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李曉偉

    強在貨艙的最佳化

    都是運輸機那麼任務就是運輸東西,飛機能裝什麼東西取決於什麼?一則取決於最大載重量二則取決於貨艙容積,最大載重量決定了你的運輸機能裝多重東西,而貨艙容積決定你能夠裝多大的東西。

    運8運9其實屬於一脈相承,都是蘇聯安12運輸機的中國版本,雖然網上有人說這是中國版C130,但是我是非常不贊同的,因為只是載重量比較相近。

    而運30的模型看出來是不是像C130的放大版,我說的這個像是指的外形,運8運9它的機身看起來是比較修長的,而運30看起來比較短粗也就是說貨艙容積增大了,運8運9放不進去的運30可以放進去,而運8運9重了一點點帶不了的運30也能帶。

    從介紹上來看運30比運8運9提升的不光是貨艙容積那麼簡單,它還升級發動機使得最大載重量也有了進一步提升,從運8運9的很明顯的俄式風格轉變為運30的西式風格。

    這就表明中國軍事裝備從參考俄國改變參考西方,而至於運30中航工業也只是放出了個模型,基於公開資料披露的比對,具體的資料對比還要等真機出來才好說,總體上來說運30是一款中國新一代的戰術運輸機。

  • 2 # 保持住521

    運-30還沒造出來。畫餅充飢,望梅止渴。淨玩虛的。轟-20更是海市蜃樓。寄希望於情報人員,網路精英,科研團隊,製造專家。早日生產出康帥傅,雷碧,大個核桃。

  • 3 # 大可觀天下

    中國產運30中型運輸機

    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根據它的具體用途將運輸機分成兩種,一種是戰術型,另一種為戰略型。戰略型的如中國的明星機型——運20鯤鵬大型運輸機(軍迷網友們給起了個“胖妞”的綽號)。戰術型的如美國非常著名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但是不管是戰略型的還是戰術型的,它都是大國空軍中必須配置的機型,而且運輸機這個機種隨著科學技術和國家投送能力的發展,需求是在不斷加大的。因為中國空軍裝備的大量運8,運9中型運輸機在技戰術指標上已經落後與世界先進中型運輸機的水平,所以中國很早就開始了最新一代的運-30中型運輸機的研製,它將取代運-8和運-9運輸機成為未來中國中型運輸機的主力機型。

    運20鯤鵬運輸機小名“胖妞”!

    大家都知道的運-8中型運輸機是中國於上世紀測繪仿製的蘇聯20世紀60年代的安-12中型運輸機,1980年正式服役,是中國空軍第一款大量服役的中型運輸機,載重能力為28噸。別看運-8運輸機發展出了運-8特種作戰、電子戰、偵察巡邏等多種型號的飛機,但由於設計較為落後因此很難滿足現在中國空軍發展的需求。

    運8運輸機

    基於當時的條件,出於無奈中國不得已在運8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高新-6號反潛巡邏機,它是中國基於運-8改進平臺研製的首款反潛固定翼巡邏機,用於取代上個世紀末研製的運-8海上巡邏機 。高新6號反潛巡邏機的服役,徹底結束了中國沒有固定翼反潛機的時代,對中國的反潛作戰意義重大。現代化的大型反潛巡邏機是集高技術於一身的產品,世界上只有俄羅斯、英國、法國、日本、美國這5個國家能製造。2012年6月"高新6號"研製成功,使中國成為能製造大型反潛巡邏機的第6個國家。

    高新6號最大起飛重量70噸,巡航時速660公里。在發動機方面,高新-6號反潛巡邏機換裝了渦槳6C發動機,該發動機的功率達5200匹馬力,使用渦槳6C發動機的高新-6號反潛巡邏機航程、續航時間都得到了提高,有訊息稱高新-6號反潛巡邏機的航程在5000公里以上,可以進行10個小時左右的搜尋活動。但是由於明顯的後發優勢,機載航電系統和反潛探測系統的效能還是緊跟世界先進潮流的。

