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線視界

    紫銅又稱為純銅,紫銅是比較純淨的一種銅,一般可近似認為是純銅,紫銅,密度(為7.83g/ cm3}熔點為1083度,含銅量達到了99.9%,它無磁性,導熱效能及抗蝕,有韌性 ,導電性、塑性都較好,但強度、硬度較差一些。

    普通黃銅是一種含有其它合金成分的銅,價格較紫銅便宜,導電性和塑性較紫銅差一點,但強度和硬度要高一些。黃銅的密度(為8.93g/ cm3)多用與機械軸瓦內襯,耐磨 “黃銅”密度大於紫銅”以鋅為主要合金元素的銅基合金,銅60%左右;鋅40%左右;個別牌號含鉛1%左右,是有雜質的。因常呈黃色而得名。黃銅色澤美觀,有良好的工藝和力學效能,有一定的耐蝕性,導電率相對紫銅較低

    綜合以上原因,作為製造槍彈的材料來說,在符合條件的銅中,黃銅成本相對較低,且硬度高於紫銅,抗拉強度高於紫銅。尤其是對於中國銅礦資源不算太豐富,銅礦是國家戰略物資,軍工槍彈的成本需要大幅降低,故,目前大力發展採用鋼製作的背甲,比如說塗漆鋼彈殼等等。

  • 2 # 謝教官線上

    你好,子彈殼材料隨時代不同,研發出來也不一樣,各國跟據自己的實力和槍械的因素來選擇子弾和子彈殼,一般手槍、步槍都不用鐵來作彈頭,理由很簡單鐵暴露在空氣、水當中都會非常快的氧化氧化過的彈頭一般就不能在使用了,容易卡殼,另外對槍膛也不好槍膛的壽命會減短,另外就是就算是銅彈頭也不是純銅的一般都是包銅的裡面是鉛心的,只有威力稍大狙擊彈或機槍彈當中才會使用鋼心彈這種彈藥也是在鋼心外面包銅。槍彈的彈殼材質有銅的----黃銅的,紅銅的,白銅的, 鋼的----掛漆鋼的,覆銅鋼的, 一些霰彈彈殼的殼體上部還有用塑膠的.過去子彈殼都是用黃銅製造。目前大多數採用鋼質合金材料,有些小型槍械如手槍類仍用銅。

    銅的延展性好,便於製造時拉伸成型,而且有一定的強度,所以是製造彈殼的首選.但一些缺乏銅資源但又要大量軍隊的國家就用其他材料來代替,比如價格較為便宜的鋼或者鋼合金。

  • 3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子彈殼是可以用鋁合金替代的,而且這樣的產品還不少,影響鋁合金殼技術的是技術缺陷、市場、經濟性等多方面的因素。

    子彈使用銅或銅合金,是因為銅具備“自潤性”,金屬銅在摩擦過後,會脫落一些細微的粉末,填補在機件表面,形成潤滑效應,降低摩擦力,讓機件更良好的執行。

    從古代開始,人類就已經發現了銅的這種良好自潤性,有些文明裡還有用銅幣給物品拋光的傳統。子彈當然也不例外,各種銅合金都照顧了機件的自潤性,讓彈藥在不斷進行供彈-上膛-擊發-拋殼動作的同時,透過自潤性提高機件的順暢度和可靠性,避免生澀卡滯。

    此外,銅合金的彈殼效能也十分上佳,要韌性有韌性,要延展性有延展性,它們不像鋼鐵那麼脆,也不會過於柔軟失去約束力,很適合配合發射藥的膛內擊發,也很容易生產加工,無論是成型、打磨、結合都十分方便,裝彈後的彈藥密封性還好。

    子彈頭也是同樣的原理,人們使用鉛芯、鋼芯製作彈芯,但彈頭往往會再加一層同質的被甲,以提高彈頭在槍膛中執行的順暢度。像歷史上的三八大蓋,因為早先的友坂槍彈存在被甲過薄,對槍管磨損較大的問題,日本人很快就改進了配方,加厚了彈頭被甲。

    不過相比起彈頭這種需要在來復線中運轉的物件來說,彈殼負擔的責任畢竟輕鬆的多,再說黃銅屬於比較高價的金屬,隨著現代戰爭自動化武器比例的提高,真打起仗子彈幾億幾億的往外砸,上哪兒去弄那麼多黃銅?更麻煩的是,黃銅價格波動較大,工業運用數量也極為龐大,與其在這上面浪費鉅額金錢,不如另闢蹊徑,從其它廉價材料上找出路。

