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陰儒陽館

    孟子本義應該是教導君王重民而自輕。明確指出民為國之本,是社稷之基,有了丁口有了民力同時就有了國力,更能行仁政。儒家思想不是單純為己修身的,還要濟世施政,求大同才是最高理想。所以孔孟皆有施政的強烈願望,在不得機會情況下轉而試圖教化君主推行仁政,算得上苦口婆心了。

    其實不只是孟子有這種民貴君輕思想,其他儒家鉅子也多有此類主張,如管子在《牧民》中明確提出“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其核心思想,就是以民為貴,注意吸收、繁衍、壯大人口,同時發展生產增強民力,國力自厚。管仲在齊國的實踐可以說是最早的農業與政治改革了。

  • 2 # 餘鐵江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 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祖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直譯出來就是:孟子說:“百姓最為重要,國家其次,國君為輕。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應允的做國君,得到國君應允的做大夫。國君危害到土神穀神——國家,就改立國君。祭品豐盛,祭品潔淨,祭掃按時舉行,但仍然遭受旱災水災,那就 改立土神穀神。”

    在孟子看來,國君要看重老百姓,不要凌駕於民眾之上作威作福。只有得到百姓的歡心和擁護的人,オ可以做國君,國家オ會穩固。那麼,怎樣オ會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呢?這就要重視農業,讓百姓安居樂業;要省刑罰,薄稅收,不要亂派雜役;要注意救濟災荒。孟子的這些政治主張,雖然有很大的侷限性,但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他希望天下統一,人民安居樂業。

    “民貴君輕”成為後世廣泛流傳的名言,一直為人引用。國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換,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換的。所以,百姓最為重要。

  • 3 # 小美影視分享

    孟子有民本思想。在孟子看來,人民群眾是一個國家最大的財富,是社會生活的推動者,是社會發展的源動力,是國家富強的創造者,是一切社會資源的生產者。只有愛護人民,重視人民,把人民放在首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人民當家做主,這個國家才能興旺發達!

    民貴君輕!

    李世民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毛主席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人民才是至高無上的主人翁!

  • 4 # 明貞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那個時代的正義良知,是君王的良知正義。現在看來也是虛偽。趨利避害是天地人的本性,故孟子的理想君為輕民為貴社稷次之只有理論上的意義,永遠不太可能成為事實。能做到君民社稷平等就是超導態了,前進一步不是虛無就是偽妄。所以真正地善良良知正能是承受現解苦難化解苦難創造正義的物質和精神資源,滿足人類並萬類的正當物質精神需求,而不是意淫誰更能捨得自己奉獻他人,那只是零和遊戲,無價值意義,最終只能偽妄橫行腐敗專制。

    道德是人類並萬類的來處和歸宿,是可以精確定義的:德即生存延續進而成道之正義有效途徑,道即永生永恆心想事成永享和平和諧。

    所以,人類並萬類的最高品質知能是德,道是不存在的,道一旦成就人類並萬類將無生老病死困惑罪惡。

  • 5 # 文刀沐子

    在軍閥混戰,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戰國時代,人口銳減,人成了各諸候國爭奪的稀缺資源。在這個前提下老孟提出民貴思想,一點也不奇怪,也談不上高明。傻瓜都知道:沒有人口,沒有民,君主就是沙漠裡的光棍,別說耀武揚威啦,就連活下去都不可能!

    不過民貴絕不是民主,因為當時天下最大的官是"天子",君主只不過是天子分封的地方官,君可輕,天子不可輕,君主可以被掀翻,但天子受命於天,是萬萬動不得的。

    孟子這人很滑頭,他的民貴觀往往被解讀為民主思想,其實是上了他的大當!

  • 6 # 節度使95

    孟子說的都是啥?題主大約自己沒讀過《孟子》吧?仁義禮智信的概念都能前後顛倒混亂地描述,這意味著孟子價值觀混亂,心行不一。最有盛名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人民就是社稷,天道之下人人平等,哪有誰輕誰重?這不是在人為製造階級矛盾麼?何況決策思維的漸次連結你得承認吧?思維層次的差異承認麼?決策思維的差異確實存在吧?那麼,君怎麼能輕了?這不胡說八道嗎?

    夫子說“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資源配置均衡以天賦成長程度考量;臣事君以敬,君使臣以禮,這才是正常的情況吧?人生有度,管理以決策思維為核心展開戰略實施方案,“天下有道,政不在大夫”!哪能君輕?

