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當故事變成事故

    佔心術目前在社會依然有很多人相信。

    占星術描寫人的性格和未來,可能會造成性格形成上的心理暗示。假如一個人相信什麼事情會發生的話,他有可能會由潛意識地導致這件事的發生。他也可能會不自覺地採取一種特定的性格。結果是占星術的預言與實際的觀察相符合。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上來說,這樣的實際觀察並不說明占星術真的是現實的。

  • 2 # 悅心林

    科學可被證偽,偽科學一般都不可證偽。

    但是,對於那些疑難雜症,科學沒法給出滿意的答案時,偽科學有安慰劑的功用。

    另外,商家用來恐嚇民眾,然後帶來產品銷售的那些謠言,只是順應人們想當然的思維而已。這種順應和想當然,正好契合了人自然的心理聯想,所以很容易被傳播和接受。

    唉,說到底,就是人懶。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慾,沒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想法。

    話說回來,大家這麼忙,也是怪不的。

  • 3 # 清者旁觀

    偽科學按照人的希望與喜好寫,就好像世界是按我們人的意志而塑造的,能凸顯出人類的偉大,所以受喜歡。真正的科學是冷冰冰的,不會因為人的意志而改變,只能一次次告訴我們自己有多麼渺小,所以不受人的喜歡。

  • 4 # 有所住而生其心

    偽科學通常投其所好,比如,偽科學會直接告訴你,你可以掙很多錢。

    而科學會理性分析,反覆論證,而且最後會告訴你,你很可能掙不了幾個錢。

  • 5 # 大莉莉44922680

    我覺得太科學的東西就不存在懸念了,人們總喜歡聽一些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本身是是對某事物的好奇,進而覺得科學都解釋不了,感覺更神奇,不管事物本身是怎樣的,即使以後科學可以解釋這個事物了,還是覺得偽科學的解釋更符合自己的心意,有懸念的東西才讓人們關注度更高,所以偽科學可能更受關注,大概就是人們的一種心態,個人意見而已

  • 6 # 嶽翰濤

    科學是一條極其狹窄的思維通道,能真正進入的人很少,儘量排除思維中隨意聯想的內容,以嚴格的數理邏輯和科學實驗為思維的基本材料和依據。而偽科學則大包大攬,用很多模糊的、似是非是的虛假概念為基本材料,聯想、編造出一整套邏輯體系和因果關係來,普通人很容易被邏輯關係形式本身所迷惑,基本概念的虛假性被邏輯關係的“合理”性所掩蓋。

  • 7 # 裡禹

    原因有兩點∶第一,偽科學淺顯,看似十分有道理,容易讓大家接受;第二,科學的定義比較專業,普通人如果沒有相關方面的知識根本不知道偽科學與科學有什麼差別。

  • 8 # xiaomigazi

    偽科學以貼近大眾生活和精神需求為切口,再剪輯真科學的只言片斷來充斥在它自己裡面,冒似科學使一般人也鑑別不出來。然後,引用一,二句真正大科學家某某的話,偽科學就受到大眾的喜愛。

  • 9 # qwer89154921

    因為偽科學通俗易懂,內容充滿了正能量,易引起公眾的共鳴。而科學則複雜難懂,要晦澀很多。

    就拿抗生素來說吧。按行業規定,醫生是不能開太多量的抗生素給患者的。但病人不這麼想啊,即便對於他們的病情來講,用一些簡單的消炎藥、飲用一些液體性藥物,以及耐心觀察即可治癒,但醫生如若真的只做了這些,那這些人的內心又會產生不安、焦慮,老覺得不上猛藥心中不踏實,不能更快地好起來。因此,醫生在很多情況下是基於平復病人情緒的目的而不得不給病人開抗生素。

    當一個人向專業醫療機構之外的其他診療機構投醫諮詢時,這些機構的人員往往會給你描述得天花亂墜。下面這些內容就是我認識的一些作針灸醫生、按摩師、綜合醫學的朋友告訴我的:

    Ÿ 我曾經用幾周的時間就治好了一個人,而這人當初可是被醫院下了病危通知,而且說生命只剩幾個月了喔。

    Ÿ 病因是你對麩質食物過敏,卻又食用了太多。(然而沒有任何檢查結果、病人也無任何症狀表明可能屬於對麩質製品過敏的乳糜瀉患者)

    Ÿ 這個部位扎的針呢,會糾正你肢體用力不平衡的問題,並進一步治癒你的單核細胞增多症。

    事實上,我們根本找不到任何證據來論證上述醫學結論,但至少這句話可以讓患者感到寬慰,他們會馬上覺得:嗯,這個機構還挺靠譜的,啊,我的病終於有救了!

