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粹滇風話古今

    五胡亂華主要有五個胡人民族,分別是匈奴、羯、鮮卑、羌、氐。五胡亂華三百餘年,但五胡人馬最後都消失或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匈奴:在漢朝南北匈奴分裂時,北匈奴西遷。有人認為匈牙利人是北匈奴的後裔,在歐洲建立過奧匈帝國。

    南匈奴在中國北方衰落後,鮮卑人迅速進入蒙古高原,匈奴與鮮卑在五胡亂華時期不斷混戰融合,通婚混血,後代被稱為鐵弗人,逐漸融入各民族之中。隋唐以後,不再有記載。

    :羯族在五胡亂華時期建立的政權叫後趙。後趙被冉魏滅亡後,羯族幾乎被屠殺殆盡,僅剩下萬人左右投靠了鮮卑人。

    後來鮮卑內亂時,羯族翻臉打擊鮮卑人,自然被鮮卑人報復,於是投降南梁,但沒過多久就爆發“侯景之亂”,最終被陳霸先率兵剿滅。

    鮮卑:五胡亂華尾聲,鮮卑最後勝出。鮮卑人建立北魏政權後,部落大都解體,人民從遊牧轉向定居,開始了農耕生產。

    從貴族到平民,鮮卑自上而下進行過大規模的漢化活動。隨著封建化程序的加深,加快了鮮卑同各民族的融合。

    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已完全完成漢化,逐漸消亡,融入到北方新興的漢民族中。也有人認為,其實他們就是今天的北方漢人。

    :羌人在五胡亂華時期,在各自相互攻伐與殺戮中基本喪失殆盡。

    但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幾支,在唐初被松贊干布統一,建立了吐蕃王朝。今天的羌族,嚴格意義上說,已並非五胡時代羌人的後裔。

    :五胡中的氐人建立過強大的前秦王朝,與東晉發生過名震古今的“淝水之戰”。

    氐人在五胡亂華中,大部分在相互攻伐中消亡。但失敗南逃的氐人,卻逐步演化成為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

    有人認為,南逃氐人分裂為雲貴高原的十六詔,後來統一為南詔。

    還有人認為他們遷入緬甸,與緬甸當時的各民族共同書寫緬甸歷史。但這些說法都缺乏強有力的證據。

  • 2 # hhw8631

    從中華民族的根上來看,五胡也是後裔。之所以稱他們為胡人,就是鄙視他們沒有文化。進入農耕地區,拿起來鋤頭,接受文化教育,後代就成漢族了。不接受文化教育的,繼續去草原遊牧,做胡人。

  • 3 # 青言論史

    所謂的“五胡”,指的是匈奴、羯、羌、氐和鮮卑五個民族。一般來說,在“五胡”這個詞兒後面總得加幾個字,要麼是“十六國”,要麼就是“亂華”,總之不是什麼好詞兒。

    在整個公元四世紀,五胡都主導著中國北方。而在五世紀和六世紀,就只剩一胡了。在隋唐以後,五胡基本都淡出歷史了。我在這裡給您簡單盤點一下五胡的歸宿:

    匈奴:五胡亂華,因匈奴人而起,他們也是漢人的老朋友了。當劉淵打出“漢”的旗號的時候,也標誌著五胡亂華正式開始。此後,他們分別建立了漢/前趙、赫連夏等政權,在赫連勃勃的大夏滅亡以後,匈奴人也漸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羯:這是五胡裡最兇狠的一族,大約是因為他們的頭領石勒早年的日子太不好過。他們在漢地所推行的準“三光政策”最終激起了漢人的激烈反抗,石家也被自己的養子石閔給推翻。《殺胡令》的頒佈更是讓羯人幾乎死了十之七八。此後他們的最後一次迴光返照是在侯景之亂,此後也鮮有聞羯人的故事了。

    羌:這是目前唯一還存在著的胡人,他們在五胡亂華中一直沒扮演什麼太重要的地位,甚至被氐族首領苻堅怒斥不配位列五胡之列。但就是這最不顯赫的羌人,最後獲得了保全。氐:氐族也曾闊過,無論是成漢,還是前秦,都是他們的政權。尤其是苻堅,他是第一個統一北方的胡人。只可惜,淝水之戰將氐人美好的前景擊碎,他們也徹底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鮮卑:這是五胡最後的大贏家。從早期的慕容鮮卑,到後來北魏的締造者拓跋鮮卑,以及北周的皇室宇文鮮卑,他們成為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時期的主角。正是因為這一份主角光環,使得隋唐帝國的風采都帶著很濃重的鮮卑氣息。如今的你我,身上也許還流著一些鮮卑人的血液。

  • 4 # 萊駒為右

    五胡亂華雖然發生在西晉末年,但卻是從漢代就積累下來的弊端的集中爆發而已。從東漢開始為了分化匈奴將匈奴進行內遷,也就是俘虜的匈奴、投降漢朝的匈奴、還有和漢朝友好的匈奴遷居進入漢朝境內或在活動在漢朝邊境附近。當然這樣做,在中央王朝強盛的時候能夠控制這些人,包括東漢、以及漢末董卓時期、曹魏時期都沒有問題,都能控制匈奴。

    東漢末年以來,周邊各民族紛紛湧入中原。其中以匈奴人人數最多,史稱“關中人口百餘萬,戎狄居半,匈漢雜居”。漢化的南匈奴,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帶,三國時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個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別安置在陝西、山西、河北一帶。各部貴者為帥,後改稱都尉;以漢人為司馬以監督。

    而西晉因賈后亂政,引起了八王之亂,混戰延續長達16年之久,給予了匈奴人介入的機會。自此匈奴、羯人、羌人、氐族、鮮卑輪番建國稱帝,禍亂中原,漢人被殺死無數,紛紛南渡,史稱五胡亂華。

    然而時至今日中國境內只有少數羌人存在,其他民族都消失了,他們都到哪裡了呢?