    運8反潛巡邏機

    為了能掌握潛艇的動向,中國科研人員為高新6號反潛機在機鼻下方裝備了一個"腮"形整流罩,裡面配置有可360度環視海面的搜尋雷達,該雷達不但能夠精準的探測到在水下潛艇偷偷伸出的透氣管、潛望鏡等部件。此外,該機還在機腹位置安裝有一部大型光電轉塔,集成了紅外熱像儀、可見光攝像系統和鐳射測距機等多種光學感測器,可輔助搜尋雷達對海面目標進行探測。

    除此之外,高新-6號反潛巡邏機尾部加裝了頗長的“磁異探測儀”,能夠透過探測地磁場的異常來判斷潛艇的存在,還可以有效地捕捉到核潛艇發射的磁流場訊號。據悉,高新-6號反潛機可攜帶100枚聲納浮標,可部署成更大範圍的聲納網,大幅提高探測潛艇的能力和精度。

    總體來說,中國的高新-6號反潛機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要落後一些,但是畢竟是首款固定翼反潛巡邏機。但是隨著新一代運30高效能運輸機的服役和中國國防科研人員的努力下,相信一定會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的。

    中國在2005年開始在運-8中型運輸機的基礎上研製新的運-9中型運輸機,運-9中型運輸機在2012年正式加入中國空軍服役。

    運9運輸機

    和以中國產運九運輸機為載體的帶摺疊固定翼的專為未來中國航母編隊研製的新型艦載預警機。

    目前空警-500中型預警機以中國產運-9運輸機作為載機平臺(估計以後可能就用運30中型運輸機為機體了),其在外形上與中國曾經出售給巴基斯坦的ZDK-03型預警機非常相似。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機載雷達採用的是中國產新型數字相控陣雷達 ,空警-500中型預警機最大起飛重量可達77噸,它採用了4臺"渦槳-6C"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巡航速度每小時550公里,航程約5700公里 。

    中國艦載版預警機想象圖

    中國彈射型中型預警機想象圖

    新中運——運30模型

    美軍大量裝備和出口世界各國,享譽盛名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

    運-30運輸機完成首飛後預計會經過5年的試飛工作後才能加入中國空軍服役,也就是說最遲到2025年中國空軍就能夠用上完全由中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中型運輸機了,而運-30也是繼中國產運-20之後中國又一款自主設計和研發的運輸機,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突破也證明了中國的航空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

    歐洲的A400運輸機

    如今國際上能夠和運30運輸機相媲美的機型主要是有兩種,其中一種就是俄羅斯正在研製的伊爾276,它是一款替代安12的中型機,從設計定位上看和運30運輸機是很類似的,只是它使用的是2臺俄製PD-14渦扇型發動機,最大的載重大概為20噸,不過雙發的運輸機在日常維護上是有優勢的,而且裝備了渦扇型發動機的飛機相較於渦槳型發動機的機型而言,飛行速度要更快。所以雖然它起飛時的最大重量只有60噸,有效載荷量也只是20噸,沒有運30的資料好,但是飛行速度還有油耗方面是有自己的優勢的。

    俄羅斯正在研發的伊爾276中型運輸機

    還有一個那就是巴西生產的KC390中型運輸機。KC390裝備了2臺V2500-E5渦扇型發動機,最大的起飛重量可以達到81噸,最大的荷載重量為23噸,飛行時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870公里,這個速度遠遠超過運9了。

    巴西生產的KC390中型運輸機

    華人民解放軍和運30中型運輸機關係最大的就是空降兵部隊了!目前,在經歷了“史上最牛軍改”過後,華人民解放軍空降兵部隊新的體制、編成已基本形成。將來,在這些框架的指引下,新空降戰車、輕量化大口徑榴彈炮、突擊車等也會陸續裝備。而由運-20、運-9、伊爾-76和新一代中型運輸機運30等大中型運輸機組成的運輸力量也在不斷壯大,空降部隊的戰鬥力將會有大幅提升。下面都是運30中型運輸機需要考慮進行裝載的空降兵重型裝備圖

    下圖是16管107mm自行火箭炮的作戰和空投狀態。

    軍改後空降步兵團升旅之後,107mm火箭炮劃歸空降步兵旅火炮營,空降炮兵旅有可能轄4個營(下圖):分別是122mm榴彈炮營、20管122mm火箭炮營、120mm迫擊炮營;

