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境不好,非常窮,父母買不起我想要的包包手機等,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有這些,心裡很嫉妒,可是我怕抱怨父母被責罵,孩子可以因為家境不好而抱怨父母的無能嗎?
50
回覆列表
  • 1 # 清澗教育微訊

    這是的認識絕對不可以有的。雖然家庭有好有壞,父母能力有高有底,但任何一個家庭的父愛和母愛是完全一樣的,都是無私的,都是拼盡全力把我們撫養長大的,我們不能因為他們的勞動能力低、家庭生活水平差而小看父母,甚至認為他們無能。相反,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我們當子女的,更應該看到父母的不易,更應該儘早懂事,儘早成熟,和父母一道共同承擔改變家庭現狀的責任,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只要努力,必定會有回報!相信自己,理解父母,將是你成功的基石,奮進的動力。

  • 2 # 趣味一角

    抱怨父母是不能的,畢竟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如果你非要抱怨的話也是要抱怨好幾代人,因為在最遠古的時候你們沒有王侯將相的地位,即時有現在也不一定還有這樣的光環,所以你沒有理由怪父母,只能自己努力,爭取讓你的孩子成為富二代。

  • 3 # 明皿哥

    從某一種程度來說,家境不好就是因為父母的無能。孩子會不會去抱怨父母無能完全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我的家境也不好,父母從小就告訴我沒有讓我更好的生活是他們很愧疚,但是我如果還讓我的孩子過不好的生活,那是我的錯。與其抱怨,不如改變。你想要的東西總會自己一樣一樣拿回來。

  • 4 # 校媽媽

    不可以抱怨。當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時,家長應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一是與經歷有關,我們在去過很多地方有了較多閱歷後,才能深刻地知道貧與富都是相對的,所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通常情況下,大部份家庭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開寶馬的比不上開Phantom的,開Alto的比只能騎電瓶車的又要好一些。而孩子可能只看到了上,沒有看到下,或者對比自己差的沒有形成同情和幫助的意識。

    其次,經濟上的貧富與幸福並沒有直接關係,小康之家,雖比不上大富大貴,但足以衣食無憂,能自由地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能享受父母的愛護關心,能與同齡朋友無憂無慮地玩耍,衣食、親情友情無一不缺,甚至能享受到的親情友情比別人更多更舒心。而這種幸福,孩子還體會不到其珍貴

    而真正的貧困家庭,比如一些山區中,物質上的貧乏無法阻止他們的幸福,雖然他們的幸福在別人眼中根本不算什麼,但正因為要求不高,小小的驚喜也能帶來更多的歡樂,過年過節的新衣服是巨大的快樂,考試成績好時父母獎勵的平常吃不到的肉是巨大的快樂,這些幸福快樂,別人無法體會更無法擁有。因此經濟上的貧富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更多的幸福感、更多的自由快樂的童年時光,可能更有利於培養出開朗樂觀活潑的性格,這是城市中要從小承受更多壓力,被逼上特長班奧數班沒有自已的發展空間的孩子,所不知也還不能理解的。

    從經濟情況相對一般的家庭出來的孩子,有一種特別寶貴的東西叫做做志氣。有現狀的不滿意但是有透過自己努力進行改善的自信;有對家庭的認同感,不等不靠作為家庭的一份子為改善家庭的經濟條件做努力;更有主見,從小就能認清現實,樹立自己的理想與期望,希望自己能成為家庭的頂樑柱進而為平凡但可親的父母遮風擋雨。

    這些,都是經歷過小時候的條件相對差,在工作後有較高收入改善後,才能平心靜氣地面對這個問題,給出自己的回答。孩子沒有這些經歷,所以不明白也是正常的。認識到這些後,重要的是如何用孩子能懂、能聽明白、能給他觸動的方式與之交流。口頭上的教育可能效果不好,有條件的話可以陪孩子多出去看看世情,或者推薦給他一些好的電影,培養孩子的閱歷、自信自強、對父母進而對家庭條件的認同感。還可以帶孩子去和有志氣的孩子做朋友,相互幫助一起學習進步,培養孩子的同情、友善、助人,當他用自己的幫助收穫別人的感謝和友善時,也許就會明白有比物質上的富裕更好的東西。