    匈奴

    匈奴人劉淵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為將。乘西晉八王之亂之後的混亂時期,劉淵在幷州離石起兵立漢國,稱漢王,後稱帝,佔領了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史稱前趙或漢趙。後來匈奴人被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所消滅,從此在中國境內不復存在。

    羯人

    羯人其實可以看作是匈奴的一個分支,他們是匈奴的奴隸部隊,晉朝之雜胡皆可稱為羯。當匈奴稱帝強大起來的時候,羯人也強大起來,後來羯人石勒推翻了匈奴建立的漢國,建立後趙。羯人是五胡裡對漢人最殘暴的民族,後趙後來被冉閔推翻,並號召河北等地漢人殺胡復仇,鄴都一地被殺的胡人就高達20幾萬,羯人也被冉閔屠殺殆盡。也有說南北朝時候候景是羯人,但據考證其與五胡十六國的羯人不同,此後再沒有了羯人的記載,羯作為一個民族已經不復存在。

    羌人

    羌人成分很複雜,自周朝時期就居住在中國的西南部。魏晉南北朝至唐宋間,有宕昌、鄧至、白蘭、党項諸羌。居住分散,多以遷徙農牧業為主。五胡亂華時,西北羌族姚氏建立了後秦,後來後秦被劉裕所滅。宋時党項羌建立西夏政權,後來被蒙古所滅。只剩下現分佈在四川岷江上游的羌族是古羌人的一支後裔。

    氐族

    氐族是五胡裡第一個建立政權的,李雄於公元304年在成都稱帝,建立五胡十六國時期第一個少數民族(氐族)政權成漢。五胡十六國時期,先後建立過仇池、成漢、前秦、後涼等政權,對當時的歷史有重大的影響。尤其前秦很是強大了一陣子,揮鞭斷流就是前秦的皇帝苻堅說的,但淝水之戰後,落得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苻堅戰敗後氐族很快衰落下來,後來逐漸融入漢、藏等民族中。

    鮮卑

    五胡中收穫最後戰果的是鮮卑人,此後鮮卑人建立的北魏統一了北方大部,北魏分裂成東西魏,仍然是鮮卑政權,再被北齊、北周代替還是鮮卑化政權,也就是說北朝整個都是鮮卑政權。但鮮卑人漢化程度很高,隋、唐的建立者都有鮮卑血統。後來隨著隋唐的建立,鮮卑更快的融入漢人當中,在那個沒有身份證也不標民族的時代,強大的鮮卑人悄無聲息的融入到了漢人當中,史料中再沒有了記載。

    一個民族很難被完全殺絕,像冉閔那樣大肆滅胡,都沒有殺完羯人,羯人作為匈奴的奴隸到底與匈奴有什麼區別,史書上也說不清楚。其實,匈奴、鮮卑包括後來的柔然、突厥都差不多,都是北方遊牧民族,史書也一直沒講清他們的區別,我認為是一個民族的不同分支,和不同時期不同的叫法而已。只不過一部分漢化程度高融入漢人,其餘漢化程度低的還保留原來的民族習性,後來這些人又帶來邊患,就認為是一個新的民族了。

    總之,五胡除了少部分羌人都已消失不見了,今天羨慕唐朝的開發與包容,其實也是胡漢融合的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漢化後的胡人也融入到了華夏主體民族中來了。

  • 5 # 左稻故事匯

    我來回答

    灑家嫌前面的回答太簡略不夠過癮,自個兒擼袖子操刀上陣,對五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高能預警巨坑莫入。

    五胡十六國,可以說是中國最動盪、混亂、殘酷、黑暗也是熱血的時期。在這個後人屏息凝神眼花繚亂的時代,在風雲際會之際,在北中國廣袤無垠的平原上,匈奴雄、羯族豪、氐族英、羌人子、鮮卑傑,風起雲湧、你方唱罷我登臺,要麼縱橫馳騁、要麼叱吒捭闔,城頭變幻大王旗。多少豪傑彎弓走馬、颯爽英姿,多少鐵甲錚鳴、躁動不安,一時間烽火處處、遍地狼煙。時間黯淡了無窮精彩,流年逝去了多少英雄。最終促成了中華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胡族的勃勃野性和驍武俱化為漢家兒郎血脈中的尚武精神和無限活力。為日後隋唐的盛世大一統奠定了無與倫比的心理沉澱。今天,就來細數下五胡的來龍去脈和最終結局。

    匈奴

    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披髮左衽。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匈奴在西漢前期陡然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強大的威脅,並控制西域,後為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

    在東漢時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單于率眾投降光武帝劉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北匈奴的叛服不定,公元89年,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勒石燕然以紀功。北匈奴主力遂遠走中亞。

    屠各種

    漢/前趙

    公元261年,曹操分南匈奴為左右南北中五部,“以弱其勢”,內遷至山西汾水流域一帶。入塞的匈奴中,共有十九種,每種自相隸屬,各有族統。其中最著名的有屠格種、鐵弗種、羌渠種、盧水胡等。因漢匈時代曾行和親之策,所以屠各貴族冒姓劉氏。在匈奴諸種中地位最尊。匈奴中四大貴姓“呼衍、卜、蘭、喬”,均為劉姓匈奴的輔佐高官。西晉末年,冒頓單于的直系後裔劉淵趁西晉“八王之亂”起兵,於公元304年11月尊蜀漢後主劉禪為其祖宗,創立十六國第一個政權“漢”,後改為“前趙”。十二年後,俘晉愍帝,西晉亡。前趙傳三世五主立國26年,為後趙羯族石虎攻滅,殺前趙太子劉熙及其百官,匈奴屠各種及四姓貴族被滅,後石虎養孫冉閔頒下著名的“殺胡令”,匈奴大部遂絕,餘落散入鮮卑。

    鐵弗種

    胡夏

    鐵弗種匈奴(父為匈奴母為烏桓或鮮卑)劉勃勃後改名赫連勃勃,於公元407年殺沒弈幹,吞併其眾,自立為天王、大單于,定都統萬城(今陝西靖邊北)史稱胡夏。一說胡夏除皇族赫連氏外,大部分構成應該算雜胡。公元425年赫連勃勃死,立三子赫連昌繼位,三年後北魏攻破上邽,赫連昌被俘,赫連勃勃五子赫連定逃奔平涼即皇帝位。431年,胡夏進攻北涼途中,被鮮卑吐谷渾部所滅,俘赫連氏王族。鐵弗種匈奴遂融入鮮卑,後逐漸融合入漢族,並沿傳至今。

    貼士:赫連勃勃曾命工匠千錘百煉打造了一把龍雀大環刀,自封為:“大夏龍雀”,並在它背面刻字:“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後為劉裕攻破長安時所得。這就是很多遊戲裡赫赫有名的大夏龍雀刀的由來。

    盧水胡

    北涼

    401年匈奴支系盧水胡部族首領沮渠蒙遜誣其兄沮渠男成謀反,涼州牧段業斬沮渠男成,沮渠蒙遜以此為藉口攻滅段業,始建北涼。勢力最強盛時,北涼控制甘肅西部、寧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433年蒙遜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繼位,439年北魏大軍圍攻姑臧,牧犍出降。其弟沮渠無諱逃到高昌重新建國,444年沮渠無諱病故,弟沮渠安周繼任,公元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殺沮渠安周,北涼亡。這是匈奴各部在中國最後的記錄。貼士:前兩年大熱電視劇“錦繡未央”中唐嫣飾演的女主號稱北涼公主,那應該是姓沮渠了。