    還有HJ-9反坦克導彈 和防空合成營,統一為“猛士”底盤(6X 6、4 X 4)。外加1個支援營和1個保障營。

    另外中國空降兵部隊在借鑑俄空降兵的“全面機械化”,以及美軍空降兵“空地一體化”的基礎上,正結合自身特點,逐步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能滿足中國戰略需求的空降兵。運30運輸機想要改進的顯然不止是機艙寬度等顯而易見的問題,更多的則是為了考慮在實際應用中的改進,這其中,就有空降兵車輛搭載、空降兵搭載方式和離機方式、普通運輸任務、空降兵下一代車輛預留、特種作戰改裝、變型特種機改造等多方面考慮。而這些的研製和研究,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進行調研和摸索,因此,這也是很長時間以來,運30中型運輸機只看到模型而一直沒有見到實體機進行研製的原因。

  • 4 # 愛冒險的jason

    運20

    我的觀點:

    首要是為了部隊快速大範圍機動的要求,那肯定運力大的好。

    其次在運力大的情況下能適應戰場惡劣的起降條件,提高生存率,不然你再大如AN-124也只能接受停產的命運。有些人說是因為俄羅斯經濟能力跟不上,但是這種飛機沒有幾個機場能起降,戰時機場是重點打擊目標,機場破壞了很多時候只能在一些條件差的地方起降,所有AN-124根本原因是不能很好的適應戰爭環境,才會被淘汰。

    最後就是在相對更大的情況下,運輸機能更好的進行改造,比如預警機能攜帶更多電子裝置,能快速運送大型裝備到戰場,運送更多士兵去前線。

    綜上所述,運30明顯比運8 運9更有優勢。中國陸軍數量一直維持世界第一,主要是我們目前大範圍機動缺少足夠的運力,國家又大,只能在各處屯兵。未來戰爭只能是科技的戰爭,人數不再多,更重要的是裝備和精細化的人員。

  • 5 # 宋1407112

    運一30還在設計中,不好說比哪個強,原因是不管你的引數多麼好,飛上天一會就掉下來了,所以要試飛後,再談這個問題。

  • 6 # 朂嬡de輑輑

    大家都知道運9是從什麼飛機改進而來的,這飛機設計年代實在有些久遠,並且由於當時應用的一些限制,相當多的設計太偏激,雖然不斷的改進,但是很難徹底扭轉,比如:

    1原來翼載太高,大改起來等於設計新機翼,不划算,一直只有小改。

    2原來空調系統不合理,小改了沒空間,只能裝在輪艙,不合理。

    3原來沒有機翼油箱,小改了算是有了,但是不是和機翼同步設計的,不能充分利用。

    4原來機艙不增壓,改了算是有了,但是開門和機身壽命有影響。

    5原來只有很少的除冰系統,改了一部分,不是系統化的設計,效益有限。

    如此這般等等,用通俗的話說,就是這個號已經練廢了,新起爐灶,透過系統化宏觀合理設計,是更好的選擇。

    當然,還有另一種需求—全新設計比不斷小改,能獲取到更多國家科研經費,保證企業自身的不斷髮展。

  • 7 # 新型多向進氣風扇

    異面風扇簡介

        風扇按吸氣積比來分可分為高吸氣積比風扇,平吸氣積比風扇和低吸氣積比風扇,所謂風扇吸氣積比,是指風扇供氣面面積S1,與進氣面面積S2之比,現有的風扇吸氣積比約為1,是平吸氣積比風扇,這好像平衡供給制,我需要多少你供應多少,你供應多我吸收多少。

    S1/S2大於1的風扇,是高吸氣積比風扇,它的進氣區呈開放狀,就像超額供給制,所供的多於所需的,這種吸氣積比的風扇有利於增加吸氣量,而且因為供氣面面積大於吸氣面面積,吸氣面面積大於排氣面積,其排氣流流速比現有風扇的排氣流高,這種高吸氣積比風扇適用於需要大進氣量的場合,像航空發動機裡。

    S1/S2比小於1的是低吸氣積比風扇,它的進氣區呈收斂狀,就像缺額供給制,所供的不能滿足所需的,在風扇進氣面前方就會形成低窪效應,進氣面前方氣壓會比前兩種風扇低,進氣氣流流速大,這種低吸氣積風扇適用於需要大吸力的場合,像抽油煙機,吸塵器,吸水器等處。

