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書文心
-
2 # 格調Homes
1949年,梭羅和他的湖首次來到了中國。譯者徐遲在序言中這樣說道:“你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嗎?如果你的心並沒有安靜下來,我說,你也許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後你再開啟這本書,否則你也許會讀不下去,認為它太濃縮,難讀,艱深,甚至會覺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那時正值天翻地覆,安靜的梭羅不知能走進多少人的內心?
中國大陸的讀者再次看到大洋彼岸這個“怪人”的身影已是33年後的1982年了。但這一次,席捲古老大陸的文學熱潮正即將洶湧起馬爾克斯的魔方、喬伊斯的囈語,而狂熱的讀者們則興奮地從小說中檢索著改革、承包等字眼,為物質時代正義凜然的登場暗暗興奮不已。
又一次,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被時代的喧囂所淹沒。
其實,這本書本來就是為人類中那些安靜的內心寫的,小眾化正該是它的命運。這本誕生在湖邊的書,或許是大自然最美的精靈之一——湖泊為尋找芸芸眾生中和她質地一樣的心湖而假手梭羅發出的訊號。
共鳴,從來只發生在知己之間。
水是大地的靈者,是人生的Teana表達。如果河流象徵著人生奔突衝撞的青年時代,海洋則像是童年和老年的重疊,而湖泊——這大地上晶亮的眼睛,則是人生靜穆平和信念堅定的中年。我不知道梭羅是怎麼下決心要為人類寫這一本寧靜的中年之書的。或許,是瓦爾登湖翻卷的浪花突然擊中了他的靈魂;或許,這一需求潛伏已久,也許更早以前,他在某個喧鬧的時刻突然聽到了自己內心的低語,就像葉芝在倫敦的街頭忽然熱淚盈眶:“我就要動身走了,去茵納斯弗利島;我就要動身走了,因為我聽到,那水聲日日夜夜輕拍著湖濱;不管我站在車行道,還是人行道,我都在心靈深處聽見這聲音。”這樣的嚮往,也許也曾多次在你我的內心翻湧,只是,我們不願像梭羅那樣去正視一個真實的自己,不敢像他那樣捨棄世俗的一切去尋找和守住自己的瓦爾登湖罷。
人類中那些柔軟與敏感的心靈總是代替凡夫俗子去感受Teana,並九死不悔地承擔由此落在自己命運中的狂喜與極苦。梵高如是,高更如是,梭羅也如是。但這一次,是人類與大自然最美麗的邂逅——1844年一個落葉紛飛的秋日,27歲的亨利·戴維·梭羅隻影單身,僅帶著一柄斧頭和二十五美元二十一美分,住進了杳無人跡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在此之前,他已給愛默生當了兩年助手。再往前,他親眼目睹了戀人的他嫁和相依為命的哥哥的死亡。再往前,1837年,他畢業於著名的哈佛。
大自然是靈魂永恆的港灣。猶如母親和情人,瓦爾登湖澄淨的色彩讓梭羅翻湧的內心一下子抵達了安靜並狂熱起來。安靜的是他的情緒,狂熱的是他的思緒,是他長久以來尋找的對話與表達。
瓦爾登湖是有福的,在人類億萬顆心靈中她找到了一個和自己同樣質地的心湖。沒有梭羅這顆特別的心,她永遠只會靜靜泊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旁,如果更不幸成為了所謂的旅遊勝地,人工從此就踐踏了Teana。
梭羅是幸運的,當他與這片湖水相遇,天人合一的意境就從一片又一片浪花出發,帶著春的暖意、夏的繽紛、秋的從容、冬的肅穆徐徐沁潤到他心上。星語燈影,日月流年,文字之舟也從梭羅的內心悄然起航,槳聲水聲汩然。從1844年秋到1847年,短短一千多個日夜,瓦爾登湖拍岸的水聲從梭羅心上流過,再一次流出就成了芬芳的墨香。
但這本書絕不是隱逸者說。事實上,它隱含的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就是對自我的尊重與發現,對生命的真實與神聖的尋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可能是一塊小小的瓦爾登湖。只是,你我總是在碌碌紅塵的房子、職務與收入等的追趕與算計中忽略了自己的內心。不過,如果你從來不曾在滿天星辰的夜晚感覺到生命的莊嚴與偉大,那麼,你還是去找另外的消遣吧,別去打擾這本書,就讓梭羅和他的湖安詳地泊在屬於自己的孤獨與寧靜裡吧。
