的跑法”,其目的是要儘早解決對手。

    結果他以2:06:32為肯亞奪得第一枚奧運會馬拉松金牌,同時打破奧運紀錄並保持至今。

    團隊成員的協同作戰也很有看頭。在今年全運會馬拉松男子專業組比賽中,雲南隊先讓三名90後小將高速領跑,以求拉爆對手,掩護董國建、楊定宏兩員主將。

    最終雲南隊大獲全勝:董、楊二人包攬冠亞軍,還有一名90後小將排名第四。

    當然,相對球類比賽,跑步專案變化較少,尤其是持續兩個多小時的馬拉松,難免會看得有點無趣。所以說馬拉松主要是讓人跑的,而不是讓人看的。

    這其實也和電視報道方式密切相關。如果電視臺在轉播馬拉松時能夠豐富資訊量,比如顯示時間、距離、分段用時、平均配速、預測完賽時間,以及各個領先選手的個人資訊——國別、年齡、戰績等等,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充斥著解說員的連篇廢話和外行話(筆者收看時,一般都不得不設成靜音),也會讓馬拉松節目變得好看很多。

  • 2 # 小冉哥運動康復

    觀賞性:指在觀看比賽或表演的過程中,人們會表現出讚賞、激動、驚歎、沮喪、憤怒等各種情緒,心理壓力得到充分的釋放。同時,在觀賞的過程中,還可以學到體育知識,欣賞到體育運動的藝術魅力,受到體育精神的薰陶(摘自百度百科)。

    所以若是和舞蹈表演中的“曼妙優雅”或是籃球比賽中的“心情隨節奏而起伏波動”相比,游泳與跑步這兩項比賽幾乎是和“觀賞性”不掛鉤的。

    一者,它們本身屬於非對抗類專案。正常情況下不會與他人產生身體接觸,更不會產生對抗、攻擊這一說;當然,也就沒有過多的場上配合這回事兒(接力除外)。

    二者,由技術特點決定。就絕大部分比賽來看,整個過程都是“加速、保持、衝刺,偶有調整”的節奏;另,姿勢固定,一貫重複(不像籃球有跳投、扣藍,足球有急停、過人等)。

    但要說起游泳、跑步比賽獨有的觀賞性,我想恐怕沒人會忘記12年倫敦奧運會孫楊1500米奪冠時的振奮人心以及身後那條遠遠的紅線。08年在北京,又有多少人不是屏住呼吸盯著博爾特衝線,爆發出掌聲的呢?這,就是速度類競技專案的魅力,沒有太多規則,也沒有太多招式;唯一有的,就是跟自個兒死磕,拼命向前、不斷挑戰極限;自己的,抑或全人類的。觀眾所看到的,就是運動員們的一股“狠勁兒”;同時也為之折服、感動。成或敗、悲與喜,又何嘗不與運動員心繫一線呢?

    融入,即觀賞;有華人參賽時,更甚。

  • 3 # 雪野筱諾

    這個問題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好,就像古典音樂,好聽就是好聽。跑步好看就是好看啊。看他們飄逸的跑姿,奮力的奔跑,在臨近終點前的爭奪,都是好看的。同樣我也更享受觀看後面的那些人,因為我也一直在後面,所以知道這裡面的歡笑和努力。這是一些不為了金錢,不為了榮譽而跑的人,他們才是真正的體育精神的體現吧。

  • 4 # 韓暄

    就像題主所說的那樣,游泳、跑步比賽,大多數時候所追求的就是“快呀,快呀”。

    與籃球、足球等提倡團隊合作的專案不同,田徑和游泳比賽大多數時間都是展現個人英雄主義的舞臺。在這些比賽專案中,觀眾所希望看到的,就是一個運動員不斷突破所謂的人類極限,不斷創造出更讓人驚歎的成績。

    就拿田徑專案中的男子100米為例。很多年前,曾經有“專家”相信,人類是不可能跑進10秒大關的,但一代又一代的男子百米“飛人”用自己的行動證明,10秒,真的根本不可能是人類的極限——截至目前,男子百米世界紀錄是博爾特所保持的9秒58。

