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行聲樂吳老師
-
2 # 阿峰兒說
混合聲:簡單來說就是讓你的聲門維持在發出頭聲時剛剛好閉合的狀態,放軟你的舌根,加速空氣輸出的速度。
放軟舌根會讓你嘴巴內部的空間變得比較大,讓頭聲有比較多的空間進行共振,空氣的速度只要一旦提高,你聲帶接觸到的表面積就會增加,聲音的密度也會提高。
如何訓練:
1、我們要做一個帶有小Baby感覺的“Hey”123456717654321
這個動作會微微抬高你的舌根,方便聲帶邊緣比較容易可以振動出Buzz的聲音。雖然你的舌根是太高的,可是記得空氣一定要快、要流通、要順,下巴要儘量放輕鬆,不會出現越高的時候變成推擠、掙扎的感覺,或是嘴巴橫向發展。
2、我們用同樣的音節把字換成“en”來做練習123456717654321
這個練習我們留住了剛剛用了小Baby感覺的“Hey”所引匯出來的Buzz的聲音,然後讓舌根放軟,讓空間變比較大,空氣的流速一定要快,下巴要放鬆。
(不要隨著因越來越高產生憋氣或者是最想要擴大的感覺)
3、最後我們用“e”呃來做練習123456717654321
用“e”呃來做練習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的舌根要更加地放軟,口腔內部的空間要比剛剛“en”練習的時候變得更大,所以產生出來的音色會更圓潤更飽滿,
如果你做的是對的你會聽到你的聲音跟真聲是一樣的,可是你所使用到的力氣是平時使用真聲的時候一半以下。
4、如果你已經可以完成“e”呃的練習,那就可以用這樣的方式“e”完一首歌,之後用相同的力氣咬出原本的歌詞。
最後提醒大家由於混合聲真的很容易跟硬擠的真聲搞混,所以在練習的時候千萬要仔細的注意,身體所使用到的力氣,尤其是你的喉嚨,他會呈現安靜的狀態,
-
3 # 請對小楊心動
音準很多時候是耳朵,在你唱歌的時候,其實耳朵更重要,我們往往在演唱時忽略了用耳,要認真的聽自己唱出來本聲
才可把握音準和情感(一定聽過,帶著耳機唱歌的人,音樂聲蓋過自己的聲音,所以跑調)。
再就是要多聽原唱,也要用耳朵認真聽演唱者的聲音,人耳天生就有分辨能力,
你要從音樂中分辨出伴奏和人聲,將來甚至到每一層樂器.....
先練耳朵,再去談別的.....
顫音主要是透過氣息的控制,讓氣流像波浪一樣經過嗓子,就產生了顫音,有些人是透過嗓子來控制氣流,這種唱法很過時,叫震喉音,振幅很大,不自然。
高音問題---首先,教你一個簡單易學的,飆高音的技巧:嘴角夾個牙籤唱歌,不要掉,很容易唱高音。 (也就是常說的開內口)
每個人的音域都不同,有些人天生音高就很高,音高是需要練習的,(但要注意,不能過分疲勞,會把嗓子唱壞,)
唱歌前是要開聲的,喝點開水有助於把聲音開啟。聲音開啟後,就嗓子不會難受了。
-
4 # 民謠聚集地
唱歌中的混聲唱法具體怎麼運用到唱歌裡面
我來答
一:練習
1、先找到你的換聲點:
一般可以用“ma”斷開來唱音階,慢慢的升key,而且都要用真聲。當你唱到某個音,準備要破音了,或是破音了,你就試一下用假聲唱這個音,如果你覺得這個音對於假聲來說太低了,你的假聲唱不了,那這個音就是你的換聲點。如果你的假聲還能唱,那你就把音降一點,直到你的假聲唱不了為止。
然後運用以下和老師所教的方法,可以幫助你換聲點真假聲轉換使用混聲完美過渡。
2、日常練習:
一般可以用“NEY”來唱音階,因為這個發音是較有助於大多數人的聲帶閉合的!練習的時候,嘴型一定要誇張,發出來的聲音要扁扁的,這個對於解決壓舌根和聲音靠後的問題很有效。
不過注意,唱歌的時候一定不要把嘴放扁,那樣聲音會很難聽。練習完之後,記得還是要用其他母音來練習音階,因為把母音練習好了,你唱歌就不用受到那個字不好發音的困擾了。