“1845年3月尾,我借來一柄斧頭,走到瓦爾登湖邊的森林裡,到達我預備造房子的地方,開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聳入雲而還年幼的白松,來做我的建築材料……那是愉快的春日、人們感到難過的冬天正跟凍土一樣地消溶,而蟄居的生命開始舒伸了。”每次讀到這裡,我總是眼角發熱,是的,靜靜跟著梭羅的腳印走下去,你蟄居的生命就會豁然舒伸,你內心的瓦爾登湖就會為你開啟美麗的四季。
發現並守住你的瓦爾登湖吧,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羅。要知道,人間每走一個人,天上就會落一顆星。
-
3 # 與狼共舞說歷史
一百多年前,美華人大衛·梭羅幽居在瓦爾登湖畔。美侖美奐的風景給了他靈感,創造了驚世作品《瓦爾登湖》。
該書詳細記錄了他在瓦爾登湖㫠兩年的田園生活。他遠離塵囂,在自建的小木屋旁開荒種地,春種秋收。與飛鳥小獸交朋友,對話,聆聽自然的生機。他在船上吹笛,湖邊釣魚,在觀察中記錄對人生的思考。
在他妙筆生花的描繪下,一切都生動可愛,大到四季交替的壯觀美累,小到兩隻螞蟻的爭鬥。都會令你怦然心動,心馳神往。
《瓦爾登湖》是想讓讀者思考人生除了高樓大廈、美女香車、金銀珠寶等物質財富之外,還有很多能令你幸福滿足的東西。
請懷著一顆質樸純真的心去閱讀這不沾一絲一亳世俗汙染的美著。相信會如同清新的風安撫你那拚搏受累的身心。
-
4 # 老李有刀
梭羅的《瓦爾登湖》是世界文學經典,在世界文學史上很難找出像《瓦爾登湖》般的著作,而且它深深影響了後來的自然文學和超驗主義。
《瓦爾登湖》不是典型的文學作品,看似像梭羅個人“私小說”式的作品,但它又沒有小說的語言和結構。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散文作品,它的內容看似像一篇篇散文的集合,但是它又不像散文的文筆。同樣不是近些年熱度漸升的非虛構,看似是真實的個人生活,卻沒有非虛構裡面相對錯綜複雜的故事。那《瓦爾登湖》是什麼體裁的作品?似乎很難定位,在世界文學史上它都是那麼獨特。
內容上,這本書主要是梭羅個人在瓦爾登湖居住時的所看所想所感所思,文字說不上特別流暢,甚至有一些“滯”感,需要讀者停下來思考作者在講什麼,如此讀完後,瓦爾登湖上的沉靜之感會到達閱讀之後的你的身邊。而說其獨特,也在於作者,梭羅是將其個人的生活實踐與體驗融入到這部作品之中,梭羅還有名篇《論公民的不服從》,他對社會對生活的理念都在搬到瓦爾登湖湖畔居住後展現得更為明顯,世外居住是對當時社會結構運轉的不服從。
大學仔細讀過幾遍《瓦爾登湖》,也在外國文學史上的課堂上專門分享過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除了那一句句名言般的句子,文字裡面透出的精神核心更是影響著自己。近些年又有新的《瓦爾登湖》譯本問世,都從側面證明著梭羅的《瓦爾登湖》的不朽魅力。
-
5 # 在下千城
《瓦爾登湖》是我讀書歷史上“最痛苦”的一本書。並不是這本書寫的不好,而是寫的太好了!!!1、3年時間、4次嘗試讀完這本書,都失敗了
2015年的時候我就想讀完這本書,但開啟後發現自己完全讀不進去。梭羅的精神世界裡太“安靜”了,而我是一個非常煩躁、衝動的人,以我當時的心緒、性格,與瓦爾登湖是完全不匹配的。
此後3年裡,我曾經4次想閱讀這本書,都失敗了。每一次閱讀我都以為自己已經進入了“安靜”的境界,肯定可以把這本書看完,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
所以,漸漸地,我把這本書當成了我人生修煉的一部分,或許等哪天我讀完了這本書,我就已經從容易衝動、情緒激烈的人變成了一個安靜的人。
2、今年我終於讀完了《瓦爾登湖》在4月份的時候,我終於讀完了這本書,而且不是那種囫圇吞棗般的翻看了一遍,是真的仔仔細細的閱讀了一遍。對於我而言,它不是一本普通的書,而是一種信仰,代表著一種人生的態度、生活的境界、心緒和能力。當我真的讀完它的時候,我原本以為我的內心會如大海般洶湧,我花了3年時間,多次嘗試才讀完這本書,這會多麼的有成就感啊。
但實際上並不是,我的內心幾乎一點波瀾都沒有。它就是一本書,一本普普通通的書,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
我想這就是《瓦爾登湖》的魅力。當年梭羅獨自一人跑到湖邊居住的時候,他也是希望自己可以步入一種“超脫自然”的安靜境界。
