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而且不同房簷上小獸的數量也不一樣,排成一排很可愛的樣子
6
回覆列表
  • 1 # 文史鐸聲有心

    防雷、防鏽、防醜陋。

    中國古建築木質結構多,木頭怕啥,怕著火。咋著火?被雷劈。

    所以故宮怕被雷劈,所以房頂上得按避雷針。

    故宮是全國的中心,放避雷針得放最高標準的,所以就放了最高標準的小獸群。

    為了防止脊瓦下滑,交樑上需要鐵釘固定。鐵定在外任由雨打風吹去,房頂的穩固不是受影響麼?房頂不穩,是想我大清亡的不夠快麼?所以為了封建王朝的長治久安,鐵釘鐵定不能生鏽,角獸就用來當做鐵釘的帽子,防鏽的。

    其實,防雷防鏽不用那麼麻煩,加根鐵絲,弄個帽就行,何必整的這麼複雜,哈哈。

    我們古代人心靈手巧,審美高雅,所以弄了這一摞“手辦”將房頂裝飾,既實用,又美麗,很有情趣。

    小獸具體是什麼,用專門的典籍規定。

  • 2 # 螺旋真理

    1.它們叫“仙人走獸”脊飾,往往出現在中國傳統建築中高等級建築的屋脊上。它們的作用,一來可以使屋脊富於變化、更為美觀,二來可以起到穩定脊瓦的作用。一般來說,等級越高的建築,仙人走獸也越多。以故宮為例,前三殿中,太和殿使用了十一種仙人走獸:仙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比《大清會典》上的要求還多了一種。保和殿減為十種,中和殿只有八種。後三宮中,乾清宮使用了十種,交泰殿、坤寧宮都只有八種。

    太和殿的仙人走獸

    2.這種文化不僅僅為中國所有,甚至一直影響到了北韓。北韓王宮也使用了仙人走獸:大唐師傅、孫行者、豬八戒、沙和尚、二鬼樸、二口龍、馬畫像、三煞菩薩、穿山甲共九種。

    3.使用仙人走獸最早出現在北宋,當年的仙人走獸和明清時期有所不同,它們是行龍、飛鳳、行獅、天馬、海馬、飛魚、牙魚、狻獅、獬豸。兩宋繪畫上已經可以看到它們的使用了。

    4.到了明清時期,除了官式建築外,民間建築也大量使用類似於仙人走獸的脊飾來裝飾屋脊,比較有特色的有嶺南福建一代的祠堂建築、西南四川一代的祠堂建築,以及山西的宗教建築。民間使用脊飾有強烈的地方區域文化色彩,沒有一定之規,形象人物取材於民間傳說,別有一番趣味。

    廣州陳家祠的脊飾

  • 3 # 我給老傢俱擦擦灰

    這是仙人瑞獸,又稱脊獸。建築等級的體現,像太和殿上的脊獸,達到十個,保和殿則為九個,坤寧宮是七個。另外,就是民俗的說法,五脊六獸。

  • 4 # 小羽網路

    故宮歷史久遠,故宮的房上都有一個騎著鳳凰的小人帶領著一排小獸,古人既然這麼創造,存在即為合理。

    據說這位騎鳳仙人是齊閔王的化身,民間有“日曬閔王,走投無路”的說法,說東周列國時的齊閔王,被燕將樂毅所敗,倉皇出逃四處碰壁,走投無路,危急之中一隻鳳凰飛到眼前,齊閔王騎上鳳凰渡過大河,逢凶化吉。在屋簷的頂端安置這個“仙人騎鳳”大概還有絕處逢生,逢凶化吉的含義。

    仔細說來 以前大戶人家的房屋著實精緻的很 小時候外婆家早年間是大戶人家 房子很大 門檻很高 我5歲的時候還要爬著過去 中間是大堂 房簷上有許多許多小人 可漂亮了 現在看不著了 去年一場水災一百多年的房子塌了 唉 可惜了…

  • 5 # 貓眼觀史

    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五脊六獸!

    先來看看“五脊”,五脊指的是正脊和四條垂脊。正脊的兩端叫做龍吻,龍吻張開巨口吞脊,民間有個說法,是龍王的兩個兒子爭奪王位,於是決定誰先吞下屋脊的就稱王。龍弟幹不過龍兄,趁龍兄吞脊的時候,拔劍刺兄於脊上,劍柄尚露在外面,留下龍兄來鎮守,自己逃跑了。

    再來看看 “六獸”,明朝楊慎記載:“螭吻,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傳說龍生九子,螭吻是其次子。這六獸都有各自的名字,民間的百姓給取的,分別叫作:走投無路、趕盡殺絕、跟腚幫搗、順風打(扯)旗、坐山觀火。

    瞭解了這些,那題主問的那個騎著鳳凰的小人帶著一排小獸,他們都是什麼呢?

