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棠口文化
-
2 # 浮華背後4887
慚愧之至……
本人自小就痴迷於武俠小說,並深深的迷戀其中……!
每一個男孩子從小皆有一個武俠夢,夢想自己武功蓋世,忠肝義膽,義薄雲天,愛憎分明……!
傳統文化歷史著作《隋唐演義》《薛剛反唐》《岳飛傳》,《楊家將》,《封神演義》,《童林傳》,四大名著裡除了《紅樓夢》沒有拜讀之外,剩下的《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皆挑燈夜讀……《隋唐演義》《薛剛反唐》所讀之作數不勝數。
祖國港臺作家金庸,梁羽生,古龍……等名家所著作品更是風靡於世,《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鹿鼎記》《倚天屠龍記》《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笑傲江湖》……不計其數。
很慚愧,從小所學的歷史知識,所明白的民族精神大義等,民族氣節,絕大多數都是從以上所有武俠著作中獲得的。
當然還有當時風靡於世的言情小說,瓊瑤,張愛玲,三毛等名家作品也拜讀甚多。
而嚴肅文學作品則極少涉獵,僅於成年之後偶爾翻閱幾篇。
至於武俠小說與嚴肅文學的分界線而言,我以為,前者是於歷史通俗化傳播,後者是於社會倫理,哲理性分析。
-
3 # 山花爛縵
武俠小說和嚴肅文學之間,真得有一條明確界限嗎?你怎麼看?
本人理解分析:武俠小說屬性通俗文學,與嚴肅文學之間,有很多的不同點,武俠小說娛樂性強,隨著影視化的發展體現,己是家喻戶曉喜聞樂見!
嚴肅文學穩重,踏實。屬於高雅文學,嚴肅文學具有哲理性,邏輯性。可塑性,學術性。讀後滌盪心靈,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通俗文學讀後讓人,歡心鼓舞,隨讀而悲,讓人感受多多,喜歡為上。
通俗小說和嚴肅文學兩者沒有嚴格的界線,想去界定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如:〈西遊記〉有人說是通俗有人說是嚴肅文學,爭執不下。對讀者也說旡所謂了!!
如果非的界線區分,可以從兩個方面區分分析。從內容去看通俗文學談重情節,和故事。
嚴肅文學更看重哲理性,語言,細節。等等……總之自己高興有樂趣,心歡愉樂,願意讀就很好了!謝謝!
-
4 # 老彪看小說
武俠小說屬於通俗文學這個大類,而通俗文學與嚴肅文學之間一個是豐富人類精神領域的,另一類是拔高人類精神層次的!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學發展到現在一直存在著一條鄙視鏈,寫工具書的瞧不起寫純文學的,寫純文學的瞧不起寫小說的,這裡的小說指藝術系比較高的文學作品,也就是以金庸為代表的武俠類小說,而現在網路文學成為了主流文學口誅筆伐的物件。
嚴肅文學從根本意義上來講,嚴肅文學語言精煉,立意深遠,紮根於當代社會背景,探索對人性的認知,能反應或體現深刻的時代問題,而嚴肅文學最終的目標是使讀者拓寬對社會和生命的理解,洗滌讀者心靈。
嚴肅文學一般注重意境,以諷刺社會和影射黑暗為根本,以阿爾貝.加繆(卡繆) 《局外人.鼠疫》,卡夫卡《變形記》,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米蘭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為代表作品。
中國的嚴肅文學代表為《朝花夕拾》,《春華秋實》,《寒夜》,《圍城》,《活著》,《空巢》等,這些作品都有很深刻的時代性,反應了某方面時代的特性,有很高的藝術精神,對社會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動時代更好的發展!
通俗文學——武俠小說相對於嚴肅文學,通俗文學行文更加隨意,不太刻意追求對社會的教育意義,故事性相對更強,有很大的娛樂性和消遣性,所以通俗文學也叫大眾文學,不同於嚴肅文學的高而雅,他更貼近生活,受眾更加廣,市場也更大,從明清的章回體小說到如今的網路小說,通俗文學的生命力越發強勁,這也得力於其所擁有的龐大的讀者群體!
而武俠小說正是通俗文學的一個代表性產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武俠小說繁榮發展,以金古梁溫為代表的武俠作者其實很大程度上拔高了武俠小說的地位,他們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而自從這四位相繼封筆後,武俠小說也以極快的速度落寞消沉。
武俠小說可看作現代網路文學的雛形,是一種精神上的消費品,但其高明之處就是在小說的爽感之上還保留了一定程度的文學性,也反映了那個時代讀者的精神世界,有較為深刻的社會性。
說武俠小說,金庸先生是繞不過的一個話題,在某個時間段他以一人之力提高了整個武俠領域的意境,“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也做到了的武俠中這個“俠”字,而再後期的武俠作品,更側重的是劇情與爽感,其思想核心比之金庸低了不只一個檔次。
總結:所以說武俠小說與嚴肅文學整體來說沒有極其明確的分界線,武俠小說能滿足讀者的精神領域,而嚴肅文學能提高讀者的精神層面,二者一個拓寬思想寬度,一個挖掘思想深度,但二者最終的作用都是服務於讀者。
二者沒必要分個高低,形式不同而已,作用也不同,武俠更多屬於娛樂消遣,嚴肅文學注重於滿足精神空虛。
以上均是一家之言,都是個人對文學大類的粗淺理解,酌情閱讀,儘量別噴!
