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桃源居士45
-
2 # 蕭武
瀉藥。@康康愛歷史
曹操生於公元155年,司馬懿生於179年,曹操比司馬懿大24歲。220年,曹操去世,享年65歲,司馬懿時年41歲。
建安六年,也就是公元201年,荀彧舉薦了自己的同鄉司馬懿。這一年,司馬懿22歲了,但他並沒有出仕,而是選擇了拒絕。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天下大局已定,司馬懿終於決定出仕曹操。這一年,司馬懿已經29歲了。這時候,比司馬懿小兩歲的諸葛亮時年27歲,已經出仕了,輔佐劉備,剛取得荊州的一部分作為根據地。而赤壁之戰的主角之一週瑜,雖然僅僅比司馬懿大四歲,卻已經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
也是在這一年,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出生了。
曹操起家和平定北方,賴以成事的一般都被認為主要是兩個集團,一個是以荀彧為核心的汝穎文士集團,一個是曹操自己為核心的譙沛宗親,主要負責軍事。
司馬懿屬於汝穎文士集團。但到他出仕的時候,曹操已經基本平定北方,天下三分的格局大體上已經能看出來輪廓了。司馬懿受到荀彧舉薦,加入曹操集團,擔任文學掾,後來又受曹操之命,為曹丕賓客。在曹丕與曹植爭儲的過程中,司馬懿為曹丕出過不少主意,成為曹丕的心腹。
在這裡順便說,司馬孚實際上就比司馬懿小一歲,在司馬懿出仕不久後,司馬孚也出仕了,加入曹操集團,並且與司馬懿一樣,擔任丞相府文學掾。不過,司馬孚與司馬懿不同的地方在於,司馬孚受到了曹植的欣賞,並且他出仕就是司馬孚舉薦的。但在曹丕已經被確立為魏王太子之後,司馬孚就被任命為太子中庶子,成為曹丕的人了。
戰亂年代,要想快速晉升,在競爭中勝出,其實只有一個出路,就是能夠透過在戰場上紮紮實實的軍功,才能獲得快速晉升的機會。但終曹操之世,司馬懿都只是文士,沒有機會接近兵權,更無機會建立戰功。
從司馬懿出仕到曹操去世,這期間總共有12年的時間。這期間,司馬懿從一開始的文學侍從官員,逐步晉升為主簿等有一定職權的事務性官員,地位是一直在上升的。曹丕被確立為魏王太子後,司馬懿被任命為太子中庶子。220年,曹操去世,司馬懿升任丞相府長史,已經是丞相府幕僚官員的最高級別。
司馬懿出仕的時候,曹魏的政治格局已經基本確立下來,司馬懿在汝穎文士集團中本來就已經屬於後進,而他這時候又被界定為文士,所以很難得到建立較大功勳的機會,也就不容易出頭。此外,曹操時期,曹魏的軍權始終由曹魏外圍宗親軍功集團把持,司馬懿更加難以得到表現的機會。
所以說,在曹操時期,司馬懿並不是沒有出人頭地,其實晉升速度已經不算很慢了,而且很快就成為曹丕的心腹,得到比較大的信任,這已經非常難得了。只不過,與他後來在戰場上變現出來的獨擋方面的軍事能力相比,這時候他的履歷顯得比較單薄一些而已。
曹操死後,在曹丕時期,司馬懿雖然地位在逐漸升高,權位越來越高,但他扮演的仍然是文士角色,並沒有外放擔任州郡刺史或領兵的機會。
一直到明帝曹叡時代,曹魏的開國功勳們基本上凋零殆盡,司馬懿才開始得到領兵的機會,誅孟達,抗孫權,拒諸葛,平公孫,四方征戰,積累功勳。在明帝去世的時候,他和曹爽同時成為託孤大臣。高平陵之變後,才終於將曹魏政權整個納入自己的掌握之中。
-
3 # 知未是也
謝邀!曹操何許人也?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人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睡覺在夢中都能殺人,都能夢知四馬並槽,雖然有些神化和誇張,但也足見曹孟德非一般之人。如果曹操沒有兩下子,他怎麼能夠滅呂布,敗袁紹,統一中國北方?有這樣一個有文韜武備、雄才大略的主子在,司馬懿豈敢造事?事實上司馬懿在曹操面前百般謹慎,萬千小心,唯恐被曹操看穿,有時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可見曹操有多厲害,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司馬懿何等韜光養晦!曹孟德和司馬懿都是三國時期有名的能人,只不過一個是主,一個是臣,一個擁有生殺大權和百萬大軍,一個是獨來獨往的帳下幕僚,在這種雞蛋和石頭情況極為不利的環境中,司馬懿能存活下來就已經不錯了,哪裡還來興起一說?司馬懿也不愧是三國的第一忍者和最大的勝者,他能騙過多疑的曹操也算是不亞於官渡之戰的勝利,所以才有他後來導演的三國歸晉。謝謝!