    病人其實就是想要一個直接簡單的答覆,但對於一名真正專業、心繫患者的醫生來說,他是永遠都不可能和病人說出那麼不負責任的話的,否則,他的專業性便會大打折扣,和庸醫沒有什麼兩樣了。

  • 10 # 人生規劃師Mr蘇

    因為偽科學主要是出於某種利益的需要,精心炮製出來的,當然更會迎合大眾的心理,當然從而具有相當大的迷惑性和欺騙性了,一句話,偽科學就是投你所好

  • 11 # 淨觀山王1

    比如一篇文章,一種是不管怎麼研究怎麼關查它都是文字,另一種是能體現出人物,事情,動態和風景,這兩種哪種是科學的,哪種又是偽科學的,那一種又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道路和學科方向哪,我認為不管哪種只要是出發點是好的,有推動力的都是需要的,走路要用兩條腿嗎,比如哲學與科學

  • 12 # 周不潤

    科學要想打敗偽科學,首先要知道輕信偽科學的人心裡在想什麼。

    1. 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買了電影票發現是爛片,也要繼續浪費2個小時來看完;不好吃的東西也要勉強下嚥;不幸的婚姻也要勉強維持;人需要不斷用新的決定來驗證自己過去決定的正確性。於是雖然對堅持的偽科學信念有所懷疑,但已經投入那麼多了,一定要堅持下去;

    2. 怎麼堅持?用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尋找證據來堅持自己的理論,忽略相反的證據。每天有無數的現象、無數的事情發生,找那麼一兩個來驗證自己的觀點,是很輕鬆的事情;

    3. 聚類錯覺(clustering illusion)。日常生活中大量隨機樣本,有些難免聚集在一起(clusters)。人們有為一件事找原因的習慣,卻經常忘了,兩件同時發生的事並不一定有關聯;

    4. 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無知帶來了信心。沒有知識的人無法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會過高評價自己;相反,越瞭解的人才會越懷疑自己的能力。

    諾森比亞大學的Margaret Defeyter,她多年與公眾溝通的過程中,發現要消除誤解,最好是改善溝通方法,不努力說服,而是用更有創意的方法去進行科學實踐活動,鼓勵大家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其去努力消滅偽科學,不如去幫助大家樹立起真正的科學信仰,以一種信仰打敗另一種信仰。

  • 13 # 法度之家

    何為偽科學我不明白,但我認為矛盾性的不一定沒有存在價值,關健在於人類用正確的概念與心態去看待,地心說開始也是正確的,可最後那才是偽科學?!有些真理性的東西只是現代文明還無法:解,不可大驚小怪。如果科學性可以改變生態我將決不再提我可從解析生態異常性的成因,志法。!!!

  • 14 # 大洪186162892

    毎看到有些所謂的科學人士和專家,動不動就拿偽科學的大棒一亂舞,實在讓人感有點弱智,連科的基本常識都沒弄清楚,科學是沒有真偽之分的,科學就是迷和信.你不迷,你不信,你.永遠不會有萬成果

  • 15 # 許躍波

    中國的悲劇在於總有人拿外華人一百多年來給“科學”搞了個三原則的測試標準說事,對不符合標準的稱為“偽科學”。其實科學在中國有幾千年歷史,中華文明就是一部科學史。西方牛逼哄哄說科學一百多年,科學成果就是發現了電。還有什麼值得炫耀的?還真科學偽科學,有意思嗎?中國不講科學不科學古有四大發明,今有量子通訊。

    一個個都圍著外華人兩百年不到的“科學”論述振振有詞地逐條說道,好像是自己祖傳的家寶似的,也不知道羞恥,那是人家的東西,還不一定正確。

    為什麼偽科學比科學更受歡迎?說明它不是偽科學。科學沒有真偽,只有科學與不科學。例如乘法口訣三三得九,問“同學們,三個三相加等於幾啊?”會乘法口訣的可以一口氣說出來等於九,不會的也能算出來,只是慢點。你能說這個慢的是偽科學?答案都是九,所以只能說會乘法口訣的同學計算方法科學,連加的同學雖然也對了,但方法不科學。如果連加是偽科學,怎麼答案是對的呢?

    “偽科學”的說法不成立,因為它是以洋人的三原則為檢測標準的。其實,三原則不是用來檢測科學的,是用來檢測理論的。理論是不具備科學屬性的,它只有正確錯誤之分,沒有真偽之別。

  • 16 # 逆風子歸

    不會,人們都是相信科學的,所以偽科學要披上科學的外衣,廣義的科學幾乎包含了我們認識所有事物的各種分科,科學知識指覆蓋一般真理或普遍規律的運作的知識或

    知識體系,通俗點說就是可以不斷重複和證明的知識。譬如太陽從西邊落下去了,明天還會從東方升起,你如果不相信,後天還可以再看,這個過程,你可以畫下來,拍下來,這就是科學。偽科學偽裝成科學的樣子迷惑別人,譬如說許多的特意功能,它一般要在臺上表演,就是離開一定的距離,就像魔術一樣,不可能讓你從任何方向觀察,有特定的方位,光線等迷惑人們的感官的方法。譬如說氣功和輕功,你只要看看奧運會上跳高冠軍或拳擊冠軍是誰就夠了。因為有些東西人們解釋不了,又覺的是反常態的,新奇的。會有許多人相信,而受到其影響。

  • 17 # 談科論普

    首先來看什麼是偽科學?

