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靈曉聖

    詩的正軌已否,不是以首句押不押韻來決定,關鍵是所寫的詩是哪種詩,這種詩是否符合格律的要求。

    詩的詩的種類有幾種,最早見到的是五絕:

    【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中】若仄[中]必平,下同)。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五絕是許多格律詩的基礎,如果把[ ] 刪掉,就成了詩典上查不到的四絕:

    【中】仄平平,

    【中】平仄平(防孤平,中須平,下同)。

    【中】平仄仄,

    【中】仄平平。

    如果在四絕【 】處用格律的相對法增加兩字,就成了六絕:

    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仄平。

    中仄【中】平仄仄,

    中平【中】仄平平。

    同理,把五絕用相對法加兩字,就成了七絕: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以七絕為基礎,用相粘相對的方法,可以再增加首句不押韻的七絕,就成七律: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再用相粘相對之法增加,就是排律了。

    無論是平起還是仄起,也不管是律詩還是長排,除了首尾兩聯以外,每聯都必須對仗工整。

    此外,從清朝以來,對格律已更加規範,詩中不允許的有:

    (1)擠韻:即了韻腳,不允許有其他平仄韻;

    (2)三平頭:即如果上聯的首句是名詞的,本聯必須是動詞,下聯又是名詞,以此類推;

    (3)三平尾:即後面三個字都是平;

    (4)三仄尾:即後面三個字都是仄

    (5)失粘:即上聯下句若是平起的,本句必須平起,上聯下句若是仄起的,本句必須仄起,否則就是失粘;

    (6)出律與脫韻:按照格律該平的用仄,該仄的用平,就是出律,必須糾正;整首詩的韻腳中有甚他韻部的叫脫律,應當找韻書學習,新韻學中華新韻(即新韻十四韻)舊韻中可以學平水韻。

    只要做好這些,並寫得巧而好,就是正軌。

  • 2 # 耕耘風雨

    試談“正軌”與“越軌”

    一般認為循規蹈矩是“正軌”,而奇思妙想,異想天開,不按套路走就是“越軌”。素不知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文明的創造,科學的拓展都是那些“越軌”的人所為。如果華人還在寫甲骨字,還在吟八股文,還在用火藥只製造鞭炮,男人留鞭子,女人裹腳,如果沒有那些“越軌”的人打破陳規舊矩,那國將不國,家將也不家了!小孩一定要長大,大人一定要老,老人一定要死這永恆的規律。詩詞也不例外。淺外!

  • 3 # 曾經是知青

    前人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寫.是很中肯的。但真要作格律詩.那還是有一定的格式的。我舉個例子.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兩首七律.一首長徵.一首佔領南京.首句都是入韻的.以此看來.七律首句入韻肯定是正統的。我們再來看賈島的五言詩.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這就說明五言詩不用首韻。但李白的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又用了首韻.這也就是說五言詩可以用首韻也可以不用。中國詩詞浩如煙海.燦爛如錦.不是一般人能夠望其項背的。不過.現在的社會也不需要這些。真要寫好詩.我認為那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一定的人生經歷.一定的歷史積澱.才能寫出一首好詩。2020.1.9.中午

  • 4 # 酌詞習格律

    題解關鍵詞

    所謂正軌,應該是指正確的軌道,即正規。既然是談律詩,即為按格律詩平仄押韻的正確規則寫律詩。

    無論五言七言,符合“替對粘韻”的正確規則,才是格律詩。否則,難以透過格律詩檢測工具的檢測。

    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稱為“”。即格律詩句,五言以下雙數位置的漢字,按“平仄”或“仄平”的交替規律出現;六言以上雙數位置的漢字,按“平仄平”或“仄平仄”的交替規律出現。

    格律詩的上下句雙數位置平仄相反,簡稱為“”。

    格律詩上句和下句為一聯,上聯第二句與下聯第一句平仄相同,簡稱為“”。

    格律詩句式末字平聲且在同一韻部(網傳“鄰韻通押”,其實也不在同一韻部),同一首詩內不可換韻,簡稱為“”。

    同一韻部的漢字,就是指相應時代語音相同,而聲調各異的漢字。

    格律詩押韻的漢字,按相應時代韻書的韻部歸類。格律詩首句四種基本正格平仄中,末字平聲者為韻腳字,且在同一首格律詩中,都必須是同韻部的漢字。

    同韻部的漢字分類,有古今兩種平仄押韻標準。

    韻腳字也有不同聲調和語音交流標準。

    按古代聲調和語音交流標準,上聲、去聲和入聲為“”,其餘為“”。古韻中,同韻部的漢字,就是指古人官話方言中語音相同或相近的漢字。

    按當今時代聲調和語音交流標準,普通話陰平(第一聲)和陽平(第二聲)兩種聲調歸類為“”;上聲(第三聲)和去聲(第四聲)兩種聲調歸類為“”。今韻中同韻部的漢字,其實就是指韻母或韻尾相同的漢字。

    瞭解和理清上述格律詩相關常識後,就可知題主的提問,代表了一部分人慾蓋彌彰,對什麼是格律詩的正確規則的模糊認識和誤導:即以首句“入韻”與“不入韻”為標準來判定格律詩的正規與不正規。這是捨本求末,將格律詩“替對粘韻”基本規則置於不顧,而簡單以“首句入韻不入韻作為格律詩的判定標準!