他或許沒有想到,他的所作所為影響了很多人,比如李銀河老師,還有一個花了3年時間才讀完這本書的我。
這就是我心中的《瓦爾登湖》。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
6 # 環宇同城
1845年3月,梭羅帶著借來的斧子,進入瓦爾登湖廣袤的原始森林,建了一座寬十英尺,長十五英尺,高八英尺,帶有一個閣樓,一個洗漱間,兩扇活動天窗,一扇後門和磚石壁爐的房子。開始了長達二年的獨居生活。這兩年,梭羅與瓦爾登湖的萬物精靈作伴,歷經瓦爾登湖的春夏秋冬。
春風吹散霧和雨,融化湖岸邊的積雪。潮溼的田野上傳來藍知更鳥、籬雀和紅翼鶇銀鈴般的歌唱聲。山谷的冰雪融化成小溪,潺潺流水,就像是向春天歌唱喜悅;小草像春天的大火一樣在整個山坡上燃燒起來。那濃密的綠色,是青春常駐,是生命永恆的象徵。
仲夏,沙櫻的小花裝扮林間小路,花團錦簇得就像一把把遮陽傘。轉眼秋風起,一束束花環上,火紅的櫻桃掛滿枝椏,又大又美,稚嫩的樹椏不堪重負,咔嚓一聲像扇子一樣墜落而下。
冬日,107英尺深的瓦爾登湖就像一個藍色城堡。冰封的瓦爾登湖近看帶綠色,遠看則是蔚藍。鑿開冰面,梭子魚靜靜地聚集在“客廳”,透著一道道柔軟和的光,將湖底一切照亮。長久的寧靜統治著湖面,天空即在頭上,也在腳下。
在大自然中,完全可以找到最甜蜜溫存、最天真動人的伴侶,就算是憤世嫉俗的可憐鬼和憂鬱消沉的人也不列外。當享受四季賦予的友誼時,無論什麼都不會成為生活的一種負擔。
梭羅這樣總結兩年來在瓦爾登湖獨自生活感悟,如果一個人能自信地朝夢想的方向前行,努力地過他想要的生活,那麼他就會獲得平日裡意想不到的成功。他的生活越簡單,宇宙的法則就越不復雜,孤獨不再是孤獨,貧困不再是貧困,軟弱不再是軟弱。如果你造了空中城堡,你的勞動也不會白費;這些城堡本就該在空中。現在就在下面打基礎吧。
哀傷使傷心的人過早地憔悴,
在生者的大地上,日子很短,
托斯卡的美麗女兒啊!
-
7 # freedom月
想對他說:“我對你的觀點十分認同,《瓦爾登湖》我還沒有看完,可是翻開看過的一頁,苦苦思索仍然不能準確記憶,然後默默地再看一遍,有好多地方讀了好幾遍,仍然會很快地忘掉,同。”
如果有人想要在讀書方面省錢的話,我現在有了新的建議,買一本哲學家寫的書吧,原因不僅僅在於逼格很高,更在於它每一次讀都是新的。
哈哈哈,開個小玩笑,《瓦爾登湖》以清淨之心讀之,是世界瑰寶,是梭羅先生遺留在世的靈魂,它將永恆的存在著,它在人類短暫的生命桎梏中做到了永生。
-
8 # 願時光溯洄
梭羅自己在瓦爾登湖的實踐和他的作品中都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主張,那就是迴歸自然。他在作品中不斷地指出,我們大多數現代人都被家庭、工作和各種物質需求所因,失去了精神追求,過著物慾的生活。這樣的情形今天依然存在,並且愈發嚴重。我們有許多人幾乎很少去關注在那些瑣碎的個人利益和活動之外的事物。許多人的精神活動過於侷限,只關心物質生活和感官享受,而用梭羅的話來說,我們這樣的生活不能稱為“真正的生活”。
在全球背景下,瓦爾登湖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一個典範;如果說人們的生態關懷曾是梭羅聲名鵲起的三個原因之一,那麼這種生態關懷現在已經成為當代梭羅研究的主要動機和原因了。從生態環境學的更廣泛的意義來看,梭羅遠遠走在了我們的前面。他在《日記》中提出了許多觀點,並在《瓦爾登湖》中詳盡地表現出來。他說:“大多數人,在我看來,並不關愛自然。只要可以生存,他們會為了一杯朗姆酒出賣他們所享有的那一份自然之美。感謝上帝,人們還無法飛翔,因而也就無法像糟蹋大地一樣糟蹋天空,在天空那一端我們暫時是安全的。”
瓦爾登湖的神話代表了一種追求完美的原生態生活方式,表達了一個對我們當代人很有吸引力、也很實用的理想。這個典範在今天對我們更具有生態學意義,因為生態平衡的破壞和環境的惡化已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許多生態學家和環境保護主義者正在致力於保護自然留給人類所剩不多的財富。因此,瓦爾登湖不再只是一個著名的美國作家梭羅在那裡生活、寫作和思考的具體的地點,它已經成為一個象徵。在瓦爾登湖這個地名之後我們發現了一種生活方式,一個人與自然的浪漫史,一種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一個具體化的自然的概念,還有人類永恆不變的希望接近自然並與自然融合的願望。 《瓦爾登湖》一書極具審美價值。實際上可以毫不掩飾地說,《瓦爾登湖》是一部大的美文,裡面所插敘的一切物件,都浸潤著稜羅的全部情感。