-
5 # 東都萬安51730872951
是有一道明顯的界線的。
武俠小說作者可以根椐小說內容的需要可以任意的想象故事的情節,離奇,懸念,時空,天地,地獄,天堂,等任意約穿插,武俠小說那堅直就是和作者一起做著美夢。
嚴肅文學就不同了。他所記敘的人和事都是真實的,有的重要事項還要記入史記的,還要對歷史負責任的。
-
6 # 雪裡紅4326
文學作品,可以說是包羅永珍,縱觀世界,人世間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溶入其中。不論從那個角度而言,是天方夜譚,還是憑空想象。是從現實生活出發,還是從自己的親身實踐而論,都有不同的文學素材。做為一個文學作家,不但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熟讀一切歷史閱歷,要有常人不能比的獨到之處,常人不能比的構思,奇特的聯想及奇思妙想的想力……慢慢地形成一個自己獨特的風格,翹佔巢頭,獨領風騷一一武俠小說。武俠小說與嚴肅文學,總的來說,有所不同。猶如一個大的框架裡,所包容的不同形式的某一部分,形形色色,結構錯綜而複雜。而嚴肅文學,已切合實際,不參雜任何水風和那些不琢邊際的問題,琢重闡述新人新事,謳歌社會的正能量……以上幾點,這也是我一點片面之詞,碟碟養魚,我水平有限,如有不到之處,還望文朋詩友,多多的海涵和諒解!
-
7 # 春潮雜貨鋪
首先,我們得區分二者
嚴肅文學即透過文字來表達對人性的思考和對世界的認知,希望透過文學來啟示人類,以達到影響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這一目的,其思想影響深遠,令讀者讀後滌盪心靈,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而武俠小說是大眾文化的一種常見形態,是由文人所創造的、以大眾傳播媒介為載體、按照市場機制運作的、旨在滿足讀者的愉悅性消費的商品性文學。
兩者的出發點使一者著重對映人性思考,一者著重令人驚歎愉悅
再從內容上去看
武俠小說注重情節和故事,嚴肅文學更看重語言和細節。通俗文學的語言總是淺顯易懂,小學三年級以上就可讀懂,它只要能保證情節的流淌,就算完成任務了。而嚴肅文學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表現力,總是不惜將語言進行千錘百煉。新文學上百年的歷史,湧現了許多語言大師,魯迅、曹禺、老舍、沈從文、汪曾祺,還有當代的餘華、王安憶、畢飛宇等。而嚴肅文學的細節描寫,最大限度地追求一種清晰與逼真的效果,這種真實是一種環境嚴格限定下的真實。比如寫農村,就要問,什麼時候?哪裡?那裡的經濟條件怎樣,在這樣的條件下人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會做哪些事情,會為哪些事情爭來爭去?
兩者的出發點就標明瞭兩者之間界限分明
-
8 # 夢露居士
一直以來,武俠小說被視作通俗文學,不受重視。很多人認為武俠小說裡都是些打打殺殺,以宣揚暴力為主,滿足人的低階趣味,無法與嚴肅文學相提並論。
武俠小說真的上不了檯面,無法成為嚴肅文學嗎?嚴肅文學,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廣義的嚴肅文學,包括嚴肅文學(狹義)與純文學。文學總是反映著人的屬性,而人作為人,具有三種屬性:動物屬性,社會屬性和自由屬性(也就是人超越現實的衝動)。不同的文學,就反映著人的不同屬性。
如果一種文學反映的是人的動物屬性,如性與暴力、愛情與死亡,那就是通俗文學。
如果一種文學反映的是人的社會屬性,如人與社會的關係,人在社會中的奮鬥與沉淪,那就是嚴肅文學。
如果一種文學反映的是人的自由屬性,如人力圖掙脫現實束縛,追求自由的衝動,那就是純文學。
當然這三種文學型別之間沒有一條明確的界限。一部文學作品可能會同時反映人的這三種屬性。比如《紅樓夢》主要描寫了賈寶玉對自由的追求,屬於純文學,但其中也有對於性和愛情的描寫,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武俠小說以武打場面吸引讀者,主要反映的當然是人的動物屬性,屬於通俗文學。但很多優秀的武俠小說,如金庸先生的十四部武俠小說,也反映著人的社會屬性與自由屬性。比如《笑傲江湖》膾炙人口,但這不是一本單純的武俠小說,金庸在其中傾注了自己對於政治和人性的思考。正如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的後記中所說:
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就像大多數小說一樣。這部小說透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劃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不顧一切的奪取權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況,過去幾千年是這樣,今後幾千年恐怕仍會是這樣。……“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口號,在六十年代時就寫在書中了。任我行因掌握大權而腐化,那是人性的普遍現象。(《笑傲江湖》三聯版後記)
