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響沙

    真的有那麼一些人,人生初見,竟覺似曾相識,愰若隔世。

    1974-1978年間,湖南長沙銅官窯窯址出土的唐代瓷器上有首題詩,可能為陶工自己創作或當時流行的里巷歌謠: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詩歌描述的是一對忘年的男女戀情,字裡行間盈溢著一見如故,恨不相隨的悽楚、無奈與感傷,遂讀之,五內俱焚,肝腸寸斷。

    其結局也許就是: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2 # 溫利章

    記得一位名人曾說過——人也許不認識人,但靈魂認識靈魂。給大家講一個老橋段的故事:我與我的初戀情第一次相遇,她給我的感覺就是似曾相識,一見如顧的感覺!當時拼命創造機會去接近她,終於抱得美人歸!

    這是自己的第一段感情,在一起的時候幻想這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可經歷過種種事情後,可能因為某些原因,最終沒能一起走進婚姻的殿堂,沒能一起走完餘生!

    我記得分手的時候是秋天,具體是幾月幾號我也想不起來了,那天她打電話跟我說,我們結束吧,這段感情到此為止。聽到這句話後我感覺我的天都要塌下來了,我們真的就這樣結束了,能刪除我的所有的聯絡方式,但你能刪除掉你腦子裡關於我所有的回憶嗎?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終於從這段感情中慢慢的走出來了,慢慢習慣了我的世界已經沒有她。

    後來我想,終有一天,即便人海里相遇,我能平心靜氣,一笑而過。

    這個世界,紛繁複雜,走馬觀花。似乎每一個人都走得很著急。

    情深不易。

    所以太多人選擇點到為止。

    找條件合適的人,找條件合適的人家。在天平兩側放上樣貌,學歷,房子,車子,身家…指標搖擺,堪堪徘徊在零刻度,左右偏差在可容忍範疇,就見好就收,草草了事。

    可是,愛情的模樣,哪裡就能簡單粗暴的僅僅用物質砝碼來衡量?

    又或者,該相信,他們都是幸運的,遇上了條件對等,且又是心愛之人。

  • 3 # 長安老兒

    上大學的時候遇到過一個男生,見到他就有種莫名的熟悉感和親切感。我們有很多共同愛好,有聊不完的話題。好像某次做夢也有過這樣類似的場景,一切都像安排好註定的的熟悉感。

    我很詫異,怎麼世界上怎麼會有如此相同的兩個人,比從小長大的閨蜜還懂我,我們能夠互相懂得和理解。

    冥冥之中有一些異樣的情感在蔓延,但是誰也沒有說破,一同享受著難得的青春時光。

    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漸行漸遠,聯絡也少了,沒捅破的窗戶紙始終就停留在青春回憶冊裡了。

    但是為什麼會和其他人有世界上的另一個“我”的熟悉感,這個問題一直徐徐纏繞著我。問了周圍一些同學,他們也有類似感受和經歷。

    這種感覺就像一個定位系統,無論走了多久,一頭鎖定了自己,另一頭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查閱了一部分資料後,我逐漸明白原來是以下的一些原因。

    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究竟從何而來呢?在大腦科學中,這種感覺又叫作“既視感”,是說身邊出現的人或事物隱約讓你覺得似曾相識,但是又毫無經驗。

    而產生的原因,至今還沒有定論,但是隨著近年來的科學研究還是取得了一些進展,說明這種“熟悉感”存在的一些推論。

    繼Jacoby在記憶研究中提出流暢啟動假設後,Whittlesea 等人透過大量的實驗,從一個新的角度對熟悉感的產生進行了解釋,提出了相異-歸因假設。

    該文旨在對這一假設的主要觀點、對元認知領域的重要意義及其存在的不足進行述評,以便進一一步的探討。

    熟悉感是指主觀上感覺到對當前刺激有過先前經驗的一種狀態。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能經歷到這種主觀的感覺。例如:在街道上遇見某位似曾相識的人時,人們常常會想:“這個人是誰?我好像在那裡見過他!”;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遇到某些情境覺得彷彿以前已經見過:在證人對罪犯進行再認時,往往也根據當前嫌疑人的面孔的熟悉感的強弱來進行判斷等等。

    對於這一問題,過去的許多研究領域都所涉及。比如: FOK(feeling ofknowing,即“知曉感”)的研究普遍認為:人們FOK判斷的高低與被試自己對記憶線素是否熟悉有關。