3、實踐運用:
平常多結合老師的方法去練習,才可能熟練地將混聲運用到唱歌上。如果你肯每天練習的話,有天賦的話大概1個月左右可以初步較為熟練地運用在歌曲上。較長半年,不用再因為音域的限制而挑歌了。
當然,氣息、音準和節奏等基礎本身問題嚴重的同學忽略請先找靠譜的聲樂導師,先把基礎打好,再來考慮音域問題。
所以,只要用正確的方法練習,得讓你的喉嚨產生肌肉記憶,唱歌時你根本不用考慮換擋的問題,聲音自己會找到適合的共鳴腔。這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也是很多歌手或電視劇裡所說的:“忘掉技巧”、“忘掉招式”,不是說真的讓你把這些東西忘記掉,而是讓你把這些東西融入骨子裡,變成慣性。
歌唱時各部分的協調要求 :
1、站立姿勢
在站姿上不講究,甚至長期形成某種毛病,如低頭、仰臉、哈腰、鼓肚、彎腿、伸脖子,手勢動作僵硬機械不協調等不好的姿勢。
這些姿勢首先來說不雅觀,直接影響表現形象,更主要的是對正確歌唱狀態的形成造成很多麻煩,產生諸如歌唱通道不暢,氣息控制失調,聲音易造成擠、卡等到不良發聲狀態,成了歌唱狀態的錯誤組成部分。
2、氣息運用
氣息是歌唱的生命、動力和基礎。有人說:“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法,也就基本掌握了正確的發聲方法。”
3、歌唱腔體
歌唱時各共鳴腔體應該是充分開啟的,如此才能使氣息聲音通暢。
4、聲音的位置
聲音的高位置,是指充分的頭腔共鳴,也就是我們所強調的面罩共鳴。獲得充分頭腔共鳴的聲音,是一種集中、明亮、鬆弛且具穿透力的聲音。歌唱感覺比較鬆弛,音色比較明亮優美。運用哼鳴練習,可協調獲得高位置聲音。
5、歌唱咬字
要經過嚴格的歌唱咬字訓練,因為歌唱的咬字和語言的咬字是兩回事。語言咬字就是一般的講話,而歌唱咬字就需要和聲音、氣息、音色、音樂等歌唱技術密切配合並融為一體,才能達到理想的咬字效果。
6、音樂連貫
整體協調突出一點就是連貫。任何的音樂表現形式中,連貫的音樂線條都是極為重要的,可以說連貫的音樂線條是音樂表現的精髓和靈魂。
擴充套件資料:混聲發聲法是指喉頭的位置和咽腔開啟的長短、寬窄和收縮的比例調節到恰當好處的意思,就是無論唱哪個聲部、無論節奏的變化快慢、音色始終統一沒有痕跡感,並且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結合的密切。
方法是:
對著鏡子看著自己的喉頭,一邊小聲哼,一邊使喉頭向下移動。聲音往高進行時,喉頭要相應的向下慢慢移動。經過這種仔細而嚴格的練習後才能找到喉頭穩定的自我感覺。
二:結合
1、每個聲區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怎麼把他們合理的橋接在一起,為己所用,是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首先你要了解你的換聲點在什麼位置,什麼音區,在所在音區,上下兩度,做真聲假聲的處理後,把力量卸掉,收縮小腹,穩定你的喉位,我推薦低喉位的處理,發出一個“母”的聲音,去混合你要處理的橋接部位。
處理好的聲音,換聲點模糊,或者直接聽不到,而後聲音順暢。
2、邊緣化
聲帶閉合處理的邊緣化。
邊緣化,簡單說來講,就是氣泡音帶動你發出第一句歌詞的第一個字,而後緩緩的推出你要唱的歌詞,而後尾音壓一個行腔鍍膜。(嗯,嗚,額)等等很多處理。
邊緣化處理最好的歌手—陳奕迅可以去試著多感受。
邊緣化處理的好處,聲音鬆散中帶著穩定,尾音不散的為大成!