    申振鈺是中國科普研究所的一個退休的研究人員,她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偽科學則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在科學史上經常是與科學現象混雜出現,相伴而生,有時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被認識,才被揭露。但是綜觀科學史,偽科學現象具有兩大特徵:一是打著科學的招牌,二是與欺騙和作偽同生,欺騙和作偽是偽科學的第二天性。偽科學通常會借用科學上的一些標準來達到非科學的目的,比如兜售產品。當然沒有或者很少有人自稱是“偽科學家”,而被稱為偽科學的人通常會歇斯底里地捍衛自我。

    公眾之所以對各種形式的偽科學具有興趣在於其非理性的思維和夢幻般的信仰。而傳播學者把偽科學的流行看做是一種修辭策略,在這一過程中,科學家們創造並維護著自己的領域以最小化其他偽科學的威脅。試圖提出科學和偽科學相區別的標準這一工作至少在17世紀就出現了,而在20世紀這個劃界的工作進一步發展。同時傳播學者還用科學家們所採用的“邊界工作”(boundary work)以維持他們作為科學家和專家的身份。這種邊界工作通常反映在媒體對爭議性話題的報道中。偽科學人士通常被描繪為某種“暴發戶”,他們比科學家能更精確、更人性地看待這個世界。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以及皮尤研究中心開展了多次有關公眾科學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有相當的受眾無法區分天文學和占星術,他們認為占星術是某種形式的科學,也正是基於這些結果,國家科學基金會認為這是公眾對科學缺乏基本理解的一種證據,同時也體現了科普和科學傳播任重道遠。

    那麼為什麼偽科學會流行,我們又該如何予以抵制呢?

    在傳播學上有一個“第三人效果”理論,它最早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戴維森教授於1983年首次提出。該理論認為,人們在判斷大眾傳媒的影響力之際存在著一種普遍的感知定勢,即傾向於認為大眾媒介的資訊對“我”或“你”未必產生多大影響,然而對“他者”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比如,個體可能會認為有關新藥的廣告或者吸菸有害健康這樣的資訊對其他人的影響要大過對自己的影響。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把認為對朋友圈的“他者”有重要影響的文章轉發出去,但是往往很多內容都沒有得到證實或者論證,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謠言和偽科學傳播的範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親人的微信群中經常會有人分享很多所謂“健康”的資訊。

    人們之所以會相信偽科學和謠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類個體的“偷懶”習慣——我們在認知上的“吝嗇”,會讓我們透過捷徑來處理資訊。而這種認知捷徑會受到先入為主的資訊左右,如果起初我們接受的資訊存在著偏差,那麼後續改變這種態度和觀點的難度就會很大,因為我們會用已有的觀點來同化後續的資訊和觀點。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就要注重科學傳播的質量——這不僅包括科學性,還要和公眾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讓科學更接地氣。

    有觀點認為,科普也可以看作在為科學“打廣告”,科學傳播有必要效仿市場營銷的做法進行科學“營銷”。只不過科學“營銷”的目的,不僅要銷售產品——普及知識,更多的是體現產品的價值和服務——讓更多的人樹立科學精神、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當然,在提高公眾科學素養的同時,我們也要培養傳播媒介的科學素養。畢竟媒介是公眾獲取科技資訊的重要渠道,單就科學傳播本身來說,透過可信賴的渠道獲得可信賴的資訊,往往事半功倍。

  • 18 # 裸猿的故事

    自從科學在大眾中獲得了聲譽之後,就難逃被騙子們借鑑模仿,但研究科學的目的是揭示自然界運作的規律和真相,而要實現這個目的,需要許多苛刻的條件,尤其需要來自他人以及自己的批判精神,這就是提出微生物致病學說的法國國寶級科學家巴斯德經常感嘆的一句話:自然總是撒謊。

    而騙子們對自然界運作的真相併不真的關心,他們更關心的是琢磨大眾的心理,用華麗的詞彙和誇張的表演吸引大眾的視線,不惜各種誇大其詞、故作神秘,由於這類騙子通常都會借用科學術語,尤其是最新最吸引公眾視線的科學術語,來進行自我宣傳和包裝,因此被研究社會現象的學者們定義為偽科學。鑑於科學和偽科學的目的上的根本差異和分歧,大眾更容易被偽科學炮製者丟擲的種種“奇談怪論”所吸引則是必然的,畢竟這也是“術業有專攻”,如何巧妙的包裝自己討好引誘大眾,是多數科學家、科學傳播者所望塵莫及的,因為真正的科學家和科學傳播者,受到許多限制,不能信口開河,也不能任意許諾或故作神秘之語。

