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俗人9709081

    心乃萬物萬法之本源,心能顯現一切萬法萬有永珍,若心動則森羅永珍都在動,若心清則一切。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所顯化出來的,包括我們自己包括佛,所以一切唯心現,就是這個道理。

  • 2 # 淺月耕墨

    這是一個廣泛的問題,有哲理,同時也包含了一些禪理等等,如果單單以哲理來論,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唯心主義,其實也不難理解,雲,風,是大自然中自然規律,同時也可以是世間事物的變化過程,以雲,風的動靜來關照自己內心,再透過自己的意志來判斷,感受事物的種種,這也是我們時常所說的對一個事物產生的情感。因為風雲本身是動態的,但是我們在非常微妙的一瞬間,甚至無限小看到他時,他其實是以靜止的狀態呈現給我們,但是當我們仔細停留一段時間,我們就會發現他是運動的,這也是事物的動與靜的辯證關係……

  • 3 # 使用者周文建

    這個問題實際很蹊蹺,哲學能有所詮釋!但這世上如果用什麼學派的力量能解釋無數問題那就沒有真實現象的存在了。

    其實雲動了,風也動了,心自然就動了。大自然真的美得讓人心動,振撼得讓人心動。

    也許人活在這世上越直白才會越真實!如果一個人能感知到每次風起雲動的那些漫妙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事啊!

    最怕的就是風動雲動時自己的心卻無動於衷!

  • 4 # 平常心132178314俞凌

    風動雲動萬物都在動.紅塵萬里染滾滾.妖魔鬼怪全登臺.修心要的妙觀心不動.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痛.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阿彌陀佛引路明.轉識成智脫凡胎.唸佛成佛度眾生.

    .成所作智同圓鏡.修士修土同用功.阿彌陀佛是引路人.一句彌陀念心定.大放光明照乾坤.

  • 5 # 小太極猴劉永明

    我說很多人不認識[不]字。[不]是轉心舞,像拔浪鼓。雲紋在古代文物中代表的是龍,是鳳,是龍鳳合一。風也是龍鳳合一的意思。龍鳳合一心就是人心。

  • 6 # 淨意舍

    這裡面的道理太深了。心在動在唯識上是三性裡面的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三量中的第六意識的現量,比量境界。一切唯心,萬法唯識。詳細請參研以下書籍:

    瑜伽師地論 百法明門論 現觀莊嚴論 唯識三十頌 成唯識論 宗鏡錄 金剛經 華嚴經 法華經 心經 易經等。

  • 7 # 亦復如是嘛

    譁,要求精益求精太好了,雲動有眼見著屬前五識,風動風不見但經歷告訴自已是有.風動屬意識。這幾層如果沒有生命力在其中就什麼在動都無意義!所以禪宗直指人心。是心動!心包太虛,一切的一切如浮雲掠影如珠影現然不在其中,即不在中而無對,大圓鏡也,了知一切法而不著一切法,智也。

  • 8 # 馮祥靖69475141

    我從主觀客觀的關係去看這個問題。心是人主觀之載體,“不是雲動不是風動而是你的心在動”,說出了不可以脫離客觀實際的道理。因為雲動風動是自然客觀存在的現象,天上雲空中風是永遠運動的。即使人脫離環境逃避開去,但人也是客觀自然世界的存物,也一定在感受著外部環境的運動變化。

