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文史不假

    縱觀清朝歷史,最著名的太后莫過於慈禧,她實際掌權統治國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而幾乎同一時期,還存在著另一位太后,地位雖比她高,名氣卻沒有她大,這位太后就是慈安。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慈安,竭力還原她所經歷的那段歷史。

    慈安(1837年——1881年),出生於滿洲望族鈕祜祿氏,屬於“上三旗”的鑲黃旗,被稱為“孝貞顯皇后”,是咸豐皇帝的嫡妻,地位尊崇。

    咸豐二年時,在為道光皇帝守孝期滿後,清廷內部準備進行一次隆重的“選秀女”活動。當時,咸豐帝的後宮匱乏,他的結髮妻子薩克達氏已經過世,只有一位雲嬪暫代管理。

    所有符合條件的在旗秀女,經過層層的篩選,最終有數人成功勝出。其中,來自鈕祜祿家族的16歲女子得到了咸豐帝的垂青,當即獲封嬪位,而且還得到了一個非常拉風的封號“貞”

    在中國古代,有兩個字是不輕易賞人的,男子得封“忠”,女子得封“貞”,表明了極高的榮寵和地位。清朝末期時,慈禧太后囂張到了極點,自己給自己加封了一個超級無敵的“皇后”封號:

    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發現沒有?以上都是無比吹捧的字眼,可是卻單單沒有“貞”字,為何?因為這個字已經被咸豐帝冊封給了慈安太后,慈禧這輩子都別想了。

    慈安的傳奇經歷才剛剛開始,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一個月後,這位“貞嬪”就成為了“貞貴妃”。三個月後,這位“貞貴妃”就成為了皇后,成功打破了滿清朝嬪妃晉升的所有記錄,比《甄嬛傳》中的孫儷和《延禧攻略》中的吳謹言可是強多了。

    走上皇后的崗位,慈安開始總理後宮的所有事務,統領後宮的所有女人。事實證明,雖然咸豐的皇帝當得不咋地,可這位慈安皇后還是當得有聲有色。

    由於國事艱難,內有太平天國運動,外有英法各國列強,咸豐帝個人能力有限,因而經常會打罵後宮的嬪妃和宮人。甚至於,咸豐終日酗酒後還會眠花宿柳,到處撩騷,作為皇后的慈安總能及時規勸。 咸豐帝的身體很早就垮掉了,所以只有懿貴妃慈禧幸運地誕下了一個皇子載淳。對於這唯一的龍裔,慈安非常的珍視和疼愛。而且,她對載淳的疼愛完全不同於慈禧,更注重的是對其人性的培養。

    咸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駕崩後,載淳繼位為同治皇帝。作為嫡母,皇后鈕祜祿氏被晉封為母后皇太后,徽號“慈安”;作為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被晉封為聖母皇太后,徽號“慈禧”。

    兩宮太后在聯合恭親王奕訢,一同料理了顧命八大臣後,開始垂簾聽政。雖然是嫡妻正室,但慈安對於朝政和權力並不迷戀,於是將更多的政務交由慈禧打理。

    當然,慈禧只是負責一些具體的事務而已,國家重大的決策還需要慈安太后拍板。據《清宮遺聞》記載:

    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

    慈禧身邊有一個心腹太監安德海,他倚仗自己曾在“辛酉政變”中向恭親王通風報信的功勞,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對此,慈禧不僅沒有約束,反而一再縱容,終於闖下了大禍。

    同治八年八月,安德海藉口為同治帝外出置辦龍袍,一路 招搖並且收受百官的賄賂。當他抵達山東境內時,被巡撫丁寶楨下令拿獲並且關押,同時還立即上奏朝廷請求如何處置。

    對此事關大清體面的事件,慈安太后沒有猶豫,也沒有顧及慈禧的顏面,當即下令就地處死安德海。據《清史稿》記載:

    立命誅之。

    透過這件事,慈禧心中雖有不滿情緒,但卻絲毫不敢表露出來。於是,只得明發上諭:

    我朝家法森嚴,有犯必懲,太監安德海竟敢如此膽大妄為,招搖過市,實在罪有應得。

    同治十一年時,小皇帝終於到了成婚和親政的年紀。慈安太后選中了阿魯特氏為皇后,而慈禧太后卻選中了富察氏,兩人都各持己見,只能交由同治帝自己定奪。結果,同治採納了慈安的意見,而違背了生母慈禧的意見,選擇了阿魯特氏為皇后。

