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山禪月

    在古代的歷史記載上,漢族一直與番邦有戰爭,番邦多有侵犯,所以在漢人的骨子裡視番邦為敵人、惡人。金庸先生正是發現了這一點,與讀者站在統一的心理上,讓讀者感同。

  • 2 # 讀書遊記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金庸筆下的故事情節,都是以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以中原政權為正統政權,我們從天龍八部和神鵰俠侶中不難看出,天龍八部中,歷史背景是中原的宋朝時期,劇中三個主人公,喬峰,虛竹,段譽,都是中原武林人士,故事展開情節也是以中原武林抵抗異邦外族入侵為起始線,以共同維護契丹和大宋倆國百姓安寧為結束。

    雖然喬峰是契丹血統,但是身在中原,長在中原,可謂除了血統以外和中原人別無他樣,再看段譽,雖然是大理鎮南王世子,是大理華人,但是當時背景是,大理屬於大宋的附屬國,和唐朝時期的高句麗一樣。

    二,中原文化是正統文化,金庸筆下塑造的凡是與政權朝代有關的,文化必然是以中原文化為正統文化,即使鹿鼎記滿清入關,滿清朝當時也代表的是中原主流文化,天龍八部中,我們看到“所宣揚的武功核心,天下武功出少林”,而少林正位於河南,北宋政權核心正好是位於河南開封,劇中最高武學正是典藏於少林寺內。而我們看到,吐蕃國師跑來中原學習武術,其中一個地方便是少林寺。經典的一場大戰也是在少林寺,暗中宣揚了中原文化鼎盛。

    三,再看神鵰俠侶,歷史背景也是宋朝時期,大宋抵抗外敵入侵,這次武功至高武學從佛教變成了道教,重陽宮,王重陽,等等,相比於佛教,道教更是在中原文化土生土長,作者核心還是依託大中原文化為背景。

    諸如此類還有,碧血劍中,抵抗清軍入關……,寫作核心都沒有變過。

    四、寫作思想,金庸老爺子寫作核心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核心主角身上都有諸多體現,比如,喬峰,忠義不能兩全,以拯救天下為己任,捨身取義換取契丹大宋和平。楊過,忠孝不能倆全,放棄殺郭靖,共抗外敵,知道自己生父品行不端,聽從郭靖,大丈夫行事應當光明磊落,共守襄陽城等等這些都是,金庸老爺子透過江湖兒女情長,所展現出來的儒家思想。

    五、確立了思想文化,政權的核心,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番邦國師都是反派了,番邦國師,代表的是外來異族入侵政權,代表的是外敵文化,想要取代正統文化,必然只能是反派了。

  • 3 # 狗眼博士讀武俠

    我是狗眼博士,談金庸從我做起。

    其實說金庸小說中所有的番邦國師都是大反派,無非也只有兩個半,一個天龍八部中的鳩摩智,另外一個是神鵰俠侶中的金輪法王。碧血劍中的玉真子,被封護國大真人,勉強算半個吧。

    為什麼這樣寫,應該是因為金庸武俠小說的民族主義吧。

    金庸武俠小說對於中國古代小說有很大的繼承性,在古代小說中外族國師就擔當一種怪力亂神,在陣前擺下陣勢的角色。這種身份也同樣被繼承了下來。

    金庸武俠小說體現的更多是家國情懷,往往是國家對國家,民族對民族,這種立場的對立註定了異族國師和主角一方的對立。

    金庸的小說中,中原是武學的正統所在,高手輩出,而能拉出來和中原絕頂高手比試的當然只有其中的佼佼者:國師。

    所以番邦國師只能當這個反派,非當不可。

  • 4 # a悠然見南山

    鳩摩智是一個天才,文幾乎達到頂峰,武也是,只是因為太過於執著所以才走入歧途,最終放下執著終成一代大師,少林掃地僧又何嘗不是?也是太醉心於武學幾乎喪命,而後放下執著終登絕頂,實際在我看來,掃地僧就是多年以後的鳩摩智。

