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收藏文明
-
2 # 三瘋奇談
你好,我是張三瘋,也來回答一番。古瓷的題目太大,如果寫完估計要寫幾十萬字也不止,本文只簡略的寫下各個朝代典型的古瓷和其特色。
中國是最早使用陶瓷的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
陶器用的是陶土,也就是自然界中普通的黏土,而瓷器的原料是瓷土,以高嶺土為主要原料,高嶺土是一種具有良好可塑性和耐火性的鬆軟土質,是燒製瓷器的主要原料。瓷器是由陶器發展而來的,一般燒製陶器只需要700到1000°C,超過1100°C就能燒製出原始瓷器,而超過1200°C就能燒造瓷器。商代的時候出現了“釉”,最早的瓷器也出現在商。但此時的瓷器出土稀少,比較珍貴,出土量大的是陶器。
中華文化中古瓷最巔峰時期的要從宋代開始,所以本文也從宋代開始論述。
宋朝最有名的五大官窯:官、哥、汝、鈞、定
1.官窯,為當年為皇宮大內打造的瓷器,典雅大方,胎土含鐵量極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後稱”紫口鐵足“。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溫潤如玉。
2.哥窯,胎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釉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合,俗稱“金絲鐵線”。
3.汝窯,目前全世界僅存50多件藏品,是罕見的至寶。我本人也沒有見過真品,只能按照書上所說羅列一些特點:天青色,芝麻釘,蟹爪紋等等。
4.定窯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陽縣,定窯白瓷釉質瑩潤,色澤溫和,猶如牙雕,構圖疏密得當,線條清晰剛勁。宋太平老人的《袖中錦》把定窯列入“天下第一”。
5.鈞窯,釉色千變萬化,有天青,天藍,藍灰等等,顏色變化多主要是源自“窯變”。其成品釉水肥厚,常常在表面有不規則的凹痕,俗稱“蚯蚓走泥紋”。
宋朝的五大官窯已經掀起了中華文明中瓷器的一個高峰,到了元代,又一個古瓷瑰麗綻放出流光溢彩--那就是元青花。
元代的時候官府在廣西景德鎮建立了浮樑瓷局,專門督造瓷器生產。
元青花的特點是:紋飾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元代青花料使用了西亞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燒製出來的青花瓷呈色濃重青翠,因為蘇麻離青含鐵高而含錳量低,還會出現銀黑色四氧化三鐵結晶斑,俗稱“鐵鏽斑”。“鐵鏽斑”在放大鏡下可清晰展現,但是現在做假手段太高超,鐵鏽斑可輕鬆仿造。
明代是我瓷器發展的又一個重要的時期,為制瓷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明代的景德鎮成立了“御窯廠”和“御官窯”,民窯也有很大的發展。
明朝最為大眾稱讚的就是明青花瓷。明青花瓷每個朝代都有各自獨特的特色。本文簡單例舉永樂和宣德的青花對比。(坊間太多仿造,請大家小心)
清朝瓷器。清朝的瓷器到了康熙時候,瓷器的種類之多,難以數計,有青花、五彩、粉彩、琺琅彩、三彩、郎窯紅等等。
每種瓷器單獨研究起來都是一門學問,難以盡述。貼一些瓷器的圖吧,讓大家欣賞一下。
因為古瓷歷史悠久,所以這個回答只是簡要介紹每個朝代最具代表的幾種瓷器,如果想知道更多,推薦讀《中國陶瓷史》和《明清瓷器鑑定》。
關注張三瘋,和你一起成長!