    根據史料的記載,慈安太后比起慈禧太后來,更符合一個女性政治家的標準。她雖然秉承寬容,但在事關國家大政上非常果決,殺伐決斷毫不猶豫。例如,誅殺臨陣脫逃的兩江總督何桂清、賜死驕奢貪婪的勝保。之後,她開始大力扶持漢人,重用曾國藩、左宗棠等人。

    難怪,民間有“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的讚歎之聲。得益於慈安的主持大局,得益於慈禧的具體操持,使得國家度過了一段相對平和時期,史稱“同治中興”。

    可惜,慈安太后在光緒七年(1881年)時崩逝,享年才四十五歲。關於慈安的死因,很多傳聞說或許與慈禧太后的毒害有關,筆者對此不能苟同。

    慈安太后過世後,“兩宮垂簾”變成了“一宮垂簾”,慈禧太后完全掌握了大權。而主張開明和革新的恭親王也失去了政治上的支持者,洋務運動的程序也受到了極大影響。

    從此,失去制衡的慈禧太后越發專權,幾乎就形同女皇,加速了滿清王朝滅亡的步伐。

  • 2 # 司馬長史

    同治時期真正的操刀者!

    慈安太后相對慈禧多了些穩重溫和、端莊謹慎。這與她把守後宮有關,她十六歲就被封為皇后,統管整個後宮。

    清朝晚期著名的同治中興和洋務運動幾乎都是慈安太后主持,同治時期,兩後垂簾聽政,表面是慈禧在打理,實際上大事都是由慈安太后決定的,古代的尊卑禮儀,慈禧是不能逾越的,在殺安德海和為同治帝選妃的事就可以看出,洋務運動的開啟是離不開慈安太后的支援的。

    慈安太后是一個很會放權的人,同治時期她實際是最高統治者,但是檯面上的事幾乎都是由慈禧做的,大事再由她裁決。

    在同治時期,慈禧就如一個公司內勤勞的經理,而慈安就是公司內開明的董事長。

    總體看來,她是一位知人善用,思想開化,盡心輔佐幼主,沉穩果斷的女性統治者。

  • 3 # 歷史三日談

    說到慈安,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以慈禧太后這個心機婊一樣的存在做對比,慈安太后沉默寡言、不愛管這個那個軍國大事啥的,慈禧則不然,她是一件不落,能多發言就不少說一句。

    但是,要說慈安太后沒脾氣,那也是瞎話,坐在她那個位置,就是再沒脾氣,點點頭動動手指頭也能要人命。

    按說慈安太后比慈禧太后資歷老,慈禧太后入宮的時候,慈安都是皇后了,不論哪行哪業,有時候資歷是比能力更重要的東西。

    具體到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身上,雖然慈禧太后是皇帝的親媽,但慈安太后由於封后較早,在當時人的心目中,慈安太后仍然比慈禧太后高人一等況且慈禧太后事事愛出頭,對政治表現的過於積極。

    這對於一個後宮的妃子來說,未免管得太過太寬,管過界了,因此,慈禧太后的名聲,並不如慈安太后一邊倒的好。

    更何況慈禧太后的咄咄逼人,即使是好脾氣的慈安太后,有時候也受不了,雖然表面上二人一團和氣,甚至在垂簾聽政的時候,慈禧太后往往能夠多聽多問慈安太后的意見,但兩人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仍是家常便飯。

    由於兩人同屬太后序列,平起平坐,並沒有誰比誰嬌貴,因此,在權力劃分上,二人也是同等大小。

    慈安太后脾氣好,但不等於沒有,她不愛過問政事,不等於放棄權力,有那麼一次,慈安太后就開了殺戒,殺的不是別人,就是慈禧太后的寵監――安德海。

    安德海恃寵而驕,根本不把慈安太后以及奕訢等人放在眼裡,頤指氣使,甚至對這些王族,都耍起小性子來了。

    在宮內,由於有慈禧太后日夜庇護,倒也相安無事,奈何安德海找死,竟然求慈禧太后讓自己出宮,外出溜達溜達。

    安德海溜達溜達就到了山東,當時的2巡撫是丁寶楨,丁寶楨跟安德海認識,安德海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說過丁寶楨壞話,丁寶楨剛正不阿,落得一身騷回了山東。

    等安德海到了他的地界,沿途官員又是送禮又是送錢,惟有丁寶楨,以清廷祖制太監不得離京為由,直接把安德海下了大獄。

    丁寶楨鐵了心弄死安德海,但又不敢自己做主,於是便把奏摺遞到了慈安太后和奕訢那裡,就安德海的得瑟勁,慈安太后和奕訢都吃過虧,現在這個假小子竟敢擅自離京,慈安太后便下了一道命令“斬立決”!

