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酆毓汷㥁蹇戕
-
2 # 美子海鮮
核桃樹整形就是在樹冠形成過程中,透過人們的干預,有目的的培養具有一定結構和有利於生長和結果的良好樹形。
1.【幹形】
主要是樹幹的高度和培養樹幹的方法。樹幹也叫主幹,是指樹木從根頸起到第一個主枝基部之間的部分。樹幹的高低對於冠高、生長與結實、栽培管理、間作等關係極大,應根據核桃樹的品種、生長髮育特點、栽培目的、栽培條件和栽培方式等因地因樹而定。
(1)【定幹高度】
鑑於中國目前栽培的晚實核桃樹和早實核桃樹條件千差萬別,栽培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定幹高度也有所區別。晚實核桃樹結果晚、樹體高大,主幹留得高一些。由於株行距也大,可長期進行間作。為了便於作業,幹高可留2.0m以上;如考慮到果材兼用,提高幹材的利用率,幹高可達3.0m以上。早實核桃由於結果早,樹體校小,幹高可留得矮一些。擬進行短期間作的核桃園,幹高可留0.8—1.2m;早期密植豐產園幹高可定為0.3—1.0m。
(2)【定幹方法】
由於晚實核桃樹與早實核桃在生長髮育特性方面有所不同,其定幹方法也不完全一樣。在正常情況下,2年生晚實核桃樹很少發生分枝,3—4年生心後開始少量分枝,高生長一般可達2m以上。達到定幹高度時,可透過選留主枝的方法進行定幹。具體做法是,在春季發芽後,在定幹高度的上方選留一個壯芽或健壯的枝條,選做第一個主枝,並將該枝或萌發芽以下的枝芽全部剪除。如果幼樹生長過旺,分枝時間延遲,為了控制幹高,可在要求幹高的上方適當部位進行短截,促使剪口芽萌發,然後選留第一主枝。對於分枝力強的品系,只要栽培條件較好,也可採用短截的方法定幹。如果栽培條件差,樹勢好,採用短截法定幹,容易形成心形,故弱樹定幹不家採用短截的方法。
早實核桃在正常情況下,2年生開始分枝並開花結實,每年高生長可達0.6—1.2m。其定幹方法可在定植當年發芽後,進行抹芽作業。即定幹高度以下的側芽全部抹除。若幼樹生長未達定幹高度,翌年再行定幹。遇有頂芽壞死時,可選留靠近頂芽的健壯側芽,使之向上生長,待達到定幹高度以上時再行定幹。定干時選留主枝的方法同晚實核桃。
2.【培養樹形】
核桃樹同其他果樹一樣,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樹冠形狀。良好的樹形應該是結構均衡、充分佔有空間,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有利於大量結果枝的形成,並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根據樹種生長髮育特性各地實踐經驗,核桃樹形以自然半圓形或圓頭形為好。培養樹形主要靠選留主、側枝和處理各級枝條的從屬關係來實現。樹體結構是樹形的基礎,而樹體結構是由主幹和主、側枝所構成。因此,培養樹形主要是配備好各能骨幹枝或者叫搭好的樹冠骨架。核桃樹的樹體結構基本上有兩種樹形式:一種是有中央領導幹,其上分佈著生6—7個主枝構成;另一種是無中央領導幹,由2—4個主枝構成。兩種樹形的簡要培養過程如下。
(1)【有中央領導乾的樹形】 也稱主幹形。一般有6—7個主枝,分2—3層配置(圖1)
