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兒愛分享
-
2 # 深淺慧
孩子不能吃苦,主要是是家長不捨得讓孩子幹活,怕孩子受委屈,鋪好光明大道,不捨得讓孩子吃苦。如果家長能夠讓孩子獨立和生活自理;參加體育運動鍛鍊體魄和意志,在摔打中學會忍受疼痛;體恤父母幫忙做家務,不事事包辦;讓孩子自己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勇敢面對,吸取教訓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等等。能做到這些,哪有孩子不能吃苦?
-
3 # 健康開心曉
這個問題是現代大都市裡大家都困惑的問題吧。
現在都市生活大家互相都在比著誰吃的好,吃的稀罕,誰穿的夠檔次,最乾淨,搭配最時髦,誰假期旅行最豪,去到最遠最貴的地方,誰每天曬得圖片看起來過的最光鮮。那麼這樣的大氛圍,光靠媽媽一個人給孩子講道理,給孩子做榜樣天天吃苦真的也不是很現實,效果也不是很好。那麼肯定大問題需要社會提倡愛勞動,勤儉節約,關愛貧弱,不要貪圖享樂奢侈最大化。
從家庭來說,想要有一點作用就是要全家總動員,而且對勞動的熱愛要從一而終,不能一週一個月就一天動員打掃家裡勞動一下,現在洗碗機,洗衣機,乾洗店,外賣叫各種餐廳美食,購物都送到家門口了。一切商機都是圍繞讓顧客最懶惰最舒服來設計服務的。所以要經常勞動。其實家務經常做,時時做,家裡乾淨利落,不要叫小時工。其實代替勞動一些,可以對體育精神的追求,比如跑步,徒步或者爬山這些都可以客服懶惰。另外也可以經常去需要幫助的親戚家去幫忙,去養老院獻愛心,到處幫忙看到亂丟的垃圾撿一撿,小廣告撕一撕等。從身邊每時每刻做起,卻不可追求奢侈享樂。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比如每天喊孩子洗碗,倒垃圾都是要花很多力氣,比自己幹幾十倍的活還難,可是也得做。這就是家教吧。一起加油!
-
4 # 劉寶鈞1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結局,父母的行為直接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
由於現在家裡都一個孩子,也可以說6個大人只有一個孩子,都把孩子視為心肝寶貝;任何事都由大人替代,生怕孩子出點力,心疼不已;總以為孩子還小,不會做事,也可以說任由大人擺佈和推動前行。由此,對孩子的過度溺愛,造成了今天的孩子不能吃苦,不能獨立的不利局面——現在孩子與過去孩子相比,就是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
當這樣的孩子,在這樣的溫床裡度過,無疑給孩子的成長套上了逆生長的枷鎖。走出去時,孩子適應能力有限,對任何事都會懼怕和唯恐不前;就別說在家裡的自食其力了
即便如此,儘量讓孩子自己學會動手去做,從小事做起,逐步養成良好自己動手好習慣,不要心疼太小而無法讓孩子完成的心裡;讓其自己去享受自己做事的整個過程。就關於孩子洗手的問題,假如自己不知道而問孩子洗手間在哪裡,給孩子一個任務,讓孩子獨立完成,並自己深入其中幫助孩子完成:寶貝,我們比賽洗手啊,看誰洗手又快又好啊……無論做什麼,都要比孩子慢半拍,給孩子一個成就感;這樣如此說來,孩子就會在參與活動中去,寓教於樂,並一定孩子在完成你想要結果後而對孩子預以肯定和讚美
讓孩子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去呼吸自然界的美好,去感受祖國大好河山;做有助孩子的一些成長和勵志的培訓,這都會對孩子成長起到積極而促進的作用,意義深遠
作為父母,培養孩子成長,吃苦耐勞的精神,前提必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才能做出響應的滿足孩子的喜歡和需求,有力引導孩子去做;而有時並不是以你自己想象的和喜歡及需要強加於孩子身上,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材施教——1.活潑好動,開朗,愛說話,樂於助人,感情好豐富;會在中途轉移目標,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會有時情緒化,做事缺乏耐性和細節(這樣的孩子我們先把Ta稱為紅色性格的孩子作為識別)Ta們以追求快樂為主,關注更多的是別人的看法和讚揚
(藍色的孩子)這種性格的孩子是比較有條理,仔細,縝密,做事嚴謹;且程式不會因此而打亂,過程至關重要;但有時糾結,因此會失去很多機會。Ta們鬱悶和壓抑,內斂,內心的話不隨便表達,深深埋在心裡,是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一切(Ta們追求完美型)
(黃色性格的孩子)是果斷、堅定、推動、自信、不注重過程,只注重結果;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些孩子是把成績放在第一位,把情感和搞好同學之間的關係上放在第二位。以自己為中心,具有改變,改造,影響他人的慾望(如果有比Ta強的同學,Ta會就此放手)但Ta們往往是知難而進,越挫越勇,把困難看做是快樂的事(追求成就感,成績看得很重)