    羯族

    羯族約為漢朝時期在西域被匈奴所俘,作為匈奴貴族的奴隸軍隊而帶入中國,因隸屬於匈奴,而被稱為“匈奴別落”,即匈奴羌渠種。號羯胡。唐長孺先生指出,“別落”意為與匈奴本非一族。晉朝時雜胡均可稱為羯。七十年代以來,童超先生多方考證,羯族原為中亞康居人,“其先匈奴別部羌渠之胄”中的羌渠,即是康居的音轉。也有說是大月氏西遷時,其中一支南下,與中亞粟特人的混血種,作為匈奴人的戰俘出現的。現在阿富汗的塔什圖人即是羯胡的後裔。後來冉閔頒下殺胡令,號召華人殺光胡人,其中就錯殺了一些人“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從此可知,羯人具有深目、高鼻、多須的中亞人特徵。因長相有別,在魏晉之際成為最被輕蔑之胡人,這也是後來羯族得勢後殘暴的原因。

    後趙

    公元319年原前趙大將羯族首領石勒在河北邢臺(古稱襄國)自立,史稱後趙,並於329年攻滅屠各種匈奴創立的前趙,開疆拓土,一時間佔有除遼東、河西以外的廣饒北方。333年石勒死,侄子大魔頭石虎篡位。在位十六年後石虎死諸子爭位自相殘殺。石虎養孫漢人冉閔把持朝政改國號為“衛”,旋殺皇帝石鑑,屠滅石氏子孫及羯胡。公元351年石氏皇族石祗為部將劉顯所殺,劉顯也被冉閔攻殺,後趙滅亡。

    此時因各種原因遷入中原和關中的胡族達五六百萬之多。五胡亂華,胡人視漢人為豬狗,稱漢人為“羊”,不僅大肆殺戮,還烤而食之。冉閔要求各胡退出中土,各還本道,遭到眾胡聯軍圍攻。冉閔頒佈“殺胡令”,致書各地號召中原漢人掃清中原,長江以北被殺胡人不計其數。僅鄴城一地就殺滅胡族二十多萬。羯族及匈奴遺種經此一役,所屠殆盡。殘餘如爾朱氏等,於北魏末年上演河陰之亂,一手導致了北魏的分裂,東西魏的權臣、北齊北周的開創者高歡、宇文泰都是大爾朱氏爾朱榮的部屬。在公元548年侯景之亂中曇花一現最後閃了下光,(侯景本人也是羯族,梁武帝蕭衍被其餓死,自封“宇宙大將軍”,後為陳霸先、王僧辯所敗,為部下所殺。百姓分食其屍。身首異處,雙手交給了北齊高洋,頭顱被送至江陵。)此後羯族就消失在歷史的浩浩長河中了。

    氐族

    氐族自稱"盍稚","氐"為它族對其之稱。(注意不是氏族。)魏晉以降,逐漸成為氐人自稱。氐與羌相鄰,自古關係密切。東晉時氐族在北方和西北前前後後分別建立過前秦、後涼、成漢、仇池等政權。其中規模最弘大,影響深遠的就是前秦了。

    前秦

    氐族首領苻洪佔據關中,於350年稱三秦王,在石虎去世後趁中原大亂後趙內訌,投降東晉意圖奪下關中後遭毒死。352年苻健稱帝定都長安,東晉屢派褚裒、殷浩、桓溫等率軍北伐,均被苻健成功抵禦,國勢漸固。之後苻生繼立,淫殺無度,苻堅殺而代之。苻堅崇尚儒學,獎勵文教。得漢人王猛輔政,集權中央,國勢大振,史稱"關隴清晏,百姓豐樂"。前秦強盛後,已有意一統天下。370年趁前燕混亂,慕容垂投奔前秦之機。派王猛、慕容垂率軍於攻滅前燕,擒慕容暐,取得關東地區。 第二年,滅仇池楊氏;兩年後,西南夷邛、筰、夜郎歸附前秦;又三年,滅前涼;同年,進兵滅代;統一北方達到極盛,其疆域東起北韓,西抵蔥嶺,南並川蜀,北逾陰山。

    公元383年8月苻堅下詔滅晉,其時王猛已死。苻堅以苻融為前鋒都督,率步騎二十五萬先行,自統步兵六十餘萬、騎兵二十七萬為後繼。東晉此時正處謝安當國,命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玄為前鋒都督,率北府兵(在北方流民中選拔精壯者,加以嚴格訓練培育的軍隊,為東晉時期戰力最強的主力軍)八萬迎擊秦軍主力。派胡彬率水軍5千增援戰略要地壽陽,又命桓衝率10萬晉軍控制長江中游,阻止前秦巴蜀軍順江東下。十月,兩軍會戰於淝水。 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戰了。這一戰產生了多個成語:“投鞭斷水”、“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苻堅因答應東晉稍稍後退,等晉軍得渡以決勝負的請求,從而導致前秦軍隊在後撤失去控制,陣型大亂,謝玄率八千騎兵,趁勢搶渡淝水,向秦軍猛攻,偏將朱序則率軍在秦軍背後大喊:“秦兵敗矣。”前秦主將苻融想穩住陣腳,不料戰馬被亂兵衝倒,為晉軍追兵所殺。主將被殺秦軍徹底崩潰,人翻馬嘶,自相踐踏,最終一敗塗地全軍潰散,苻堅本人也中箭負傷,等逃到洛陽時收攏全軍僅剩十萬餘人。原本臣服歸附前秦的各種勢力紛紛叛亂。兩年後苻堅為後秦姚萇所殺。前秦名存實亡。394年前秦苻登被後秦姚興生擒後斬首。太子苻崇逃奔隴西,被西秦涼州刺史鮮卑乞伏軻彈斬殺,前秦滅。

    後涼

    386年九月,苻堅被殺的訊息傳到涼州,被苻堅於三年前派譴,率七萬五千大軍經營西域前秦將領呂光(與苻堅同鄉同族,此時已征服焉耆、龜茲等國統一西域,率軍回到涼州。)聽到噩耗,悲痛欲絕,他令所部為苻堅披麻戴孝。十月,呂光宣佈改元太安。經過十年鏖戰,呂光略定河西,建國號大涼,史稱後涼。疆域除西域、涼州外,東西推進至甘肅洮河岸邊和金城以西地區。呂光死後,後涼衰落,404年呂隆投降後秦姚興,後為姚泓所殺。後涼共歷四主,享國十八年。

    成漢

    西晉末年,益州蜀郡氐族領袖李特率難民起兵反晉。297年,李特率領關中流民團南下漢中。六年後定年號建初,率軍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羅尚拒守,李特敗亡。其弟李流繼之,次年病死。李特子李雄成為首領,於304年攻下成都,兩年後稱帝,國號成,史稱成漢。 334年,李雄病死,遺命其兄之子李班繼位,數月後李雄子李期殺李班自立。四年後,李驤子李壽又殺李期自立為帝。李壽生活奢侈荒淫。李壽死後,其子李勢繼位,大肆殺伐,國勢衰弱。 347年,東晉桓溫率兵攻打成漢,李勢投降,成漢的殘餘勢力在兩年後也被東晉徹底消滅。