【第一步】:定幹當年或第二年,在中央領導幹定幹高度以上,選留3個不同方位(水平夾角約120。),生長健壯的枝或已萌發的壯芽,培養為第一層主枝,層內距離不少於20cm。一年一次完成或分兩年選定均可。但要注意如果選留的最上一個主枝距主幹延長枝頂部過近或第一層主枝的層內距過小,都容易削弱中央領導乾的生長,甚至於出現“掐脖”現象,影響主幹的形成。當第一層預選為主枝的枝或芽確定後。除保留中央領導幹延長枝的頂枝或芽以外,其餘枝、芽全部剪除或抹掉。
【第二步】:晚實核桃樹5—6年、早實核桃樹4—5年生或一、二層主枝層間距(早實核桃樹60cm、晚實核桃80—100cm)以上已有壯枝時,可選留側枝,第一個側枝距主枝基部的長度,晚實核桃60—80cm;早實核桃40—50cm。選留主枝兩側向斜上方生長的枝條1—2個作為一級側枝,各主枝間的側枝方向要互相錯落,避免交叉,重疊。如果只留兩層主枝,則第二層與第一層主枝間的層間距要加大。第二層主枝的選留適當推遲。
【第三步】:晚實核桃6—7年生、早實核桃樹5—6年生時,繼續培養第一層主、側枝和選留第二層主枝上的側枝。由於第二層與第三層間的層間距要求大一些,可延遲選留第三層主枝。如果只留兩層主枝,第二層主枝為2—3個,則兩層主枝的層間距,晚實核桃要在2m左右,早實核桃1.5m左右。並從最上一個主枝的上方落頭開心。至此,主幹形樹冠骨架基本形成。在選留和培養主、側枝的過程中,對晚實核桃樹要注意促其增加分枝,以培養結果枝和結果枝組。早實核桃要控制和利用好二次枝,以加速結果枝組的形成並防止結果部位的迅速外移。還要經常注意非目的性枝條對樹形成的干擾,及時剪除主幹、主枝、側枝上的萌櫱、過密枝、重疊枝、細弱枝、病蟲枝等。
(2)【無中央領導幹樹形】 也稱開心形。一般有2—4個主枝,按不同方位選留(圖2)
【第一步】:晚實核桃樹3—4年生,早實核桃3年生,在定幹高度心上留出3—4個芽的整形帶。在整形帶內。按不同方位選留無嚴格要求,一般為20—40cm。主枝可一次選留,也可分兩次選定。選留各主枝的水平距離應一致或相近,並保持每個主枝的長勢均衡。
【第二步】:晚實核桃樹4—5年生,早實核桃4年生,各主枝選定後。開始選留一經側枝,由於開心形樹形主枝少。側枝應適當多留,即每個主枝應留側枝3個左右。各主枝上的側枝要上下錯落,均勻分佈。第一側枝距主幹的距離為:晚實核桃0.8—1.0 m;早實核桃0.6m左右。
【第三步】:晚實核桃樹6—7年生,早實核桃5年生,開始在第一主枝一級側枝上選留二級側枝1—2個;第二主枝的一級側枝2—3個。第二主枝上的側枝與第一主枝一的側枝的間距為:晚實核桃1.0—1.5m;早實核桃0.8m左右。至此,開心形的樹冠骨架基本形成。
-
3 # 鄉村精英團隊長
核桃樹如何整形定杆:
核桃樹整形就是在樹冠形成過程中,透過人們的干預,有目的的培養具有一定結構和有利於生長和結果的良好樹形。
1.【幹形】
主要是樹幹的高度和培養樹幹的方法。樹幹也叫主幹,是指樹木從根頸起到第一個主枝基部之間的部分。樹幹的高低對於冠高、生長與結實、栽培管理、間作等關係極大,應根據核桃樹的品種、生長髮育特點、栽培目的、栽培條件和栽培方式等因地因樹而定。
(1)【定幹高度】
鑑於中國目前栽培的晚實核桃樹和早實核桃樹條件千差萬別,栽培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定幹高度也有所區別。晚實核桃樹結果晚、樹體高大,主幹留得高一些。由於株行距也大,可長期進行間作。為了便於作業,幹高可留2.0m以上;如考慮到果材兼用,提高幹材的利用率,幹高可達3.0m以上。早實核桃由於結果早,樹體校小,幹高可留得矮一些。擬進行短期間作的核桃園,幹高可留0.8—1.2m;早期密植豐產園幹高可定為0.3—1.0m。