-
3 # 虛室
唐朝有北方邢窯白瓷「類銀類雪」,南方越窯青瓷「類玉類冰」。同時唐代還燒製出雪花釉、紋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貼花裝飾等品種。
宋代是中國瓷器空前發展的時期,除青、白兩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繪瓷紛紛興起。舉世聞名的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的產品為世所珍。還有耀州窯、湖田窯、龍泉窯、建窯、吉州窯、磁州窯等產品也是風格獨特,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元代在景德鎮設「浮樑瓷局」統理窯務,發明了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併成功地燒製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裡紅及樞府瓷等,其中梅子青瓷是元代龍泉窯的上乘之作。還有「金絲鐵線」的元哥瓷,應是仿宋官窯器之產物,也是曠世希珍。
明代從洪武35年開始在景德鎮設立御窯廠,如永宣的青花和銅紅釉、成化的鬥彩、萬曆五彩等都是希世珍品。還有福建的德化白瓷產品都十分精美。
清朝康、雍、幹三代瓷器的發展臻於鼎盛,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郎窯紅、缸豆紅獨步一時。還有天蘭、灑蘭、豆青、嬌黃、仿定、孔雀綠、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時創燒的琺琅彩瓷也聞名於世。
回覆列表
要了解這個,要好好了解一下中國古瓷的發展史。
夏商周時期的陶瓷:商朝殷虛的遺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種款式,有灰陶、黑陶、紅陶、彩陶、白陶,以及帶釉的硬陶,這些陶器上的紋飾、符號、文字與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關係。青器的成本高只能為貴族享用,廣大民眾的各種生活器皿只能採用陶器。因此可以瞭解商代製陶工藝也得到普遍的發展,帶釉的硬陶在這個時期已經出現了,釉色青綠而帶褐黃,胎質比較硬,呈灰白色。陶器在此時已經不在侷限於盛物器皿,應用範圍較廣,大略可分為日用品類、建築類、殉葬類、祭祀禮器類。朝廷對於製陶工作也很重視。 秦漢時期的陶瓷 :秦漢-古代的建築多采用木料來架構,不易久存,所以一些偉大的建築,如秦代的阿房宮和漢代的未央宮,都無法完整儲存下來,但仍可在殘存的廢墟中發現瓦當及漢磚等遺物,藉以略窺古代建築的規模。(1)瓦當:屋簷最前端的一片瓦為瓦當,瓦面上帶著有花紋垂掛圓型的擋片。瓦當的圖案設計優美,字型行雲流水,極富變化,有云頭紋、幾何形紋、饕餮紋、文字紋、動物紋等等,為精緻的藝術品。(2)漢磚:漢磚上的雕飾,包羅永珍,繁複美觀。無論是彩繪或是浮雕影象都生動活潑,線條靈活;其中表現的故事都是當時社會的縮影,在四川省彭山發現的漢墓中,有一種壙磚是專供築墓或建隧道使用的,在結構中似乎已經知道應用物理學上的圓柱中空的道理。自古以來,中國社會崇尚厚葬,陶器可久藏不朽,成了最好的陪葬品,有模型房舍、樂器、鳥獸、以及人俑,秦漢時期的兵馬俑最為有名,最近陸續出土狻為考古學者重視(3)兵馬俑:兵馬俑多用模塑結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是先燒後接,有的是先接再燒,火候均勻、色澤單純、硬度很高。(4)鉛釉陶:鉛釉陶是漢代陶藝的一種創新,有黃、褐、綠等色,綠釉較為流行,以鉛為釉的基礎,加上少許的氧化 就可得到青綠色,熔點低只 燒攝氏七百到八百度,,必且可以薄薄的勻掛在胎上。在南方也盛產青釉陶,火度高,釉質較硬,也是後來發展青瓷的開端。東漢的中後期就有了青瓷,使用「龍窯」提高窯溫,也選用一般瓷器使用的高嶺土。 隋朝時期的陶瓷: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楊堅篡北周並南陳,統一中原,改國號為隋,隋的朝代雖短,但在瓷器燒製上,卻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燒造,白瓷也有很好的發展,另外此時在裝飾手法上也有了創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貼花,就是一例。