  • 5 # 孫少俠品金庸

    其實這個感覺完全都是非理性的直覺判斷,事實上恰恰相反,金庸筆下的番邦國師並不全都是大反派。

    首先,若論金庸筆下最著名的兩個番邦國師當首推《天龍八部》裡的吐蕃國師大輪明王鳩摩智以及《神鵰俠侶》裡面的蒙古國金輪國師。

    這兩位都是當時一等一的絕頂高手,武功登峰造極,都對正派高手產生極大的威脅。

    其次,但是我們仔細考量下會發現,大輪明王鳩摩智並不是一個反派人物,相反大輪明王很多時候非常可愛,極具喜劇效果,甚至還有許多人非常喜歡鳩摩智。

    他尤為難得的一點是,並沒有濫殺無辜,只不過喜歡爭名奪利,愛出風頭,一個純粹的武痴而已。

    第三,嚴格意義上來講,金輪國師勉強算的上半個反派和惡人擔當,因為當時的大宋和蒙古國是敵對關係,所謂兩國交兵,各位其主,金輪國師根本就沒有機會選擇。

    在武學之道,他和中原五絕其實骨子裡還是惺惺相惜的,彼此都欽佩不已。

    最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即使不是番邦的國師,同樣也可以作為大反派。

    《倚天屠龍記》裡的混元霹靂手成昆,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

    若論心機歹毒,心狠手辣,壞得讓人髮指,混元霹靂手成昆絕對無出其右。

  • 6 # 鵬學天下

    金庸的武俠小說的歷史線條是中國的宋代,而宋代經歷了北宋和南宋,歷時319年,但總體來說宋朝重文輕武,雖然科技和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軍事上比較羸弱,常常受到周邊那些少數民族政權的侵擾;女真人、遼人、金人、元(蒙古)人都在不同時期長期與宋交戰不休,先後湧現了楊家將、岳飛等抗擊小數民族侵擾的名將......

    當時中原大國宋把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叫番邦。

    這些政權都有國王、有朝臣、有國師、有文武大臣;

    而金庸的小說是以中原為正面角色來寫的,這樣少數民族政權就是不正義的一方;相對於中原政權,這些番邦都是反派;

    那這些政權裡的國師,出於文學需要,金庸把他們都塑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大反派,這是為了小說的趣味性的文學創作的需要,你們說是吧?

  • 7 # 酒瓶裡的菸頭

    一、無論任何武俠小說,書中不僅要走正面人物,而且必須要有反派。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為了突出主角人物的光環,一般都會為其準備一個或幾個反派人物成為他們的對手。反派和主角之間的衝突就成為了整部小說最精彩的部分。

    小說中若是隻有正面人物,沒有反派,也就起不了衝突,這部小說也就會像白開水一樣沒有滋味。這樣的武俠小說也基本上不會有太多人去看了。

    所以,武俠小說中必須要有反派人物來和主角唱對臺戲。

    例如,楊過的對頭就是金輪法王,張無忌的對頭就是成昆,令狐沖的對頭就是嶽不群,左冷禪等人。郭靖的對頭則是歐陽鋒,金輪法王,乃至整個蒙古大軍。正是有了這些反派的襯托,才更顯出主角的強大。

    二、用番邦國師做反派,更能體現出民族矛盾,更能顯示出主角的偉大。

    金庸先生筆下,只有《天龍八部》中的鳩摩智,和《神鵰俠侶》中的金輪法王才算得上是大反派的番邦國師。

    鳩摩智是吐蕃國師,聰明無比,武藝高強,是天下間少有的武學奇才。他先後到天龍寺和少林寺搗亂,幸好有段譽和虛竹的阻攔,他才沒有得逞。

    金輪法王是蒙古國師,也是一個世間少有的的武學宗師。他隨蒙古大軍南下侵宋,做下了許多惡事,但三番五次的敗在楊過手上,最終也是被楊過踢下高臺,被砸死在襄陽城外。

    鳩摩智和金輪法王作為番邦國師,代表的是外族的勢力。楊過他們將其打敗,不僅僅是打敗了敵人,更意味著為國家為民族驅逐了外族勢力的入侵,儼然就脫離了江湖俠客的形象,成了更加令人佩服的民族英雄。

    在《天龍八部》和《神鵰俠侶》中,若是把番邦國師換成是普通的江湖惡勢力,就顯不出楊過他們的偉大了。究竟是抓住座山雕的功勞大,還是捉住東條英機功勞大?這還不夠清楚嗎?