回覆列表
很多同學瞭解到“混聲”唱法的優點
1.唱高音不費力不用聲嘶力竭幹喊
2.可以達到聲音平衡,真假聲無痕切換
3.健康的發聲方式,對聲帶的損耗比較低
“混聲”的根本定義在於真假聲的結合,也可以說連線真假聲中間的聲音,那我們在訓練混聲之前最起碼要知道什麼是混聲,然後去嘗試模擬出混聲的狀態,再透過訓練去熟悉這種發聲感覺
我們知道所謂“真聲”是從我們口腔發出來的,“假聲”從鼻腔發出來,因為中間硬顎的干擾,所以導致真假聲不能天然的融合在一起,大部分人沒辦法發出唱歌需要的混聲的原因在於真聲太多了,也就是聲音都從嘴巴出來了,沒有進入到鼻咽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位置共鳴,所以聲音很白很乾更沒辦法再往上走。問題知道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聲音更多地進入到鼻咽腔,關於這個感覺怎麼找,如下圖
當我們發出一個“en"的時候感覺聲音在口腔部分還是比較多的,由”嗯“轉成"eng"的時候我們會感到舌根是向上推的狀態,會跟小舌頭貼在一起,這時候我們發出“eng”的音會感覺鼻咽腔震動明顯,聲音大部分進入到鼻腔,嘴巴也可以適當開個小口,其實這正是我們常訓練的“哼鳴”,科學的方法都說在哪裡哼就在哪裡唱,因為一個正確的哼鳴就是一個混聲的狀態,同學可以自己先嚐試一下。對於那些目前不能完成的歌曲我們也可以嘗試先用哼鳴的狀態去小聲哼出來,注意聲音保證不能漏氣聲音不能散,只要聲音保證集中,就證明是對的
但是問題來了,很多同學沒辦法做到真假聲的連線,真聲到達一定高度就開始破音,直接轉成假聲,假聲虛弱漏氣,真聲力量又太猛,所以兩者沒辦法統一。我們先要做到聲區的連線,然後再去慢慢加強我們的“混聲”。
下面核能預警,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聲區連線方法!也是效果最明顯的,仔細看
第一種捲舌,該方法在“SLS”的7個步驟中有講過,將我們的舌頭模擬成類似吸血鬼的樣子,出氣時會發出類似一種“zi"和“wu”音之間的感覺,我們把氣流加強,從低音拉到高音,從說話聲音的位置拉向假聲位置,你會不會驚奇地發現聲音沒有了斷層,連線起來了!道理在於捲舌的時候我們口腔內部是通開的,同時舌根沒有力量,口鼻咽腔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聲音自然連線到了一起
第二種吐舌,跟“咽音訓練法”的第三步相同,將舌頭最大化吐出,舌尖向下不能後縮,笑肌要撐起來,儘量把上排牙齒露出來,這個是關鍵哦。嘗試發音會感覺鼻咽腔的共鳴非常明顯,我們試著發“ei”這個音,同樣把聲音從低拉到高,想象向遠處吶喊一樣,中途動作千萬不要動(氣息持續給,舌頭不能後退),我們會得到一條從下到上連線的聲音,到高音部分後會獲得咽音音質很明顯的“加強版假聲”。這條練習非常重要!可以增加聲帶閉合能力的連線聲區!
關於其他的連線方式,我們可以透過“打嘟嚕”,或者發窄母音“o”“u”“i”,從下到上,先要磨平聲音的斷層,斷層的根本原因在於共鳴位置的轉換和氣流的不穩定,但是我們經常磨合真假聲的平衡,控制力會越來越好的。
如果你經常訓練我上面說的聲區連線,那麼你會發現你的真假聲轉換變得越來越自然,聲音慢慢達到平衡的狀態,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擁有初步的“弱混聲”了,在一些輕柔的歌曲中能體會到訓練的結果。帶入到發聲訓練,我們要用窄母音,也就是小口音作為起點,因為一些閉口音很容易做到聲帶閉合,這樣真假聲才能都達到“關閉”的效果。例如你聽孫悟空說的那句“呆!妖怪!”其實就是很好的混聲發聲位置,當然你不能發成漏氣的聲音,一定是要集中的。類似的很多音比如“nay""gee""wee"都能找到聲帶關閉的感覺,多發一發會對你的聲帶訓練很有幫助,當你的聲帶機能越來越強了,混聲力度也會越來越強。
當“弱混聲”逐漸達到平衡和良好的控制的程度我們試著將混聲力度加強,簡單的說如何把弱混加強成為“重混聲”,第一氣息支撐要加強,腰腹繃緊的感覺會更明顯,類似你在搬重物時核心收緊腰腹用力的那個感覺,加強氣息支撐後,對抗的感覺會更明顯,聲帶閉合力量也會加強聲音自然更集中。第二就是母音轉換,在前一步訓練的窄母音小口音,我們嘗試穩住這些音慢慢把口腔空間放大,空間更大共鳴更豐富,聲音會變得更有張力。小竅門,增加“混聲”力量,我們多學貓叫,發“MIAO”這個音,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保證聲音始終不能散掉,能很好的突出你聲音張力的一部分,而且還能磨合你的聲區轉換
聽了這麼多不妨自己試一下吧,“混聲”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重點是知道思路和方向,日積月累你的“混聲”肯定會越來越熟練的,另外我想說聲樂本身就是很抽象的東西,如果想深入學習肯定是需要找老師的,我寫這些也是想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給一些同學啟發,如果一時半會不能領悟的同學也不要著急噴,多思考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