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兒閱讀伴聽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孩子出現推脫問題的情況說明孩子的主觀意識開始增強了,他們開始有了自己想法和意見,不想被身邊的人左右。這個時候父母的做法對孩子很重要,我們要去正確的引導孩子,不能讓叛逆升級。

    怎麼應對不聽話的孩子

    1、當孩子做某些不對或者令人不愉悅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忽視他,他看到自己的做法沒有引起關注的話自然就會停止;

    2、當孩子遇到棘手的問題時,不要去幫孩子想解決辦法,讓他自己一個人去處理,後果自己承擔,讓他知道什麼是責任感;

    3、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情緒容易激動,父母不能以命令的口吻去責怪或教導,要靜下心來以朋友的方式去交流溝通,間接的引導;

    4、自己做好孩子的學習榜樣,孩子會潛意識的跟著父母學習;

    5、保持好足夠的耐心去尊重孩子,要學會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問題;

    6、保持愉悅歡快的家庭氛圍,讓家裡不要太過壓抑;

    7、多與孩子交流互動,父母多帶孩子一起出去玩。

    當孩子不聽管教時,應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嘗試著走入孩子的內心,耐心地找尋孩子如此行為的真正原因,當媽媽把思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上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同時,媽媽也會釋放掉自身的負面情緒,就能避免打罵孩子了,通常,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媽媽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所以,當媽媽無法平靜下來的時候,要暫時離開孩子所處的環境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來管教孩子,天下沒有哪一位媽媽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但無數事例證明,沒有一個孩子是在打罵中成才的,棍棒威嚇可能會起作用,但只是暫時的,不會持久。

    為了使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好媽媽必須拒絕打罵孩子,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循循善誘,以理服人,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和一片快樂的天空。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2 # 芒果英語

    喜歡推脫可能存在下面幾條原因:一是害怕承擔責任,被懲罰。二是孩子處於叛逆期。三是孩子缺乏自信心。

    如何養成孩子做事不推脫,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出發

    1、咱們家長要以身作則,首先要做到不找藉口。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曾經發表過一篇論文,根據人體大腦生理學和心理學,孩子兒童時期會記錄家長或者是相當於家長的人的做事方法,它會成為孩子的“外部經驗”將永久不衰的記錄在孩子的“人格”上。每當孩子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大腦就會自動播放家長給予孩子的“外部經驗”。

    有一次家訪,家長榨了一些新鮮的橙汁,用玻璃杯盛著。當咱們聊到孩子的英語成績的時候,突然“哐當”一聲,有玻璃碎裂的聲音傳來,原來小金在喝果汁的時候,不小心杯子從手上掉落,摔成了一片一片的玻璃渣。雪白的大理石地面混合透明的玻璃碎片和橙黃色的橙汁,非常的刺眼。

    家長立馬就對孩子一頓痛罵,結果在罵的時候,家長自己的杯子也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哐當”一聲成了碎片。

    家長連忙解釋因為杯子太滑的原因,為自己開脫。小金臉上掛滿了質疑的表情,結果家長找了更多的藉口來搪塞,從表面上看家長佔了上風,保住了自己作為家長的面子,但是實際上這種做法成為孩子的“外部經驗”,對孩子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孩子以後遇到這類事情,也容易找藉口來逃避責任。

    其實孩子就是咱們的一面鏡子,咱們做事或者對待事情的做法,孩子就會依葫蘆畫瓢複製下來。所以咱們家長做出一些事情的時候,要多找主觀的原因,而不是推脫責任。在咱們的影響之下,孩子必然也會成為一個勇於承擔責任,不找藉口的人。

    2、孩子做錯事情時候,咱們要寬容孩子。

    咱們家長朋友,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不要採取批評和責怪。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剛才的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咱們不用一味的去責怪孩子,“讓你小心點,你就是不聽,結果把杯子打壞了吧”。如果採取這種做法,那麼下次孩子,不小心摔碎杯子的時候,他就會把自己的責任撇乾淨,而把這個摔碎杯子的責任推給小貓、小狗等其他的東西上。

    這個原理其實很簡單,在學心理學裡有一個“歸因”理論。大概是這樣的一個事情最後做成或者沒做成,可以分成兩部分的原因“外因”和“內因”。

    當孩子不小心做錯事的事情時候,如果咱們的態度是包容的,那麼孩子就更有可能去找客觀原因,把失敗歸結為自身的原因。

    相反如果咱們的父母的態度是責備或者是苛責,比如怪孩子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這個時候孩子就因為害怕,把自己犯的錯誤歸納為“外因”,從而為自己開脫推卸責任。

    3、咱們應該要鍛鍊孩子的勇氣,提升孩子的自信,同時誇獎咱們孩子的誠實和坦誠。

    當孩子做錯一些事情的時候,如果承認自己的不足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的。這種情況下會把孩子的弱點暴露出來,如果咱們孩子缺乏自信心,遇到這種情況,容易退縮。

    這個時候咱們一定要鍛鍊孩子的勇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有足夠的膽量來承認自己的不足,來改正它。

    同時當孩子主動承認自己的不足和暴露自己的缺點時,咱們要誇獎孩子,給孩子鼓勵。比如咱們可以這樣誇獎“寶貝,你非常勇敢,能夠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非常了不起!”

    最後這裡有一個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比如之前孩子自己丟三落四沒拿作業回家,卻推脫是其他孩子拿了自己的作業,所以沒拿回來。咱們可以這樣問孩子“為什麼你選擇不把作業帶回家呢?”