    孟子說“有恆產者有恆心”,從周朝以來的朝代更迭不都是因為恆產太集中麼?決策思維解決社會責任擔負與分配,這可不是私行私財能處理的層次,所以這句也是胡說八道。

    再說說魚與熊掌吧!義與利一定是對立的麼?夫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富而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勞動創造社會,創造價值,為什麼不能說利?如果說談情懷不談報酬的老闆是耍流氓,那麼孟子就是流氓的幫兇,搖旗吶喊的小人。

    為什麼孟子要搖旗吶喊?邀名買利啊!這種自私自利的口舌詭辯之徒,早在荀子的書裡就被罵得狗血淋頭了!這會還拿來與聖人相提並論?自私自利的小人和聖人有啥可比性?孔子開平民預政的先河,開民智、有教無類――“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這話沒有深厚的文史知識論斷是寫不出來的,別以為古人是傻子。

    咱們這都2020了,不能說腦子連荀子都比不過吧?不行就看看各人的原書,思考一下先。這會教育怎麼的都比古代普及了,自讀自思不難吧?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 7 # 護法天瓶

    這就是儒家的思想基本觀念。也是一切善法的基本思想觀念。以善法為主導的地方,最終都會以民為本。宋,明雖然仍然是外儒內法的制度,但是到後來是不是都是群官儀政,士大夫群上臺,為何?善法全是以仁為本,以仁為本的地方,不會犧牲”人民”追求”君”。一旦皇帝想這麼做,也會被一群一群臣子懟的走都走不動。

    堅持好仁義禮智信的原則自然導致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結果。歐美的自由民主,自由本質是免於專制的恐懼,是仁,民主也是實現義的一種方式。所以你說儒家是獨裁,這是不可能的。

  • 8 # 無名草2020

    民眾民心是最重要最珍貴的,價值最高

    的,故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所向,江山

    社稷安穩。

    若統治者即所謂的天子或君王,不顧民生,

    弄得民不聊生,遍野哀鴻,江山還能穩固

    嗎?社稷還能安寧嗎?

    所以孟子才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裡的“輕”是指沒那麼重要。

  • 9 # 悟學十八子

    用當下的話講:員工第一,客戶第二,股東第三。一個企業要平衡好三方利益,對員工負責,以客戶為中心,回報投資方。企業的發展貴在用人,選對了人(員工),用負責的態度服務客戶,就會有回報,然後再回報員工及股東。

  • 10 # 劉人天

    百姓最重要,土神穀神次要,君主較輕。因此,得到眾百姓之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之心的做諸侯,得到諸侯之心的做大夫。諸侯危害社稷國家,就另外改立。犧牲已經長成,祭物已經潔淨,能按時祭祀,但仍發生旱災澇災,就另立土神穀神。

  • 11 # 甲辛

    這是中華封建社會數千年文明中很少見,很珍貴的民本主義思想。孟子的眼光是從下往上看的,人民群眾是構成社會的基礎,社會是構成國家的基礎,國家是構成君王權力的基礎。這個基礎誰大誰小,誰為根誰為枝,一目瞭然,所以孟子才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種以民為本的民主思想,跟那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封建皇權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12 # 計冠光海老KK匹茲堡賓州

    這個還不好理解嗎?民(老百姓),社稷(國家)、君(統治者)。

    老百姓最貴重,社稷第二,統治者不那麼重要,這是民本思想的覺醒。

    但是中國自有歷史記載的文明史裡面,這個次序一直是顛倒的。唯其顛倒,即便是老百姓造反,試圖用武力改變,結果自己依然按照顛倒的程式行事…。

    所以孟子和一代一代的覺醒者需要呼籲。

  • 13 # 冷國儉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一語,出自《孟子.盡心章句下》的第十四章,序號:14.14。為,判斷動詞,是。貴,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因作賓語,訓作“重要的”。社,土地神,俗稱土地爺。稷,ji,去聲,穀神,亦稱五穀神。社稷也是國家標誌。次,動詞,按順序排列,處在前項之後;之,代詞,代“民"。全句譯為“百姓最為重要,土谷之神為次,君主為輕。”表現出孟子的民本思想,社會一切活動皆以民為本,亦即以人為根本。此一哲學觀點較之公元18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所提出來的“人本主義”要早二千多年。誰說孔孟沒有哲學理論,沒有哲學思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哪種樂器最好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