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理論物理
-
2 # 六龍
空不等於無,空中還有有啊!不然真空從哪裡來?能量是一切的本質存在,真空中也有能量啊!沒有能量的存在才叫無,也只有這樣才有無中生有啊!無法察覺的無也不代表無,無中還有無,無數個無以致無窮!無窮也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無窮的起點!宇宙的起源是N個無窮小至N個窮大的過程,至於那個N它還是個無窮!
-
3 # 靜地
能量與物質的關係--整體觀背景
能量為本,物質為末。物質產生於能量,能量是萬物之根本,物質也能轉化為能量。就宇宙之整體形態而言,宇宙空間內外充滿了無形的能量,且連成一體,無處不在,無始無終,宇宙創生之前已經充滿了能量,混沌一片,無形無相。物質是能量的聚合體,所謂“聚之成形,散之為炁”。此“炁”非彼“氣”,“炁”者無形之火,就是能量。物質最初也許是由能量的運動或性質變動激發的,所以能量產生了物質,而又蘊含於物質之中,能量的密度和性質決定了物質的形態。
從宏觀整體來看,連成一體的能量就好比一片大海,宇宙萬物,日月星辰就好比是海上的陸地島嶼,只不過它的形態不是二維的,而是充斥著整個空間時間,無形無相,無始無終。完全可以稱之為能量海。時而其中突起一團物質,從基本粒子、各種分子團、物質團、天體無不是如此表現出來的。如此看來,這能量之海就是滋養物質世界的源泉,物質世界就好比大海或土壤裡生長出來的花草樹木,萬物生靈,茫茫宇宙。
量子觀點與道生萬物觀的契合時下最流行的量子力學對於微觀世界的測不準原理以及微觀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發現足以證實了物質憑空產生的宇宙觀。此觀點與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物質和宇宙起源的觀點有了默契的共識。以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話來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裡的意思表明道是萬物和宇宙的本源,天地是憑空產生的,無中生有,無形無相無名的道卻是充滿玄機,奧妙無窮的。也許是先有一個宇宙的意識精神,聚集了能量產生了物質,按這個精神的程式構建了整個宇宙。
-
4 # 平治河流
這個問題光磨嘴皮沒用,得用試驗去證明才能服人,但是,沒人這麼幹的。許多所謂"科學家"常常用文字,計算,觀測說明問題,推行所謂的大爆炸,其實都是在忽悠智商低的人,是混飯吃的,是不可以相信的!早先的宇宙,空無一物,沒有物質,沒有能量,也沒有所謂的場,在這樣的真空環境下,不會存在所謂的大爆炸,也不會存在所謂的奇點或場,要是存在,也只能是無中生有,這是不可以迴避而必須首先解決的首要問題!任何想拋開無中生有這一關鍵過程的理論都是站不住腳的!是永遠不可信的!只有透過試驗的方法讓真空弄出物質、能量及所謂的奇點或場來,才是可信的,我們不同意用磨嘴皮的方法證明自己的理論!
-
5 # 艾淑華33
我認為物質的無中生有是指宏觀的看不見摸不著說不清楚的場。而不是真空和憑空的無。把這個場再微觀化就不難得出無中生有之說了。其理也可瞭然。
-
6 # l地球之子l
四維空間的物體,用我們人的思維理解就可以理解為“無”。因為四維的物體形狀是不固定的(加入時間這一維後物體是由大到小,有小到大一直在變化。如在三維裡我們是無法確定他它是存在還是不存在的。能理解不?)四維物體一降到三維。就是無中生有。老子高明吧。他的思想達到了四維。我們的世界就是四維物體降維而來。也是瞎猜。物質不是從真空而來的。
-
7 # 宇宙物理天氣通
物質產生是物理界的大問題。
物質到底從哪裡來的?
物質起源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無中生有。物質從無中產生出來,也就是從空間真空中慢慢產生出來。
很可能宇宙空間物質誕生就是這樣開始的。
另一種是宇宙中的物質不用產生,本來就有。
你認為哪一種合理?
為什麼?