    正因為如此,人們很早就開始了非銅彈殼的研製,並且早已將之運用到了大規模的戰爭之中。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蘇聯都採用了鋼殼彈技術,這二位一個不怎麼富裕,一個打得山窮水盡,逼急了手榴彈都能用水泥糊,給子彈殼換個材料天經地義。只不過那時候的技術仍以“覆銅鋼”為主,即主料用鋼,外面還是給包一層銅皮,以提供基本的自潤效果,它們的目的是節省銅料,做不到完全的杜絕銅料。而且鋼殼彈對抽殼力度有要求,容易拉斷殼體。

    但鋼殼彈的運用打破了銅子彈的慣性桎梏,為彈殼材料的研發開啟了新的大門,自此之後人們進行了多種彈殼材料的嘗試,而且成果巨大。

    比如中國研發的全鋼塗漆彈,這種子彈以特殊漆面代替了銅製覆層,在維持了效能的同時,還能提高彈藥存放時的金屬鏽蝕問題,總體上已經達到了與銅殼彈差不多的水平。這種彈殼的塗漆在高溫下很難融化,彈頭覆銅也不影響滋潤。

    既然鋼鐵能用作子彈殼,那麼鋁合金也不應該存在什麼問題,實際上很早就有人將主意打到了鋁合金身上,但與鋼殼彈技術比起來,鋁合金彈仍然在很長時間記憶體在“應用慣性”問題。銅殼彈至今還沒有消亡,就是源於這種慣性,它包含了人們的槍械設計經驗、槍械裝備體系、工業標準和使用習慣,很難一夕之間被徹底替換,更何況銅殼彈仍然佔有略微的效能優勢,差的只是經濟性而已。

    鋼殼彈在今天之所以能與銅殼彈分庭抗禮,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化運用有很大關係,在那些不要命的戰爭中鋼殼彈被不計其數的發射出去,總結了相當的技術經驗,也一定程度取代了銅殼彈的使用地位,有這些保證打前站,人們才願意接受其經濟性。

    鋁殼彈技術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純鋁彈殼顯然不可行,而鋁合金技術在二戰中尚屬於比較尖端的工業科技,1906年威爾姆發現鋁合金時效現象,1915年才有2017耐高溫鋁板,1930年有了A356.0型鑄鋁合金,1933年出現了2024型高強度鋁合金,尤其是2024型,完全就是二戰時飛機的主要用材,鋁合金金貴無比,根本沒爛大街到做彈殼的程度。

    戰後儘管鋁合金技術發展迎來了高潮,甚至還出現了鋁合金製造的軍艦,但鋁合金彈殼技術仍然沒有發展起來。這很好理解,鋁合金再廉價也不如鋼鐵廉價,還沒有鋼殼彈那麼多的應用經驗和裝備數量,人們很難再去基於鋁合金彈殼開發和調整武器標準,更捨不得搞出效能略高一點點的彈藥,然後淘汰掉所有的老槍。

    甚至當時的人還想研究“無殼彈”,徹底將彈殼這一拖累拋棄,由此出現了德國G10\11無殼彈槍,可這些努力最後都白費了功夫,在武器小效能進步上,人們最終還是選擇了可靠性和傳統思維,子彈殼研究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銅殼領域。

    不過早期的鋁合金彈殼技術確實已經成功證明了鋁殼彈是種行得通的技術,在已有成品的幫助下,一些武器商業機構紛紛完成了鋁合金子彈的生產,今天的鋁合金子彈並不算什麼稀罕事物,它們是一種可選擇的商品。甚至有些廠商不惜採用氮化鋁陶瓷這些特種材料造子彈,反正貴就對了,大爺們要的就是富貴。

    一般普通的鋁殼彈還是很常見的,不過多出現在9mm帕拉貝魯姆或.45ACP這類常用手槍彈中,畢竟商用售賣的子彈又要承擔銅殼彈槍械的指標,又要維持自身的效能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小威力的彈藥更容易雙向相容。不過鋁殼彈有個問題,受鋁的效能影響,它們的復裝效能非常差,容易造成炸膛,許多鋁殼彈在售賣時都會標註“Non-Reloadable”,即彈殼不能復裝。

    所以又有些挖空心思的商家,藉著“滿足客戶DIY子彈需求”理由,搞出了“複合彈殼”這種套路,即把子彈殼也分為兩部分,底部採用鋁合金,而上部則採用鎳合金,它們可以組裝成完整的彈殼,當子彈需要復裝時,把鋁底扔了換個新的。

    對此我們也別太當真,這都是基於商業市場的“創新”而已,對真正的戰爭科技沒有什麼幫助。如今人們在子彈的軍事化研究上開始追求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發展,塑膠聚合物彈殼大有雄起之勢。