    仇池

    仇池是由略陽(陝西漢中)氐族楊茂搜創立的前仇池政權和楊定建立的後仇池政權的統稱。位於甘肅省東南部的西和縣、成縣、文縣一帶。

    西晉武帝時,楊飛龍受晉封號,以假徵西將軍名義,率部落"還居略陽"。楊飛龍以外甥令狐茂搜(即楊茂搜)為養子。公元296年,楊茂搜率部落四千家遷到仇池,氐族部眾擁戴稱王,始建前仇池國,轄武都、陰平二郡。317年,仇池分裂,楊茂搜長子楊難敵繼位,號左賢王,屯下辨。其弟楊堅頭號右賢王,屯河池,兄弟內鬥,國勢日衰。 371年,前秦苻堅遣楊安攻仇池,城破,將氐族人遷徙到關中一帶,前仇池滅。

    前秦淝水之敗土崩瓦解時,苻堅女婿楊定率部返回隴右,385年招納氐、漢民自立。史稱:“後仇池國”。四年後佔領天水、略陽、隴城、翼城等地,自號隴西王。394年與鮮卑西秦乞伏乾歸戰,失敗被殺。堂弟楊盛繼位,轄區只有武都、陰平兩處城池,不久國土又擴張至漢中、祁山。443年,後仇池為北魏所滅。

    楊茂搜的後人在仇池一帶相繼建立了武都、武興、陰平國等政權。公元580年陰平國王楊法琛因出兵幫助北周王謙起兵聲討權臣楊堅(即隋文帝),被楊堅派兵滅亡,部眾遂散處各地,氐族逐漸消失。

    羌族

    羌族源於古羌,是中國西部古老的民族, 羌族自稱"爾瑪"或"爾咩",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至今猶存,也是五胡中唯一倖存的民族。現主要分佈在四川、貴州。羌族聚居於高山或半山地帶,少數分佈在公路沿線各城鎮附近,與藏、漢、回等族人民雜居。

    後秦

    後秦是羌人貴族姚萇建立的政權。傳三世三帝,歷三十四年。灑家極不贊成前面答主關於:“羌族在五胡亂華中一直沒扮演什麼太重要的角色,甚至被氐族首領苻堅怒斥不配位列五胡之列”的言論。敵國誣衊之辭能算數?何況最後苻堅還身死於不配位列五胡之列的人手。後秦對氐族創立的前秦、後涼。鮮卑創立的南涼、西秦均產生了作用,都被其所攻滅。攻滅四國還沒扮演太重要的角色?另外《金剛經》裡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姚秦即指的後秦,可見在文化方面也影響深遠。

    前秦苻堅淝水兵敗後,關中空虛,原降於前秦的羌人貴族姚萇在渭北叛秦,385年擒殺苻堅。翌年姚萇稱帝於長安,國號秦,史稱後秦。其境包括今陝西、甘肅東部和河南部分地區。 393年姚萇卒,子姚興繼位,攻殺前秦苻登,掃除前秦殘部;乘後燕滅西燕,盡佔原西燕河東之地;其後又乘東晉內亂,陷洛陽,淮漢以北諸城多請降,國勢遂與後燕相當。伐後涼,得鳩摩羅什。姚興晚年崇佛,法顯自長安出發西行求經。 416年姚興卒,子姚泓繼位。國內歸降的多族勢力趁機反叛,乘喪發兵。同年八月,東晉太尉劉裕親率大軍分四路北伐,克許昌,收復洛陽。後秦宗室皇弟為奪位反叛,被姚泓消滅。 417年劉裕大軍攻破潼關,圍攻長安,姚泓舉國降,後秦亡。

    鮮卑

    鮮卑起源於東胡族,秦漢之交,東胡被冒頓單于所敗,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和鮮卑,受匈奴奴役。匈奴分裂後,鮮卑逐漸擺脫其控制。公元91年,受東漢和南匈奴打擊的北匈奴被迫遷往中亞,鮮卑趁機佔據蒙古草原。十六國時期,鮮卑諸部趁中原混亂不堪,建立拓跋氏代國,慕容氏諸燕、吐谷渾,乞伏氏西秦、禿髮氏南涼等國,南北朝時期還有拓跋氏創立的北魏和分裂出的鮮卑宇文氏北周。其中對中國歷史有影響的大約為七部,分別為鮮卑段氏、鮮卑拓跋氏(含元氏、長孫氏)、鮮卑慕容氏、鮮卑禿髮氏、鮮卑乞伏氏、鮮卑宇文氏、鮮卑獨孤氏。

    拓跋氏

    鮮卑諸部中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首推拓跋氏。因此先從拓跋氏開始。拓跋即指父為鮮卑、母為匈奴。拓跋力微就是因其母為匈奴中的天女(巫女),有神異得立,因此才分出禿髮氏,二氏同種同源。

    代國

    北魏前身,公元258年鮮卑大人拓跋力微徙居內蒙古和林格爾及盛樂,並召集諸部,確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長地位。西晉衛瓘為護烏丸校尉時,離間拓跋部與烏桓關係。力微卒,諸部離叛。 315年,拓跋力微之孫拓跋犄盧,因助西晉幷州刺史劉琨與匈奴族劉聰、羯族石勒相對抗有功,被西晉封為代公,進而封為代王。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國,都盛樂,由部落聯盟轉變為國家,拓跋氏漸強。376年,前秦苻堅發兵擊代國。什翼犍兵敗奔逃後被殺。代國亡。

    北魏

    拓跋什翼犍之孫拓跋珪於公元386年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同年四月,改稱魏王。三年後擊敗高車。高車為遊牧部落,都是善戰的騎兵。對高車征服,增強了拓跋氏的戰鬥力。395年,後燕攻北魏,拓跋珪針對後燕恃強輕敵,採取示弱遠避、待疲而擊的方針,瓦解對方軍心,在參合陂一舉殲滅四五萬燕軍。從此改變了兩國力量對比,北魏勢力開始進入中原。兩年後攻佔了繁華一時位於河南安陽北的後燕國都中山。第二年拓跋珪遷都平城即山西大同,稱帝是為北魏道武帝。後來,北魏又於柴壁大敗後秦軍,殲滅3萬餘人。