    兩個重要問題

    1.1熟悉感的內涵與外延

    熟悉感是主體感覺到對當前刺激有過先前經驗的一一種狀態。與當前的FOK (fecling ofknowing) JOLjudge of learming)等研究類似,熟悉感的研究也屬於元水平的研究,它與客觀的熟悉度是兩個不同領域的概念。

    當前許多研究主要是圍繞刺激的客觀熟悉度展開的。例如:近年來漢字研究領域發現了字頻效應的存在。研究者普遍認為,高頻字之所以識別得快,是因為長期的學習和生活中,人們對高頻字的熟悉度高,從面形成對該字的知覺整合性張司。

    國內外FOK (fccling of knowing,知曉感)研究也發現,人們作FOK判斷的高低與線索的熟悉度高度相關6司。這些方面對熟悉度研究的視角主要立足於刺激的重複(即包括過去的重複也包括當前實驗情境下的重複)。

    一般認為,隨著時間的推進,對刺激重複的次數越多,其熟悉度也就越高。但熟悉感與熟悉度則不同。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發現,對於客觀上熟悉度非常高的事物往往體會不到特別熟悉的感覺。比如:我們每日裡見到自己的父母,往往並沒有主觀上覺得熟悉,而對於一一些知之甚少或從未見過的陌生事物,卻能體驗到強烈的熟悉感。

    這一一觀點在隨後的研究中得到了許多研究者的證明,併成為今天相異-歸因假設的基本立論點.

    基於記憶具有 上述兩大重要功能,相異-歸因假設假定,人們在對刺激進行加工時,對加工的評價可以產生以下三種結果10: (1)加工進行很順暢,即加工一致(coherence): (2)加工本身某-一方面有錯,即加工本身的不協調(incongruous): (3)加工的某些方面比較奇怪,即加工相異(discrepancy). 這三種結果並非刺激本身的特性,而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對刺激加工的質量或內容進行解釋的結果。

    直白的說,人事存在記憶幻覺的。

    一:雖然大腦通常會同步記錄訊息,但有的時候,某些資訊在大腦中的傳輸會出現延誤,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形成資訊與資訊之間傳遞的時間差,讓大腦將前後的資訊解讀成兩個不同的事件。這讓大腦在播放已存在的記憶時,感覺就像發生過了一樣。

    二:全息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在記憶的運作中,我們只需要一小部分就可以窺見全域性。舉例說你現在在一家餐廳裡,這家餐廳的桌布跟家裡的很像。這個時候,你的大腦就記起了這張桌巾,卻沒有想到自己記起這張桌巾的原因。也就是說,你的大腦召喚出了過去的記憶,你卻渾然不覺。這讓你產生強烈的熟悉感,卻毫無記憶,而“熟悉感”也就因此產生了。

    三:分散性注意力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熟悉感”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大腦下意識接收了外在環境,但也同時分心在某個物件上。在此情形下,當記憶力迴歸時,我們對於當時無意識接收的外在環境,便產生了似曾相識的感覺。

    綜上所述,很多熟悉感都是因為記憶中某些零星特定的碎片極易產生的現實對映。

  • 4 # 柒子安

    網易雲音樂歌曲《我好像在哪見過你》的熱評中有一段話:我有次碰到一個人,他就坐在我旁邊,我好像見過他,在很長很長時間之前,我悄悄地瞄一眼瞄一眼,一眼一眼的看著,我就突然感覺心裡難受,眼裡發澀,我一摸就有眼淚下來,他突然看著我用了一種很複雜的眼神,但我看到了他眼裡和我一樣的悲傷。我好像在哪裡見過他,但我不記得在哪裡,在什麼時候。

    真的有人只一面就會有恍如隔世的熟悉,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或許你只是遇見了一個靈魂相契合的人,或許有的人真的就是一眼萬年。就一眼,就好像認識了好久。就一眼,我就感覺你很熟悉。曾經的曾經,我們以為只要擁有,就不會失去。可是時間是檢驗一切的利器,你會發現,也許當初的承諾只是因為沒有把握。電影《後來的我們》中說: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再也沒有了我們。

    故事的開始總是花開兩朵,故事的結局總是天各一方。你途經了一朵花的綻放,看過它盛開的模樣,如此便已足夠。何必執著於一個結局,愛也不是非要擁有,與他擦肩,各自安好,與茫茫人海中相遇,在將他歸還於人海。沒有結局,又何嘗不是最好的結局。

  • 5 # 風從西部來

    這個場景用一個詞來描述就是“相見恨晚”!

    無論從外觀上具有了相互吸引的“眼緣”。

    還是從深層次的精神交流中的惺惺相惜相互欣賞。

    亦或是就是自己的一個翻版!