    其實這是在四條垂脊上都排了很多“小跑獸”,這種小跑獸根據建造材料的不同,也會有所變化。比如用琉璃瓦做的第一個是仙人,後面依次是龍、鳳、獅子;而用黑活瓦做的第一個也是仙人,後面依次是獅子、天馬、海馬。

    下面以太和殿為例,因為太和殿是紫禁城面積最大、等級最高的宮殿,它才用了最高階的建築方法,四條垂脊,從簷角上的第一個“仙人騎鳳”往後,上方排列著若干小獸,這些小獸也都有名稱,從第一個仙人騎鳳後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suanni)、押魚、獬豸(xiezhi)、鬥牛、行什。

    在垂脊小獸的最前端有個騎鳳仙人。為什麼會有人,這裡就得說個以前的故事了,據說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國王一次在作戰中大敗,來到一條大河岸邊,眼看追兵馬上就來了,然而在他走投無路時,突然一隻大鳥飛到跟前,齊王急忙騎上大鳥,渡過大河,逢凶化吉。

    那這騎鳳仙人和其他小跑獸到底有何用意?

    簷角最前面的一個叫“仙人騎鳳”,據我瞭解這主要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塊瓦件。古代的達官顯貴選擇把騎鳳仙人放在屋脊外端的第一個,也表示騎鳳飛行、逢凶化吉的良好意願。

    而這些小跑獸也各自有著寓意,龍是天子的象徵,九五之尊;鳳凰則象徵祥瑞;獅子象徵勇猛威嚴;海馬、天馬象徵皇家威德通天入海;鬥牛、押魚則是有呼風喚雨的能力,還可以鎮壓火災;狻猊象徵百獸率從;獬豸象徵公平公正;行什是壓尾獸,象徵著穩定。

    要說到這“五脊六獸”有什麼作用,一是起趨吉避邪;二是裝飾精美;三是加固建築;

  • 6 # 玄坤文史

    這個是叫做仙人走獸的裝飾物,也叫做走獸,最早出現在漢朝的陪葬品中,寓意其實很明瞭消災避禍,逢凶化吉。

    其實最開走獸出現時,並沒有特定用什麼動物做走獸,最初就只是裝飾品,為了讓屋脊更為美觀,之後隨著文化發展,開始逐漸對用什麼樣的仙人走獸和規格有了官方的標準,比如在清朝最常見的是最前面一個騎鳳仙人,之後跟著奇數的走獸,皇室通常是九個,九在古代代表至尊。

    通常九個走獸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在故宮太和殿上多增加了一個行什(一種長翅膀的猴)。而像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這樣皇帝用的通常走獸是9個,坤寧宮歷史上最初給皇后用的則是7個走獸。

    騎著鳳凰的那個雕像,據說是齊閔王的化身,再被燕國擊敗後,齊閔王四處逃竄,四處碰壁,走投無路時,一隻鳳凰飛到他面前,馱著他脫離險境,也因此得到了逢凶化吉這麼一個寓意,後來仙人騎鳳就被做成飾物,之所以放在殿宇之上,除了有美化的作用,同時還有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意思。

  • 7 # 沅汰

    故宮殿閣屋脊上都有燒製的琉璃脊獸,只是按殿閣的等級高低脊獸的個數不同。脊獸數量最多的是太和殿,八條垂脊上每條一共有十一個,從前往後依次是:騎鳳仙人、龍、鳳、獅、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騎鳳仙人據說是戰國時期的齊國國君齊湣王。

    乾清宮有脊獸九隻,坤寧宮七隻,東西六宮的正殿都是五隻。脊獸既有固定屋脊的實際作用,又具有象徵意義。騎鳳仙人,最主是的作用是當作固定垂脊下端的瓦件,又寓意逢凶化吉、絕處逢生。龍,表示避邪除祟,戰勝天災;鳳,象徵聖德;獅子,表示勇猛威嚴;天馬,是神馬,表示傲視天下,開疆拓土。海馬,象徵吉祥。忠勇吉祥;狻猊,護佑平安;狎魚,能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獬豸,公平公正,天下光明;鬥牛,滅除災禍;行什,有翅膀的羽人,象徵羽化成仙。

    清代宮殿及官邸或是高等級的民宅上的脊獸來源於古代建築構建中的吻獸。傳言周代王城的殿宇脊上就有吻獸,吻獸最早的出土物源自於西漢。開始殿宇的垂脊上最前面的瓦當會堆砌成翅突的形狀,後來慢慢演化成動物形。而古代的殿閣都是木構,如果避雷防火做不到位就會引起火災,所以吻獸也有以厭火災的希望。傳說“漢柏梁臺災,越巫上厭勝之法。起建章宮,設鴟魚之像於屋脊,以厭火災,即今世之鴟吻是也。”這個宋人筆記小說裡說到的漢代“鴟魚”、宋代“鴟吻”都是吻獸。

    吻獸後來越來越被神化,其種類也越來越豐富,一來起到裝飾作用,二來作為以安宅第的避邪之物。

    下圖,西夏綠釉鴟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胡亂華發生在西晉末年,五胡人馬最後的結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