    十六歲繼位,雄才大略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先後滅胡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渾,十三次出兵柔然,征服漠北,柔然臣服。其後又克北燕、降北涼。加上其父明元帝拓跋嗣時乘南朝宋武帝劉裕病卒,憑藉強大軍力,沿黃河流域全面開戰,奪取黃河以南虎牢、洛陽、滑臺等軍事重鎮的遺澤,拓跋燾終於公元439年一統北方。祖先創業維艱,北魏經幾代明君雄主不斷征伐,才奄有北方。短短五十來年後,孝文帝拓跋宏就遷都洛陽,大舉漢化。百鍊鋼一朝化為繞指柔。鮮卑族拓拔氏嫡系主流也改為漢姓元氏,而庶支拓拔氏則漢化姓氏繁多,諸如長孫氏、李氏、王氏、鄭氏、金氏、趙氏等等,不一而足,世代相傳至今。公元534年,北魏經爾朱榮之亂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十六年後高洋廢孝靜帝,建立北齊。又七年後西魏恭帝禪位於北周宇文覺,北魏宣告結束。共享國148年。

    段氏

    鮮卑段氏約在遼西走廊一帶。當時的晉朝幽州將領王浚認為天下將亂,欲求外援,將女兒嫁給段務目塵,又向晉朝建議把遼西郡賜封段氏。因此被稱作“遼西公國”,都令支。史載,此時段部鮮卑“據遼西地,而臣於晉。所統三萬餘家,控弦上馬五萬騎。”後為石勒大敗,鮮卑橫屍30餘里,石勒軍獲鎧馬5000餘匹。鮮卑單于段疾陸眷收集餘眾,退屯渚陽。改附石勒。段疾陸眷死後,段氏分裂,其弟段匹磾誤殺和其歃血相盟的大英雄劉琨。段部鮮卑第八位首領段遼在位後,因屢侵前燕及後趙,被二國夾攻。338年,段遼弟段蘭中前燕慕容廆埋伏,大敗。同年段遼降於前燕。 第二年密謀反叛,前燕誅殺段遼及其黨羽。

    後趙在五年後重新委派被俘的段遼之弟段蘭,率其舊部駐守遼西故都令支。段蘭死,其子段龕續統其眾,後趙冉閔誅戮石氏建國冉魏稱帝后,段龕趁機於廣固稱齊王,頗為強盛。352年,另一位段部鮮卑首領段勤亦於繹幕自稱趙帝。這兩股勢力後來分別於356年、352年被前燕所滅,段勤、段龕被殺,段部鮮卑至此完全滅亡。至於段氏鮮卑和大理段氏之間的關係,感興趣的諸君不妨考證一番,這裡就不展開了。

    慕容氏

    諸燕

    終於講到慕容了,就是大夥熟悉的《天龍八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姑蘇慕容祖先。慕容一族建立的燕國共分為前燕、後燕、南燕、西燕和北燕(嚴格來說北燕與慕容氏毫無關係。)鮮卑慕容氏與其它胡族不同的是漢化程度很高,慕容氏又為胡人弓馬嫻熟,心狠手辣,出了很多皇帝。

    第一代

    慕容廆,慕容部首領慕容涉歸子,慕容皝之父,吐谷渾第一代首領慕容吐谷渾是其庶兄。

    第二代

    慕容翰,慕容廆庶長子,文武雙全。慕容皝嗣位後先後投奔段遼及宇文歸,終返慕容部,為慕容皝所忌被賜死。

    慕容皝,慕容廆三子,嗣子。在位期間勢力日張,遂建前燕。

    前燕

    慕容俊,前燕第二位皇帝,慕容皝第二子。

    慕容恪,慕容皝第四子,性格謹慎大度,十五歲開始掌握軍隊,多次以弱勝強,338年,後趙皇帝石虎以燕軍違約獨攻段部鮮卑為由,發兵數十萬北伐,圍困大棘城。兩軍相持十餘日,趙軍不能克,遂後退。慕容恪率2000騎兵於清晨出城追殺。石虎見城內師出,大驚,棄甲潰逃。慕容恪乘勝追擊,大敗後趙軍,斬獲三萬餘級。 十二月,段部鮮卑首領段遼向後趙請降,中途反悔,與前燕合謀設伏。時石虎已派麻秋、司馬陽裕等率兵3萬前去受降。前燕王慕容皝自統大軍往迎段遼,派慕容恪帶精騎7000埋伏於密雲山。慕容恪大敗麻秋於河北承德三藏口,俘司馬陽裕。三年後,燕王以慕容恪為渡遼將軍,鎮守平郭。前燕自從慕容翰逃亡,慕容仁被殺後,無人能鎮守遼東。慕容恪到此撫舊懷新,屢破高句麗兵,高句麗畏之,不敢再入燕境。 又過三年,慕容皝親自帶兵攻宇文逸豆歸,以慕容翰為前鋒;命慕容恪與慕容軍、慕容霸及慕輿根等率兵分三路並進。最終大破宇文軍,燕軍乘勝追擊,攻克宇文氏都城紫蒙川。宇文逸豆歸敗逃,死於漠北,宇文氏從此散亡。 第二年十月,慕容皝令慕容恪攻打高句麗。慕容恪攻拔南蘇,派兵留守。翌年正月,慕容皝派慕容恪與世子慕容俊率一萬七千騎兵襲擊扶餘國。慕容儁坐鎮中軍,慕容恪則統帥諸軍冒矢石進擊,攻克扶余,俘扶餘國王玄及部落5萬餘口而還。從此穩固了慕容氏遼東霸主的地位。350年,冉閔佔據鄴城,滅亡後趙。自立為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352年,冉閔移軍於安喜。慕容恪隨引兵至。魏燕兩軍交戰十次,燕兵皆敗。冉閔素有勇名,所部將士精銳,燕軍畏懼。冉閔所部多步卒,欲引燕騎兵至叢林作戰。慕容恪採納參軍高開“連環馬”之策,急派輕騎截擊之,然後佯敗誘敵至平地,並將燕軍切分為三部。慕容恪自率中軍,選善射者五千人,以鐵鎖連戰馬結方陣而前,另兩部各置一側配合主力進擊。冉閔恃勇輕敵,果然中計,直突燕軍中部鐵馬方陣。燕軍側翼部隊即從兩面夾擊,大敗冉閔軍隊,斬七千餘人。冉閔突圍東走二十餘里,坐騎忽死,被燕軍所俘,冉魏滅亡。接著慕容恪又連平王午、呂護,攻滅段龕,大敗晉軍。慕容俊死後,慕容恪輔佐幼主,總攬朝政,內除權臣慕輿根,外奪雄城洛陽,關中大震,前秦苻堅親自引兵到陝城進行防備。 367年慕容恪去世,臨終前,仍在為前燕未來妥善安排,死後不久,前燕即為苻堅所滅。

    慕容桓,慕容皝之子,前燕親貴、西燕權臣。

    慕容暐,慕容俊第三子,前燕末帝。前燕為前秦所滅後,慕容暐成為前秦臣子,淝水戰後,前秦對境內各族的控制力減弱。慕容暐的叔叔慕容垂與弟弟慕容泓先後舉兵建立政權,慕容暐計劃殺死前秦皇帝苻堅呼應二人,後因事洩被殺。