-
4 # 三十六說史
曹操生於公元155年,司馬懿生於179年,曹操比司馬懿大24歲。220年,曹操去世,享年65歲,司馬懿時年41歲。公元201年,荀彧舉薦了自己的同鄉司馬懿。這一年,司馬懿22歲了,但他並沒有出仕,而是選擇了拒絕。
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天下大局已定,司馬懿終於決定出仕曹操。這一年司馬懿已經29歲了。這時候,比司馬懿小兩歲的諸葛亮時年27歲,已經出仕了,輔佐劉備,剛取得荊州的一部分作為根據地。而赤壁之戰的主角之一週瑜,雖然僅僅比司馬懿大四歲,卻已經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
戰亂年代,要想快速晉升,在競爭中勝出,其實只有一個出路,就是能夠透過在戰場上紮紮實實的軍功,才能獲得快速晉升的機會。但終曹操之世,司馬懿都只是文士,沒有機會接近兵權,更無機會建立戰功。
司馬懿出仕的時候,曹魏的政治格局已經基本確立下來,司馬懿在汝穎文士集團中本來就已經屬於後進,而他這時候又被界定為文士,所以很難得到建立較大功勳的機會,也就不容易出頭。此外,曹操時期,曹魏的軍權始終由曹魏外圍宗親軍功集團把持,司馬懿更加難以得到表現的機會。
所以說,在曹操時期,司馬懿並不是沒有出人頭地,其實晉升速度已經不算很慢了,而且很快就成為曹丕的心腹,得到比較大的信任,這已經非常難得了。只不過,與他後來在戰場上變現出來的獨擋方面的軍事能力相比,這時候他的履歷顯得比較單薄一些而已。
一直到明帝曹叡時代,曹魏的開國功勳們基本上凋零殆盡,司馬懿才開始得到領兵的機會,誅孟達,抗孫權,拒諸葛,平公孫,四方征戰,積累功勳。在明帝去世的時候,他和曹爽同時成為託孤大臣。高平陵之變後,才終於將曹魏政權整個納入自己的掌握之中。
第一方面,曹操手下人員齊備,並不需要培養年輕的親信。選定一個人才,並重用,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也不是剛起家那會兒,見到個人才就跟見到親人一樣。老牌的親信還沒退去,現在就想培養新的親信,那就是想培養一股新的勢力。這對於一位晚年的君主來說是不明智的,新老勢力的對抗需要君主劇中調和,會浪費很多精力。
第二方面,為後代儲才。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在前朝就受到重用,那麼此人會感恩與先帝,難免對新君不敬。這是很多帝王的御人手短,臨終前打壓一批能臣,然後讓新君起復,這些大臣就會對新君感恩,無論在感情上還是在道義上,都會忠於新君。朱元璋就用這種手段留給朱允文三大能臣,方孝孺、齊泰和黃子澄,最終三人都選擇了為朱允文殉葬,方孝孺更是被誅十族。
還有一些說法,司馬懿久負盛名,但是並不願意效力於曹操,曹操多次徵召,都不願意出山。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但是肥水更不能流於外人田,所以曹操寧願脅迫他入曹營,也不願讓他輔佐他人。況且曹操自視甚高,並不缺司馬懿這麼號人物,還不如讓他受恩於太子,備後世所用。
司馬懿本身是個聰明的人 他了解曹操的性格 對於曹操的委任 多以拖延來應付 司馬懿屬於那種夾著尾巴做人的人 而且曹操活著的時候身邊可謂是人才濟濟,想司馬懿這樣的人也有 比起說 荀彧 荀攸 賈詡等。
而曹操死後 人才大量流失 ,這時司馬懿就起到了不得或缺的作用。而且司馬懿瞭解曹操是真正的猛虎,而曹丕則不然。
-
5 # 益津甘露
首先你要看史書不要信演義,那麼就很容易明白,就比如演義把諸葛都寫神了,可是卻沒完成統一大業,讓人遺憾,如果仔細認真的研究史書,你會發現曹操才是三國第一人,除了曹操就是劉備,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時候,都沒有提過司馬懿,如果他真的牛逼,曹操會不知道,不過司馬懿最大的本領是活的長,有本領的都耗死了,誰還能與他爭鋒
-
6 # 萌寵物語520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官渡之戰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
這個時期的司馬懿才剛剛成年。
-
7 # 優己
