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淨心修道
-
2 # 曹宗國
木納是反映不快而言語遲緩狀,言行穩重之意。剛毅木納是孔子對仁人君子的心志和言行的要求,他們內心剛強意志堅韌而言行穩重。
-
3 # 青霞人文
木,當然不是麻木,是樸實、質樸;訥,也非結巴,是言語遲鈍。
近乎仁,是接近仁。
木訥,現在是合成詞,意思是不善於說話。例子:木訥寡言。吳方言裡有“木知木覺”、“木頭木腦”、“木篤篤” 意思差不多。
孔子以前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其實仁心不足,仁德不會多。
孔子厭惡那些花花腸子,說的天花亂墜之人,他們浮華輕佻,善於偽飾,華而不實。孔子喜歡樸實做事,謹言慎行的人。
厚重質樸的人,也許外在不那麼討人喜歡,但常常可以委託大任。西漢周勃厚重少文,但劉邦認為,他死後,能夠給劉氏做事,安穩江山社稷的是周勃,歷史證明,劉邦看得很準。
孔子突出木訥的優點,不誇誇其談,不偽善。春秋時代末期,百家爭鳴,有人口若懸河,大而無當,孔子希望質厚之人任事,所以說近乎仁。
當今時代,比如單位裡,有人語言浮誇,大言不慚,大吹大擂,此種人往往得意得利,寡廉鮮恥。反而,木訥者,常被恥笑排斥。此種現象,也是可悲的人性病灶。
-
4 # 亦有所思
打個比方,金庸先生筆下的靖哥哥就是“剛毅木訥”的代表,他符合古代中國君子的所有標準。(也正因為如此,許多人不喜歡郭靖,認為敦靖太假,太虛偽,當然也有人指桑罵槐,因為金庸先生也是木訥之人。)
木,說穿了就是笨。俗說話,你怎麼笨得像一塊木頭?《紅樓夢》裡不也說“你姨娘可憐見的,不大說話,和木頭似的。”
其實這個“木”字除笨以外,還有一個特證就是“拙”,拙在古代審美之中是褒義詞,以拙為美,大巧若拙等。
因此,這個木指的就是拙,可以延伸為天然,質樸,生態,原始等等。
訥,就是不善言辭,不愛說話,或不會說話。正因為不善於表達,所以才更傾向於實際行動。善言者不善於行,心動不如行動,說時容易做時難,這些俗語都是從“訥”字而來。
木,就是本份,是務實,是誠懇。
訥,就是行動,是執行,是落實。
木訥,小可認為是原於老子,因為老子說“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從字義來看,木的反義詞是巧,訥的反義詞是辯。
孔子不喜歡嘴皮子利索的人,因為他之所以失敗,幾乎全是嘴皮子利索之人從中作梗,比如晏子。
孟子也是如此,他特別瞧不起同時代的那些縱橫家,比如公孫衍,比如張儀,還特意背後說人家壞話,罵他們不是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此之謂大丈夫)。
孔子和孟子的事業全毀在那些口才極好之人的手裡。似乎幾千年後的朱熹小妹子也如此際遇。
所以孔子說過一句狠話“巧言令色,鮮矣仁”(大意為:口才好的人大多都TM不是好人),正好和這一句互為解釋,當然也可以互為開脫。
很難說孔子的“木訥近仁”是不是客觀存在的,孔子有些不大喜歡子貢,因為子貢口才不錯做出了些成績,孔子不喜歡子路,因為子路激情四射,敢於質疑。但子路喜歡顏回,因為顏回聽話,可是這個顏回除了賢以外,什麼事也沒做成。
聽話?!
這是魯迅先生“吃人”理論中被吃的人的委婉標籤!
孔子很倔強,但不見得有多剛。因為也曾低頭,也曾妥協於南子。
孔子很努力,但不見得有多毅。齊國用一個美人計就把他氣走了。
孔子很好學,他一點也不木。精通六藝之人,怎麼可以笨得像郭靖?智商明明就是黃蓉級別。
孔子口才好,要不然如何收了那麼多學生?
可誰敢說孔子不仁?哪怕討厭孔子的小可,也承認孔子是偉人,是仁人。
可他不也是言不對心,言不對行麼?
論語呢,看看就好,不用信的!
-
5 # 護法天瓶
因為修行人要守戒,以戒為本,所有要守戒的修行,到後來都會守心,守口。有的德高望重的高僧別人說什麼,他就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為何,出口就是業力。哪怕有的護法有法佈施使命的,也是隻挑自己基本確定的說,半確定半不確定的,你以為如果說錯了沒報應的,會有報應的。當然,那就要及其三思,避免隨口就說。
這樣的人,修到後來就是剛毅木訥,剛正因為有願力,護法心,修行心,解脫心,深埋其中。木訥是因為,以戒為本。君子都要守戒的。實際上這樣的修行人容易走遠。做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不容易,什麼樣的人一輩子做好事?吃吃喝喝,生活美好的人?其實就是願力廣大,又常常篤行的人,外相呈現出來,就是剛毅木訥
-
6 # 紹興李珍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這其中的木、訥又怎樣正確理解?
感恩邀答:
方家提問題的味道還真不一樣啊!
《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孔子所指的是剛強、堅毅、質樸、遲純近仁。這裡的“木”是指本質、本色、不加修飾的狀態;“訥”是言語凝重而遲鈍貌,不輕諾近訥。或者說:剛毅身不屈物慾,木訥神不會外馳。這樣的人就是仁。“木”與“巧”相對,“訥”與“巧言”相對。一家之悟。敬奉!
-
7 # 四維求索
"剛、毅、木、訥,近仁″(春秋.孔子《論語.子路篇》)。
中國語言含義太多,一個字或詞,除了本意外,還會引申出多種含義,特別是古文,常用極少的字詞來表達豐富的內容。因此單從個別字詞強行解釋,往往會出現謬誤。因此,我們必須對照前後文,甚至對孔子的哲學觀念做相應的瞭解,才能正確詮釋這幾個字的內涵。
現將這幾個字(重點對木訥二字)分別解釋於下:
剛:剛強果敢。
毅:堅韌持久。
木:本指木屬性植物。根據其特性引申為麻木、呆笨、不靈敏,又進一步引申出質樸無染的意思。這裡顯然是指後者。
訥:語言遲鈍。引申為語言謹慎。此處亦指後者。
按照現代漢語的意思就是孔子說:意志剛強、性格堅忍果決、秉性質樸無染、言語謹慎,這樣就接近仁了。
回覆列表
此句見於孔子《論語》單就木,訥而言,木乃植物之名,體堅而有木質。訥,其意是說一個人言語艱難遲鈍,引申之意,應為一個人質的樸實,不善言語。
為什麼這麼說,可從孔夫子《論語》里仁中,找到依據。子曰:"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說一個人生存與世,言語艱難遲鈍,不會花言巧言,見風使舵,然而,作事有始有終,不偏不倚,質樸守正,這種品行,正好近乎了仁字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