    安德海就這樣一命嗚呼了。

    不過像這樣的事情,慈安太后似乎很少幹,倒是慈禧太后乾的多了,光緒七年,慈安太后暴斃身亡。

    其中是否有黑幕,有套路,你認為呢?

  • 4 # 青言論史

    說起慈禧,華人大約沒有不知道的。她除了“慈禧”這個封號以外,還有孝欽顯皇后這個諡號,這個知道的人不多;不過她的別稱——西太后,知道的人卻也不少。之所以叫“西太后”,是因為她住在西邊。之所以住在西邊,則是因為東邊也住著人,那就是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是咸豐皇帝的第二位正妻、唯一一位陪他走完皇帝歷程的皇后,出身滿洲八大貴族之一的鈕鈷祿氏,與乾隆的生母是同族。咸豐二年,本來是貞嬪的鈕鈷祿氏成為了咸豐的皇后。

    在陪咸豐的十年裡,慈安一直恪守著一個皇后的本分。如果要拿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女性來做比較的話,那就是《延禧攻略》裡面的富察皇后。不過,她沒有富察皇后那樣紅顏薄命,咸豐也比不上他曾祖父那麼長壽,早早地就丟下了孤兒和兩個寡母駕鶴西去。

    說的兩個寡母,自然就是慈安和慈禧。慈安太后不大愛管理政務,再加上慈禧本就擅權心切,所以朝政的事情基本都給慈禧來辦;在教養小皇帝上面,由於慈禧更多扮演著嚴父的角色,慈安就更多時候扮演慈母。

    慈安太后一生最大的疑案,也許就是她的死。光緒七年三月壬申,平素體健的慈安太后忽然暴崩,這件事情給了人們無盡的猜測。因為如果慈安還在,慈禧辦事情至少還會有很多掣肘;慈安一死,慈禧就真的成了一家獨大了。因此有人懷疑,是不是慈禧毒死了慈安?

    但這已經隨著定陵東普祥峪中慈安太后的棺槨下葬,變成了永未可知的謎題。慈安太后的一生,也就如此草草收場。

  • 5 # 清水空流

    隱藏幕後的政治高手,無論心計手段都比慈禧,唯一遺憾的就是比慈禧早逝,而且沒有孩子。如果這兩項慈安具備一項,歷史就不會慈禧的印記。晚清的歷史大概就會改寫。

    慈安,生於公元1837年,鈕祜祿氏,孝貞顯皇后。咸豐帝皇后,無子。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之女。嫡母為宗室覺羅,生母為姜氏(後抬入旗籍,改稱姜佳氏)。因此上說,慈安具有一半的漢人血統。公元1881年慈安皇太后暴崩於鍾粹宮,死因成謎。

    應該說,慈安與慈安同時入宮入,慈安比咸豐小6歲。但入宮僅僅八個月慈安就被立為皇后,晉升速度之快,在清代歷史上絕無僅有。而且是在好色成性的咸豐那裡可謂不易,而慈禧直到生下同治也就是入宮四年以後才晉封為妃,可見,無論心計手段還是能力,以及咸豐的寵愛程度慈禧都遠遠不如慈安、在咸豐和慈安,慈禧等逃到避暑山水以後,咸豐醉生夢死,鞭打太監,在書房裡懸掛自己的手書“且樂道人”四個字。群臣無不憂心,但也無人敢勸。但慈安經過一夜勸慰,咸豐拿下了那份手書,至少在態度上有所改變。慈安由於早逝,或許有些史料被被慈禧所銷燬,以及後來被慈禧的“光環所遮掩“”,慈安被肆意地刻畫成一個可有可無、老實無用的窩囊太后。但慈安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物,政治能力與才幹絲毫不亞於慈禧。

    咸豐駕崩以後,兩宮太后垂簾,在法理和道統上,慈安就高於慈禧。應該說二人形成相當平穩的政治合作狀態,慈安可以絕對地制衡慈禧。就個性而言,慈禧有政治慾望極強,具有一定政治手腕,鋒芒畢露野心勃勃。慈安相對而言,就是溫良恭謙,穩重溫馴的多。因為慈安十六歲當皇后,要統領六宮,必須要遵循禮制。法度嚴謹,如此一來就讓慈安性格變得端莊謹慎。