(2)【定幹方法】
由於晚實核桃樹與早實核桃在生長髮育特性方面有所不同,其定幹方法也不完全一樣。在正常情況下,2年生晚實核桃樹很少發生分枝,3—4年生心後開始少量分枝,高生長一般可達2m以上。達到定幹高度時,可透過選留主枝的方法進行定幹。具體做法是,在春季發芽後,在定幹高度的上方選留一個壯芽或健壯的枝條,選做第一個主枝,並將該枝或萌發芽以下的枝芽全部剪除。如果幼樹生長過旺,分枝時間延遲,為了控制幹高,可在要求幹高的上方適當部位進行短截,促使剪口芽萌發,然後選留第一主枝。對於分枝力強的品系,只要栽培條件較好,也可採用短截的方法定幹。如果栽培條件差,樹勢好,採用短截法定幹,容易形成心形,故弱樹定幹不家採用短截的方法。
早實核桃在正常情況下,2年生開始分枝並開花結實,每年高生長可達0.6—1.2m。其定幹方法可在定植當年發芽後,進行抹芽作業。即定幹高度以下的側芽全部抹除。若幼樹生長未達定幹高度,翌年再行定幹。遇有頂芽壞死時,可選留靠近頂芽的健壯側芽,使之向上生長,待達到定幹高度以上時再行定幹。定干時選留主枝的方法同晚實核桃。
2.【培養樹形】
核桃樹同其他果樹一樣,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樹冠形狀。良好的樹形應該是結構均衡、充分佔有空間,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有利於大量結果枝的形成,並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根據樹種生長髮育特性各地實踐經驗,核桃樹形以自然半圓形或圓頭形為好培養樹形主要靠選留主、側枝和處理各級枝條的從屬關係來實現。樹體結構是樹形的基礎,而樹體結構是由主幹和主、側枝所構成。因此,培養樹形主要是配備好各能骨幹枝或者叫搭好的樹冠骨架。核桃樹的樹體結構基本上有兩種樹形式:一種是有中央領導幹,其上分佈著生6—7個主枝構成;另一種是無中央領導幹,由2—4個主枝構成。兩種樹形的簡要培養過程如下。
(1)【有中央領導乾的樹形】 也稱主幹形。一般有6—7個主枝,分2—3層配置(圖1)
【第一步】:定幹當年或第二年,在中央領導幹定幹高度以上,選留3個不同方位(水平夾角約120。),生長健壯的枝或已萌發的壯芽,培養為第一層主枝,層內距離不少於20cm。一年一次完成或分兩年選定均可。但要注意如果選留的最上一個主枝距主幹延長枝頂部過近或第一層主枝的層內距過小,都容易削弱中央領導乾的生長,甚至於出現“掐脖”現象,影響主幹的形成。當第一層預選為主枝的枝或芽確定後。除保留中央領導幹延長枝的頂枝或芽以外,其餘枝、芽全部剪除或抹掉。
【第二步】:晚實核桃樹5—6年、早實核桃樹4—5年生或一、二層主枝層間距(早實核桃樹60cm、晚實核桃80—100cm)以上已有壯枝時,可選留側枝,第一個側枝距主枝基部的長度,晚實核桃60—80cm;早實核桃40—50cm。選留主枝兩側向斜上方生長的枝條1—2個作為一級側枝,各主枝間的側枝方向要互相錯落,避免交叉,重疊。如果只留兩層主枝,則第二層與第一層主枝間的層間距要加大。第二層主枝的選留適當推遲。