    後燕

    慕容垂,原名慕容霸,慕容俊在位時賜名“缺”,後改為垂。慕容皝第五子,後燕開國君主。十三歲即隨父征戰,才兼文武,勇猛多謀。344年參與討伐宇文逸豆歸,從旁攔擊,斬其主將涉夜幹,導致宇文部散亡。五年後,乘著石虎新喪內亂,獻策攻趙,率軍攻取幽州等地。365年隨慕容恪合力攻破洛陽。369年,抵抗桓溫北伐,大敗晉軍,威名大振。不久,前燕內訌,西投前秦,深得苻堅賞識。次年,前秦滅亡前燕,密謀興復。382年,力勸苻堅進攻東晉。結果,淝水之戰中,前秦慘敗,兵力大損。慕容垂屯據鄖城,儲存實力。384年,起兵反秦,建後燕,次年稱帝,即所謂的半生飄零在敵國,花甲之年興後燕。395年,遣慕容寶進攻北魏,慘敗於參合陂,後燕精銳一戰敗亡,太子慕容寶僅以身免。第二年三月,慕容垂親率兵馬,大敗北魏。四月,因病還師,卒於途中。

    慕容寶,慕容垂第四子,後燕第二位皇帝。後燕慘敗參合陂及慕容垂死後,北魏興兵四十萬進攻後燕,兩年後攻破新都中山,398年慕容垂舅父蘭汗擔任尚書迎慕容寶入舊都龍城。慕容寶不疑,入城後被蘭汗謀殺。

    慕容麟,慕容垂庶子,公元398年,慕容麟密謀政變,奪取皇位,事情敗露,被慕容德所殺。

    慕容盛,慕容寶長子,少年時沉著聰慧,富謀略。398年登基,在位3年,段璣、秦興、段泰等人趁亂反叛,暗中遭刺而死。

    慕容熙,慕容垂少子,蘭汗之亂時曾被封為遼東公,慕容盛即位後,封河間公。公元401年登基,在位七年,被慕容雲所殺。

    南燕

    慕容德,慕容皝幼子,南燕開國皇帝。慕容俊、慕容垂皆為其兄。405年,立兄子慕容超為太子,同月去世,時年七十歲。

    慕容超,慕容德之侄,南燕末帝。生於西羌,曾在長安裝瘋行乞。東歸後受封北海王、太子。即位後多名宗室貴族叛變,平定後遊冶無數,凌虐宗室大臣,人心離散。後因掠奪東晉邊民,招到東晉的討伐,兵敗城破後被殺。

    西燕

    慕容泓,西燕政權建立者。慕容俊子,慕容暐弟。前秦覆滅之際,原本慕容泓只想投奔慕容垂,但在屢敗前秦後,轉而西進前秦都城長安,並改元燕興。不久,謀臣高蓋等人認為慕容泓德望不如其弟慕容衝,且用法苛嚴,於是殺慕容泓,改立慕容衝。

    慕容衝,慕容俊子,慕容泓弟,西燕皇帝。385年,慕容衝在阿房城稱帝,改元更始。一年後,鮮卑人都對慕容衝有怨恨,左將軍韓延順攻殺慕容衝,立慕容衝部將段隨為西燕王。

    慕容凱,前燕慕容桓子,386年三月,宗親勢力慕容恆和尚書慕容永發動政變,糾集五萬部眾殺死段隨。並擁立慕容凱為燕王,改年號為建明,後慕容恆的弟弟慕容韜誘騙慕容凱,在臨晉將他殺死。

    慕容瑤,慕容衝子,慕容恆立慕容瑤為帝,結果兵眾全都投奔慕容永,慕容瑤被慕容永抓獲並殺之。

    慕容忠,慕容泓之子。慕容永抓獲並殺害慕容瑤,立慕容忠為帝,後被刁雲等人殺死。

    慕容永,慕容皝堂侄,西燕末帝,刁雲等人殺害慕容忠後,推舉慕容永為大單于,並向後燕稱臣。同年慕容永稱帝,建都長子。394年,後燕攻打西燕,慕容永被後燕將士所殺,西燕滅亡。

    金庸在《天龍八部》中借慕容復之口說:“昔年大燕國威震河朔,打下了錦繡江山,只可惜敵人兇險狠毒,顛覆我邦。”以灑家觀之談得上兇險狠毒的恰恰是慕容氏這一族人,至於顛覆諸燕的,除前燕為前秦所滅,(其實也是自家侄兒容不下叔叔慕容垂,再說苻堅對這一夥狼心狗肺是真不錯。)後燕不敵北魏外,多屬咎由自取,內亂頻仍,自相誅滅。

    北燕

    慕容雲,原名高雲,後燕慕容寶養子,後燕末帝也是北燕開國皇帝,407年繼位在位兩年。409年,高雲被部下離班、桃仁所殺。

    馮跋,是胡化的漢人。430年,馮跋病重,命太子馮翼攝理國家大事,未料宋夫人為其子馮受居圖謀王位,馮跋弟馮弘帶兵進宮平變。倉促間馮跋驚懼而死。 北燕後為北魏所滅。

    吐谷渾

    吐谷渾,人名,慕容廆庶長兄,遼東鮮卑慕容氏單于慕容涉歸之庶長子,慕容涉歸分戶1700使別部以牧。慕容涉歸死,嫡子慕容廆繼為單于,與慕容吐谷渾不和,吐谷渾遂率所部西遷上隴,止於枹罕,以此為據點,子孫相承,侵逼氐羌,成為強部。後擴充套件,統治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區的羌、氐部落,建立國家。至其孫葉延,始以祖名為族名、國號。南朝稱之為河南國;鄰族稱之為阿柴虜或野虜。與南北朝各國都保持友好。隋朝與之聯姻。被唐朝征服,加封青海王。唐朝後期,吐谷渾逃至河東,唐稱之為退渾、吐渾。五代時開始受遼國統治。其後人大多數已與各民族融合,少數沒融合的為現代青海的土族。

    禿髮氏

    禿髮即拓跋的異音,拓跋力微因母為“天女”,故得立為首領。而拓跋匹孤雖為長子反不得立,(鮮卑拓跋部有傳幼子的傳統。幼子繼承大部分家業好像是中國北方遊牧民族共有的傳統,灑家記得蒙古也是如此,或許是遊牧自然環境或生活艱苦,長子容易死在父母之前,不得已傳幼子,久之則約定俗成了。)僅分得部分部眾。離故地沿黃河至河西、隴西遊牧。鄧艾都督隴右諸軍事時,遷禿髮等部鮮卑數萬人至雍、涼二州,禿髮鮮卑自遷入雍、涼後,曹魏及西晉往往徵發鮮卑等族為兵,或被掠淪為奴婢或佃客,同時還要繳納賦稅,處境悲慘。西晉初,爆發了以禿髮樹機能為首的西北諸族反晉抗爭。 279年樹機能攻破涼州,佔據主要城鎮,阻斷西晉與河西之交通,西晉朝廷大震,遣馬隆統軍攻之。樹機能部碎跋韓、且萬能等率眾萬餘落歸降,馬隆又“前後誅殺及降附者以萬計”。是年十二月,隆遣歸降的率善戎設骨能等與樹機能大戰,樹機能寡不敵眾,兵敗被殺。禿髮部復降於晉。