    慈禧在政治上最光彩的時期。應該是和慈安一起造就的。而得合作造就了“同治中興”。慈安不識字,每次奏摺都是慈禧念給慈安聽,二人再協商如何處理。但在慈安面前,慈禧不敢逾矩半步,無法掌握實權,慈安是真正掌控實權和最終決定的人,只不過慈安不輕易出手罷了,但一旦出手,就是雷霆手段。毫不留情。從殺安德海和為同治帝選妃兩事上就完全可以看的出來。洋務運動也應該和慈安的支援分不開的。但慈安薨世以後,慈禧的政治生涯開始走下坡路、有慈安在,慈禧面前畢竟有一個制約,,慈安擔得上位母儀天下四個字。盡心輔佐幼主,沉穩果決,思想開化,知人善任的女性統治者。

  • 6 # 淺憶

    慈禧太后人們常常叫她“西太后”,因此大家也都可以猜到會有一個“東太后”,而這個東太后就是慈安太后,慈安太后是咸豐皇帝的皇后,她雖然不是同治帝的親生母親(親生母親是慈禧),但是卻是被慈安太后一手撫養成人的。咸豐帝死後,朝廷大權一度掌握在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手中,而兩宮垂簾。但是慈安太后這個人待人寬和,為人善良,因此並沒有一個政治家的野心和手段,在誤認為慈禧是善良的情況下,將咸豐皇帝交給她的,以後用來限制乃至除掉慈禧的遺照給銷燬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慈禧最忌憚她的地方沒有了,後來不久就無緣無故的“因病”去世…

  • 7 # 炒米視角

    咸豐11年(1861年),咸豐崩於承德避暑山莊。臨終前,打破了此前的清朝祖制,把後宮納入了同治時期的政治格局中。

    形成了以八輔政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為內閣,東西二宮為最終決策的政治局面。咸豐充分考慮到了“主少國疑”階段,如何平衡各方面勢力。甚至考慮到決策時,東西兩宮的互相制約。

    但是這個格局還未運作,就出現了一個巨大危機,那就是清朝沒有後宮干政的傳統。

    在內務府總管肅順的眼裡,後宮皆婦人,所防者唯留京善後的奕訢。所以千防萬防,但是他唯獨沒有考慮到的一點就是此刻的兩宮才是真正的決策者。甚至在飲食供應(道光去承德的時候,飲食供應一應由內務府負責,道光一死,他就什麼都不管了。)這種事情上都忽略兩宮。

    這就導致了最終兩宮反而被他給逼到了牆角。結果導致了在關鍵時刻,兩宮聯合發聖旨,令奕訢趕赴承德奔喪,最終發動辛酉政變,誅殺肅順等八大臣。

    在這個階段,雖然是由安德海跑腿聯絡,傳統意義上,我們認為決策者應該是慈禧,而慈安並無作為。實則不然,因為首先同治尚未繼位,慈禧仍然只是懿貴妃,(她因為是聖母,才有後來的皇太后身份。)在身份地位上遠遜慈安。而且皇后名義上是皇帝一切皇子的母親。慈禧雖然擁有“同道堂”印,但是根本沒權利單獨用印(畢竟“御賞”印還在慈安身上)。所以在這個階段,應該說起主要決策作用的還是慈安。

    直到同治駕崩之前,慈安無論在地位上還是再實際政治操作中,都是壓著慈禧一頭的。

    在對同治的教育上,也顯示出了慈安的政治智慧。傳統華人教子講究嚴父慈母。因為同治非慈安所生,所以慈安只能承擔慈母的角色,而由慈禧承擔嚴父的角色。因為如果自己承擔嚴父的角色,則會把同治推離自己,本非親生。“家雞打得團團轉,野雞打得滿天飛”,這個道理非常淺顯。

    傳統社會,母以子貴,這是慈安最大的弱項,所以她在逐漸失去身份優勢之前,她分兩路走。

    一是在外朝和慈禧面前保持絕對權威,凡是需要小皇帝朝見外朝的場合,她即便生病了,也必須到場;在丁寶楨殺安德海一事上,積極支援小同治皇帝,給予慈禧以下馬威;

    二是保持和同治的絕對融洽關係,即便同治做錯了,慈禧教子,事後慈安必定過問,予以安撫。

    所以,慈禧雖然是同治的親生母親,但是兒子卻是替慈安生的。咸豐死後,她仍能穩坐宮中20年,你敢說慈安只是個擺設?