唐代的陶瓷:到了唐代,瓷器製作可為以蛻變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時代。因為陶與瓷的分野,在乎質白堅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關鍵在於火燒溫度。漢代雖有瓷器,但溫度不高,質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發展到唐代,不但釉藥發展成熟,火燒溫度能達到攝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們說唐代是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唐代最著名的是唐三彩。唐代最重要的產品是馳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還受到廣泛的喜好與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麗有黃、綠、青三色鉛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術來製造出美麗的花朵,以及先在坯體上刻花成暗色圖案,變化無窮,彩色斑斕。唐三彩分佈在長安和洛陽兩地,在長安的稱西窯,在洛陽的則稱東窯。唐代盛行厚葬,不僅是大官貴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風氣。唐三彩種類很多人物、動物、碗盤、水器、酒器、文具、傢俱、房屋,甚至裝骨灰的壺壇等等。大致上較為人喜愛的是馬俑,有的揚足飛奔,有的徘徊佇立,有的引頸嘶 ,均表現出栩栩如生的故種姿態。至於人物造型有婦女、文官、武將、胡俑、天王,根據人物的社會地位和等級,刻畫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貴婦面部豐圓,梳成各式髮髻,穿著色彩鮮豔的服裝,文官彬彬有禮,武士剛烈勇猛,胡俑高 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壯氣概,足為中國古代雕塑的典範品。五代十國時期的陶瓷 :這個時期較為有名的是後周世宗的柴窯,以天青色為主,世宗評為「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所以有「雨過天晴青」的美稱。陶路上記載「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可略知其製作精美。宋朝時期的陶瓷 :後周趙匡胤奪取政權,建立宋朝定都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中國的鼎盛時期,「宋瓷」也是聞名世界。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為五大名窯,形制優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製也少能匹敵 。元朝的陶瓷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業較宋代為衰落,然而這時期也有新的發展,如青花和釉裡紅的興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 泛青,帶動以後明清兩代的瓷器發展,得到很高的成就。(1)樞府窯:元代在景德鎮設計官窯,製作精美,裝飾花紋中常有「樞府」二字,因而又稱樞府窯,景德鎮漸形成全國瓷器製造中心也是從元代開始。(2)青花:青花是在白瓷上用鈷料畫成圖案燒製而成,只用一種藍色,但顏料的濃淡、層次,都可以呈現出極其豐富多樣的藝術效果。青花簡樸而又華美,既複雜又統一,如同藍印花布一樣,具有質樸、淳厚、典雅的特色,成為瓷器中的主要品種。(3)釉紅:釉紅是以氧化代替鈷料,做法與青花屬釉下彩繪,由於還原成雪紅色,釉透紅,故名釉紅,元代繼鈞窯之後所出現的另一種紅色表現方法,燒成不易,是燒製瓷器較難的一種,往往呈灰紅色或暗褐色,相當不穩定,產量不多,傳世更少。