-
8 # 祥河詩語
首先“無中生有”的“無”不是人們理解的所謂“真空”,有時候可能為了講清某些問題可能被混為一談了。
現代科學的發展已經讓我們知道了整個宇宙是非常“熱鬧”的,除了物質的存在還有許多我們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存在。並且可能這類“存在”遠遠超過了物質。
中國有句古話:“一尺之杆,日取其半,萬世不絕。”是一尺長的竹杆,你每天都去砍掉一半,永遠都分不完。物質由原子構成,原子由電子與電子核組成,電子不可再分,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再分下去是夸克,目前認為有六種夸克。
科學家們現在寄希望於找到物質的“最基本”粒子,但目前看來還很難。目前更高能量的粒子加速實驗室還在建造,至於夸克以下是什麼,需要科學家們足夠的努力和人類去投很多很多的錢。
以科學為基礎,從這裡我們再去理解“空”,大約就有一些感覺了。其實“空”和“有”是相互相成的,誰離開了對方都不能孤立存在,說“無中生有”,也就能講“有裡存無”,道理一樣。中國古代的陰陽魚圖其實已經說明了一切,不仿常以此為想。
-
9 # 光量子宇宙
如果真空中存在一個由混沌光子組成的混沌場,混沌光子之間互相糾纏組成粒子,再由粒子結合成物體,你還認為無中生有嗎?
-
10 # 泰和道安
首先,所提問題有偏差。物質和能量都不可能從“絕對真空中產生”。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無”,是“感官無”但“客觀有”,客觀是是存在道體的,只不過人類感官無法感知而已。這要從老子哲學的基本原理來理解,什麼是“有”,什麼是“無”。
“無”和“有”,都是老子哲學中的核心術語。在天地誕生之前,自然界混混沌沌,道體充斥其間,不可名狀,因而人類無法把握其性狀的根本特徵,也無法予以準確命名,姑且用“無”來描述天地誕生之前和初期的自然狀態,即“無,名天地之始”。與此同時,道體是客觀實在,也就是“有”,形成了天地,化成了天地間乃至自然界萬事萬物,人類可以感知事物性狀,可以根據事物性狀的根本特徵,賦予其不同的名稱。
從哲學的意義上,“無”和“有”都可以分為客觀和主觀兩種層面。所謂“客觀無”和“客觀有”,是指絕對意義上的“無”和“有”,前者是絕對真空,後者是客觀實在。所謂“主觀有”和“主觀無”,區別在於是否可以為人類所觀照和感知,經由人類的感知系統(眼耳鼻舌身)、訊號傳輸處理系統(神經、大腦、心靈)的處理和判斷而確定為“無”和“有”。在不考慮人類感知系統謬誤的前提下,考慮到人類感官認知能力的侷限性,“客觀有”一定包括“主觀有”,而“主觀無”一定包括“客觀無”。特殊情況下,由於人類主觀判斷的謬誤,“客觀無”的情況,也會出現“主觀有”的結果,這種現象對於人類來說是普遍存在的。
所謂“有無相生”,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有”和“無”可以相互轉化。這裡的“有”和“無”,必然都屬於“客觀有”,只不過相對於人類感知能力來說,事物形態發生了變化,“主觀有”和“主觀無”相互轉化。以水為例,當水從可見形態(冰或水)轉變為不可見形態(水蒸氣),便從主觀“有”變成了主觀“無”;而當水從不可見形態(水蒸氣)轉變為可見形態(冰或水),便從主觀“無”(“客觀有但主觀無”變成了“客觀有且感官有”)。從能量守恆的角度講,“客觀無”到“客觀有”的轉換是不存在的,絕對意義上的“有無相生”或“無中生有”是不可能發生的。
“無”和“有”,不過是以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道體的存在形態。從人類無法感知的角度講,是“無”;從客觀實在性來講,是“有”。因此,“無”和“有”,都源於“道”,只不過是視角不同而已,因此“異名”。兩者作為道體的形態,都是極其微小、不可細分的道體的反映,都是幽微難測、難以把握的,因而“同謂之玄,玄之又玄”。
-
11 # 地外天使講科學
宇宙之中所有的恆星系都進行著週期性的物質迴圈運動,能實現恆星及其恆星系物質週期迴圈再生再再生的無限輪迴,共同來支撐著宇宙無限空間物質的恆存。在恆星及其恆星系的一個迴圈週期終結之時,會發生恆星物質迴圈再生現象,實現新週期恆星物質的輪迴誕生,恆星系上一週期太空之中的所有物質都會迴歸到恆星之中,實現恆星系太空週期物質清零現象,在實現恆星系物質迴圈運動一個週期完結的同時,誕生出新週期一個巨大的恆星。從而實現恆星及其恆星系新週期物質迴圈運動的開始,恆星週期誕生之初,其恆星系太空上的物質是清零現象的,是依靠恆星巨大的磁場之磁控手段和持續核聚變燃燒過程,所釋放出來的光和熱以及塵粒流物質,才會孕育恆星系太空間萬物的誕生與成長的,會使恆星系太空間在真空狀態下的衛體物質,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進而形成恆星系太空間各類行星天體存在的階段性狀況。
