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普作家張軒中
-
2 # 艾伯史密斯
答:例子很多,我舉六個!
一、愛因斯坦和圓周率的親密關係
要說數學中最特殊的常數,大多數人會認同圓周率;要說人類科學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票數肯定列居一二。
然而,兩者卻有著不可思議的聯絡,因為愛因斯坦出生於1879年3月14日,這簡直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3月14日出生的人,不一定都受到上天的眷顧,但上天在選中愛因斯坦時,難說沒有故意安排。
二、伽利略和牛頓
我至今都記得,課本中介紹牛頓時說到:在伽利略去世的第二年,牛頓出生了。
沒錯,伽利略逝世於1642年1月8日,牛頓出生於1643年1月4日,伽利略是近代科學之父,牛頓是近代物理學之父,這不得不讓人猜測——牛頓難道不是伽利略投胎轉世?
三、精細結構常數等於宇宙年齡
在物理學中,有一個數被稱作“上帝之數”——精細結構常數α。這個常數非常特殊,也深受科學家的喜愛,比如大物理學家狄拉克,就圍繞這個常數提出了“大數猜想”。
其中:ħ是約化普朗克常數,c 是光速,e是基本電荷,ε0 是真空介電常數,計算下來α≈1/137.03599976。
該常數是一些重要物理學常數,組合而成的無量綱數,也就意味著無論在人類眼裡,還是在外星人的科學中;無論如何定義光速、基本電荷和普朗克常數,在整個宇宙的各個角落,得到的精細結構常數都是一樣的。
我們也稱1/α為"上帝之數",它幾乎等於我們人類估計的宇宙年齡138.2億年,考慮測量誤差的話,誰也不知道兩者是否有關聯。
四、太陽和月亮視角度
在地球上看太陽和月亮,它們幾乎一樣大,其中原因是日地距離比地月距離,與太陽直徑比月亮直徑都是400。
對於這個巧合,天文學家只能稱其為"天文學事故",這兩個完全不可能聯絡起來的資料,居然就相等了,誰也解釋不清楚其中原因,甚至都懶的解釋。
五、圓周率和地球重力加速度
一個是數學常數π=3.14,一個是物理學常數g=9.8,歷史上的一段時間,數學家曾用√10,來表示圓周率。
而√9.8=3.13,和圓周率的相對誤差,只有千分之三。
這個除了說太巧合之外,根本看不出兩者有任何深層的關聯。
六、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精確相等
這個已經不能說是巧合了,因為引力質量等於慣性質量,已經成為物理學基本定律之一。
有人肯定會說,兩個都是質量,當然相等啦!
其實不然,引力質量體現在萬有引力當中;而慣性質量是衡量物體慣性大小的量,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物理量。
但是科學家發現,它們之間的換算係數,精確地等於"1",也就是說引力質量=慣性質量,很長一段時間內,物理學家都無法解釋該現象。
直到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才把這個作為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之一(等效原理);所以理解"引力質量=慣性質量",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3 # 靜靜你別浪
以前在網上看到的八卦,轉述過來: 1. pauli大概天生不適合作實驗 據說他出現在哪裡,那裡的實驗室儀器就會有故障 有次,某個老大的實驗室儀器突然失靈(忘了是誰了)。他們就開玩笑說,今兒pauli沒來這地方啊 後來過了不久,pauli告訴他們,那天他乘坐的火車在那個時刻在他們的城市短暫停留了一下 楊振寧也是個例子 據說在實驗室是不受歡迎的人 因為他走到哪裡,儀器就壞到哪裡 2. 頗有些物理學家是自殺的 其中最著名的應該算波爾茲曼和艾倫菲斯特 波爾茲曼是做統計力學的,自殺了,艾倫菲斯特在他之後接著做,然後也自殺了 於是加州理工的一個老師,大約叫古德斯坦的,在開統計力學課的第一節說: "Ludwig Boltzmann, who spend much of his life studying statistical mechanics,died in 1906, by his own hand. Pual Ehrenfest, carrying on the work, died similarly in 1933. Now it is our turn to study statistical mechanics...
-
4 # voyagerfun1
謝邀!物理中的巧合往往會出現在不同尺度中的相似。你看,宇宙在旋轉,銀河系在旋轉,太陽系在旋轉,地球在旋轉,分子在旋轉,原子在旋轉,原子核也在旋轉。一切都在旋轉。而旋轉就必然會有符合旋轉的共同點。在數學上就叫分形。故,巧合是必然的,是旋轉共性導致的表象,凡是和旋轉有關的物理規律或者物理引數都必然有類似性。這就是大自然的精妙設計!
-
5 # 坭興陶丁克
你們說的巧合,什麼年齡,愛因斯坦出生年月日3月14號和圓周率關係等等,在我看來就是扯犢子。
我要說的巧合不一定是巧合,"但是值得每個人去深思。
我想說的就是萬有引力定理和分子之間力也就是庫侖定律的表述方式。有沒有人想過他們是如此的相似。為什麼自然界存在如此的公式?大到天體物理,小到分子,都遵循此律。
個人認為,能解答此問題的人可以掌握宇宙終極奧秘。最起碼對萬事萬物的理解和領悟上於別人會不一樣。
期待高人出現。
回覆列表
要說到物理學中的巧合,還真有一些,以下給出3個例子:
1:黑洞的半徑計算
拉普拉斯是一個數學家,他用牛頓力學的方法,把光子的動能寫成牛頓的動能:二分之一乘質量再乘速度的平方,然後加上牛頓引力勢能中寫出光子的總能量。他讓光子的總能量等於0,也就是說讓光子不能逃到無限遠,就可以算出星體把光子拉回黑洞的一個逃逸半徑公式。這個公式的來歷完全依靠牛頓力學,在計算黑洞的半徑的時候,其實犯了兩個錯誤:錯誤地認為光子具有非零的靜止質量同時沒有考慮時空彎曲導致的引力效應。但拉普拉斯算出來的黑洞的半徑與後來史瓦西透過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解得到的黑洞半徑一模一樣。可以說,拉普拉斯是“歪打正著”。
2:宇宙學常數
愛因斯坦得到廣義相對論以後,將之用到整個宇宙,但他解出來的宇宙不是靜態的,為了讓宇宙靜態,他在原來的廣義相對論方程中引進了一個常數項——這個常數項被稱為宇宙學常數。後來哈勃發現宇宙膨脹,愛因斯坦承認自己錯了——他稱宇宙學常數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錯誤。但是,後來到了1998年,科學家發現宇宙不但膨脹,而且是加速膨脹,因此引進了“暗能量”的概念,而且“暗能量”隨著時間其能量密度保持不變,恰恰可以用愛因斯坦的宇宙學常數來描述。因此,這是一個大巧合。
3:精細結構常數與宇宙的年齡
為了刻畫電磁相互作用的強度,泡利引進了精細結構常數,為1/137。這個數字中出現了一個整數137。目前,物理學家又發現宇宙的年齡是137億年。兩個137以比較巧合的方式出現,讓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