    試問一下,古代皇帝駕崩之後,無嗣的皇后,仍能控權20載的還有誰?無疑慈禧所謂專權40年,前20年實際上是慈安的學徒。

    然而慈禧真正上位的時候,應該說是光緒給他帶來的機會。雖然在同治駕崩之前,慈安便第一時間出來訓政,但是其實已經無力迴天了,因為她連名義上的兒子都沒有了。而慈禧則不然,雖然她的親生兒子已死,但是這個繼位之人,卻是慈禧的親妹妹、咸豐的親弟弟所生,這層關係,是慈安不具備的。

    所以光緒即位之後,表面上雖然仍然是兩宮共進退的局面。但是實際上,慈禧開始有意識逐漸打壓奕訢集團,這也就是在削弱慈安的政治外援。

    慈安自光緒3年之後,和慈禧的爭鬥落於下風,逐漸開始淡出人們視線,直到光緒7年(1881年),慈安暴崩於鍾粹宮,死因成謎。

    回過頭再看慈安,出身滿清八大姓鈕祜祿氏,世代官宦,從小受過良好教育。她16歲入宮就被咸豐皇帝封為貞嬪,之後一路高升,在4個多月的時間裡,迅速登上皇后寶座,其晉升速度之快,在清代歷史上絕無僅有。咸豐死後,無嗣的她仍然能活躍在政治舞臺上20餘年,這也是在清代歷史上絕無僅有。所以雖然關於慈安的史料並不多,但是從上述兩項,就可以得出此人絕對不白給!

  • 8 # 七追風

    因為慈禧的“招搖”,導致很多人並不瞭解慈安太后,關於她,我們更多的只能猜測。慈安太后的本事,絕對不亞於慈禧,咱們分析幾件事情看看。

    首先是入宮。

    咸豐二年二月,慈安選秀入宮,四月封為貞嬪、五月封為貞貴妃、六月擬為皇后、十月正式立為皇后……從二月到十月,半年多一點的時間,年僅十六歲的慈安就“坐火箭”一樣的飛昇為皇后,簡直是個奇蹟。

    而和慈安同時選秀入宮的慈禧呢?僅僅是個蘭貴人,兩年之後才封為懿嬪。四年之後,慈禧生下同治皇帝,也只是封為懿妃。

    十六歲,沒有生下一兒半女的情況下,就能穩坐皇后寶座,統領後宮,只能說明慈安有著非比尋常的能力。

    咸豐帝如此看重慈安,說明慈安這個小姑娘的段位也不低,不會在慈禧之下。

    (慈安太后)

    首先,慈安的家庭環境應該非常不錯,父親鈕祜祿·穆揚阿據說是詩畫俱佳,這樣的家庭應該是很注重慈安的傳統禮儀。

    清廷選皇后,是非常注重“母儀天下”的,不僅要溫柔賢惠,還要端莊持重。慈安可以在不到一年之內被選為皇后,一定是脾性和禮儀都比其他人要出色的多。

    再來看看慈安太后辦事能力。

    咸豐死的時候,慈安被尊為皇太后,那一年二十五歲。辛酉政變,誅殺顧命八大臣,這是一件濃墨重彩的大事情,不得不提。

    我們知道此事的主謀和實施者是慈禧和恭親王奕訢,但是千萬不能忽略了慈安的作用。慈安不點頭,辛酉政變不可能成功。而慈安之所以同意,就是因為她害怕大權旁落,皇權不穩。

    辛酉政變的時候,慈安25歲,慈禧27歲,奕訢也只有29歲。他們三個年輕人要對付顧命八大臣,沒這麼容易的。慈安敢去做這件事情,說明她並不懦弱。

    之後的殺安德海這件事情,更說明了慈安的手段。

    (影視劇中的慈安和慈禧)

    慈安的權力慾望沒這麼強,可能是從小的詩書禮儀教育,讓她覺得女人最好不要干政。不過,權力制衡這一點,她還是明白的。

    安德海是慈禧的人,仗著慈禧的庇護,胡作非為。慈安拍板“就地正法”,明擺著就是警告一下慈禧,不要太肆意妄為。

    好好的在後宮頤養天年就是了,為啥非要和慈禧撕破臉皮呢?

