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夏檸檬
-
2 # 自然人220527929
我是一個初中語文老師,我認為部編新教材每學期推薦兩部必讀名著若干選讀名著,是為了推動全民閱讀(這是利民利族利國的事),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這是為孩子們的未來發展著想的。目前,我採用的是摘抄和評議。
-
3 # 努力奔跑的男子
我的小孩現在讀一年級,從入學開始,每天堅持20分鐘的課外閱讀,具體讀什麼書是我或者他媽媽幫忙選的,一般是國內外童話類的,帶漢語拼音的,現在還在堅持,孩子沒有刻意教他認識字,不過因為讀的書多了,自然認識了很多人,連我都感覺驚訝,也許就類似於古人說的功到自然成,我們把這個閱讀做成一個存摺,記錄時間,每天堅持,沒有節假日之說,20分鐘孩子也不累
-
4 # 黃習兮
從興趣出發,循序漸進。當年從鄉下入縣城讀書,發現語文成績差很多,尤其作文,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一狠心,買了十本《小學生優秀作文選》和一本《小學生日記》,訂閱了《少年文藝》及《兒童文學》,有空就去地攤看一分錢一本的小人書。一來二去的,作文水平提高了不少。
-
5 # 韓老師線上
目前,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了,重視閱讀。學生們上學必須帶閱讀書,又厚又沉重,我就納悶了孩子們那麼小,有那麼大的閱讀量嗎?再說識字量也不夠哇,總是有一些擔憂。我觀察我的孫子,他是跟下來了,並且閱讀量很大,讀書的速度很快。如今,他已經讀到小學五年級了,效果很好。只要有時間就去圖書館,借閱。看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了。總結一下:現代的孩子,也必須有新的教法,課外的閱讀量大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是十分正確的。
在課程觀上,要變過去教教材為主”為“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為重”,將整本書閱讀明確納人整個語文課程體系,讓整本書閱讀走進課堂,從課時上保障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時間和品質,確立整本書閱讀的地位,提高學生和教師對整本書閱讀重要性的認識。整本書納入課堂意味著教師們要思考如何在課堂上實施整本書教學。
因此,以“三環節八課型”統領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以“研究性小論文寫作”促進整本書閱讀的理解;以“課本劇的排練與展演”展示整本書閱讀的收穫。以《西遊記》整本書閱讀的具體實施為例。
第一,讀起來。
很多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小,但閱讀能力並沒明顯提升,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閱讀指導。“整本書閱讀課程化”推薦學生讀整本書並不是把整本書閱讀作為拓展性課程或者等同於課外閱讀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師全程化的督促和引導帶領學生踏實閱讀,深入文字。“三環節八課型”正是為了幫助教師全程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而研製。
首先按照閱讀指導過程,先將整本書閱讀分為導讀、促讀和展示三個環節。在學生閱讀整本書之前進行導讀,在讀書過程中進行促讀,在讀完整本書之後進行展示。其次,在三環節這個框架下,再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目標進一步研製出八種課型。
一般來說,小學高年段和初中生對許多整本書是陌生的,很多整本書的內容與他們的生活經歷和觀念結構相去甚遠。因此將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觀念結構與文字中的部分內容建立關聯,勾起學生的閱讀期待非常重要,必要時先讓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及背景材料,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閱讀視野,確定閱讀方式和方向及方法和計劃,這是導讀課的重要目標。導讀課主要有以下三種課型
1.激趣課
《西遊記》因其“兒童的遊戲性、天真的童心與非邏輯的想象”易於“讀來令人興趣盎然”。激趣課上,透過“說西遊笑點”“看西遊趣味影片”“析西遊趣味文字”三個環節,激發學生閱讀《西遊記》的興趣。
2.概覽課
《西遊記》作為古典長篇章回體小說,有其體例上的特點。概覽課上,透過“眾說紛紜話西遊”提綱挈領讀西遊”“真知灼見評西遊”三個環節,從全域性的角度概覽《西遊記》。
3.閱讀計劃課