  • 8 # 航空君

    目前,由陝飛獨立自主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的運-8系列中型運輸機,以及運-9系列中型運輸機,這兩款機型都已經在中國空軍部隊批次服役了。特別是運-8系列中型運輸機,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在空軍部隊服役至今,至今為止已經在其基礎之上衍生出了十幾個相關的改進型號。

    而近些年才問世的運-9系列中型運輸機,就更加厲害了,該型運輸機正是在運-8系列中型運輸機基礎之上,重新升級換代發展而來的新一代中型運輸機,並且該型中型運輸機無論是在最大運載能力上,還是在最大飛行航程上,都是比運-8系列中型運輸機有了一定的進步的。

    說完了,現役的運-8與運-9系列中型運輸機,再來說說由陝飛並不是特別確定存在的新中型運輸機專案,該款中型運輸機的研發起點是非常高的,所有的飛機效能引數都是要全面超過運-8以及運-9系列的,也可以說是為中國空軍未來能與大型戰略運輸機運-20作為搭檔夥伴所研發出來的配套機型。

    可是,比較擔憂的就是這麼多年過去,這款新中型運輸機專案還存在不,要是存在是否就要交付實體樣機試飛了,關於這些訊息和資訊也都不得而知。如果,該專案存在並且未來能夠順利成功定型的話,那麼中國空軍部隊在不久的將來就將裝備一款比美製C-130系列中型運輸機還要強的,中國產中型運輸機型號。

  • 9 # 紫水晶9795

    運30僅是中航的策劃和正在設計的中型運輸機,還在圖紙上,也有可能還存在PPT中,首飛還沒訊息,身機航電都問題不大,有運二十大傢伙,做箇中型機自然不成問題。

    發動機是個大問題,渦槳9儘管只有500功率,為運十二小玩藝配套的,不知有多少在使用?渦槳6是引進的。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沒有類似的渦槳,俄烏大功率都在用槳扇,功率過大,用不上。軍用進口歐美也不可行。

    如果研製成功,肯定是先進的,必竟是後發優勢,不管是機身尺寸,氣動,臨界機翼,航電,中國都積累了先進的經驗,除了發動機,和運二十一樣。

  • 10 # 白少虞

    從近幾年發展趨勢看,運60已經落後了。四發渦漿不如雙發渦扇,無論是速度,還是油耗。而且國內也沒有相應的渦漿發動機,估計是停留在紙面上了

  • 11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運-30比運8/9強在最大運載能力、貨艙尺寸、起降效能和可維護效能等方面。

    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前先容筆者說一句,傳說中的運30目前為止連試飛都沒有,整個專案現在處在一個什麼程度也完全是靠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說一個理論上還不存在的飛機效能有多強,實在是一件滿嘴跑火車的事情。筆者就結合網路上的訊息以及中國對中型戰術運輸機的效能要求,閒扯一篇。

    所謂的運30,實際連這個編號到底是不是真的都不好說,網路上流傳如此,我們姑且先這麼叫吧。運30的模型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以新中運的馬甲匆匆露了一小臉後就杳無音訊。但是正所謂:沒有訊息就是最好的訊息,但願運30一切順利。

    在中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已經服役而且各種改型在有條不紊推進的情況下,中國的中型運輸機已經成為制約我軍投送能力的短板。目前中國主力中型戰術運輸機是運8、運9系列。運8和運9嚴格上來說其實是同一種飛機,運9是運8的升級版,兩者之間的關係類似於C-130J和C-130H。與運8相比,運9主要是提高了載重能力,最大載重量由20噸提高至25噸。另外,航電系統也做了重大最佳化,但是整體來說還是沒有跑出運8的圈子。

    若要分析運30強於運8/9的地方,要先從運8/9的缺陷說起。運8是中國在前蘇聯安-12運輸機的基礎上仿製而來,而安-12運輸機是在安-10客機的基礎上修改了後機身和機尾發展而來,湊合的成分相當明顯。