    很簡單,穩住自己的地位。當時安德海已經是胡作非為到連同治帝都恨之入骨了,朝中大臣忌憚慈禧,敢怒不敢言。

    慈安拍板直接殺掉安德海,從大臣的到同治帝,都是一片歡呼。慈安得到了什麼?朝廷上下的擁護。也就是說,安德海一事,慈安是“正義的化身”,慈禧典型的大反派。

    後來的同治帝選皇后,以及“同治中興”,很多事情都表明,當時最終拍板的還是慈安,慈安有“民心”。

    慈安真正懂得自己的權力該怎麼用,她活著的時候,慈禧不管有多大的野心,都無法恣意妄為。

    慈安這個人,難得的後宮之主,確實很厲害。

  • 9 # 興海亭

    慈安太后是一個悲劇式的女人。受寵而無子是第一個悲劇。封建社會,母以子貴,慈安無子,好比沒有了賭本,賭來賭去,肯定最後輸掉。容忍慈禧是第二個悲劇。嘉慶皇帝雖然平庸,對慈禧這個女人還是有所覺察,有所防備的,防備的棋子就是慈安,無非當時不便明說,要慈安在合適的時候除掉慈禧。同治病亡,慈禧的賭本歸零,又有安如海的事件,正是除掉慈禧的大好機會,慈安沒有下手,只能用錯失良機來惋惜。第三,怎麼可以把先帝給自己的遺詔告訴慈禧,你不忍心殺慈禧也就罷了,那就讓先帝的遺詔爛在肚子裡吧。居然因為慈禧不知道從哪裡割的一塊肉燒湯給她喝,而相信是慈禧割了自己的肉,於是大為感動。試想一個可以割自己的肉的人心有多狠,怎麼可以相信呢?第四是對自己的安全疏於防範,最後不明不白丟了性命。總之是個悲劇式的封建社會的女人,沒有呂后武則天的野心,沒有楊貴妃的嫵媚,沒有慈禧的手段,反而為慈禧所用。

  • 10 # 唯美情感創作者

    說起慈禧太后,那是無人不曉,但是說起慈安太后,好像沒有多少人知道,她就是和慈禧一起垂簾聽政,長達二十餘年的慈安太后,那麼慈安太后是怎樣一個人,我們如何來評價她呢?

    道光年間,出生在廣西柳州,並在咸豐二年入宮的年僅十六的慈安,從四月二十七號被封為貞嬪開始一路攀升,在十月直接被封為皇后,從此掌管後官大權。其實這個慈安,如果沒有過人的本事,不可能一下就會成為皇后,也不會和慈禧和平共事三十多年。

    咸豐十一年文宗皇帝駕崩,當時才二十五歲的慈安被封為皇太后,也稱為東太后,和慈禧掌管宮內事宜。在人們的心目中,慈安老實善良,所有的一切都是心狠手辣的慈禧掌管,其實未必,這個慈安在立皇太載淳的事情上,讓大臣端華,景壽,肅順等輔佐皇子,授予皇子印章也代表統治一切的權利,這件事情還是很有見地的。

    辛酉政變其實是東西宮的兩派勢力較量,而這個背後陰謀家是慈禧,她的力量來自奕欣,慈安的力量是八位贊襄大臣,而慈禧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就憑依靠生個皇子立足,好像還差了些,只有和慈安一起共生存,她的位置才可以無憂,那麼這次辛酉事件,也才順利成章的如願了。

    慈安一直宅心仁厚,但是她的政治才華掌管宮廷卓卓有餘,而慈禧有野心,但是也只是一個管理後宮的事情,登不上宮事檯面。慈安呢不太喜歡政務,有些事情也就由慈禧去做,慈禧就算做的再好,也要徵詢慈安的建議,必定慈安為嫡,這慈禧是萬不可超越的。慈安在面對一些貪官汙吏,臨陣逃脫驕蹇等的處理上做的很到位,並獎勵曾國藩,李鴻章爵位都是慈安的目光獨到。在對待慈禧的心腹安德海,此人無惡不作,別人不敢下手,而慈安就會下口諭,立馬誅之,也深受百姓愛戴。