梭羅極善用比擬、比喻的手法,寫眼前的一切事物,在稜羅的眼中,這些自然物並非死去,而是鮮活。而做到這一點,則歸功於稜羅使用的一種與泥土接壤的語言,如同農夫播種一樣自然的文字,恰恰,這種語言風格保持著《瓦爾登湖》一書的鮮嫩,而鮮嫩的東西是長久的。這一點,在《瓦爾登湖》一書中處處可見。
任何一種美麗的物體都需要有一種奇特的魅力去引發人們觀賞。一篇好的文章、一部好書也是這樣,它必須以很好的文體規則去表現,從而拉近讀者與作者的心理距離,併產生一種強烈的認同感。稜羅並不是以旁觀者的姿態出現在書中,相反,他是用第一人稱完全將自己與瓦爾登湖合二為一,將《瓦爾登湖》中的自然美透過“我”的感官、情感加以展示。
-
9 # 西安交大黎荔
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是一位美國作家、哲學家,一生創作了二十多部散文集,其中《瓦爾登湖》被公認為最受歡迎的非虛構作品。這個人沒有學習任何職業,一生未婚,從不去教堂,從不參與選舉,拒絕向政府納稅,不吃肉、不喝酒、不抽菸,甚至不喝咖啡和茶,是一位忠於自己的理念和內心、表裡如一的偉大的思想家。十六歲考入哈佛大學,畢業後從事過教師、家教、土地勘測、鉛筆製作等工作,歷次的工作經歷都持續時間不長,因為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寫作、親近大自然和實踐自己的哲學思想上。1845年的春天,梭羅開始在美國麻省康考特的瓦爾登湖畔自己動手建造木屋,並在當年的7月4日移居瓦爾登湖畔,到1847年9月結束。這段經歷創造出了著名的《瓦爾登湖》。他透過《瓦爾登湖》想告訴我們的,就是:每個人都應該尋找和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回覆列表
相信你一定已經看過《瓦爾登湖》這本書了,故事的開始是作者自己要建造一座房子,也就是後來瓦爾登湖畔的木屋。在建造過程中,作者完全自給自足,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做,自己動手建地基,自己動手一點一點的把房子建起來,堅持不用商業化的建造方法,也不用最省力最快的方法。
很大程度程度上,這是一種初心的迴歸。回到作為一個人最開始的樣子,回到最原始的方法,反而你會發現,一切都安詳而寧靜,可愛又生動,這何嘗不是我們最初追求的呢?
2.親近自然現在的孩子已經很少有機會接觸大自然了,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們,從來沒有在小河裡抓過魚,在樹林裡抓過蝴蝶,與大自然最近的時候可能就是去公園和景點了吧。可實際上,這不該是我們與大自然的相處方式。
我們生活在這麼美麗的大自然中,應該是和它和諧共生的。春天看飛回的燕子,夏天數風中的蜻蜓,秋天賞金黃的葉子,冬天望滿城風雪。可是我們呢,大多數時候盯著電子產品,沒有靜夜聽雨的的心境,也無春日賞花的閒情。
作者梭羅卻願意將自己的房子建在安靜的湖邊,與自然朝夕相處,豈不樂哉?
3.思想重生作者在瓦爾登湖邊度過兩年又兩月的生活,在這期間他思考了許多,也記錄了許多,也徹悟了自己的人生意義和價值。就像他在《結束語》中說的:“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們身體內的生命像活動的水,新奇的事物正在無窮無盡地注入這個世界來,而我們卻忍受著不可思議的愚蠢。”
作者向所有的人宣講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理想,用兩年又兩月的時間完成了思想的重塑,這是多麼偉大的事情!
PS:之所以說《瓦爾登湖》讓我與自己達成了和解,是因為讀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想法與作者的近乎一致,很大程度上,他做的我也想做,我終於知道世界上有和我一樣想法的人,我也不再是異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