    比如美國近來就出現了這樣的新聞,陸戰隊的馬潤們採購了MAC LLC公司240萬發新型的.50BMG子彈,這些用於12.7mm重機槍的大口徑子彈採用了聚合物複合製造的藥筒,而彈底則採用了黃銅材料。這樣的子彈單價約為4.2美元一發,高於.50BMG子彈3.5美元左右的售價。

    不過可以看出陸戰隊依然是帶有疑慮的,他們原計劃還將採購其它型別的NATO通用口徑彈,但最終取消了意向,先採購一批大口徑子彈以觀後效。畢竟這些子彈並不能給陸戰隊帶來什麼武器效能優勢,它們只能降低大宗運輸過程中的整重,從而在運輸費上省出一些成本,同時讓載具的總體攜彈數略微提升一點。

    除了MAC LLC公司的產品外,在塑殼彈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還有True Velocity公司的塑殼彈計劃,這些產品採用了白色的殼體,能隱約看到它們同樣使用了小半截複合金屬彈底,畢竟複合彈體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相容性問題,做到換彈不換槍,繼而再積累經驗,徐徐發展。

    當前鋁合金彈藥在軍用領域也不是完全沒用一席之地,畢竟在輕量化能力上鋁合金還是稍佔優勢的。美軍在機炮領域就大規模的使用了鋁合金彈殼,從佈雷德利的“大毒蛇”鏈炮到A-10攻擊機的“復仇者”機炮都是如此。“復仇者”的30x173mm PGU-14/B 炮彈其實算得上是枚apds脫穿,它的貧鈾彈芯外殼就是鋁合金的,但這些都是炮彈。

    目前來看,鋁殼彈基本可以確定壽終正寢了,效能上不如銅殼彈,成本上不如鋼殼彈,覆蓋率還不高,塑殼彈技術很有可能成為未來子彈的發展方向。

  • 4 # 戰情解碼

    槍械作為士兵的左右手,是每個軍隊最基本的裝備。而一旦槍沒有了子彈,那就跟燒火棍差不多了。而子彈作為一種消耗量很大的必需品,長期以來一直是使用銅或鋼鐵來製作的。那麼為什麼不能用鋁製品來代替銅和鐵來製作子彈呢?實際上,子彈也可以用鋁來製作,只不過影響鋁製子彈存在的主要因素是效能和價格。

    (離開了子彈,槍就成了廢品)

    對於子彈這種需要大量消耗掉物品,如何平衡效能和成本是一件非常關鍵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某些資源和財力都有限的國家來說,小小的子彈會牽扯到很多資源方面的消耗。因此,子彈用什麼材料來製作主要是由材料的效能和價格這兩方面來決定的。在滿足需求的情況下,自然是越便宜越好了。目前,主流的子彈主要是使用銅或鋼鐵製作的,這是因為這些材料在保證效能的同時,平衡了製造和使用成本。

    (子彈作為消耗品,需要平衡價格和效能間的關係)

    子彈對於製作材料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1、材質要軟一些,要具備比較好的延展性,容易加工。2、氣密性好,耐高溫,不易磨損槍管。3、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不容易發生鏽蝕,便於儲存。而銅的優勢基本上都符合了這些要求,不僅質地較軟,延展性好,還具備導熱性和自潤性,在子彈發射時摩擦產生的粉末可形成潤滑作用,保護槍械結構。同時,銅的化學性質也比較穩定,不易腐蝕和生鏽。但銅的缺點也比較明顯,那就是價格比較高。因此,對於需要大量裝備和使用消耗的子彈來說,銅製彈藥的成本就顯得比較高昂,特別是對於銅資源較少或處於戰爭狀態的國家。正基於此,很多國家就使用更廉價鋼鐵來代替銅製作子彈。雖然比起銅的效能來講有些降低,但在使用上影響不大,由於鋼鐵價格比較低,所以很多國家都在使用。像中國作為一個銅資源不多的國家,就廣泛使用鋼鐵來製作子彈,只在子彈殼上包覆一層銅膜來保證使用效能,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銅是製造子彈的理想材料,但是成本較高)

    (為了降低成本,一些國家使用鋼鐵來製造子彈)

    而對於鋁來說,由於鋁的比較軟,所以只能使用鋁合金來製作子彈。但是由於鋁合金技術從1906年才開始發展,總體上屬於比較高階前沿的技術,雖然其效能好,重量輕,但更多的還是用於航空、航天、軍艦等高階裝備上。而且鋁合金的成本也比較高,如果要大量生產子彈這樣的消耗品,恐怕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難以承受。這就是使得鋁製子彈更多的還是用於飛機或車輛上的機炮等特殊武器上,無法廣泛應用在普通子彈上。如美國的GAU-8機炮就是用了鋁合金外殼的PGU-14/B 炮彈。

