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夜學習分享

    孩子叛逆怎麼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孩子見到人不愛打招呼怎麼辦,其實這些都是在孩子幼兒期的培養方式造成的,而不是孩子剛出現的問題。

    孩子出生是由父母決定的,孩子成長是大人決定的,孩子性格是大人寵出來的,孩子的胃口是大人喂出來的。

    父母決定了孩子的出生,孩子身邊的大人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寂寞中長大的孩子社交能力弱

    社交這裡指說話、與人溝通,雖然我們認為都會說話,但是說話成度也是與撫養有大多關係的。

    一個孩子的語言能力,與成長環境密不可分,一個孩子在聲音中長大,那麼語言能力就強,一個孩子在寂寞中長大,語言能力就弱。

    如一個孩子被爸爸媽媽帶出來到外面,遇見同事或熟人,大人相互打招呼後,讓孩子叫叔叔阿姨或是什麼,如果這時孩子頭一抬,兩隻眼睛看著你,叫了叔叔或阿姨,叫的親切,那麼這個孩子一定父母陪伴時間很多,且還有爺爺奶奶在身邊,因為這個孩子小時候,身邊一定有很多人,家裡有很多交流的聲音,這樣孩子的言語能力就強且不會內向。

    相反的就是,家裡人少,孩子小時候看到媽媽在遠處正忙著做事,這樣孩子就會自己玩,沒有人溝通,這樣孩子就會內向,帶出來遇到熟人,讓叫叔叔阿姨,孩子就不會像前面那種一樣,可能還會低頭不說話,拉著大人快點走吧。

    這就是寂寞中長大還是聲音中長大,有情感和沒情感的區別,一定是有情感的言語豐富,沒有情感的一定是言語匱乏。

    所以,我們平時接觸的人有的是滔滔不絕,有的可能就是低頭不語,所以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影響到社交能力。

    那麼,如何讓孩子脫離孤僻,成的合群呢?

    (1)引導孩子的集體觀念

    讓孩子知道個人行為要相符社會的規範,讓孩子知道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幫助孩子在集體中樹立集體的概念。有些父母幫孩子完成課外作業,很多孩子的實踐活動都由父母幫助完成了,這些行為實際上人為地拉大了孩子與集體之間的距離,不利於群體意識的培養,對孩子的身心生長,必然會給孩子的將來生長留下隱患,而傷害孩子。

    (2)激勵孩子更多地參與集體活動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只要成績好就行,別的就不用管了。這是一種目光短淺的體現,沒有看到孩子健康發展的大局;有的父母常常擔憂孩子“被欺騙”,“被欺負”,其實這些顧慮是沒有必要的。挫折有時也是一次學習的機會,孩子在與同伴的磨合中更容易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行為,更能學會適應;有些父母認為自己的經驗足以代替孩子的實踐,只是告知孩子該怎麼辦,為什麼要讓他們學習呢?其實,父母告知“應該做”和“不能做”,而孩子自己對事物的體驗是有差異的,孩子只有在具體的運動中才華更好地掌握這些技能。

    (3)為孩子創造更多接觸社會的條件

    例如,帶孩子參觀、旅遊、參加公益運動,讓孩子感受到更多豐碩多彩的生活內容,幫助他們鑑別是非,自覺讓他們有更多的生活體驗,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4)幫助孩子與他人建立友誼

    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正常孩子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朋友的健全氛圍。孤單是人類不健康的情感體驗,克服孤單是孩子的健康發展,正常發展的前提。

    父母在改變孩子孤獨症的時候應強調這樣的觀點:這是英國哲學家培根早就一再強調過的,“缺乏真正的朋友才是最純粹最可憐的孤獨;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藥劑可以通向心靈的。”

    如此這般,才能讓孩子擺脫孤獨的壓抑,勇敢地面對人生。

  • 2 # 夢田的稻草人

    不知道您家孩子幾歲?男孩還是女孩?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不知道您家孩子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在回答之前,也非常建議您能多分析一下,看孩子的表現到底是屬於適齡行為?還是真的有您所說的屬於問題行為?

