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小卷毛剪輯

    船一般是灰黑色的,在白色的霧面前顯得很突出,容易被認出.孔明總共就20只船,如果不用青布遮住,曹操知道他船那麼少的話肯定出兵去打,就不射箭了.還有一個小原因是:用布遮住的話箭射到上面就不會反彈到江裡去.

  • 2 # 24K讀書記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布幔的原因,首先要從當時的真實情況說起。關於《草船借箭》的細節,《三國演義》中原文有這樣的記載:“遂命將二十隻船,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是夜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對面不相見。孔明促舟前進,果然是好大霧!” “當夜五更時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隻頭西尾東,一帶擺開,就船上擂鼓吶喊。“

    1. 環境分析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晚上,準確的說應該是凌晨,還是五更天,即凌晨的四點半到五點這段時間。天氣情況是大霧漫天,十分濃厚的霧,視野十分模糊。位置是在長江之中慢慢向曹營水寨靠近。

    2. 心理分析

    凌晨四點,黑夜最黑的時候,也是站哨士兵最困最累的時間段。對於連番作戰的戰士,並且還連日忙著造船,身心勞累,一有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恐慌。

    與此情況相類似的是“草木皆兵“的情況,《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個成語,八字連同可以,只用後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驚恐之時,稍微有些風吹草動,就認為那些草是兵,便緊張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敗者的恐懼心理。

    3. 布幔的作用

    a.船一般是灰黑色的,在白色的霧面前顯得很突出,容易被認出。用青布遮擋,有利於模糊敵人視線,讓地方看不清楚船上的真實情況。

    b.孔明總共就20只船,用長索相連,用布幔在船邊遮蓋,緩緩前進有利於掩蓋實際情況。讓曹操看不清楚船隻數量的到底有多少,只能隱隱約約看到一團團暗隱在江面飄動。

    c.布幔可以擋住稻草人身上露出來的稻草,讓敵軍分不清楚是真人還是假人。

    d.箭頭射到稻草人身上必須先穿過布幔,而布幔有穩定作用,箭就像射到人身上那樣不會掉下來。

    e.當時有東風,風吹布幔會搖擺不定,飄動起來,在此參考物作用下,很容易也會讓人產生錯覺,以為布幔後面的稻草人也會動。此時的假人也會變成真人,到底以假亂真的效果。

    原因總結:

    諸葛亮使用布幔,最主要的一點是掌握了曹操多疑這一點。在凌晨最黑的夜裡,瀰漫大霧加上布幔效果,掩蓋著真實情況。布幔的飄動,襯托出稻草人的動態,在吶喊聲音下,假人也變成了活人,增加了以假亂真的效果,讓曹操更加確認前面就是真實進攻的狀態。而布幔還有穩定箭頭的作用,敵人看見箭射到人身上而沒有掉落和實際作戰中一樣,沒有對此產生懷疑。布幔的正確使用,也是草船借箭能夠成功的關鍵一點。

  • 3 # 寧靜致遠19541110

    諸葛亮足智多謀,但向來謹慎。在《出師表》上他就稱自己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故深知,要想幫劉備完成帝業,不容他有任何疏忽。失街亭事件中揮淚斬馬謖就是一生動例子。“草船借箭”他更是親臨現場,精心佈置,大小情事亦必親躬。因為此事非同小可,準備時間巳久,花費人力、物力等,況且危中救局,在此一舉。倘若失敗,後果不堪設想。他將船用幔子圍住,一方面是防備萬一天象有變,大霧不出,也不至被對方發覺其動機,反而讓曹操誤認為他計程車兵都在睡覺,更增加迷惑性,以引敵上當,圓滿達到預期的效果,“借”來武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正諸葛亮異於常人的地方。

  • 4 #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是為了將船裡的草把子遮住,讓敵人分不清真假,加上有東風和大霧相助,這樣可以迷惑敵人,增大成功的可能性。

      關於《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

      《草船借箭》是三國赤壁之戰裡的著名橋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由於《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讚美,因而引申創作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推動著智慧的啟迪與發展。

      但在正史《三國志》中卻是孫權所為,發生的時間也不是在赤壁之戰,而是在赤壁之戰後第五年的濡須之戰。

      這個故事只是後人編造出來膜拜諸葛亮的,並不是真是的歷史事蹟。

  • 5 # 院氏一後人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幔子有三種功能:一、掩體。用以遮擋車上軍士的真實數量,防止曹軍追趕:二、靶子。用以收穫曹軍更多的利箭:三、風帆。藉助風勢有助於蜀軍更快的逃離危險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白的詩才比得過莎士比亞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