    (鋁合金外殼的PGU-14/B 炮彈)

    綜合來看,困擾鋁合金子彈最大的問題還是成本。對於需要大量消耗掉的普通子彈,使用鋁實在是有些過於奢侈,在成本上不如銅或者鋼鐵更為合算,所以只在一些特殊武器上使用。

  • 5 # 哨兵ZH

    首先,今天的子彈彈殼材質沒有用鐵的,而是用黃銅或者是鋼(覆漆鋼、覆銅鋼)為主,同時,使用鋼質彈殼的國家也有很多,並不是我們國家首創,比如像曾經蘇系陣營的國家,以及法國、德國都曾大量生產鋼質彈殼,至於現在仍然還大量使用黃銅來鑄造彈殼的,也就只有財大氣粗的老美了。

    然後,鋁合金能不能用來製造子彈的彈殼呢?可以,並且有過這樣的嘗試,在80年代初期,CCI彈藥公司就銷售過“ Blazer”系列鋁製彈藥,口徑包括.45ACP、9mm、.40S&W等,比如上圖所示,就是鋁合金彈殼的.45ACP手槍彈。但是,鋁合金材質用於製造承受膛壓較低的手槍彈彈殼還好,一旦用到步槍彈上面,因為步槍彈的膛壓要明顯高於手槍彈,所以鋁合金彈殼的各種小問題就出來了,你如裂殼、漏氣、發熱嚴重等。因為鋁合金在機械強度上確實可以媲美黃銅,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熔點、熱容等性質上卻無法和黃銅或者鋼相比,熔點低導致鋁合金的彈殼穩定性不夠,因為更容易形變,所以也不支援彈藥重灌。同時單位體積內鋁的熱容也只有黃銅的四分之三,後果就是子彈發射時產生的大量熱量更容易被傳導到槍管上,使得槍管過熱。至於鋼質的彈殼,鋁合金除了在重量上稍微佔一定的優勢之外,其他方面不佔任何的優勢,而且,目前對鋼彈殼的生產工藝已經非常成熟了,從需求性上考慮也完全沒必要再用一種新的材料來替代鋼質彈殼。

    當然了,在小口徑武器的彈殼材質上鋁合金沒多大的用武之地,但是在一些對彈藥的重量要求更高的中大武器武器上,鋁合金彈殼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比如“疣豬”上的GAU-8型30毫米炮,其彈藥的彈殼材質就有使用鋁合金的,還有就是在坦克的炮彈上,也有用到鋁合金來製造全可燃彈藥的彈殼底座。

  • 6 # 瘋狗的輕武

    子彈殼當然可以用鋁來代替銅和鐵來製造啦,美國很多彈藥廠商都有產鋁殼彈,畢竟便宜。

    美軍給飛行員配發的M6生存步槍使用的M35 。410英寸霰彈也是鋁製彈殼。

    雖然鋁製的彈殼比黃銅彈殼更廉價也更輕巧,但是鋁由於熔點低,強度差,帶來的問題也不少。

    首先由於鋁的熔點比較低,只有660攝氏度,而子彈在激發過程中彈殼要承受炙熱的火藥燃氣的燒蝕和擠壓。鋁彈殼由於熔點太低,所以鋁製彈殼很容易鼓脹,並黏在槍膛上。而鋁彈殼的機械強度也是個渣渣,一旦膛壓稍微高一點,鋁製彈殼就開始撂挑子,說老子不幹啦,就瘋狂裂開,糊射手一臉香噴噴的火藥燃氣。

    而彈殼在激發完成後還要經歷抽殼丟擲這一階段,特別是一些射速比較快的全自動武器。這又很考驗彈殼的材料強度,鋁製彈殼這小身板一拉就斷還是省省了吧。甚至在推彈入膛的時候都容易撞在供彈坡上變形...

    由此可見,鋁自身侷限性太大,所以只能用在一些裝藥少,膛壓低的子彈中,一般也只能就是這些手槍彈或者說是講究輕量的航炮彈殼

  • 7 # 愛玩的飛哥

    做子彈銅是最好的,潤滑,延展性好,可以復裝火藥,子彈殼可以做平直的,所以歐美的m4彈匣都比較直,我們國家銅礦比較短缺,價格便宜很多,用的就是鐵殼的子彈,塗了特殊漆,因為鐵殼潤滑性較差子彈殼角度較大,漏斗形的,利於擊發後退殼,所以彈匣比較彎,看看m4的彈匣,再看看中國的95式和81式彈匣,俄羅斯的AK47也是鐵殼的鍍的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一個人過了20多年,竟然不知道你愛吃的東西,還要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