    運8/9系列運輸機的祖宗-前蘇聯安-10客機。運8/9系列主要缺陷都可以從這型飛機找到根源。這型飛機總共生產了104架,在前蘇聯的客機型號當中,算是產量比較高的了。

    運8/9系列飛機的缺陷有如下幾個:

    1、低空低速效能較差,難以承擔戰術運輸機野外機場起降的任務。

    這是安-12與C130機身投影對比圖,右上角是安-12。安-12繼承了安-10客機的機翼外形。安-10作為客機,機翼設計要高航速和低阻力,前緣後掠,機翼面積較小,才121平米。這種機翼作為客機使用是沒問題的,但是低空低速效能就差點意思了,而這正是戰術運輸機的核心要求。反觀C130,作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戰術運輸機,採用了低空低速效能較好的平直翼,而且機翼面積162平米,比安-12高出40%,使得升力效能更好。而這兩個飛機的空重差不多,甚至安-12還要重一些。一正一反,C130的低空低速效能比安-12強了一大截。

    C130野外跑道的起降能力遠遠高於運8/9系列,筆者就沒見過運8/9野外起降的照片。

    2、運8/9貨艙尺寸較小,尤其是寬度比較緊張,難以裝載我軍的“大八輪”輪式裝甲車,限制了我軍快速反應的部署能力。這個缺陷也是安-10客機孃胎裡帶的。由於客機需要較小的飛行阻力以提高經濟性和航程,因此客機的機身截面積一般都越小越好,而軍用運輸為了運輸裝備和器材,一般都是圓滾滾的大胖子。

    C130運輸斯崔克裝甲車,說起來這貨比我軍的“大八輪”還要重2噸呢。運8/9最大載重量可以滿足中國大八輪的空運要求,但是狹窄的貨艙卻容不下它。筆者同樣也沒見過運8/9運輸大八輪的照片。

    3、可靠性不高,曾發生過多起嚴重空難。運8/9系列雖然經過中國的深度改進,但是整體還是還是蘇聯安10/12的底子,而蘇聯飛機的可靠性臭名昭著。2006年,以運8為載機平臺的空警200在試飛的時候發生機翼結冰而墜毀,造成中國40名頂尖科研人才遇難,這恐怕是我軍最嚴重的一次空難。2018年,在貴州又一架以運8/9為載機的高新機墜毀,造成巨大人員和財產損失。而委內瑞拉、緬甸等國外使用者的運8都發生過嚴重墜機行為。

    2006年的那次事故,堪稱我軍歷史損失最慘重的空難,造成40餘名寶貴的科研人員喪生。而造成那次事故的原因---機翼結冰,直到現在的運9系列上都沒有完全根除。

    正是因為運8/9系列如此嚴重的缺陷,筆者才堅信一定會有新一代中型運輸機專案,而運8/9的種種缺陷,正是新中運要著重解決的問題。而中國已經能夠研製難度更大的運20專案,運30的研製應該會比較順利,除了新一代渦槳發動機。

    這是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在官媒上曝光的一個氣動模型,除了新中運恐怕沒有其他機型了。注意其與運20相似外接翼盒,與歐洲的A400M也很相似,這種佈置方式可以保證較大的機艙尺寸。綜合各方面的訊息,運30應該是一款外形酷似A400M、載重量與C130J相當的中型戰術運輸機。與運8/9相比,運30在以下幾個方面會更強一些:

    1、提高低空低速效能和戰術起降能力,獲得不亞於C130J的野外起降效能;

    2、加大貨艙尺寸,提高大型貨物運輸能力。筆者覺得運30最核心的戰術指標就是能夠運輸中國的當代和下一代主力輪式戰車,就像運20的核心指標是能夠運輸99A坦克一樣。運30將使中國數量龐大的中型合成旅成為正真的快速反應部隊,實現軍改提出的“全域作戰”目標。

    某種意義上來說,運30就是為它準備的。

    3、提高可靠性、安全性。在中國透過運20、C919等大客機專案的歷練後,運30在可靠性方面值得我們期待,肯定比運8/9系列有脫胎換骨的提升。

    待運30研製成功、列裝部隊後,它將取代運8/9系列成為中國主力中型運輸機。實事求是的說,渦槳客機出身的運8/9系列不太適合當戰術運輸機,所以投產40多年來,運8系列總產量不超過100架。運30出現後,運9也不是沒有用武之地,它就可以安心的去幹更適合它的角色---中國新一代高新機和預警機的載機。運9系列本身就是商業客機出身,巡航效能好,在中國沒有合適的噴氣式商業大飛機作為載機的背景下,它就是最好的選擇。