由此可見,太空上的物質都是迴圈運動現象過程的表現,都是由恆星持續釋放出來的塵粒流物質所聚集形成的階段性結果,這就是物質在真空的太空中“無中生有”的原理所在。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歡迎大家加入相關討論或發表意見。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
12 # 深藍74
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己經闡述得很清楚了。
在佛經中色指物質現象的器世界,而空並非指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存在的死空、真空狀態,而是一體兩面,互為轉化的運動規律。
在中國易經中也論述了獨陰不生,獨陽不長,陰中有陽,陽中蘊陰的的萬事萬物基本法則。
從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換種說法就是物質的本質也是無形無象的能量,就是無可生有,有也可變無,即質、能可互為轉化。
從弦理論來說,宇宙本質是比夸克更小的弦各種振動頻率合奏出的一曲恢宏的交響樂,高階頻率是人類目前感知探測不到的,所以暫時認為是真空,當弦由高階頻率降為一定的頻譜範圍內時,則顯現出我們所謂的物質,所以就從無中生有了。也就是從真空中轉化生成了物質。當弦的頻率繼續降到更低時人類同樣也探測不到,也即是暗物質。同樣暗物質也可轉化為我們熟悉的顯性物質,也即陰陽、色空兩種狀態的蘊育轉化。
人類可探測感知的頻譜是很狹窄的,所以這個宇宙目前可瞭解的只佔2%其餘98%的暗物質暗能量是人類所不瞭解的,這裡面暗藏著太多人類無法理解和掌握的知識,無中生有的現象真是太小兒課了,期待人類對於真理不懈追求。
-
13 # 紅月視聽
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浪費自己時間不說還浪費別人的時間。
物質與能量的互相轉化。
現在知道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那麼能量是怎麼轉成物質的?
粒子經過希格斯場就帶有質量了。
這便是物質形成的過程。
-
14 # 李治忠7
1、我們知道電子、質子的半衰期比宇宙的年齡還長.真空中總會有一些電子、質子.2、宇宙中還有微波背境福射,它有各項同性.3中微子一種很小的中性離子但即有偏振性.而且三個偏振角為:L1+L2=45度,L3=45度.當2、3相遇時是不是很容易形成一個正四面體的空間(這裡假設中微子也即有波粒二象性)這個空間圈住一個質子再捕捉到一個電子,就形一成一箇中子.(由於電子的運動.和質子的運動那麼它們就擁有電量q)中子再以一個質子四面體相遇就形成一個正八面體的更大空間(它們就擁有更大的能量,其關係為:Kqq=E平方.這個時候更容易捕捉到一個電子.根據E=mC2它們就擁有了質量.這樣一號元素就被創生出來了.有了一號元素後面的元素就很自然的產生了
回覆列表
關於終極猜想:
我們現存四維宇宙是由其他維度轉變而來的, 各種不同的維度互相迴圈轉換。其中從零維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沒有時間空間等於“不存在”)轉變為其他的維度,解釋了我們現存四維宇宙是“無中生有”的概念。也形成了一套可以自我迴圈的概念。
宇宙大爆炸每一次維度的轉變,都會是一個拆解現有維度,然後重組新維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勢必會引起劇烈的震盪——即 我們所說的宇宙大爆炸。
以這個概念為基礎,可以解答引力的本質我們現存四維宇宙的基本單位是一維度 ,與弦理論裡面的“弦”(弦的不同振動模式構成了不同的粒子,振動越劇烈 對應的質量能量也就越大)概念類似。引力是時空彎曲的表現,時空彎曲是 弦振動彎曲的表現。 可以想象一下,你看到的空間是振動緩慢的弦,你看到的星球等物質是振動劇烈的弦(因為星球等物質比空間質量能量要大)
維度既不是物質也非能量,而是更加本質的新概念。應該把維度確立為一個新概念,並且試圖去完善它證明它。
但不符合奧卡姆剃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