    慈安和慈禧朝中兩人共事三十來年,只要慈禧不太況外,慈安都是爭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在對待皇上選妃上,立推德容兼備的阿魯特氏,而同治皇帝的心目中,對慈安也是尊敬有加的。而後來慈安推薦的洋務運動,更是奠定了慈安的宮中地位,如果讓慈禧來做,恐怕只有慈禧賣國求榮的小人之心了吧。

    就是這樣德高望重的慈安,在四十五歲之際吃的什麼偶染風寒的藥,本來沒有什麼,第二天卻一命嗚呼了,於是眾說紛紜,紛紛指責是慈禧謀害了慈安,她才自己獨掌政權。又說當年咸豐皇帝臨終之時,留有遺詔,如果慈禧不安分,就用這份遺詔來辦理慈禧,而心地善良的慈安把這個遺詔給慈禧看了,慈禧想辦法用割肉計,使得慈安感動燒了遺詔,慈禧想辦法害死了慈安太后。

    也有說兩個皇后姐妹相處那麼多年,一直是相安無事,慈禧如果害慈安,早就害死了。所謂一入宮門深似海,紛擾恩怨青春去,是非終有出頭日,歷史載冊留美名!

    孰是孰非,慈安在後人心中是怎樣的,相信大家一目瞭然了!

  • 11 # 在下古麒

    慈安太后,既孝貞顯皇后(1837年—1881年),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

    她是咸豐皇帝的皇后,在1861年11月咸豐死後,進為慈安太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儘管慈禧“母憑子貴”也進階為太后,可是很明顯,慈禧的地位並沒有慈安高,威望也沒有慈安好。

    在辛酉政變之後,慈安與慈禧掌握著國家的權力,進行垂簾聽政。而這個時候,實質上權力是在慈安太后的手中的。儘管慈安太后也頗有理政之才,可是她也不願意去管事,通常就是讓慈禧去管,然後在向她彙報一下就行。

    在《清宮遺聞》中記載,“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

    在慈安太后垂簾聽政期間,慈禧也不敢造次。通常慈安太后覺得有利於國家的事情,她便直接同意,不再過問。所以在那個時候,國家也頗有生機,為“同治中興”。當時的民間,甚至出現了“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的說法。

    慈安太后深知洋務運動的意義,所以她重用洋務派,一群漢族的優秀人才就脫穎而出,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據記載,“同治改元之初,即知曾文正公之賢,授為兩江總督。文正感其知遇,盡心謀國。而東宮(指慈安——筆者)則自軍政、吏治、黜陟、賞罰,無不諮詢文正而用其言。”可見,其實洋務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有慈安的一份功勞。

    慈安做了一件事,很值得敘說。這件事情就是誅殺慈禧的心腹太監安德海。安德海依仗慈禧的寵信,胡作非為,肆無忌憚,當時很多人都特別的痛恨他,可是礙於他的上頭是慈禧太后,大家都無可奈何。

    在同治八年(1869)八月,安德海請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衣,獲得許可。但他不知收斂,一路招搖,途經山東境內時,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拿獲。丁寶楨迅速將此事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護,慈安“立命誅之”。

    在我看來,“同治中興”是與慈安太后直接掛鉤的。慈安太后是個合格的國(祖)母,她能夠繼承咸豐皇帝的遺志,將國家事務放在心上,懂得壓制慈禧的慾望,不至於讓清朝加速衰敗。

  • 12 # 百花爭豔只為你

    孝貞顯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鈕祜祿氏,咸豐帝皇后,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之女。嫡母為宗室覺羅,生母為姜氏(後抬入旗籍,改稱姜佳氏)。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於鍾粹宮,死因成謎。葬於普祥峪定東陵,上諡,經宣統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咸豐二年,慈安比慈禧先入宮,在確定皇后時,慈安很快就被冊立為皇后。而慈禧僅僅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貴人,雖然她隨後為咸豐帝生下了第一個也是唯一存活下來的皇子載淳,母以子貴,她的宮中排位也就一路攀升,由嬪至妃,再到貴妃,成為宮中僅次於皇后的人物。然而,在封建的等級社會中,宮中后妃的階位不僅森嚴,且難以逾越,嫡庶(妻妾)的差別更是不可抹殺。皇后母儀天下,總管六宮。在宮中即使是咸豐帝也頗為敬重慈安,更何況聰穎如慈禧這樣的人物,自是執禮恭謙,不敢稍有放肆。

    慈安太后的出身與地位都高於慈禧,但是由於沒有兒子,在帝王家結局可想而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腰椎間盤突出,要不要絕對臥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