(綠色性格的孩子)這樣性格的孩子,Ta們是和諧耐心傾聽,什麼事都無所謂(你們說了算)不願意與別人發生爭執。但Ta們沒有主見,以別人為中心,而且動作緩慢。Ta們願意聽他人的傾訴,也就是別人傾訴的“垃圾桶”,Ta們會樂意承受訴說者一半的不良情緒(追求和諧穩定)
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循序漸進的讓Ta做出自己喜愛的事,而不是你替代Ta們去做;孩子不是不願意吃苦,而是Ta們很多事情被你們大人所承包了,Ta們還會去做什麼力所能及的事呢?再有,你們大人知道Ta們在想什麼?喜愛什麼?不喜歡什麼?多與孩子溝通和相處,不同性格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看似孩子行為相同,但是Ta們背後卻有不同的動機(行為是去做,而動機是為什麼去做)在這裡,隔著螢幕我們真誠以對,衷心祝願孩子們:活潑可愛健康快樂平安幸福茁壯成長
-
5 # 三兩句話
這個問題問的好啊。其實還是中西方差異。這不是個單方面的原因。當然國內還是有很多能吃苦的孩子。我就從主要原因說吧。 1:家庭的教育,很多人都知道隔輩親,爺爺奶奶疼孫子孫女,我甚至還見過孫子動手打爺爺的,而且當爺爺的還很高興,這能行?有些父母也一樣,太溺愛了! 2:有些父母害怕孩子受點委屈,害怕在外面吃虧,但你知道孩子一但離開你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你有沒有想過他自己會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給予正確的指導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不要過份的擔心。 3:孩子的獨立能力太差,有些家長啊,孩子都上幼兒園了吃飯還喂他,我見過一對老外夫妻,在飛機場下飛機,他爸爸自己拿著一個自己的行李箱,媽媽拿著自己的包,孩子提著自己的行李箱。這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你們看到了什麼?那就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啊,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就是在這些小事開始做起。 中國有句話說的很對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啊,這是很有道理的。總之中國的家長就是溺愛。現在國內比以前好多了,要是真為了自己的孩子好,要學會放手,讓他自己飛,人這一輩子,不經歷風風雨雨你永遠不知道這個世界的精彩!
-
6 # 我的小名果果
現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住的是暖氣房,吃的是自來水,做飯燒的是天然氣,洗衣服用全自動洗衣機,請問一下需要孩子吃什麼苦,現在孩子唯一要吃的苦就是學習這一項工作。
認為孩子不能吃苦,主要還是人們的思維侷限在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環境裡,認為只有吃苦才能有出息,像我前邊列舉的,高科技的誕生已經使大人小孩都很懶惰,大人小孩都沉醉在手機裡、遊戲裡。特別是在孩子最喜歡動手的年齡段,家長怕孩子不會做惹出事,還要替孩子解決,如期這樣不如自己包辦了一切,在加上父母過分溺愛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一點點傷害,孩子倒水喝怕燙著、端飯怕撒了,經過幾年的培養孩子已經不會自己動手了,只會等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來幹,這種教育只是沒有培養好孩子的生活能力與吃苦沒有關係。
要想孩子能吃苦也就是能在學習時下苦功夫,家長必須做到一下三點。
1.陪孩子一塊學
剛上學孩子沒有養成學習的習慣坐不住,經常會找藉口到各處轉轉,一會再來學習,這時家長就要守在孩子旁邊看他學習,同時自己也讀讀書,讓孩子看到大人也在學習,逐漸培養成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
2.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家長孩子平時學習,不問孩子有什麼問題和不懂的地方,有問題的話和孩子一起想辦法及時解決,而是等考試測驗後看到成績,揪住不放說些“笨死了,”等等話,讓孩子感覺自己就是笨不然為什麼別人會,我就笨的學不會而產生厭學情緒。
3.多加鼓勵和孩子一起成長
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如果家長每天對孩子的一點點進步都鼓勵,孩子聽後心情大好,特別是孩子學習時多加油多幫助,時間長了孩子已經養成了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這是家長還怕孩子不能吃苦學習嗎!