    南涼

    樹機能雖敗,禿髮鮮卑並未潰散。數傳至禿髮烏孤立,採取養民務農,禮俊賢,修政刑,對外“循結鄰好”等策。十餘年間,勢力漸盛。 先後破乙弗、折掘,築廉川堡。又征服意雲等部。河西的豪門和士族紛紛投奔烏孤,呂光見其日益壯大,遣使拜之為“廣武郡公”。 397年,禿髮烏孤自稱大單于,建立政權,攻金城,敗後涼竇苟於街亭。次年,乘後涼衰弱,取洪池嶺南五郡廣武、西平、樂都、澆河、湟河之地。399年,徙都樂都,專力經營河湟地區,並以族人分鎮各地,又量才敘用漢、夷各族豪門及“傑俊之士”,政權漸固。 是年八月,烏孤因酒醉墜馬受傷死,弟利鹿孤即武威王位,遷都西平,南涼漸盛。次年遣弟禿髮傉檀敗後涼兵於三堆。第二年利鹿孤改稱河西王。敗後涼呂隆軍,徙2000餘戶而還。後又遣兵攻北涼臨松,虜6000餘戶、沮渠蒙遜遣質請和,始還所掠,召軍返。十二月,南涼攻圍後涼都城姑臧,又攻昌松郡,俘後涼太守孟禕。 402年利鹿孤死,其弟禿髮傉檀立,稱涼王,遷都樂都,史稱南涼。十月,傉檀攻後涼姑臧。 404年因後秦勢盛,傉檀去年號,稱臣於後秦。 四年後傉檀大敗後秦軍,複稱涼王,置百官。南涼達到極盛,然而好景不長,僅僅過了六年,南涼就因連年不收,上下飢窘,傉檀率軍西擊乙弗鮮卑,留太子武臺守樂都。西秦乞伏熾磐乘機襲取樂都,俘武臺等及百姓萬餘遷於枹罕,傉檀降西秦,年終被毒死,南涼亡。共3主,18年。

    南涼亡後,幾經更迭,在河西的禿髮氏皆歸北魏統治,北魏封傉檀子保周為張掖王,傉檀子破羌(即源賀)為西平公等。源氏一族在北魏地位顯赫,後裔賀乾曜曾相唐玄宗,已完全漢化,與漢官無別。 族群下落在隴西、河湟的乞伏、禿髮鮮卑最終與北魏拓跋鮮卑同被漢化,至今在青海省西寧市還留存著禿髮氏的後代。 此外,《新唐書·吐蕃傳上》載利鹿孤侄子禿髮樊尼後裔為吐蕃王族來源之一。或謂禿髮樊尼在北涼亡後,率部進入青海、甘南一帶羌族聚居地,被同化於羌,形成党項族中的拓跋氏。

    乞伏氏

    乞伏鮮卑為隴西鮮卑最重要又強大的一支,原是鮮卑與高車融合後的鮮卑部落。居於今貝加爾湖一帶的丁零(即高車),南下與鮮卑融合而成。西秦上層多有屋引氏、翟氏、叱盧氏等高車人可證。

    乞伏部南出大陰山後,住牧於河套北。乞伏國仁五世祖佑鄰時率5000戶,輾轉遷徙,與居於高平川的鮮卑鹿結部“迭相攻擊”,鹿結敗後,南奔略陽。於是佑鄰等居高平川,勢力漸盛。佑鄰曾孫述延在位時,北方群雄割據,使乞伏氏得以進一步發展。述延敗鮮卑莫侯部後遷於土地肥沃的苑川,為“龍馬之沃土”。乞伏聯盟增至50餘萬人。逐漸向國家政權過渡,建立了簡單的官制。如述延“以叔父柯埿為丞相,委以國政,各部落首領分鎮一方,而統主則一直為乞伏氏。

    西秦

    前秦時苻堅譴將王統攻苑川。乞伏司繁歸降前秦,被封南單于,留長安。後來苻堅徵全國丁壯,南擊東晉。以司繁子乞伏國仁為前將軍,領先鋒騎,淝水之戰前夕,國仁叔乞伏步頹反於隴西,苻堅即遣國仁率軍還擊。不久,傳來苻堅淝水大敗的訊息。國仁“招集諸部,有不附者,討而並之,眾至十餘萬”。於385年在隴西建西秦。三年後,國仁死,國仁弟乞伏乾歸為大單于、河南王。“置百官,仿漢制”,連續出兵降服鄰近諸部,“於是秦、涼、鮮卑、羌、胡多附乾歸”。394年,遣乞伏軻彈率三萬騎,擊敗前秦和仇池楊定四萬聯軍,殺楊定及苻崇,斬首一萬七千級,使乾歸“盡有隴西、巴西之地”。十二月,乾歸改河南王為秦王,史稱西秦。 六年後,姚興統軍5萬,從南安峽向西進攻西秦,乾歸兵敗,西秦第一次滅國。至長安,後秦復以其部眾配之。次年,遣乾歸還鎮苑川。蟄伏九年後,乾歸乘後秦內憂外患,逐漸衰弱之機,重新稱秦王復國,公卿以下皆複本職。並先後與後秦、南涼、吐谷渾發生爭戰。

    412年二月,乾歸率騎兩萬敗吐谷渾阿若干於赤水,又攻奪南涼三河郡。六月,乾歸為國仁子乞伏公府所殺。熾磐擊敗公府,於八月襲位,承父遺策,籠絡隴右漢、羌等,重用漢族豪門、俊傑之士,鞏固了政權。對外縱橫捭闔,東征西討,使西秦進入極盛時期。414年,熾磐出兵滅南涼,複稱秦王。繼又逐北涼沮渠氏勢力出湟水流域,並不時向河西進攻,擄掠人口。在南部多次擊敗樹洛幹,將勢力伸入四川西部羌族之地,在東部擴充套件至上邦一帶。 西秦的強盛並未能維持多久,內憂外患旋至,迅速走向衰亡。428年,熾磐卒,太子慕末即位,在位三年後,夏主赫連定殺乞伏慕末及其宗族500人,西秦亡。共歷4主,47年。