    有機緣一起共事將會是好搭檔,也許缺乏互補性!

    若執子之手,則會夫唱婦隨,高度接納。

    若為車站上的過客,則是相互在心池裡投射而泛起的一道漣漪,人生旅途中相互欣賞的一條純質風景線。

    ……

  • 6 # 木堇5

    這句話讓我想起《紅樓夢裡》黛玉和寶玉初次見面的情形,寶玉一見黛玉便說“這個妹妹我見過的”。賈母笑到“可又胡說,你可曾見過她?”,寶玉卻說“雖未見過,然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做舊相識,今日只做遠別重逢,有何不可?”。我想寶玉當時對黛玉應該就是這種似曾相識,恍如隔世的感覺。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如果兩個人第一次見面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那這個人的形象應該很符合自己的審美,就是我們常說的“閤眼緣”,你想啊,如果一個人長得完全就是自己喜歡的樣子,我們又怎樣會不心生愛慕呢?!換句話說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對一個人“一見鍾情”的感覺。

    一見鍾情的感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也許有的人會認為“一見鍾情”的感情不靠譜,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一見鍾情的”感情更真摯,也更持久。因為“一見鍾情”喜歡的就是這個人本身,是真正的靈魂之間的互相吸引,是不涉及其它任何外在因素的純真的,自然的感情。正所“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世間無數”,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在我的生命裡就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個人,雖然我們相識的方式一點也不浪漫,是別人介紹的,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對彼此的感情。他真的就是出現在我生命裡最亮的一道光,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

    那時我剛畢業不久,在家鄉開了一個小店,有一天下午,媽媽來店裡找我,要我和她去她的好朋友何姨家轉轉。當時店裡沒什麼客人,我也閒著無聊便跟著去了。後來想想媽媽當時沒有和我說破,應該是怕我剛出校門不久,滿腦子春花秋月的,對相親這種事有牴觸吧。

    到了何姨家我才發現,除了何姨的家裡人,還有一個我不認識的阿姨和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我那時才明白媽媽這是帶我相親來了。那是我第一次面對感情上的事情,很害羞,根本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他的話也不是很多,顯的有些拘謹,我們也並沒有多少交流,大多的時間都是在聽大人們閒聊些家常。可是不知為什麼,我竟沒有一點反感的情緒,相反的還隱隱有些興奮,覺得他很特別,很優秀,比我認識的所有男孩子都優秀。這可能就是張愛玲所說的“見到他,她變的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可她的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來出花來”。

    後來我們就開始正式交往了,每天早上他都會來我家接我,把我送到店裡再去上班,晚上下班後他再來幫我關店,然後我們一起去公園散步,去夜市擼串,在滿天的星空下大聲的叫彼此的名字,那樣的日子真的簡單又美好。就是因為遇到他我才才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個人,和你是如此的合拍,就是兩個人都不說話,只是靜靜的坐著,也很開心,很滿足,覺得如果真的就這樣過一生,也沒什麼不好的。

    說來那時還有件很好笑的事,他平時說話的時候有個習慣,就是說到關鍵的時候總喜歡嘟著嘴,眉頭也會緊緊的鎖起來,每次這他這樣我都會覺得他很孩子氣,很可愛。可是到他家才發現,他這個習慣是完全從他爸那遺傳來的,可是他爸這樣的時候我卻一點都不喜歡,覺得很難看,哈哈,人的感情怎樣這麼奇怪呢?

    也許是命中有緣無分吧,我們後來還是因為一些誤會分開了。分開後聽說他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辭職去了一個沿海城市發展了,我也渾渾噩噩的過了一段日子後離開了家鄉,從此再沒有見過面。也許當時我們都太年輕,也太倔強了,甚至都不願意放下自尊和對方好好去解釋一下,那時真的不知道,有些人一旦錯過了,就是一生。

    雖然我們並沒有走到最後,但我從不後悔遇見他,是他出現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就像有首歌裡唱的那樣“如果有來生,我頭一個還找你,不為你多好,只為你是你”。

  • 7 # 賈雪鋒

    真的就有那些個人,好像規定好了時間,安排好了地點,在一個恰當的時刻相遇。彼此不說話,一個眼神就夠了,不管後來見與不見。

  • 8 # 一簾幽夢155603172

    這是一見鍾情,這是有的。但這只是第一眼,以後相愛,相知的路還很長。一個美好的起點,還要有園滿的結局才是真的完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白金星真身是李白嗎,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