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黃當家
-
2 # 青雲舍
大家都知道漢服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服裝和服是由漢服轉變過去的。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它們兩個之間的差別。
首先,說的第一個差別就是和服的後面會有一個包日本人叫它們為“帶”它的作用是為了修飾身材,而中國的漢服是沒有這個東西的。並且日本的和服就是根據漢朝的漢服改編的,看下面圖片就能知道漢朝的漢服和和服除了沒有後面的那個“帶”其他的相似度都非常高的。
其次,在漢服中是不能出現紐扣的,而且一定要右衽,也就是右面的領子在上面,如果左衽的話,就代表是逝去的人穿的衣服。但是和服沒有這一項規定,他們右衽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拔刀的時候方便。
最後,我們漢服的腰帶又稱為博帶,它的寬度都是很細的,但是日本的和服他們的博大就是很寬的,所以說這一點是非常有辨識度的。而且我們漢服的袖口都是有衣緣的,並且要和主色調不同,但是和服只有領口有衣緣,袖口就沒有這個小細節。
-
3 # 湘嶽晨晨
漢服開衫與和服的區別: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透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和服是日本人的傳統民族服裝,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誇耀的文化資產之一。和服實際上源自中國漢唐服飾,後經日本歷代修改,逐漸形成日本現代的和服式樣,但基本上與漢唐服飾並無太大區別。和服的穿著技巧,乃是隨著時代的風俗背景,經過琢磨考驗,蘊育而生。衣上高雅而優美的圖案,源自日本民族對山水的欣賞及對風土的眷戀,乃至於對人本精神與情境的細膩感受。
漢服和和服在設計技巧也有很多細節區別,花紋,各種圖案具有象徵性的意義。服裝,除去遮羞保暖的功能,還代表了當代人的審美意識,也是人身份、地位、氣質的表現。
-
4 # 儒姐在北京
大家都知道漢服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服裝和服是由漢服轉變過去的。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它們兩個之間的區別
首先,說的第一個差別就是和服的後面會有一個包日本人叫它們為“帶”它的作用是為了修飾身材,而中國的漢服是沒有這個東西的。並且日本的和服就是根據漢朝的漢服改編的,看下面圖片就能知道漢朝的漢服和和服除了沒有後面的那個“帶”其他的相似度都非常高的。
其次,在漢服中是不能出現紐扣的,而且一定要右衽,也就是右面的領子在上面,如果左衽的話,就代表是逝去的人穿的衣服。但是和服沒有這一項規定,他們右衽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拔刀的時候方便
最後,我們漢服的腰帶又稱為博帶,它的寬度都是很細的,但是日本的和服他們的博大就是很寬的,所以說這一點是非常有辨識度的。而且我們漢服的袖口都是有衣緣的,並且要和主色調不同,但是和服只有領口有衣緣,袖口就沒有這個小細節
所以說,一定要區分開漢服和和服,作為華人,如果區分不了漢服的話,那就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了。
回覆列表
漢服的特點
1 、深衣制
重要特徵:「深衣制」屬於「全身」形式的衣服,也就是上衣與下裙連在一起,一體成形。主要種類:深衣根據衣裾是否繞襟 ( 裙子是否繞圈 ),而主要分為「直裾」與「曲裾」。
一、曲裾:男女皆可穿,男子曲裾的下襬比較寬大,以便於行走,而女子的則稍顯緊窄。
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 下裙的部分會會圍繞下半身好幾圈,再束腰(腰帶或繫繩)固定。
流行於秦漢時期,到隋唐基本絕跡,到明朝已屬於“古裝”。
漢服曲裾(上圖為曲裾穿法)
關於短曲裾,網路上一些說法認為是改良過的曲裾,與一般曲裾的差別是下裙圍繞的範圍,短曲裾下裙圍繞的部分不會圍繞至地上,且多了內裙。
漢服曲裾(上圖服飾考古(商、周))
二、直裾 漢服曲裾
古代士人「袍」與平民「短褐」的服裝通常以此為主要形象。
直裾又稱為「襜褕」[chān yú]。
與「曲裾」相比,「直裾」在下裙部分不會圍繞全身好幾圈。
三、直裾:後來衍生出多種款式,也成為後面朝代常見的形式之一。
清朝以後因剃髮易服、廢除漢族衣冠,後無此形式服飾。
日本和服主要形式是學習於此款。
漢服直裾
和服的線條是直線,展開鋪平了都是直線直角,像幾個大方塊組成的,穿在身上也都是直線,穿著呈直筒形,缺少對人體曲線的顯示。 因此二者風格不同,漢服飄逸,和服拘謹。 漢服的領子是緊貼頸子的,這個很重要,可以幫助你分辨漢服,和服的區別。和服只有領口有衣緣,袖口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