  • 8 # 浪子與俠客

    金庸的作品中番邦國師在我的印象中貌似就只有兩個,一個是天龍八部中的鳩摩智,一個是神鵰俠侶中的金輪法王,前者是吐蕃國師,後者是蒙古國師。

    為什麼兩位國師在金庸的筆下都是反派呢,其實很簡單:

    金庸的小說終極對決不是個人與個人的,而是國家與國家的,民族與民族的,總有一個人要代表民族出戰,而絕大多數主角都是漢人(就算不是根正苗紅的漢人,對漢人的政權也絕對是贊同的,喬峰是契丹人但是從小在漢朝長大,段譽不是漢人,但是大理誠服於漢朝,虛竹是實打實的漢人;郭靖在蒙古生活了十多年,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漢人的身份,楊康認賊作父,楊過俠義無雙)。

    小說中既然有主角,必然要安排一些反派來襯托主角,推動情節,而且最大的反派還要有足夠的分量能夠現在主角的對立面,鳩摩智和金輪法王完全符合這樣的條件。

    確定了主角,那麼站在主角對立面的自然就是反派了,這是武俠小說的特色,要凸顯雙方的矛盾,最終化解矛盾,自然而然的就會發生無數的故事。

    換句話說,如果鳩摩智和金輪法王是主角,那麼他們的對立面就是反派。

    兩位國師我們分開說,先說鳩摩智。

    鳩摩智的身份是吐蕃國師,他的立場於公是要幫助吐蕃,對付中原武林門派,這一點是沒有對錯的。

    吐蕃相對於鳩摩智,就像是宋遼兩國相對於喬峰一樣,忠於自己的國家是無可厚非的。

    鳩摩智錯就錯在打著忠心為國的旗幟,覬覦中原武林的絕學,想法設法的來完成自己的目的。

    到最後大輪明王也頓悟了,在經歷了那麼多事情以後,他看開了,放下了。

    雖然說鳩摩智是不折不扣的反派,但是他的所作所為比某些正派人世要光彩的多,比如少林方丈玄慈。

    鳩摩智在中原武林從未濫殺無辜,這一點很不容易,看完《天龍八部》,反而不少人認為這個大輪明王還有點可愛。

    再說金輪法王。

    金輪法王是蒙古國師,他忠心的也是自己的國家,所以才要和楊過,郭靖做對。

    如果不是現在對立面,金輪法王未嘗不會與郭靖,楊過等結為知己。

    金輪法王的目的比鳩摩智更純粹,他不像鳩摩智貪圖中原武林的絕學,他的出發點就是身在蒙古國師的位置謀其職。

    和鳩摩智一樣他也並沒有大開殺戒,甚至他殺的人還沒有神鵰大俠殺的多。

    這樣的反派,也讓人恨不起來。

    而金輪法王想要收郭襄為徒的出發點也沒什麼不對,自己收的兩個徒弟一個成了叛徒,一個天賦又不高,沒人繼承自己的衣缽,對郭襄也是出於是愛才,最後甚至為了救郭襄的性命犧牲了自己。

    總體來說,鳩摩智和金輪法王是番邦國師和反派的身份是坐實了的,不過他們因為立場不同,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和主角站在了對立面。

    不過,如果這兩位國師都跟著主角混,那麼鳩摩智對於吐蕃,金輪法王對於蒙古,也一樣會被他們本國的人視為敵人和反派。

    對於立場的問題,喬峰曾問過玄渡,也說明了情況:

    蕭峰道:“大師是漢人,只道漢為明,契丹為暗。我契丹人卻說大遼為明,大宋為暗。想我契丹祖先為羯人所殘殺,為鮮卑人所脅迫,東逃西竄,苦不堪言。大唐之時,你們漢人武功極盛,不知殺了我契丹多少勇士,擄了我契丹多少婦女,現今你們漢人武功不行了,我契丹反過來攻殺你們。如此殺來殺去,不知何日方了?”

    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在楊過和郭靖的眼裡,金輪法王是反派,恐怕在蒙古的眼裡,郭靖楊過才是大反派吧。

    所以說金輪法王和鳩摩智作為反派是作者給他們設定的立場,相對於主角來說他們是反派。

    不過在反派的同時給他們戴上國師的帽子,這一點我猜測或許是金庸在創作武俠小說的時候,借鑑了一些古代俠義小說,在楊家將薛家將等作品裡,本朝的國師都是大反派…

  • 9 # 尋找星空的神秘人

    不光金庸小說,你看別的電視國師也全是壞人。武俠劇中不是第一高手也是前三的高手,禍害武林保全地位。神話劇中更可怕,全是法力高深道士和尚,法國高到都有了仙人級戰力,一般的小仙都打不過他們,但是卻沒有昇天成仙。而且都會役使妖怪害皇帝,有的甚至本身就是妖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自己擁有真正的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