    本文論點、論據、論證

    一、“入韻”與“不入韻”只是格律詩首句的四種基本正格平仄的分類依據之一,而不是“正軌”與“非正軌”的依據

    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平仄竿”截句法及“替對粘韻”正格平仄示意,截圖如下:

    下面是以啟功先生“平仄竿”截句法,擷取的格律詩四種基本正格平仄,供探討交流:

    ……(平仄仄平平)仄……①

    ……仄(仄平仄仄平)……②

    ……(仄平平仄仄)平……④

    再將括號內截取出來的七言正格,去掉開頭兩字,正好是相反的五言正格首句的四種基本平仄了,且只有首句“入韻”與“不入韻”各兩種基本型別(下文括號內表示去掉的平仄)。

    首句“入韻”式

    七言首句“平起入韻”式,去掉開頭兩字,就是五言首句“仄起入韻”式:

    (仄)平仄平

    七言首句“仄起入韻”式,去掉開頭兩字,就是五言首句“平起入韻”式:

    (仄)平仄仄

    首句“不入韻”式

    七言首句“平起不入韻”式去掉開頭兩字為五言首句“仄起不入韻”式:

    (平)仄平平

    七言首句“仄起不入韻”式去掉開頭兩字為五言首句“平起不入韻”式:

    (平)仄平仄

    可見,首句“入韻”與“不入韻”,只是格律詩首句四種基本正格平仄的分類依據之一,而不是“正軌”與“非正軌”的分類依據。

    二、“替對粘韻”才是格律詩與古體詩的分水嶺和試金石

    在格律詩創作審美實踐中,凡是符合“替對粘韻”的詩,都能順利透過大型詩詞網站格律詩檢測工具的檢測,且每試不爽。

    例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仄①

    黃河入海流。

    平②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平仄平④

    從內容上分析,“更”字多音兩讀。仄聲單字使用時,是副詞,修飾動詞“上”,作“再”字講,有表達“再上”一個樓層的意思。“更”字作平聲,單字使用時,是動詞,是“替換”的一層樓意思,但不一定是一樓層。因為詩句緊跟一個“上”字作“一層樓的修飾語,作方位詞“上邊”講,也不是不可以的。聯絡到上句“欲窮千里目”是目的;那麼,“更”字只能讀平聲,作動詞“替換”講,“上”只能作方位詞,表示“上邊”、“上面”的意思,是條件;這樣理解地讀,上下句就是具有嚴密邏輯關係的條件句,更有哲理啟迪性。因而此詩歷來就是啟迪人奮發向上的哲理詩,膾炙人口,流傳千古。

    即使退一步說,如果“更”讀仄聲,由於在距離末字最遠的第一字;那麼,依據“前寬後嚴,仄寬平嚴”及在儘可能規避孤平、三平尾和三仄尾條件下,可“一三五不論”的詩界潛規則,第一字變格為“三仄首”,雖然也有悖於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的格律詩詩句用字組句“正格”原理,也在詩界潛規則認可的“寬格”範圍內。

    又因為“更”字是多音字影響系統程式檢測,可用近義字人工替換多音字後再檢測,就更有說服力了!檢測結果截圖如下供探討交流:

    從形式上分析,各句完全符合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的格律詩用字組句基本原理;即①④雙數位置都是“仄平交替”,②③雙數位置都是“平仄交替”,符合“”的規則;①②,③④上下句雙數位置“平仄相反”,符合“”的規則;②③雙數位置“平仄相同”,符合“”的規則;“流”、“樓”兩個韻腳字儘管韻母各異,但韻尾相同,都在平水韻“十一尤”同一韻部,符合古人以當時官話方言的語音為標準的古韻,且平聲一韻到底,符合格律詩“”的規則。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思想內容與“替對粘韻”體裁形式達到了相對完美統一,堪稱正格律絕典範!佐證了五言格律詩首句“不入韻”只是首句基本句式分類依據之一,而不是格律詩“正軌”與“非正軌”的定律!“替對粘韻”才是格律詩“正軌”與“非正軌”的真正定律。

    不符合“替對粘韻”者,是古體詩,不是格律詩。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古體詩名篇不勝列舉。例如:

    次北固山下

    王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是王灣不會寫格律詩或故意“意境第一,不拘平仄”嗎?不是!是寫古體詩,本來就沒有嚴格的平仄押韻規則!若用近義字“雙”替換“兩”,檢測結果顯示“平仄符合要求”,截圖如下供探討交流。

    同一首詩,同一網站的檢測工具,檢測結果為什麼會有不同結果呢?是因為,詩界“前寬後嚴,仄寬平嚴”的潛規則在起作用。詩界平仄變格潛規則是,越靠近格律詩句末字,平仄要求就越嚴格!因此,詩界認可的是“三仄首”、“三仄中”變格為“寬格”,而不認可“三仄尾”!理論依據可見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平仄竿”截句法,可見本文如上相關截圖,歡迎參與探討交流!

    本文結束語

    入韻與不入韻只是格律詩平仄句型分類依據之一,而不是格律詩“正軌”與“非正軌”的判定標準。

    替對粘韻”才是格律詩“正軌”與“非正軌”的判定標準,是格律詩賴以存在的基本規則,是格律詩古體詩的分水嶺和試金石。

  • 5 # 耐嚼妙手

    【忠告/吳新民】

    無知之人莫亂吹。借人學問更可悲。

    詩歌世界沒有規。自然法則韻自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對女人說心若清淨風奈我何,是不是這個男人對女人沒有動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