    已經晉升為航空工業副總經理的楊偉在考察運9的生產廠商陝飛時指出,運9用途寬廣、使用者群體範圍大,大有可為。

  • 12 # 琢瑾觀天

    運30強在新中運的新字上。運8運9是蘇式運輸機的學習改良成果,對運輸機設計製造的奠基功不可沒,運30則是在已經成功研製大運Y20的條件下,進一步學習結合蘇式美式歐式中型運輸機設計製造的先進成果,設計製造華人自己的中運。技術上有後發優勢,材料技術更先進更成熟,操控監測安保系統更加智慧化,機艙設計相容實用面更廣,載重能力更強,發動機技術更成熟,費效比更優,其多用途特點在同類機型中將更加明顯。

    中國國土及海洋麵積大幅員遼闊,國防戰線長,戰術物資轉運需求大,國家制造業種類龐雜繁多,航空物流量大,中運在軍事和民用上的需求量都十分可觀,即便沒有國外訂單都是不小的數量,足以實現研發製造透過量大降低成本的預算。

    國家制造業龐大而平均製造水平含金量不高,中國製造2025需要足夠強勁的載體,以促進國家工業化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從而培養更多新時代的大國工匠,為分兩步建成現代化強國儲備紮實的技術力量。

  • 13 # 科羅廖夫

    運-30運輸機的運-20大型戰略運輸機的理想的小搭檔。作為全新研發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輸機,運-30突破了蘇聯安-12運輸機的限制,綜合運輸效能要比目前現役的運-8、運-9運輸機強得多。

    珠海航展公佈的資料顯示,運-30的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00噸,最大載重能力達到了35噸,載重能力明顯超過了運-8/9乃至C-130J這幾款中型運輸機。除了載重明顯更大,運-30還明顯加大了貨艙尺寸,提高了對大型貨物的運載能力。運-8/9運輸機的貨艙尺寸都比較小,特別是寬度很有限,無法運載中國軍隊的很多新型主戰裝備。例如運-8/9無法運載中國軍隊的08式輪式步兵戰車以及其一系列變型車。考慮到08式步兵戰車的全重大約為20噸,用運-20大型運輸機來運輸又未免大材小用。

    所以目前運-8/9運輸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軍快速反應部署能力。分析認為,運-30的貨艙尺寸應該就是以中國未來8×8輪式系列戰車的尺寸為基準確立的。未來運-30服役後,將配合運-20大型運輸機承擔其中國陸軍的快速機動投送任務,特別是對中國的新型合成旅而言,運-30將會給它們插上飛行的翅膀。

    其次,運-30還注重提升低空低速的飛行效能和野外起降能力,這一點也是C-130系列運輸機最大優點。運-8和運-9都是採用了狹長機翼,其中運-8的機翼面積還不到122平方米,而C-130系列運輸機則採用了平直翼,機翼總面積達到了162平米,低空低速飛行效能自然更好。此外,C-130還注重野外機場的起降能力,可以用於執行很多特種作戰任務。以上的這些特點都使C-130可以改裝成為用途更廣的特種飛機,例如美國在C-130基礎上發展大名鼎鼎的KC-130加油機,KC-130加油機主要就是給速度慢很多的直升機進行空中加油,極大拓展了直升機的作戰半徑。

    最後,運-30還有一個比較引人矚目的地方就是擁有很高的載重係數,從航展上公佈的資料來推算,運-30的載重係數幾乎是同級別運輸機中最高的。由於目前關於運-30運輸機資料還非常少,尚不清楚運-30是透過什麼手段提高了載重係數。預計運-30很可能是透過採用先進的氣動襟翼設計加上大規模使用複合材料來達到如此高的載重係數,使得運-30的運輸能力更是出類拔萃。

  • 14 # 北國江南722

     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中航工業西飛展示了運30的模型,顯示其是一款四發中型運輸機,動力上可能採用最新的AEP500發動機,單發功率5000kw,超過D301M發動機。該機認為是將替代運8和運9的下一代中國產新中運。