    比如孩子經常晚到,他會找一堆的理由。但是我會這樣問孩子“為什麼你不選擇按時起床呢?”

    這個時候孩子就容易聚焦到自己做事情的決定和行為上,瞭解到自己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 3 # 李婷婷Connie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想想自己或者其他家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做過哪些事情,孩子的行為大都是從模仿開始,然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 4 # Iago羽人

    這是一個通識性問題,5歲以上都會普遍存在。

    首先,他們的回答客觀來講,也不是錯誤的。東西不是他們碰掉的,或者事情不是由他們引起的,拒絕是一個可以理解的反應。

    那麼這種反應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

    “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這句話基本上是他們的行動邏輯,不是自己行為的後果,他們可以堂而皇之的拒絕。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內心自我認知建立,有自我主導事情的潛在需求,不希望服從他們認知之外的規則,或者輕而易舉的服從其他人的主觀要求。一方面他們在顯示自己的獨立和做事風格,一方面他們覺得不是自己的事情,有權利不做。

    如何形成的這種行為呢?

    父母教育要把握兩個基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可以幫忙做”,也可以簡述為“照顧好自己,幫助好別人”。這兩個緯度是不能有所偏廢的。否則孩子要麼依賴家長過度,要麼自我界限過於明顯,都會在教育結果上讓人憂愁。

    其次,父母需要足夠好的尊重他們,需要他們幫忙,就用禮貌的話語請他們幫助,而不是家長命令似的。這個方式觀念很難在家長層面轉變。因為長久以來的慣性認識,從來都沒有給予孩子足夠多的尊重和禮遇。

    孩子,在你面前也是一個平等的個體,需要用社交的方式處理平常關係,用關愛的方式處理親密關係。

    教育孩子需把握一個基本原則:平等的尊重。沒有隸屬關係,沒有行政威權,用正常的社交方式相處(尊重為先,禮貌有序,和諧共贏),才能建立一個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有進退的行為模式。這一點在日後尤其重要。

  • 5 # 阿彩老師

    從你的提問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他缺乏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現代家庭孩子生活環境優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的還是獨生子女,他們衣著很講究衛生,但是家庭衛生打掃從來不參與,教室衛生打掃還需要老師指導,沒有主動打掃的意識,有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之態。

    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那我們又該怎樣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呢?下面我就談談我的看法。

    1.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無論是家庭還是班級,都是一個集體,是個人成長的搖籃,孩子離不開集體,就像魚兒離不開水。要讓孩子認識到,揀一張垃圾紙,使周圍環境整潔了,孩子們的生活就會更舒適。相反,如果是班級一張垃圾紙沒揀,很可能就會損壞一個集體的榮譽。那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了。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儘自己的能力為集體爭取榮譽。

    2.利用班會,分辨是非。先收集孩子們平時的表現情況,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讓孩子們自己來分辨哪些行為是“是”,哪些行為是“非”,切實提高自己行為的認識意識。

    3.分組競賽,增強團體意思。在衛生、學習、紀律各方面分小組展開競賽。班級內設定小紅花評獎制度,頒發流動紅旗加以鼓勵。

    4.榜樣教育,力量無窮。首先要求小幹部帶頭做表帥,為普通同學做榜樣。二是評選做的好的同學為積極分子,樹立標杆,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力爭上游。曾經有個一年級的男孩,長得白白淨淨的。有一天我讓他去扔垃圾,他竟對我搖搖頭,說太髒了。然後,我笑了笑,沒有直接批評他。我衝著班裡其他同學喊:“誰願意去扔?”其他同學都爭先恐後。這個同學看了以後很不好意思,對我說:“老師,那明天我去扔。”我點了點頭說:“好的。”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可以渲染。

    5.家校合作教育,形成合力。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以家庭教育為基礎的,只有家庭教育中,多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分擔父母的責任,長大才會成為一個有責任的人。所以家校合作,共同教育,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總之,孩子有不良行為,我們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反思,孩子在幼年時,我有沒有進行及時教育。

  • 6 # 徐州市潤星殘疾人之家

    現實中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行為,因為孩子少了缺乏集體生活,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能縱容孩子這種行為繼續下去!結果真的不可想象啦!我們這些特殊的孩子都要互相幫助互相照顧的集體!

  • 7 # 小小思維家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父母要善於觀察和發現孩子的問題,在平常生活中有針對性地幫孩子培養責任感。

    父母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最深,所以父母要從自身出發,言行一致,做一個有責任和有擔當的人。比如孝敬長輩,主動幫助別人,潛移默化的感染孩子,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擁有強烈的責任感。

    父母要捨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

    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提供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比如收拾玩具,媽媽曬衣服時讓他幫忙拿衣服,幫小朋友找玩具。培養他的獨立和動手能力,他不僅會有成就感,還會慢慢學會主動做事,勇於承擔。

    孩子做錯事,就要讓他承擔相應的後果

    孩子有時犟起來真像頭小牛,做錯了事就會哭,不願承認錯誤,更不願承擔後果。父母可以減少他看電視的時間。讓他感受到有的行為一旦做了,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這樣他才會理解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鼓勵孩子多想多做,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 8 # 夢裡千百步

    習慣都是從小硬教育開始的,在我很小勺子還拿不太穩的時候家人就讓我自己動手吃飯,飯粒掉了必須拿回來吃了,掉地上必須撿起來吃了,米飯絕對不能留下一粒沒吃完,吃飯不能發出聲音,還有很多很多,以上做不到就是捱打,不給飯吃。慢慢的長大後才會發現這種硬教育的好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款卡羅拉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