孩子能不能吃苦,是家長帶動孩子的過程,如果家長能做到孩子肯定看在眼裡,同時,從家長那裡繼承的吃苦精神也能影響孩子一生。
-
7 # 靜海婷
說到孩子能不能吃苦,其實先想想家長能不能吃苦呢,說實在的,如果這個時候把我放到農村,離開現在冬天的地暖房,住到窗戶和門四面透風的房間,除了可能鑽到被子才能帶來的溫暖,別說再經歷別的,寒冷就已經把我打敗了。
家長尚且如此,我們的孩子又能要求他們吃多少苦呢?朋友為了讓她即將上中學的兒子多吃吃苦,每到寒暑假都把孩子送到偏僻一些地方舉行的冬夏令營,也有在軍區的,讓孩子體驗部隊過團隊裡的艱苦一些的生活。
其實,家長讓孩子多吃苦,無非就是希望孩子懂得珍惜生活,吃苦才能耐勞,才會有更加堅定和堅強的意志。目的總是好的,但是很多時候現實生活中要想達到這個目的,也不見得就只能讓孩子去往艱苦的地方,不見得只有環境變的艱苦才能讓孩子體會吃苦。方式有很多種,我們有時無需很刻意的安排。
孩子在家庭裡不要太過寵溺嬌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培養獨立思考和獨立做事的能力,做好良好的家庭教育,包括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正確的恰當的去愛自己的孩子。等做好這些後,會發現,我們得到的結果和目的最終是一樣的。
-
8 # 智慧媽媽講堂
首先現在很多家長都對吃苦定義不清楚,總覺得孩子沒有吃苦精神,可是又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
我們在抱怨孩子沒有吃苦耐勞精神、缺乏向苦難挑戰的勇氣的時候,在平時生活中依然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成績給予包辦,我們總是希望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希望孩子在我們的呵護下成長;而對於我們不能幫助孩子做的事情,我們又幻想孩子可以獨立面對,可以迎難而上,希望孩子面對挫折時不離不棄,堅持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其實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矛盾的,是不合理的。
很多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一直被家長保護的很好,可是到了中學學習壓力增大,人際交往也受到了挑戰,這個時候家長往往希望自己能夠放手,希望孩子可以獨立面對,可以用於面對挑戰,孩子從未離開父母自己做過決定,怎麼可能突然勇敢面對?
要培養孩子吃苦精神,家長需要做到幾點:
1、生活上要適度放手,譬如孩子的穿衣、吃飯;不要過度滿足,天氣冷了新增衣物這些事情家長不用給予提醒,孩子自己在生活中透過體驗習得的經驗才是永久的能力。
2、戶外活動時要放手讓孩子去參與,不要擔心孩子摔著、碰著、餓著、累著,孩子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剝奪孩子面對困難的機會;摧毀一個孩子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需要的都直接給予他。
3、當孩子遇到一些失敗時,要給予引導,不要代勞;即使孩子做的不是很好,也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客觀分析孩子失敗的原因,為孩子繼續努力提供方向和動力。只有在不斷的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的過程中,孩子才能夠學會承受和應對各種困難挫折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4、讓孩子接受一點批評。很多時候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都會擔心對孩子的情緒有影響。很多時候孩子在學校遇到一些同伴之間的衝突等事情,家長總擔心自己孩子受委屈,自己衝在孩子前頭。長此以往,孩子遇事就依賴家長,不能夠自己面對問題。
5、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
9 # 書霞育兒說
二年級以前,我家老大也是基本什麼都不用做,我和老公把他捧在手裡,放在心裡。可是隨著老二的出生,我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幫他做很多事,就慢慢放手讓他自己做事,像洗澡,自己找衣服,偶爾幫我們做家務,或者幫我們帶孩子。