    而且一個真正的科學家和一個偽科學騙術炮製者之間的差別,不在於智力上的差距,沒準騙子更加聰明,不在於誰更擅長言辭辯論之術,通常騙子在這方面也是強項,而在於誠實和求真精神。

    美國物理學家列納德.蒙洛迪諾(Leonard Mlodinow)曾提出律師思維和科學家思維的差異:律師思維的特點是先定結論,再找論據,而科學家思維的特點則是先找論據,再下結論。兩種思維的核心區別在於目標的不同:擁有“科學家思維”的人渴望追求真相,他們不執著於自己的觀念與想法,而是想知道什麼更接近客觀事實,只要有足夠的說服力,他們很願意接受新觀點。擁有“律師思維”的人則恰恰相反,他們敵視一切不同的觀點,只想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毫無疑問,大多數未經嚴苛科學訓練的人,天生的本能讓我們擁有的都差不多是律師思維模式。

    而偽科學炮製者很擅長迎合那些擁有律師思維的人,也就是大多數人。如果大眾需要夢境,那就提供夢境。比如《眾神之車》的作者 厄裡希·豐·丹尼肯 就是個中高手,他知道大多數人很不滿意進化論,不滿意自己的老祖宗的老祖宗可能只是地球上的一種動物,我們這些後代子孫居然比老祖宗強大百倍萬倍,這種觀念讓人不安,我們更喜歡當不孝子孫,簡言之,我們喜歡當富n代,但不那麼想當富一代。但科學的進步,將遠古的神話和宗教的故事都粉粹殆盡。在這樣的焦慮中,丹尼肯出手了,他給焦慮的人們尋找到了高貴的血統——高科技外星人。

    直到今天,這本書依然擁有眾多粉絲。而這本書堪稱律師思維的經典之作。給後來者指出了一條寫作的明路。說實話,如果這是一個科幻故事,那它還是很吸引人的,但作者宣揚這就是科學真相,那就不可避免的淪為偽科學的範疇之中去了。

    胡說八道很多,但不是所有胡說八道都和偽科學有關係,如果不自稱科學,那自然也就談不上是真科學還是偽科學,就像《聖經》它只是一本荒唐的宗教囈語,但和科學不沾邊,自然也不是偽科學。

    至於如何分辨真假科學,一般有以下幾個判斷指標。首先,真假科學不是透過正誤來進行分辨的,雖然偽科學不可能正確,但科學也只是在追求正確,並不保證正確,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有沒有求真之心以及求真的方法和對方法的不懈的改進,比是否正確要重要得多。

    科學的知識體系,總是在不斷的修訂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而偽科學通常不具有這項特性,因為它們對正確並無興趣,自然對更加正確同樣如此。

    科學的知識體系,不懼怕挑戰和挑刺。正是因為有這些挑戰和挑刺,科學才具有真的生命力,能夠不斷前行。今天,年輕的科學研究者如果能夠有效的質疑或修正教科書上的某個知識點,那這是最快的嶄露頭角的辦法。而偽科學炮製者,只對嶄露頭角感興趣,而對有效的質疑乃至修正或者推翻並不真的敢興趣,並且會想盡辦法逃避對質疑的質疑,對推翻的推翻。

    大多數偽科學知識炮製者,通常有直接商業利益。如出書、演講,拉投資等等。

  • 19 # 夢醒尋夢晶純1

    偽科學這個詞應該只有中國才有,為什麼冠以偽科學呢?這是針對中國傳承幾千年的的文明做出的,不符合西方科學範籌的中國傳統就是偽科學,這個詞最早應該出自方司馬之流吧,把科學與中國的傳統文明對立起來,是這些人的目的,然後呢,目的性不言自明

  • 20 # 飛一言

    偽科學好學,懂點偽科學就能裝得有知識。

    比如“吃啥補啥”,然後是象形聯想,列當、鎖陽、肉蓯蓉,象陽物自然就壯陽了,再就是顏色聯想,棗、枸杞、石榴紅色的就補血……這套鬼把戲,不需要花精力學習。相反,22種氨基酸,8種必需氨基酸,3種限制性氨基酸,名稱都記不下,亞麻油酸,卵磷脂、腦磷脂,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作用、代謝途徑、需要量等等理解不了。

    簡單說就是智商低,掌握不了科學的人和不願意花精力學習的人,喜歡偽科學,再想裝有知識就熱衷於偽科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繼承曼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