【第三步】:晚實核桃6—7年生、早實核桃樹5—6年生時,繼續培養第一層主、側枝和選留第二層主枝上的側枝。由於第二層與第三層間的層間距要求大一些,可延遲選留第三層主枝。如果只留兩層主枝,第二層主枝為2—3個,則兩層主枝的層間距,晚實核桃要在2m左右,早實核桃1.5m左右。並從最上一個主枝的上方落頭開心。至此,主幹形樹冠骨架基本形成。在選留和培養主、側枝的過程中,對晚實核桃樹要注意促其增加分枝,以培養結果枝和結果枝組。早實核桃要控制和利用好二次枝,以加速結果枝組的形成並防止結果部位的迅速外移。還要經常注意非目的性枝條對樹形成的干擾,及時剪除主幹、主枝、側枝上的萌櫱、過密枝、重疊枝、細弱枝、病蟲枝等。
(2)【無中央領導幹樹形】 也稱開心形。一般有2—4個主枝,按不同方位選留(圖2)
【第一步】:晚實核桃樹3—4年生,早實核桃3年生,在定幹高度心上留出3—4個芽的整形帶。在整形帶內。按不同方位選留無嚴格要求,一般為20—40cm。主枝可一次選留,也可分兩次選定。選留各主枝的水平距離應一致或相近,並保持每個主枝的長勢均衡。
-
4 # 德慶宅南
如果是芽幹了,或者發芽不愛長,可能因為土壤不適合。核桃樹喜光、耐乾旱、怕澇怕溼,適合在土質疏鬆、排水通暢的地方。如果土壤溼度太大,根呼吸不好、易壞。
一般情況下以有機肥料為主,尤其在8-10月份,土壤水分比較好,根系活躍,這時候施肥還是比較不錯的。建議根據樹的大小、結果量調整施肥量。肥比較好的土壤每一株施尿素大概100克,過磷酸鈣30克,硝酸鉀10克左右就可以,如果樹長勢較好可適當多施一些。
回覆列表
核桃樹整形就是在樹冠形成過程中,透過人們的干預,有目的的培養具有一定結構和有利於生長和結果的良好樹形。
1.【幹形】
主要是樹幹的高度和培養樹幹的方法。樹幹也叫主幹,是指樹木從根頸起到第一個主枝基部之間的部分。樹幹的高低對於冠高、生長與結實、栽培管理、間作等關係極大,應根據核桃樹的品種、生長髮育特點、栽培目的、栽培條件和栽培方式等因地因樹而定。
(1)【定幹高度】
鑑於中國目前栽培的晚實核桃樹和早實核桃樹條件千差萬別,栽培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定幹高度也有所區別。晚實核桃樹結果晚、樹體高大,主幹留得高一些。由於株行距也大,可長期進行間作。為了便於作業,幹高可留2.0m以上;如考慮到果材兼用,提高幹材的利用率,幹高可達3.0m以上。早實核桃由於結果早,樹體校小,幹高可留得矮一些。擬進行短期間作的核桃園,幹高可留0.8—1.2m;早期密植豐產園幹高可定為0.3—1.0m。
(2)【定幹方法】
由於晚實核桃樹與早實核桃在生長髮育特性方面有所不同,其定幹方法也不完全一樣。在正常情況下,2年生晚實核桃樹很少發生分枝,3—4年生心後開始少量分枝,高生長一般可達2m以上。達到定幹高度時,可透過選留主枝的方法進行定幹。具體做法是,在春季發芽後,在定幹高度的上方選留一個壯芽或健壯的枝條,選做第一個主枝,並將該枝或萌發芽以下的枝芽全部剪除。如果幼樹生長過旺,分枝時間延遲,為了控制幹高,可在要求幹高的上方適當部位進行短截,促使剪口芽萌發,然後選留第一主枝。對於分枝力強的品系,只要栽培條件較好,也可採用短截的方法定幹。如果栽培條件差,樹勢好,採用短截法定幹,容易形成心形,故弱樹定幹不家採用短截的方法。
早實核桃在正常情況下,2年生開始分枝並開花結實,每年高生長可達0.6—1.2m。其定幹方法可在定植當年發芽後,進行抹芽作業。即定幹高度以下的側芽全部抹除。若幼樹生長未達定幹高度,翌年再行定幹。遇有頂芽壞死時,可選留靠近頂芽的健壯側芽,使之向上生長,待達到定幹高度以上時再行定幹。定干時選留主枝的方法同晚實核桃。