明朝時期的陶瓷 :中國的陶藝發展到了明代又進入一個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為主特別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產品,而景德鎮更成為主要的窯廠,規模最大,一直延續明清兩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寫當時盛況為「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 永樂軒德時期為青花瓷器的早期,雖然比不上甜白、脫胎的精緻,但由於蘇泥渤青鈷料的輸入使用,使這時期的青花大放異彩;畫工的藝術修養很高,利用青料的散暈,作末骨花卉的筆法,產生水墨的趣味;有的利用線條上不同濃淡,產生活潑的變化,顯得更為生動有力。元代以來回教的輸入也給此時帶來豐富的圖案,加上中國繪畫的運用,佈局內容清晰明朗,感覺出他的雄渾古樸。成化、正德為青花瓷的中期,此時蘇泥渤青已用完,改用平等青,色淡比不上蘇青的濃郁,更無散暈水墨效果,所以另外朝著加彩或細緻的表現方面發展,繪畫手法力求精練,細描勻染,加上白瓷薄胎,達到精緻的目標。嘉靖、萬曆年間為青花瓷之晚期,回青的使用,給嘉靖諸窯帶來盛況,色彩濃豔而強烈。此時產量較大,並由荷蘭船運往歐洲。萬曆年間有名的五彩、鬥彩、成為後世彩瓷發展的基礎,甚至日本伊萬里古瓷也是根據 這時期的鬥彩發展出來,「萬曆彩」也就在史上成名。同時又有紅地黃彩、藍地黃花、紅地青花、黃地青花五彩、描紅等等各式彩磁及前代各窯之大成,圖案是千變萬化、增加許多。 明代開始,窯址都趨於集中在景德鎮,無論官窯或民窯都偏向於彩繪瓷器,宋瓷前都以單釉為主,而明代後走入了彩繪世界,瓷胎也趨向薄、細、白的 求,在坯身上記住款式也從此開始,年代、堂號、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據有更確實的辨認。清朝時期的陶瓷:中國瓷器可謂登峰造極。數千年的經驗,加上景德鎮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重視,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愛好與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國陶瓷史上最光耀燦爛。清代陶瓷生產,除以景德鎮的官窯為中心外,各地民窯都極為昌盛興隆,並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風漸進,陶瓷外銷,西洋原料及技術的傳入,受到外來影響,使陶瓷業更為豐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產及仿製成風,畫院追求工細纖巧,雖有驚人之作,但少創意而流於匠氣。福建省德化白瓷,瑩白而帶透明感,生產佛像相當有名。清代中期,外銷陶瓷發展出來的廣彩,豔麗照人。(1)粉彩:雍正時期則以粉彩最有成就,粉彩主要特徵是用色調柔和淡雅,比例精細工整,故又稱「軟彩」;採用白粉撲底成立體狀再加色彩,並染成濃淡明暗層次,清新透徹,溫潤平實,深具工筆花鳥之意味及濃厚的裝飾性。(2)琺琅彩:乾隆時期繼承前清二朝風氣,產生不少秀麗精巧作品,而後則不惜資本,追求創意,綜合各種工藝技法,運用在陶瓷之上,仿其他各種素材的產品也很多。在彩繪上最大的成就就是琺琅彩,最早採用進口的顏料燒製,所以也稱「洋彩」。琺琅彩所用的材料,色擇晶瑩,質地凝厚,用作裝飾,花紋有微凸堆之感。景德鎮瓷胎運到宮廷,命畫院化工加以彩繪,多屬「內廷秘玩,所以裝飾畫法極為精細,追求華美豔麗,狻具宮廷氣息,加上宮中的「古月軒」作款式,全屬內府,成為有名的古月軒瓷。(3)紫砂:宜興紫砂到清代產量更大,名家輩出,除宜興壺的製造外,日常各式用品如碗盤、花瓶、花盆等都有,保持胎本色、古意盎然、各種色陶也都具有創意。(4)織金:「織金」就是用金線溝邊再填彩,相當具有特色,採用景德白胚在廣州加彩出口,也一直延傳到今天。(5)黑瓷:山東博山的黑瓷,是北方農家流行的生活用品。(6)石灣塑:廣東石灣塑造人物近年來很受重視,釉色變化萬千,栩栩如生,尤其以故事人物,表情生動有力又具趣味。中國近代的陶瓷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國的民族工業受到了嚴重摧殘,千載名窯也停滯而趨向衰落。陶瓷生產水平繼續下滑,生產規模也日趨萎縮,製造工藝上仍沿行舊法。 中國畢竟有悠久的制瓷傳統,廣大瓷工身懷絕技,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奮力發展以手工技藝為特色的仿古瓷、美術瓷生產,堅持與外國機器製造的日用瓷相抗爭,保持了中國瓷器在國際上的美譽,於衰落中顯示了振興陶瓷的潛力。中國瓷器發展源遠流長,這類瓷器也反映了中國的工藝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