  • 5 # 東邪先生

    孩子覺得自己的家境不好,極有可能是因為在外面和小夥伴作比較,或者是因為某件事情受挫,才會有這樣的想法。俗話說,狗不嫌家貧,不管是孩子,萬萬不可瞧不起自己的家境。所以當孩子有這樣的心理的時候,作為家長就應該多和孩子溝通,儘可能瞭解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當然,一般有這樣想法的孩子,對父母都會有牴觸的心理,這時候一定不要和孩子去爭論相關的問題。我們越是爭論,會讓孩子越覺得咱們做父母的太過於無能,從而更加的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在當時忍受,等過段時間,這段風波過了以後,我們再找合適的機會和孩子溝通這些事情。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找第三方介入與孩子溝通這樣的事情,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他明白一些道理,並且在生活中堅決執行,而不是為了和孩子較真,戰勝他們。孩子因為家境不好抱怨父母的無能,固然不對,但是最主要的是看待父母如何應對和解決這個問題。

  • 6 # 在路上的Nancy

    孩子可以因為家境不好而抱怨家長無能嗎?

    先不論這種言論的好壞,我們來分析下,孩子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想法和言論,和家長為什麼會教育出抱怨自己的孩子呢?

    孩子看見別人有名牌包包,或者有個好爹可以坑,自己不平衡,埋怨自己生錯家庭,或者父母沒本事。這種行為其實是把問題推給別人,自己痛苦讓父母承擔,骨子裡其實是依賴的心理。覺得父母應該給自己鋪好路,而不願承擔生活的壓力和痛苦,不願獨立面對困境,這就像一個未長大的孩子。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越來越放手孩子的生活。從剛開始,24小時無微不至的呵護,到後來離開家庭自己生活,家長會越來越少的為孩子的行為和生活承擔責任。

    孩子如果埋怨自己的出身沒有給自己帶來好日子,就是把生活的難題推給家長。這說明孩子依賴意識強,獨立性弱,與原生家庭分離不夠徹底,過於依賴父母的庇護。

    有玩笑說,貝克漢姆的小女兒小七生得好,是上輩子拯救了地球。那些埋怨父母的人,只埋怨父母,為什麼不責怪自己上輩子沒有拯救地球的大公大德呢?我的意思是說,這類小孩沒有把看問題的角度放在自己身上。

    孩子之所以遇事不順,喜歡埋怨父母,跟父母小時候或許包辦替代,太過溺愛有關。父母事事為孩子代勞,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意識的發展,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受到抑制。

    家長不讓孩子做事,以為是對孩子好,但這恰恰是害了孩子,而且最終會遭到孩子的埋怨和怨恨,實在得不償失。慈母多敗兒,說得就是這類情況。

    如果孩子因為家境不好,埋怨父母,父母不要羞愧,反而應該反思下,自己是不是為孩子的生活承擔過多了。

    父母會有寵溺孩子的行為,跟父母的心理狀態有關。此類父母都有怎麼樣的心理狀態呢?

    補償自己。

    有些家長,從小是孤兒,或者沒有受到過父母的疼愛,自己有了小孩,就想把自己不幸的童年補償給孩子。自己受的苦,不想讓孩子受。補償孩子就是補償自己內在的那個小孩。孩子吃好吃的,就跟自己小時候也吃到一樣。

    這樣的父母不是愛孩子,而是補償自己,所以愛孩子往往變成溺愛孩子。這種愛是缺乏理智的。

    補償孩子。

    接觸很多的家長,特別是父親,常常覺得自己因為忙工作錯過了孩子的成長,沒有更多的陪伴孩子身邊,所以心懷內疚,所以等自己一有機會,就想加倍補償孩子。這種補償有時候會過了,阻礙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發展。

    書名:幼小銜接-陪孩子度過幼升小關鍵期

  • 7 # 城鄉研究院

    父母可以抱怨孩子不爭氣,恨鐵不成鋼,望子女成龍成鳳,孩子自然也可以抱怨父母,不過自己心裡得有數,現實還是要面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nova6 4g版和榮耀20pro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