2.【培養樹形】
核桃樹同其他果樹一樣,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樹冠形狀。良好的樹形應該是結構均衡、充分佔有空間,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有利於大量結果枝的形成,並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根據樹種生長髮育特性各地實踐經驗,核桃樹形以自然半圓形或圓頭形為好培養樹形主要靠選留主、側枝和處理各級枝條的從屬關係來實現。樹體結構是樹形的基礎,而樹體結構是由主幹和主、側枝所構成。因此,培養樹形主要是配備好各能骨幹枝或者叫搭好的樹冠骨架。核桃樹的樹體結構基本上有兩種樹形式:一種是有中央領導幹,其上分佈著生6—7個主枝構成;另一種是無中央領導幹,由2—4個主枝構成。兩種樹形的簡要培養過程如下。
(1)【有中央領導乾的樹形】 也稱主幹形。一般有6—7個主枝,分2—3層配置(圖1)
【第一步】:定幹當年或第二年,在中央領導幹定幹高度以上,選留3個不同方位(水平夾角約120。),生長健壯的枝或已萌發的壯芽,培養為第一層主枝,層內距離不少於20cm。一年一次完成或分兩年選定均可。但要注意如果選留的最上一個主枝距主幹延長枝頂部過近或第一層主枝的層內距過小,都容易削弱中央領導乾的生長,甚至於出現“掐脖”現象,影響主幹的形成。當第一層預選為主枝的枝或芽確定後。除保留中央領導幹延長枝的頂枝或芽以外,其餘枝、芽全部剪除或抹掉。
【第二步】:晚實核桃樹5—6年、早實核桃樹4—5年生或一、二層主枝層間距(早實核桃樹60cm、晚實核桃80—100cm)以上已有壯枝時,可選留側枝,第一個側枝距主枝基部的長度,晚實核桃60—80cm;早實核桃40—50cm。選留主枝兩側向斜上方生長的枝條1—2個作為一級側枝,各主枝間的側枝方向要互相錯落,避免交叉,重疊。如果只留兩層主枝,則第二層與第一層主枝間的層間距要加大。第二層主枝的選留適當推遲。
【第三步】:晚實核桃6—7年生、早實核桃樹5—6年生時,繼續培養第一層主、側枝和選留第二層主枝上的側枝。由於第二層與第三層間的層間距要求大一些,可延遲選留第三層主枝。如果只留兩層主枝,第二層主枝為2—3個,則兩層主枝的層間距,晚實核桃要在2m左右,早實核桃1.5m左右。並從最上一個主枝的上方落頭開心。至此,主幹形樹冠骨架基本形成。在選留和培養主、側枝的過程中,對晚實核桃樹要注意促其增加分枝,以培養結果枝和結果枝組。早實核桃要控制和利用好二次枝,以加速結果枝組的形成並防止結果部位的迅速外移。還要經常注意非目的性枝條對樹形成的干擾,及時剪除主幹、主枝、側枝上的萌櫱、過密枝、重疊枝、細弱枝、病蟲枝等。
(2)【無中央領導幹樹形】 也稱開心形。一般有2—4個主枝,按不同方位選留(圖2)
【第一步】:晚實核桃樹3—4年生,早實核桃3年生,在定幹高度心上留出3—4個芽的整形帶。在整形帶內。按不同方位選留無嚴格要求,一般為20—40cm。主枝可一次選留,也可分兩次選定。選留各主枝的水平距離應一致或相近,並保持每個主枝的長勢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