現在孩子三年級了,學校每週都有親情感恩作業,洗個碗,拖個地,曬個衣服什麼的。孩子也很開心去幹。你也可藉助學校的作業,向老師提提意見,讓他們佈置親情感恩作業。
如果孩子不願意做事,多陪他講些故事,從小事做起,像讓他丟個垃圾,讓他幫你拿點什麼東西,其實孩子都會很樂意去做的,然後你要及時去表揚他,表揚他很能幹,長大了,像個小男子漢,能幫媽媽做很多事了。前幾天我家裡停電了,兩個孩子都不害怕,反而開心的去找蠟燭說是要過生日。現在的孩子和我們想的根本不一樣,他不能吃苦,也許是我們根本沒有機會給他們提供能吃苦的條件,平時做什麼事都大包大攬。適當的放手,慢慢培養,孩子一定能越來越好。
-
10 # 錢志亮
“媽,西紅柿炒雞蛋怎麼做呀!”“我們學校床板硬死了!睡不著”“媽,我這個周的襪子帶回來了!”在我們身邊,很多媽媽幾乎成了孩子的保姆,孩子口渴了,捧著水杯喂他喝水,孩子的房間亂了,幫他打掃整理,孩子玩具一地都是,幫他收拾玩具 。為人父母,最怕的就是隻關注孩子的考試、升學、成績,從不關注對孩子人格、心理、獨立能力。曾經看過一則新聞,武漢一大學的大學生,開學第一天,就由5位家人護送,光行李就置辦了十幾箱,人們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同時,也為這孩子的圍欄感到擔憂。我們總無條件為孩子提供一切,卻忘記告訴孩子,生活的艱難是無法想象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讓孩子吃一點苦,否則孩子就會像玻璃杯一樣,一碰就碎。其實,讓孩子吃點苦,吃苦不是“自討苦吃”,讓孩子吃糠咽菜、去跋山涉水,而是在生活中,多給孩子自己來的機會。第一點,不要太溺愛孩子,讓他吃點苦。比如說,不要總給孩子開小灶;物質上有選擇的滿足;孩子犯的錯,請讓他自己承擔,不要站出來對別人說:“他還只是個孩子!”把屬於孩子的責任還給他們。第二點,孩子能做的,父母絕不要包辦代替。書包該他背還是他背;衣服該自己穿還是自己穿;飯讓他自己吃,不要總是追著餵飯;等孩子大一點了,讓他自己去收拾整理房間。請記住,怕孩子吃苦,才會讓他吃一輩子苦
-
11 # 一絕味欣
孩子不能吃苦,其實跟家長有很大的關係,當今社會孩子們都是爸爸媽媽的手中寶掌中肉,平時也是像草莓一樣磕不得碰不得!孩子不能想要孩子能吃苦首先可以做好這幾樣:
1、首先家長要做好榜樣,平時在孩子面前多表現正能量的一面,比如有的家長在生活中沒上班就窩在家裡沒人做飯嫌麻煩就點外賣一步到位,根本不用出力花費時間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餐點,那麼孩子其實就在這些細節中慢慢的養成這種途方便不願意付出,所以平時在家裡自己做餐點等不僅可以吃到更放心的食物,還能促進家人感情,同時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又比如現在的人都喜歡玩手機平時躺在沙發或床上手機都是不離手,玩的不亦樂乎,到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要求你的孩子去寫作業去看書,但很顯然有的孩子根本坐不住,因為他們是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是很長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做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誰都喜歡玩兒,都喜歡舒舒服服的躺著,自然而然孩子會坐不住老是想著玩兒,而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可能會在想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太不能吃苦了!可沒想過有可能是自己的某些壞習慣給孩子帶來的不好的影響!
所以家長們在要求孩子之前首先要拿更高的要求來對自己,孩子就像你的一面鏡子,你需要做一個能吃苦的人孩子才有可能想你一樣!
2、孩子不能吃苦也有一部分因孩子很少受到挫折,很依賴家長!每一次失敗都有父母頂著把孩子保護的太好反而不是一件好事,那麼這樣的孩子也是不能吃苦,在生活中適當的讓孩子受點挫折,讓他們學會去克服困難孩子可能開始會哭泣但一旦克服面對的困難以後就會很開心,同時也是在一步步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比如一個7歲的男孩不會繫鞋帶,一開始不會系就哭,所以平時都是家長幫忙從來不教孩子繫鞋帶的方法,那麼孩子會依賴家長,可到學校也不會系老師問為什麼不繫啊,孩子回答說不會系,爸爸會幫我係!所以在這之中很顯然孩子太過於依賴自己的家長一開始沒有去克服不會繫鞋帶的困難!那麼孩子不能吃苦得到了助長!