    目前,中國的運20已經服役,裝備數量超過7架,而且數量還在進一步增加,預計總的採購數量可能不低於300架,才能滿足中國的戰略需求,那麼,中國既然有了大型運輸機運20,為什麼還要發展中型運輸機運30呢?這是因為中型運輸機和大型運輸機各有優點。

    大型運輸機載重和投送能力更強,但對機場的要求更高,成本也很大。中型運輸機反應速度更快,對機場的適應能力更好,而且製造更實惠,使用起來也更為經濟。雖然普遍認為大型運輸機是一個國家戰略運輸能力的體現,但是受制於成本只能小批次的裝備,而中型運輸機卻可以大量裝備,執行起來更為廉價和經濟。

    因此美國和俄羅斯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大型戰略運輸機和中型運輸機的高低搭配組合。

    那麼中國其實已經有了運9,運8等中運,為什麼還要另外設計一款運30?這是因為中型運輸機有了新的發展趨勢。美國的戰略空運正在向高機動性方向發展,以往相互獨立的遠端大規模戰略空運和短程快速戰術空運已經有了融合的傾向。因此美國和俄羅斯都在試圖把兩者的能力結合到一款運輸機上,不僅節約成本,也能夠減輕後勤壓力。

    這種趨勢足以影響未來中型運輸機的設計要求:即中型運輸機也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大運載能力,增加航程速度,提高工藝水平和機體強度。中國目前裝備的運8,運8改進型和運9,事實上都不能滿足上述的需求。這些飛機與美軍目前發展的C-130XL,歐洲的A-400M,日本的C-2,巴西的KC-390,烏克蘭的安-70相比,無論是能力還是製造水平都已經落後。

     運8是在俄羅斯安12的基礎上製造的,安12在1958年開始裝備,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逐漸被伊爾76系列代替。因為相比伊爾76的321立方米的貨倉容積,安12僅為97.2立方米,運載能力不足。同時安12的巡航速度僅為650km/h,而伊爾76為750km/h,速度過低。而參考安12的運8,也同樣落後於伊爾76。且由於當時的飛行製造工藝,運8的結構強度有限,不能運載重量超過10噸的武器裝備。其貨倉高度僅為2.4到2.6米,已經裝不下許多現代化輪坦。

    而運9最大的改進,就是克服了運8原型機安12的機翼載荷過高的缺陷,同時加長了機艙,能投送ZBD-09空降步兵戰車。但是由於貨艙高度同樣僅為2.3米,仍無法運送直10級別的直升機。

    同時運9是在運-8F800基礎上改裝設計完成的,與運8飛行高度都在1萬米左右,這一高度很容易導致結冰。這一問題是運8/9均存在的。因為運8/9的原機安12設計之初需要追求儘可能快的設計速度,因此蘇聯設計師直接在安10客機身上做出了修改,加大機翼使其能多帶一個發動機,秉承著湊活用的心態,安12帶有很多客機特點,許多效能在軍用運輸機中都偏弱。如安12飛行時發動機很容易結冰,由於俄羅斯緯度高溼度低,簡單處理就能解決,但中國的運8在高溼度地區飛行時,由於結冰問題卻引發了多起事故。

    因此,在目前現有的中型運輸機都存在一定缺陷的情況下,中國需要一款新的中型運輸機。雖然運30的具體資料還沒有公佈,但預計運30的有效載重在30噸左右,要大於美國最先進的C-130J運輸機。重點改進的是貨倉,由於將運輸例如未來新一代VN-1型輪坦,貨倉高度應大於3m和寬度大於3.5米,這樣就可以裝在大部分的導彈發射車和裝甲車輛,並且採用新材料,強度更大,可以運載重型裝備。運30服役將於運20進行搭配,共同展開戰略運輸任務。

  • 15 # 皇家橡樹1972

    這個運八運輸機的模型做的很好,有歷史的滄桑感!中國當年獲得了蘇聯“安–12”中型運輸機的圖紙後,全體航空人披荊斬棘、不畏艱苦,在國家工業底子薄、資金不足的條件將“安–12”仿製成功,奠定了中國研製大中型飛機的基礎!

