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興仔扒娛

    有些情感,可以感受,卻覺得話語能傳達的只是冰山一角,不如文字力量來得清澈。

    有些電影,會很喜歡,會覺得文字能承載的不過吉光片羽,不如影像力量來得真實。

    比如《戀戀風塵》、《強尼凱克》……

    縱使把《戀戀風塵》看再多遍,我也寫不出那份撥動人心絃的心靈共振,總覺得那段被吳念真批判太過平淡的初戀的處理於我卻是不可言說的深刻,深刻到每次都會難以抑制的大哭不止。

    在各個方面,《強尼凱克》自然是不及《戀戀風塵》,單說對情感細膩卻不張揚的隱藏手法,黃熙離侯孝賢還有很長一段修行;只是,我能在《強尼凱克》中看到緩慢形成的大師雛形。看完首映聽到有人批評,像是除黃熙外的整個團隊完成了整部電影的製作;那是否可以類比為,侯孝賢的電影也是除其之外的整個團隊所完成的?

    從主觀上講,我很享受影片所製造的氛圍,那份像在講什麼卻又沒有講什麼的泛生活化處理,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情感捕捉,沒有摻雜任何目的和企圖,只是在向觀眾展示生活的原貌。也就像影片開場地鐵裡圓滑過渡的長鏡頭,把三位主角來與去的對比關係一下子就襯托出來了。

    對臺灣新電影的致敬

    對《強尼凱克》懷有極大期待其實還是臺北電影節四項大獎的緣故。到影片開始,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侯孝賢監製,其團隊輔助完成的。

    或多或少,《強尼凱克》裡面都有些侯孝賢的影子,或者說,黃熙想要致敬的地方。

    徐子淇一直接到陌生人打來尋找強尼的電話,《好男好女》中梁靜也遇到過類似狀況,接到陌生人的電話,也收到曾經的日記傳真,她那麼聲嘶力竭的詢問著電話那頭阿威的情況,甚至把電話那頭的人當成阿威,留給她的卻只是一片空白。但在《強尼凱克》中,電話所傳遞出來的主被動關係被倒置了,徐子淇雖仍作為被動一方卻沒有主動詢問或尋求,從這個角度上講,她就像是《好男好女》中電話那頭的陌生人,被動卻帶有強烈的主觀意識(在這段岌岌可危的感情關係中徐子淇也一直是相似的心理)。但是,徐子淇又有著和梁靜類似的矛盾,她看似獨立(開旅館)卻十分依賴(男友),一直沉溺於過去(女兒),也在試圖擺脫桎梏(分手),她在不停的人格轉換中感到厭倦,她渴求一個穩定的狀態,所以她選擇不解釋和離開(逃避)。

    徐子淇和張以風在隧道開車(酷似逃亡)的片段,很容易想起《千禧曼波》開場:舒淇在天橋舞姿弄發的樣子有多美,他們在隧道飛舞得就有多自由。和《強尼凱克》一樣,薔薇最後也選擇了離開,在冰天雪地的日本對著空曠的大街堅持傲然開放,從這點上看,不管是薔薇還是徐子淇,她們對離開都保持著一種天真童化的態度,即將其視為解決對現實不滿問題的積極方法。薔薇能在日本與陌生人對話;徐子淇(更甚)能對張以風傾吐真言、隨後又任由他闖入自己的小天地都是不二鐵證。也正如《千禧曼波》中存在著難以言明的感情,徐子淇和張以風呈現給觀眾的始終都是一層模糊不清的曖昧關係,像是隔著一層紗紙,極具誘惑,卻看不真切。

    首場QA的時候有人提到《一一》,當時不甚理解,回家看完之後才有所頓悟。說到底,《一一》是專屬於楊德昌的臺北故事,有楊德昌作者標籤一樣獨有的客觀殘冷,有那份生長於此卻又恨不得撕碎它的分裂情感:他對臺北又愛又恨,便讓所有人在這裡相遇或重逢,編織情感聊想未來,卻又在默默地撲滅正在燃燒的火花。可能是女性導演天然的溫柔所致,《強尼凱克》傳達出更輕的觸覺,像蜻蜓點水,點到即止,不做過多的拘泥,更多則留給觀眾遐想。如今回想起來,影片確實一直帶有黃熙過於主觀性的個人情感,在鋼筋混泥堆砌而成的冰涼都市,這似乎有種略顯格格不入的溫馨。

  • 2 # 職業影迷牛哄哄

    這部電影的價值在於表述一種對生活的理解,嚴格講故事性太弱,很明顯放棄主流觀眾的文藝片。

    電影《強尼凱克》講述了在臺北的三個年輕人,在近乎靜止的生活中渴望著離開,又“推車”前行。 優缺點都非常明顯的電影。由於是侯孝賢監製,從影片對細節的處理上可以看到侯孝賢的影子,先描述主人公的某個吸引人的行為狀態,這個行為的資訊是不完整的,然後再展開的答疑解惑,這樣就讓本來平淡的生活題材有了足夠的戲劇性。 電影中的人物很多,生活化加上一些遊離在正常生活中的隱喻,就使得電影有種詩意。飛走的鸚鵡,總是打錯的電話,拋錨的車子,生活總是充滿誤會,總是停滯不前,總讓人想要離開。 但是,這樣單純的記錄生活狀態,然後加工提煉,從單獨的情節看很有意義,可並能表示故事是不重要的。《強尼凱克》甚至沒有什麼嚴格意義的主線,視線飄到哪裡就講哪個人,就成了一部需要耐心理解著去看的電影,不能成為真正的經典,也不利於發揮電影更多的傳播價值。

  • 3 # 做書

    前幾日辦公室總有“找人”的陌生電話打來,無論我們解釋“沒這個人”、抑或搬出警察來恐嚇都不奏效,電話總是前一個剛結束通話後一個就接著來。

    《強尼凱克》上映時拿了很多獎,又深獲侯導的讚美,一個新導演造出這麼大的聲勢,自然值得期待,日日盼著趕快出資源。

    後來終於如願看到了這部電影,不長不短的一百來分鐘,線性不明的故事情節、無厘頭的情緒爆發點,電影明明一直在講真真實實的庸碌日子,但當它們被撕裂在語義不明的個體生活中,看電影的人倒覺得那真實竟迷幻了起來。

    至於電影女主角的扮演者瑞瑪席丹,她個人的生活經歷已是那般不平常,換置到角色中,更是有力有馳,最重要的是,她長的挺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身家上百萬,你會把孩子送出去留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