    另外,您說“孩子性格內向”,通常來說內向的孩子有著典型的優勢,比如能靜下來思考、樂於學習和研究,有豐富的內心等。您又說“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我非常想知道有什麼具體事例可以分享嗎,這樣我可以有針對性的給您解決方案。

    籠統地講:

    1. 性格內向的問題:

    性格的形成有遺傳的生理因素,也有後天養育方式和環境的影響。但是性格都是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不一定需要改,也很難改。只要在某些方面引導一下,讓孩子發揮發揚其性格中好的方面就可以了。 比如,內向的孩子沉穩,能坐住,善於學習,多肯定孩子,鼓勵孩子,發揚這些特點。

    推薦一本書:《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

    2.學習好動,注意力不好

    這個需要有針對性地給方案:

    如果是生理上的,那麼多給孩子增加活動量,消耗體內過盛的精力。

    如果是缺乏興趣,那就培養學習興趣,孩子對感興趣的東西都沒有好動的問題,並且半天不動地方,特別專注。 如果是習慣上的,那就培養習慣。比如用聽字,聽詞,找數字等很多遊戲方法可以鍛鍊孩子的專注力。還有在養育方式上也要注意,比如,孩子沉思時,孩子游戲時,孩子學習時,家長不要干擾,不要打斷,一會送水果,一會扇扇子這些都是打擾行為,要注意一些。
  • 3 # 雪地葬花被盜號了

    內向又好動…………你孩子只是還小,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二種辦法,一等他長大,這是未必的,因為有人六十歲了還像個小孩。二讓他參與家庭生活,比如到個垃圾,收拾碗筷,擦飯桌,掃地等等。

  • 4 # 大薇962

    許多孩子都聰明好動,由屬男孩突顯,小學一點學習問題沒有,中高學難講?

    這孩因屬輕度多動症,去專科理療糾症中心培訓治療,無需服藥,或其它療法,越早越好,將來畢成大器!

    切記,喜動腦聰再專注,方法得當可成大器!

  • 5 # 庭爸談育兒

    看得出來,題主因為這個問題也是深受困擾。

    不過,這裡麵包括了三個問題:1、性格內向;2、學習好動;3、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上如何體現好動的?不是太能明確題主的意思,是指上課時做小動作?東張西望?

    在這裡,權且按注意力不集中的理解來做分析並給出建議。

    同時要注意的一個前提條件是:注意力集中度,是與年齡有關,這裡題主並沒有說出孩子年齡。下面列一個參考值,幫助題主確認注意力的情況。

    2-3歲 3-5分鐘

    4-5歲 5-10分鐘

    6-8歲 10-15分鐘

    9-12歲 15-30分鐘

    注意力會受年齡的影響,呈現出年齡越低,時間越短的特點。

    同時,受環境的影響也很大,如果環境嘈雜,周圍有很多事情干擾,就會破壞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再次,與興趣有關,如果做的這件事情是孩子喜歡的,比如玩玩具,幾歲的孩子都能坐在那裡玩半小時一小時甚至更久。如果沒有興趣,哪怕只進行5分鐘,孩子也會喪失注意力。

    那麼,應該怎麼幫助孩子培養注意力呢?

    01、尊重成長規律,不去拔苗助長。

    為什麼這麼說,如果你要叫一個3歲的孩子,老老實實的坐著聽課半小時,這樣的事情是很難做到的。他表現出來的就是3-5分鐘的狀態,這時候你不能說他注意力不集中,而是一定要跟年齡結合起來看的。

    02、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培養一些興趣,讓興趣來幫助孩子養成更好的注意力習慣。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親子共讀,親子共讀是特別容易吸引孩子一起來進行的一項高品質的陪伴。只要能好好引導,讓孩子愛上閱讀,往往一段時間後,我這裡看到的資料,少則兩週,多則一個月,注意力就會呈現翻倍的增長。成效還是挺不錯的。

    又比如,不去隨意的打斷孩子在進行的事情,如果發現孩子玩玩具玩得非常入神,除非需要吃飯等必要的事情,儘量減少對他的干擾。讓他沉浸在專注之中。總是能專注做一件事情的孩子,未來在學習方面,也能在專注力上受益。所以,孩子並非簡單在玩玩具,而是在玩的背後,不斷的成長和學習。

    03、營造適合學習的環境

    這樣的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就是指,有安靜的、獨立的、不受打擾的房間,比如書房。輕環境,則是父母、家人、整個家庭的氛圍,是有利於孩子學習的。比如孩子專注寫作業,媽媽一旁盯著,一會說這個字沒寫好重好,一會問孩子渴了吧來喝口水,一會又要求孩子按自己的要求順序來寫作業。

    這些事情,可以留待一會休息時一併溝通解決,有意識的控制對孩子的干擾,就是在幫助孩子養成專注的好習慣。

    04、幫助孩子制定正確的小目標。千萬不要一上來就是顛覆性的高大難目標。

    比如發現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可以跟孩子談談,制定小目標,媽媽聽到老師反饋我們的注意力方面需要提升,我們來看看該怎麼做?