    運八/運九運輸機目前較大量數量在我軍三軍服役,並且以它們機體的衍生出來的先進型號機型也有很多種,比如:空警200/500預警機、高新6反潛機、高新7心理戰戰飛機、高新10電子戰飛機...現在的運八/運九算是比較先進的中型運輸機了,被多個國家空軍購買,最新出口到了哈薩克。在西安飛機制造廠廠區外出現的一種中型運輸機的機身,從機頭部分來看與運九運輸機有區別,運九運輸機的機頭呈橢圓形,而這個機頭略呈矩形,並且駕駛艙與機頭罩之間的距離也要短一些,視野也更加的開闊。運9的機頭與上面那張圖片裡的新飛機機頭相比確實不一樣,上面那個機頭呈“矩形狀”,機身也顯得略高略寬一些,起落架收放艙也貌似不同。

    既然是運八/運九比較先進,我軍為何還要研製新一代的運30? 這主要的原因還是運八/運九的基礎太老了,它們的基礎型飛機是蘇聯的安–12運輸機,而安-12是蘇聯1958年投入批次生產的中型運輸機,雖然運八/運九在效能上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根底設計的限制,再怎樣改進也難以空運現代陸軍相當多的裝備。運八運輸機參加汶川大地震空運和轉移傷員的工作,從這張照片看它的尾門顯得很窄!“解放中卡”或者“東風中卡”進入到它的機艙內有比較困難,而我軍現代裝備的各型輪式裝甲根本進不去。

    現代陸軍的裝備與1950年代末的裝備已經不同了,體積和重量都要超過,為了適應現代化武器裝備空運的需求,就必須要加寬加高運輸機的機體貨艙段,但運八/運九已經不可能再加寬加高機體了,否則就需要改變飛機的氣動佈局,改變氣動佈局是一項複雜的工程與其這樣不如設計一型新飛機。“新中運”(運三十)模型的機頭部分確實與前面的那架沒有機翼的機體很像,那架飛機有可能就是運三十的原型機。

    運三十運輸機採用“T字型”垂直尾翼,這樣的設計是讓尾部水平翼避開前主機翼尾氣流的干擾,使得飛機的操縱效能提高,同時這樣的設計可以減小尾翼的面積,減輕了機身的總重量,並且有垂直尾翼的支撐結構會更加堅固,更加有益處的是:這種設計可以使運輸機的尾門加寬加大,更有利於貨物的快速裝卸…目前,包括:C17、歐洲A400M和我軍運二十在內的新一代運輸機都採用這樣的設計。運九運輸機的尾門很窄,由於原始的安–12運輸機的機身很窄和尾部水平翼的結構強度限制,尾門不能設計的太寬,否則會降低了尾水平翼的結構強度,飛機做極速轉彎半徑時尾翼就被甩掉了。

    運八/運九的基礎由於設計年代太久遠,採用了正常的客機水平尾翼設計,但這種設計不適合中型以上的運輸機,限制了機尾門的尺寸,而且在滿載人員/貨物飛行時,飛機的前後水平翼之間形成的渦氣流相互干擾,這對飛行的操控是不利的!

    也正是由於啟動佈局設計不太好,所以我們看到的運九機尾水平翼端部有增加了小垂直翼,用於提高運輸機的可操縱性...顯得的尾翼比較複雜,不如運二十運輸機“T字尾翼”簡潔。

    運八/運九目前還可以滿足我軍的需要,但我軍對於中程(中型)運輸機的要求是:滿載重35噸的貨運量、載重15噸時航程3000公里的半徑航程的運輸機標準相比有不小的差距!運三十運輸機據說是體積要比運九大15~20%左右,最大起飛載重量35噸,如果這個標準實現了,那麼運三十就可以運載陸軍現役的所有輪式裝甲車輛,如果有兩個運輸機團40架運三十,那麼在48小時內將一個“中型旅”5000人連同裝備運輸到境外1000公里,這已經是非常強大的運輸能力了!而這個能力是目前運八/運九達不到的。

    所以,從目前我軍裝備發展需要來看,必須要在5~8年內要有全新的中型運輸機服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電池用光電了,用萬能表量還是滿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