    滅國後乞伏氏一部分與吐谷渾融合,吐谷渾僕射就有乞伏觸扳。後北魏逐吐谷渾出隴右,散處於河隴地區的乞伏鮮卑為北魏所統治。原西秦貴族有許多人在北朝政府中任職,乞伏氏貴族在北魏時,與漢族士大夫、官僚無大區別。不論是在北朝作官為吏的上層,還是一般乞伏鮮卑人,後來大多被同化於漢族。

    宇文氏

    宇文氏是晉代鮮卑六大部之一,曾是叱吒風雲慕容氏的強勁對手。與同時期存在的鮮卑部落慕容部、段部相同,皆屬東部鮮卑的一支。該族的習俗稱天為“宇”,稱君為“文”,所以自稱宇文。宇文氏風俗、語言與鮮卑其他部落迥異,比如宇文氏髡頭,而其他部落則多為索頭。這些不同與宇文部的族源密不可分,因為宇文氏並不是起源於東胡-鮮卑族群,而是加入鮮卑的匈奴人。

    宇文部與拓跋部關係較佳,二部有時通婚;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後,依附勢力強大的後趙;宇文部與慕容部不斷爭鬥,而連續數位宇文部的首領宇文莫圭、宇文遜暱延、宇文乞得龜、宇文逸豆歸皆曾為慕容部所敗,在344年的決定性戰役中,(見前文前燕、慕容恪)宇文部終於被慕容氏前燕政權滅亡,部眾被遷移後散滅。 後世宇文部鮮卑雖然消散,但並未消失。據《周書》所載,北周皇族宇文氏即宇文鮮卑後裔,西魏太師、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就是逸豆歸的五世孫。 除此之外,宇文旁支後來在南北朝時發展成庫莫奚族,該族於隋朝後被稱為奚族。而另外一支迭剌部也在南北朝時發展成一個在後世頗具影響力的部族-契丹。

    獨孤氏

    出自北魏時代北鮮卑獨孤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姓氏。獨孤氏,起源於南北朝時期代北鮮卑部落,原為鮮卑屠各部,“獨孤”即“屠各”的不同漢譯。諸多史籍文獻中說獨孤氏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後裔,劉秀之子劉輔的裔孫劉進伯官度遼將軍,在攻打匈奴時失敗被俘,囚禁於獨山之下,他的後代有尸利單于,為谷蠡王,號獨孤部,當然大多數實屬冒充劉漢宗室。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劉姓沒入獨孤部。獨孤一族為當時鮮卑貴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 。與拓拔部貴族世代聯姻,也是北魏王朝建立後的三十六部貴族之一。

    貼士:獨孤信,北周時期盛樂人,史稱“美容儀,善騎射”。少年時代喜愛修飾,講究穿戴,故在軍營之中享有“獨孤郎”之美稱。他初投葛榮帳下為將,後投北魏,曾匹馬單槍生擒漁陽王袁肆周。因屢立戰功,歷任顯職,為西魏、北周時期重要將領,八柱國之一。封趙國公,邑一萬戶。獨孤信風度翩翩,雅有奇謀大略。由於他執政期間惠政頗多,因此,很受百姓愛戴。北周大冢宰趙貴謀反伏誅後,以同謀罪被逼自盡,時年五十有四。贈雍州刺史,封河內戾公。隋朝建立,以文獻皇后父故,追封太師、趙國公,諡號為景。唐朝即位後,以元貞皇后父故,追封梁王。獨孤信女兒生得好,長女為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四女生大唐開國皇帝李淵(李淵追封父祖為帝時,尊母為元貞皇后);第七女就是大名鼎鼎的隋文帝獨孤皇后。獨孤一族歷北周、隋、唐三朝貴盛無比。▽1981年陝西旬陽出土的獨孤信印

    獨孤信曾任秦州刺史,傳承現在甘肅禮縣鹽官獨家川附近有萬餘人為獨姓氏,可以說在國內算是獨孤一脈比較聚居的地區。其他獨孤姓後多化為劉姓。泯滅於漢族的芸芸眾生當中……

  • 6 # 緣來如此23145

    謝謝邀請。五胡亂華始發於西晉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一直延續到鮮卑魏的建立。自兩漢時期開始北方遊牧民族不斷內遷,到西晉時期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大以及晉王朝的內亂和統治力量的削弱,內遷胡人趁亂起兵,侵擾中原,自西晉滅亡後的百餘年間中國北方先後由胡人和漢人建立的數十個大小不一的政權,這一時期被稱為五胡亂華或者是五胡十六國時期。

    五胡亂華的五胡一般是指匈奴、鮮卑、羯、氐、羌。而這五個民族的結局有好有壞。

    匈奴:匈奴是秦漢時期北方草原的霸主,跟漢族對峙了幾百年,到西漢晚期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北匈奴自東漢明帝時期開始西遷,一路打到歐洲,並且建立起了強盛一時的匈奴帝國,被歐洲稱為第一次“黃禍”。五胡亂華時期的匈奴是指南匈奴,南匈奴人大部分在五胡亂華的戰亂中被殺,一部分被漢族同化。這一時期匈奴人建立的政權有兩個,劉淵建立的前趙(前期稱漢國,西晉滅亡後改為趙)和赫連勃勃建立的胡夏。五胡亂華後匈奴人成為了史書的一部分,自此消失。

    羯族:被稱為最殘暴的民族,在行軍過程中大勢屠殺和抓捕漢人作為軍糧,冉閔的“殺胡令”主要針對的就是羯族,而且羯族也在冉閔、鮮卑和南梁的先後屠殺下被滅族。羯族建立的政權是石勒建立的後趙。

    氐族:氐族人口比較少,最鼎盛時期也不過百萬,其中一部分被鮮卑和羌族屠殺,一部分死於淝水之戰,少量的殘餘人口融入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中,據說現在彝族等少數民族有氐族血統。也有人認為氐族是羌人的一支,稱為氐羌。氐族人先後建立了三個政權分別是李雄的成漢(第一五胡建立的政權),符堅建立的前秦(一度統一北方,後來失勢於淝水之戰)和呂光建立的後涼。

    羌族:羌族歷史比較悠久,他們幾乎和華夏同時存在,據說是炎帝后裔,與漢族同宗。因為與氐族人爭奪關中,在符堅建立前秦後,對羌族人進行了屠殺。後來剩餘的羌人建立了後秦政權,直到現在這個民族依然存在。

    鮮卑:參與五胡亂華的慕容氏鮮卑被後來的拓跋鮮卑滅族,而鮮卑政權後被隋文帝所滅,而且鮮卑族一直主動學習漢族文化,隋唐以後逐步融入漢族和其他北方少數民族中,據傳現在的錫伯族可能是拓跋鮮卑後裔。慕容鮮卑前後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秦、南涼、南燕五個政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貓撓了沒出血,但是第二天結痂了,當時破了皮擠不出血,用打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