    發動孩子與你溝通,尋找方法,並且共同制定目標。這裡一定要切記,目標定個高大難的:從現在開始,每節課都要認真聽!基本上可以說,孩子努力幾次無法達到後,計劃就成空。也就無從解決問題了。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首先是瞭解孩子的想法,不論想法怎麼樣,先以鼓勵的態度來進行;其次制定一個你和孩子都認可的小目標,比如,至少一節課能認真聽課,認真聽課的標準就是,老師沒有投訴(或者是一節課都有積級舉手發言),這個目標難度低,孩子容易達到,執行一週後,再來提高目標:現在是二節課都能認真聽課,做到的話有獎勵。透過這樣的方式,透過孩子一步一步的實現小目標,同時建立起對自己的自信。

    這樣的自信,實在是太重要了,孩子有了信心,也就有了行動力。小目標就像是踏腳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因為起始目標小而質疑,只要改變,就是進步。

    另外,獎勵一定要兌現,承諾一定要兌現。並且頻率不能拉得太長,比如一學期,這樣的獎勵效果為零。必須是短時期內的,比如一週,半個月。讓孩子很快獲得滿足與成就感。

    05、最後,請給自己的孩子信任,請相信孩子能做到。

    父母的支援與信任,會是推動孩子行動的最大動力。有你的助力與肯定,加上正確的方向與合適的方法,用時間來證明,你一定能收穫到一個在注意力上獲得巨大變化的孩子。

    父母最好的態度是:先相信,再行動。而不是先行動,再相信。

    前者,相信你能,所以你做到了。

    後者,只有你做到了,才相信你能。

    你的信任會讓孩子努力,配得上你對他的評價。而你的懷疑,會讓孩子也在猶豫中挫敗,在失望中放棄。這是雙輸!

    希望以上的分析和建議,能給你一些啟發和幫助。祝福你和孩子!

  • 6 # 父母心理育兒

    孩子好動, 注意力不集中, 從孩子的專注力培養入手, 有助於孩子改進. 先來大概瞭解一下專注力的發展過程, 這樣容易抓住解決孩子問題的關鍵因素.

    專注力也就是注意力,注意本身並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而是感覺、知覺、思維等心理過程的一種共同特徵。它對心理過程起著積極的維護和組織作用,使心理過程處於一種積極的狀態,其本質是意識的聚焦和集中。所以注意力是完成各種活動的重要心理條件,能極大提高幼兒的認知程度,也是孩子今後能否有所成就的重要因素。

    專注力的發展過程:三歲前,孩子是無意識注意,完全的靠本能發展專注力。三、四歲時,依賴成人有計劃地提出他們能夠完成的任務和要求,幫助孩子培養專注力。五、六歲時,開始能夠獨立地組織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所以這個時期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最好時期。

    三歲前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屬於無意識注意。這種注意沒有預定目的,完全是處於本能反應。那麼該怎樣提高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專注力呢?

    1、用刺激提高孩子的專注力:鮮豔的顏色、奇怪的形狀、各種各樣的聲音、不同的味道等等這些物理特性的刺激,都是引起孩子無意識刺激的好方法。

    2、用興趣和需要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孩子本身的狀態是飢餓的,需要食物,那麼就用食物去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如果孩子對戶外的花草或者小動物感興趣,那麼就順著孩子的興趣,給他們提供這樣的機會,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三歲後的孩子,一般都會在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這時的孩子需要發展有意識的注意,這種注意力是有預定目的,這就需要孩子用一定的意志力來完成。那麼怎樣提高三歲後孩子的專注力呢?