讀《天龍八部》必須不流讀,牢記住楔子一章,就可見‘冤孽與超度’都發揮盡致。書中的人物情節,可謂無人不冤,有情皆孽,要寫到盡致非把常人常情都寫成離奇不可;書中的世界是朗朗世界到處藏著魍魎和鬼蜮,隨時予以驚奇的揭發與諷刺,要供出這樣一個可憐芸芸眾生的世界,如何能不教結構鬆散?這樣的人物情節和世界,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大超脫,時而透露出來。而在每逢動人處,我們會感到希臘悲劇理論中所謂恐怖與憐憫。(《天龍八部》三聯版《陳世驤先生書函》)
《天龍八部》揭示了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執著,因而不能自由。比如段譽執著於神仙姐姐,蕭峰父子執著於復仇,虛竹執著於做和尚,慕容復父子執著於復國,逍遙三老執著於愛恨,段正淳執著於情慾……這些人都經歷著人生之苦,唯有徹底放下執著,才能解脫,正如掃地僧點化了蕭遠山、慕容博一樣。
所以,金庸武俠雖然是通俗文學,但其中並不缺乏嚴肅性。可以說武俠小說與嚴肅文學之間並不存在一條嚴格的界線。武俠小說是通俗文學,但其源頭可一點兒也不通俗。武俠小說傳承的是中國幾千年的俠文化,反映著人與政治制度的衝突,以及人對自由的嚮往。
到底什麼是“俠”?這是一個流傳了幾千年,卻又不斷變化的概念。
在《史記》中,司馬遷記載了漢代幾位著名遊俠的事蹟,寫出了一篇《遊俠列傳》。雖然司馬遷知道,遊俠們“以武犯禁”,但他卻仍在《遊俠列傳》中對遊俠們的精神大加讚賞:
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戹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而布衣之徒,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此亦有所長,非苟而已也。(《史記·遊俠列傳》)
司馬遷認為,遊俠的優點在於重承諾、輕生死、扶危濟困,這其實代表了華人的血性,代表了華人對於強權的反抗。
唐朝是一個浪漫的朝代,唐朝的李白是一個浪漫的詩人。李白也向往有血性的遊俠,他也曾學過劍術,《新唐書·文苑傳》裡說過,李白
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
李白寫過一篇千古傳誦的遊俠詩:《俠客行》。在詩中李白歌頌了幫助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兩位俠客:侯嬴、朱亥,將俠客的豪縱、慷慨、重然諾、輕生死描繪得淋漓盡致,讀之令人熱血沸騰,豪氣頓生!
俠客一直被中國的文人們所喜歡,因為俠客代表了華人心中對於自由的嚮往,對於強權的反抗。難怪倡導集權政治的韓非子要罵道:“俠以武犯禁”。
金庸先生在十四部小說中描寫了各位不同的俠客,以金庸小說為代表的武俠小說,傳承中國自先秦以來便流傳著的俠文化。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雖然為了吸引讀者,充斥著很多通俗的內容,但其中並不缺乏對人的社會屬性、自由屬性的反映,因為離開這兩種屬性,便不能稱之為“俠”了。
回覆列表
試著用欣賞嚴肅文學的方式開啟武俠小說的兩大宗師金庸和古龍的作品
金庸的作品更傾向於現實主義刻畫:金庸先生筆下人物,多半有歷史可考,如武當七俠,泉真七子。
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金庸也在《倚天屠龍記》小說序中指明,歷史上七俠中六俠原名為殷利亨,為了與其他六人名字一致改為梨亭。
更有尹志平由於角色過度深入人心,被要求換名。
《天龍八部》中的宋遼兩國民族的矛盾,尤其江湖中人狹隘的民族主義,透過主角蕭峰戲劇性的人生得以展現,當蕭峰看見宋兵擄掠遼人平民,與遼兵屠殺宋人又何異,突然的覺悟,善惡又何曾絕對。
正如詩中所云: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而武林人士的恩怨情仇,也不過是包裝過的人世悲歡,逃不出的貪嗔痴。
古龍的作品則充滿著浪費主義色彩大膽幻想,肆意架空。
決戰紫禁之巔(《陸小鳳傳奇》),一界平頭百姓之間的勝負,竟可以凌架於無上皇權。
透過誇張的描寫,挑戰森嚴的等級限制。
女人如衣服,兄弟是手足,便送衣服還送宅院(《小李飛刀-多情劍客無情劍》)。
不僅可以自名“尋歡”,更有號稱“快活王”,各類大不宮主,更是不計其數。
那些小說中極致渲染的以致光怪陸離的江湖武林,其實倒映的,不還有些人的慾望,有些人寂寞。
古龍之揮灑飄逸如詩仙李白,金庸之磨勵沉鬱好比詩聖杜甫。
雖然,我舉了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
emm畢竟,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是李杜過後千年的事了。
與你共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