所以平時在孩子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去解決,實在解決不了幫孩子解決了也要教會孩子的方法,這樣讓孩子也可以讓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得到鍛鍊!
3、平時在生活中多鼓勵孩子,讓他們用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生活,特別是在孩子想要克服困難或者是已經克服困難的時候多給孩子說鼓勵的話語,不要老是打擊孩子,自信的孩子一般也是能吃苦的,因為只有在克服困難以後才會變得自信!比如有的家長老是對自己孩子說你看別人家的誰誰誰多聽話成績多好……其實家長就這麼看似簡單的埋怨會給孩子心靈上帶來很大的不安,會讓孩子有強烈的失落感可能會讓孩子變得內向起來,那麼孩子會對自己不自信會認為自己就是沒有別人能幹,或者反正再做的好也會認為別人更棒從而變得頹廢所以不願意吃苦去做一些事情!
4、給孩子的目標不能太高,要切合實際一步一步的去達到目標這樣孩子會覺得不是太費力,會很樂意接受去克服困難!比如有的孩子成績不是特別好考試成績在60分左右,可有的家長會說下次考試必需90分以上,或者是說下次考試90分以上就獎勵你!這樣的做法完全錯誤,孩子一般很少能突然有那麼大的進步,對於孩子來說很難達到的目標還沒開始去做就已經失去信心了孩子既然做不到那就不要去做了!
其實孩子能不能吃苦要看家長怎麼引導怎麼去培養,簡單一句話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給孩子展示和鍛鍊自己的機會要孩子能吃苦首先得讓他嚐到苦頭並克服那麼孩子會慢慢變得自信,平時多鼓勵孩子用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
-
12 # 快樂的山澗小溪
要鼓勵他學習吃苦,現今社會不努力不吃苦怎麼能生存呢,家長也不能心太軟,人的一生三窮三福過到老,沒有一個人是一生沒有坎坷的,今天你不教會他,明天他遇到了坎坷,他會怨你沒有教他。多鼓勵,少責備相信自己的孩子最棒。
-
13 # 西蜀阿秋
孩子不能吃苦,為什麼?應該問問你自己,孩子不能吃苦有你的因數在裡面,做父母的都心疼孩子,但不能過度寵愛,那樣只會害了小孩,在小孩小的時候要給孩子灌輸勞動是光榮的,要讓他知道每一分錢都是一滴汗水換來的,可以讓他適當的體驗一下掙錢的不容易,提前感受一下,適當的給孩子放心教育片,讓他知道父母的苦心。
-
14 # 心靈淨化師
吃苦耐勞是中華傳統美德。孩子不吃苦,可能是現有的生活條件已經很優越了。換句話說,已經不需要吃苦了,也是人的一種正常現象。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孩子自行判斷自己行為的對與錯。
回覆列表
作為家長,從小就應該把孩子當成強者來培養,因為強者才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吃苦耐勞、奮發向上的精神。應該怎樣去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呢?
一、鼓勵孩子自立,不要把孩子當作私有財產。
孩子自己的事情應該由孩子自己負責。在家裡,要求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佈置、打理清掃自己的房間,整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要培養他們獨立探討,獨立思考,獨立練習,獨立完成。心理上,要養成獨立習慣,不要事事依賴別人,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自己做主。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索、探討、研究,要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樹立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做事的成功主動性打下基礎。
二、設定生活障礙和實踐挫折,培養孩子的毅力和意志。
在現實生活中,設定一些障礙,讓孩子體驗一下挫折,面對困難,增大心理承受程度,對今後的生活是有好處的。
讓孩子學習完成適當的家務。如打掃衛生,煮飯、洗碗,清理房間等,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給予精神鼓勵,以調動孩子的勞動積極性。
還可以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賣報紙、體驗農村生活、參加夏令營,與農村孩子或者窮困孩子交朋友等。
三、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由於現在的家長工作很忙,較少與孩子溝通,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家長應該犧牲一點工作時間,與孩子經常在一起。做為家長,應以身作則,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進行體育運動,比如晨跑、打球,、游泳等。這樣既增加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時讓孩子得到了鍛鍊。
如果孩子不怕苦,就容易成功,就容易搞好學習。遇到困難不會後退,遇到艱苦生活不會持有悲觀失望的態度,這樣才能夠適應現代經濟社會里市場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