    1、給孩子設定有情節、有規則、有角色的創造性遊戲。比如過家家、找不同、躲貓貓等等。孩子在玩這種遊戲時,必須要遵守遊戲規則,必須知道各種角色之間的任務和責任,必須按照規定的情節來玩。孩子的專注力在進行這種遊戲的過程中就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2、透過語言和手勢來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比如講故事、情景表演、猜猜看等遊戲來提高孩子對語言指令的注意,透過這些遊戲孩子學會用語言指令來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為,把這些語言指令變成孩子的心理活動,進一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 7 # 巧妙媽育兒

    一、瞭解孩子注意力發展規律。

    心理學研究報告:5—6歲孩子注意力能維持10—15分鐘;7—10歲孩子的注意力能維持15—20分鐘;隨著年齡的增長注意力會增長。這也是一般規律,個性存在差異,你可以觀察一下自家寶貝的注意力與年齡是否接近。

    二、改變方法。

    1.收走容易引起孩子分心的物品,學習桌上只保留與學習相關的用具。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被周圍的物品所吸引。比如玩具,孩子寫著寫著有可能就拿著玩,這會影響學習效率與作業質量,所以儘量減少與學習無關的刺激。保持孩子書桌的整潔,有序,不放孩子喜歡的玩具或小玩意。

    2.引導孩子做計劃。

    很多孩子走神,是對學習心裡沒規劃,對小孩子來說也正常,可以引導孩子做學習計劃,每天到家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大概需要多少時間,一件一件的完成再打勾,讓孩子能清晰地明白自己完成了多少,還剩下多少。計劃越具體,完成任務的信心越堅定,注意力就越容易集中。

    3.使用番茄鍾法來學習。

    學習畢竟是件辛苦的事,當遇到困難或者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想放鬆,可以縮短學習時間,體息幾分鐘再學習,所謂的番茄時間法。

    學習時間根據孩子耐力來定,最長不超過二十分鐘,休息五分鐘。

    既然孩子愛動,休息時間可以與孩子互動一下手指操。

    4.有選擇性地讓孩子玩些注意力遊戲。

    平日裡,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年齡、喜愛,跟他玩一些需要靜下來專注做的活。

    如與孩子一起玩“走迷宮”“找不同”“兒童桌遊”,陪孩子下棋,玩拼圖等鍛鍊他的注意力和專注度,慢慢地孩子的注意力會被一點點激發出來。

    三、注意溝通方法。

    1.先接納孩子,再引導。

    因為孩子內向,所以在面對孩子時,不要著急,不要批評、責備。先接納孩子好動的事實,找出為何愛動的原因,再用平和的心態去引導孩子。

    2.改變與孩子的交流方式。

    雖然看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但不要一開口就說,你注意力又不集中了……,而是要問孩子遇到什麼困難……,要讓孩子把心裡的想法說出來,而不是堵回去。

    總之,分心好動並非孩子的錯,而是他們的自控能力還較弱,有時候也是學習壓力過大,選擇了逃避。祝好!

  • 8 # 名師網課

    有一天,我和孩子在圖書館內,兒子正在如飢似渴的看著自己喜歡的書,看完這一本書後又看下一本,旁邊的一位媽媽就很是羨慕,跑來跟我說:“我看你家孩子到現在 至少已經看了差不多有兩小時的書了,孩子這麼小,就可以如此專注的自己看書,真是厲害佩服!你家孩子是怎麼培養的啊”!

    我和她聊了起來,她說自己的孩子就安靜不下來,喜歡玩,喜歡熱鬧,想要讓他不折騰那是難了,除非他是睡著了,更不用說靜下心來專門看一本書了。

    隨後我就特意去觀察了下她的孩子,一本書看上一兩頁就會放回去,翻騰了好多書櫃不少本書,就是沒找到一本自己喜歡的。但是過了一會他突然靜了下來,仔細一看原來他發現地上有一隻小蟲子,抓起來能玩很久,當他媽媽看到孩子只玩不看書,卻立刻給予指責,說他怎麼又不認真看書了。

    原來,這位媽媽是對注意力的理解稍微有了一點偏差,她所理解的注意力只不過針對單純的學習,,而看書是學習的一種形式。

    我跟她說,孩子的注意力是沒有問題的,反而,卻是她打擾了孩子的注意力發展。

    注意力培養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個讓孩子能夠靜下心來;一個是不打擾。

    在家長和孩子互動的時候,父母儘量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氛圍,不破壞、不逼迫,不命令,也不指教,而是去傳遞和分享,將平和的心境傳遞給孩子,將有趣的體驗分享給孩子,同時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立動作。

    安靜專注的去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體味安靜的極佳辦法,在閱讀的時候,我會把房間門關上,遠離電子產品,認真的去和孩子一起閱讀和互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班族長期吃外賣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哪些傷害?點外賣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