    不僅僅是男子100米,田徑和游泳專案從未停止過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而且在踐行這一點的道路上,田徑和游泳運動也的確是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也許,這就是欣賞游泳、田徑等比賽的最正確“姿勢”:在運動員不斷超越對手、不斷突破自我、不斷挑戰極限的過程中,感受到運動的魅力。這一點的確與那些團隊運動有很大的不同,但誰都無法否認田徑和游泳這些比賽的魅力。

    不僅僅是突破自我,田徑和游泳賽場上也有過太多體現重在參與的奧林匹克精神的經典瞬間。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的馬拉松賽場上,因為意外受傷而不得不一步步“走”到終點的阿赫瓦里,留給了競技體育世界一句偉大的名言:我的祖國從7000英里的遠方把我送到這裡,不是讓我開始比賽的,而是讓我完成比賽的。

    阿赫瓦里和他的這句名言,激勵了多少人?

    當然,也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是,近年來的田徑和游泳賽場,興奮劑問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也的確成了這兩項運動無法言說的痛,但是,這畢竟和田徑以及游泳比賽的本質,以及他們所帶給觀眾的激動、感動以及衝動無關。

  • 5 # 小籃球公園

    奧林匹克運動曾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其中,“更快”被放在了第一位,而游泳和跑步等比賽比的就是一個“快”字,它最直接的就是帶來視覺衝擊、神經刺激,就是比快,比賽時間短,觀眾觀看時最投入,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調動觀眾的喜怒哀樂。

    田徑被稱之為“運動之母”,正因為它是人類最本原的本能,人生下來(度過嬰兒期後)就會跑步,但人卻不可能生來會就是打籃球踢足球,或許田徑的觀賞性不如對抗類專案那麼激烈,但是從人類的本原出發,每一個專案都自有其魅力。換句話說,球類專案的對抗在於擊敗對手,而田徑專案的對抗在於挑戰人類極限,跑道上的每一個人都在代表著自己挑戰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

    人們時常會把男子100米短跑形容為萬眾矚目的,可見此專案在觀眾眼裡的地位。100米短跑,主要考驗運動員的爆發力,有爆發力的體育專案必然帶給觀眾視覺的衝擊,100米賽跑瞬間即逝,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動態美展示,當然,這種視覺衝擊比較單一,但非常精彩。所有競技體育都有共同點,因為有對手,所以有競爭,因為有競爭,所以必然會牽動觀眾的神經。

    游泳,一項看起來很爽的運動,確實,遊過泳的都知道,但來到了競技體育,或許它就成了力量和爆發力的比拼,與它們相適應的典型例子便是1500米和100米自由泳。同樣短時間的衝刺,給觀眾感官帶來刺激。

    至於用什麼姿勢去觀看直播,筆者認為,最好不要躺著臥著,一旦興奮起來容易傷到或者扭到自己身體某個部分。

  • 6 # 新聞晨報體育

    這個話題大概大家都要用“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來回答了。畢竟體育比賽裡面,拳擊、跆拳道等又快又激烈,可能觀賞性最強,要不然怎麼拉斯維加斯都開這種比賽呢?然後就是對抗性的比賽,比如各種球類,尤其是有身體接觸、有速度的團體性球類運動。第三是競速賽,這就包括了跑步和游泳。

    游泳,就是50米泳池,少則50,多則1500米,除了混合泳之外一個姿勢來回遊。尤其1500米,看個15分鐘,作為觀眾的你或許倍感無聊。但其實真正游泳選手來講,長距離比賽也是有一個節奏、有戰術在裡面的。比如這次世錦賽,孫楊之前表現相當好,但800米自由泳的比賽,前500米已經被義大利的德蒂拉爆了。對手以逸待勞,加上故意加快了前半程的速度,事實證明這個戰術成功了。200米、400米以上的中長距離賽事,體力分配非常有講究。

    跑步也是一樣,短距離比賽可能實力、起跑能力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但長距離專案,尤其像10000米、馬拉松,競走,還是非常有戰術配合的。比如兩三個隊友同時在場上,就會前後半程帶節奏的分工,來保證那個實力最強的能發揮出水平,同時也會針對強大對手來制定拉節奏的戰術。認真看完全場,不會覺得太無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候,你做過最孤獨但卻可以玩一天的事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