其實不僅曹操在位興不起來,曹丕曹睿在位的時候司馬懿同樣興不起來。在當時,由於曹操吸取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教訓,對朝中大臣郡守軍兵都有了一個嚴格的限制。為了防範於未然,曹操甚至恢復了漢景帝時代中央供給邊疆的糧餉供給方式,寧可損耗一半糧草,也不願把自籌糧草的特權交給地方,這樣,地方雖然有兵,卻受朝廷糧草節制,不得不受中央管控,所以,在曹丕曹睿在位的時候,整個魏國朝廷就沒有能威脅皇帝的力量。即便是曹睿死後,臨死託孤,司馬懿依然沒有能力反抗篡位。因為權力被過度到曹爽手中。當然,也是曹睿死後所託非人,這曹爽雖然也姓曹,卻不是曹操的嫡系子孫,他是曹操養子曹真的兒子,因此,他一心也想著把持朝政,篡位以代,他甚至軟禁了曹睿的皇后,當時的太后。這才給了司馬懿機會,司馬懿沒有足夠的實力挑戰皇權,卻可以在皇權的支援下除掉曹爽。這便是司馬家族篡位的最佳機遇。所以,興與不興,既有人謀也有天算。
-
8 # 新知傳習閣
一
司馬懿的年紀決定了這一切,而不是能力。
當群雄並起,爭霸天下的時候,也是人才最容易展示自己的時候。
在東漢末年,最好的時機有兩個,一個是黃巾之亂,另一個是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在三國中間最知名的人物大概在這兩次事件前後都利用這些機會,快速崛起。就連出身最差的劉備也慢慢一點點長大。
而這時的司馬懿仍在家中讀書,年紀太輕,沒有得到這樣展現自己的好機會。
在人生當中,機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沒有碰上這些機會的司馬懿只能等待,而成功藉助這些機會的曹操卻順勢崛起成為大漢的丞相。
二
漢朝用人靠的是舉薦制度,也就是說要社會達人推薦才能出來做官。
司馬懿所處的河南地區人才過於集中,並且離東漢的都城洛陽城太近,全國的人才都集在這個地方。年輕人就很難出頭,這就是司馬懿崛起的比周瑜和諸葛亮慢的原因。
但慢並不是壞事,能躲過許多次的政治仇殺,不致於在當時激烈的政治鬥爭中出局,對司馬懿來說,也是一種幸運。
公元208年赤壁大戰之後,司馬懿才正式出來做官。這時想要快速晉升是不可能的,三國的形勢已基本確定,各國的核心領導層人選都已很明確了。
對於當時的曹操陣營而言,就連大量的中層幹部也沒有空缺了。這時的司馬懿只能從底層一點一點向升,想坐電梯火線升職已不可能了。
三
當然應該說司馬懿的眼光和個人能力還是比較突出的。
司馬懿經過幾年曆練,就選擇了曹丕作為自己的靠山,並且把將來的希望全壓在了他的身上,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當220年曹操死的時候,司馬懿的職務已晉升為丞相府長史,這對於沒有軍功的文人來說,已是相當級別的官職了,基本上已是天花板。
華人常說,是金子總髮會光的。司馬懿就是如此,在曹丕執政的年代,他雖然參與了一些政治制度的頂層設計,在政權中央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並沒有太多的機會參與軍事,軍事還掌握在曹氏宗親的手上。
只有到了明帝曹叡時代,司馬懿的軍事才華才最終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和體現,在各條戰線上都取得了不小的功績,成功的晉升為曹魏陣營的核心高層,並不斷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回覆列表
謝邀!曹操何許人也?那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主,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偉大的詩人,可以說是三國時期的第一人。就是連我們的毛主席也非常佩服他,寫詞頌揚他,“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魯迅先生也稱他為改造文章的祖師。這時司馬懿如果得瑟的話,那是壽星老上吊,嫌命長了。不要說曹操在位的時候,他不敢有二心,就是曹丕在位,他也得老老實實的夾起尾巴做人。諸葛亮不死,他只有乖乖接受婦女衣服的分,很難泛起浪來。他只能是欺負欺負曹家的孤兒寡母罷了,“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說的就是他這一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