對於《西遊記》這本82萬字的鴻篇鉅製,沒有詳盡的閱讀計劃,很難保障整本書的閱讀。透過“測試閱讀速度”“考查閱讀效果”“制定閱讀計劃”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最適合自己的閱讀計劃表,並透過每週打卡的形式確保落實。在促讀環節我們主要設定了三種課型:自讀課、方法指導課和討論交流課。
4.自讀課
自讀課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閱讀計劃專注地閱讀《西遊記》。讀而有速、讀而有思、讀而有記是對學生提出的自讀要求。
5.方法指導課
對《西遊記》的讀書方法:我們讀一本書,根據興趣或讀書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別採取精讀或跳讀的方法。精讀指向細的感受、透徹的理解和廣泛的聯想;跳讀則是主動地捨棄、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這兩種方法在同閱讀過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在方法指導課上,教師給出《西遊記》的部分章節,讓學生在真實的閱讀情境中瞭解哪些是需要精讀的,哪些是可以跳讀的,並總結經驗,形成以點帶面的效果。
7.活動展示課
主要以學生課本劇展示為載體,下文“動起來”環節將進一步闡釋。
8、成果展示課
主要以學生研究性小論文寫作為內容,下文“寫起來”環節將進步解析整個過程。
“三環節八課型”是學生“讀起來”的課程依託,是一線教師可以學習遷移的課程構架,其作用是保證整本書閱讀的落地。
二、寫起來
選擇“研究性小論文”作為抓手,過程就在於師生共讀整本書,師生共同展開研究性的學習,師生共同面對問題、理清思路、邊讀邊思、邊思邊寫,最終形成小論文。
1.教師先行形成正規化
《西遊記》是一部鉅著,關於西遊記的研究卷帙浩繁。利用暑假的時間,我們團隊成員一邊重新閱讀《西遊記》,一邊各處收集《西遊記》研究的相關書籍和論文,最終決定選用林庚《西遊記漫話》和苗懷明《夢斷靈山)》中的篇目作為小論文寫作的範例。這兩本書裡的文章具有選題新穎、切口較小、語言生動、表述準確等特點,適合學生模仿寫作。與此同時,教師也不斷透過批註、讀書筆記、研討記錄等方式關注教師自身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求師生共讀的環節能更好地誘發學生思考,並與學生有更多的共鳴。教師先讀原著、尋找積累資料、商討確定研究性小論文正規化、尋找小論文的選題點、設計調查表與活動形式成為前期準備的核心內容。
2.活動貫穿步深入
我們先從人物評價這個角度人手,讓學生從顏值、智商、情商、人脈、本領、魅力值、忠誠度等方面入手,多維度評價人物,給《(西遊記》人物繪製“能力維度表”,進而讓學生先依據文字,再比較思考,最後轉化為數值直觀地去評價人物。教師上了“多維評價人物”的公開課,並在課上把“能力維度表”進一步延伸,形成以人物為核心詞的多維評價的思維導圖,進而根據人物串聯情節,最終既關照到每個人物在書中的縱向發展,又把人物放在一起進行了橫向的比較。活動是整個年級統一進行的,班級中的閱讀共同體合作完成思維導圖,班和班之間透過班級的思維導圖展板相互學習比較,整個年級把展板展示在學校的走廊上,供全校師生欣賞。透過這些活動,把《西遊記》整本書的閱讀不斷“放大”,這也是我們團隊一直追求的目標。
3.邊讀邊思撰寫論文
隨著學生閱讀的深入,漸漸對《西遊記》原著有了更多的瞭解,也在閱讀中不斷碰到一些問題。班級的閱讀共同體把這些問題匯聚起來,在每週的閱讀課中探討碰撞為研究性小論文的介入提供了條件。為此,年級統一上了小論文的選題課,課堂上把前期閱讀中遇到的問題丟擲來,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並尋求解決的途徑。
課後,教師適時地把前期準備的材料發給學生,引導閱讀速度相對較快且較為深入的同學先按照老師範例嘗試去選題,撰寫開題報告,並有目的地根據選題去查詢資料,形成小論文的基本框架,再填充內容逐步成文。這個過程中,老師既要放手去讓學生大膽地提出選題,又要適時地予以輔助,讓學生的小論文有的放矢、有理有據。同時,這個選題開題、蒐集資料、列提綱、撰寫修改的過程,“強迫”學生在整本書中多走幾個來回,透過回讀文字、重構內容,產生新的思考和認識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進階發展,達到自主學習探究的目的。
三、動起來
基於《西遊記》的課本劇排演,不僅可以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促使學生認真讀書,很好地實現了課標的目標要求。學生為了更好展示自我,必然會仔細揣摩作品的語言、人物的性格及文字的主題思想,認真地展示出對於人物角色的判斷和認識,對於故事情節的理解和再現及對於主題思想的感悟和啟示,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綜合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