  • 9 # 如來藏4

    是受了六根與五濁的迷惑和顛倒!《楞嚴經》經文: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水火風土,壅令留碣,見聞覺知,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名為見濁” ‘見聞覺知’這裡以四代六這六根之見性,是心法具有能動性的。四大組成的肉團是個無情物,本身是個障礙相是留礙的,它障礙了我們的一精之明(七識)。本來一精之明既能嘗也能聞,又能聽也能看它是六根之性是通用的。由於障礙了以後,一精之明這種功能已經分散,眼睛現在只能看 不能聽 不能嘗,鼻子呢,只能嗅,不能聽,不能看,耳朵呢,只能聽,不能見。這個肉團身本來沒有覺知,現在變成了有覺知,這叫旋令覺知,‘相識妄成’六根之性與我們的肉團身相互交往,也就是能見與所見相互交往,作用與反作用,從而就形成了見濁。這時肉身從無知變成有知了。可是呢,一精之明被侷限到肉身以後,通用的功能,被分割成六根之見性了。本來一精之明沒有煩惱,現在變成了有煩惱了。這個見濁與五陰中的受陰相對應。我們從五個方面來分析,第一個‘身見’:把肉團身當作我,叫身見。執著在真心變現出來的無明,我能怎麼樣長怎麼樣短。不知道本覺本明,所以受輪迴之苦!我們這個肉體,本來就是個死東西,怎麼變活的?如同放電影的膠片一樣,在膠片上的人物景相都是死的,把它上了架通了電投射到平幕以後,死東西就一一變活了。我們的肉團身也是同樣的道理,肉團身本身是個無情物,是一個死東西,經過我們意識性干擾以後,就變成有覺知性了,成為了所謂有覺知性的生命體,所以我們真正的心是有覺知性,而並不是這個肉身,生命體是有我們的第七識來主宰,我們每一個人對應為每一個第七識,所有的第七識共用一個第八識。那麼第七識是怎麼主宰我們的呢?就是剛才講的 ’旋令覺知’,第七識一念中就可以生1280萬億億次死1280萬億億次,死後再生1280萬億億次,所以我們是忽生忽死啊!第七識的這一念太快太快了,它一念就是生住異滅1280萬億億億次。那麼我們在這個忽生忽死當中,為什麼見不到死亡,而總是見到自己在活著呢?這是因為我們心不想死啊,我們覺得自己是在活的啊,所以一死了之後馬上就醒過來了。比如以前所用的電燈是拉線開關,我們快速拉動的話,是不是一直見到燈亮的,而見不到暗?這就是物理所講的視覺停留,因為你按的速度太快了,所以你看不到這個燈滅掉,就覺得這個燈一直在亮著。生與死就是我們的心在作用。 第二個‘邊見’:可分兩類1.斷見~叫斷滅,人死如燈滅。人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2.‘常見’~認為人死了還是人,牛死了還是牛,馬死了還是馬。這個人活著的時候非常的壞,無惡不作,他死了以後還會是人嗎?那就意味著沒有因果了?他不懂得我們的心決定自己的命運,《楞嚴經》就是在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常見。 第三個‘己取見’~認為開了天眼,宿命通我就成佛了,追求神通感應。把神通感應看成是明心見性了,你不要忘了,鬼也有五種神通啊,天人,仙人都有神通啊,修行人往往不知道啊?除非他聽懂了《楞嚴經》,否則他就執著有神通,這叫未證為證,在禪宗 密宗非常普遍,自己稍微有點神通就認為已經成就了。 第四種‘見進取見’~把不能成佛的法門當成成佛的法門,種種的外道就是‘見進取見’。比方說持五戒可以得人身,他把持五戒就當成明心見性。 第五種‘邪知見’~把自古以來怎麼樣怎麼樣,或者把大家都認為的怎麼樣怎麼樣?或者是社會上都公認的怎麼樣怎麼樣?就認為是對的,叫邪知見。比方說俗話說什麼呀什麼呀?打一個比方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在世間人看來這種觀點像是對的,其實是一種邪知見。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無性,相織妄成,是第三重,名煩惱濁。” ‘憶 識 誦’指過去,現在,未來,習表都有了,‘性發知見’第七識成就了六根之見性,‘容現六塵’, 法塵:前五根所攀緣留下的回憶,也叫前塵影事。用前塵影事打妄想,叫獨頭意識,也叫閉門造車。煩惱濁對應為五陰中的‘想陰’。‘想陰’就是第七識攀緣法塵之後的執著。‘離塵無相,離覺無性’這是表心苦,離開了本覺進入了煩惱,也叫煩惱濁。‘相織妄成’它由六根之見性對外面的六塵境界所產生的煩惱濁。煩惱:貪 瞋 痴〈世知辨聰〉 慢〈貢高我慢〉,疑〈用牛羊眼去嘲笑人去挖苦人家〉。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囯土,相織妄成,是第四重,名眾生濁。” 有前七轉識來決定你的果報,後七轉識已經與有念分別捆綁在一起了。所有的業種都在第八識內,最強的業種占主導地位。眾生濁與五陰中的行陰相對應,你破掉了眾生濁,最起碼能得到阿羅漢 辟支佛的果位。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名為命濁。” ‘見聞’指第七識,‘元無異性’這個第七識一精之明啊,本來它又能見又能聽又能觸,具足了一切的能力,叫‘元無異性’,‘眾塵隔越’ 由於四大的這個緣把一精之明給弄混濁了,就不知不覺的產生了六根了,有肉團身了,叫‘無狀異生’,那麼就‘性中相知,用中相背’把又能看又能聽又能嘗這種通用功能 分散到六根當中,就變成了眼睛能看不能聽,耳朵了只能聽不能看,這叫‘用中相背’。什麼叫‘性中相知’呢?比如你眼睛見到酸梅,雖然還沒有嘗,可心裡就知道它是酸味的,是因為有了過去的記憶,這叫‘性中相知’。家中有人敲門,當聽到呯聲時,就知道是兒子回來了,不僅知道是你的兒子,而且還能知道他的長相呀,身高呀,體重呀等等,這時他還沒有進門,你就知道了,這叫‘性中相知’。第三層天以上的天人六根之性都能通用。而我們現在卻不能,這叫命濁,本來我們這個心呀,不需要現肉團身,自己就能去聽去看去觸,這六種見聞覺知,本來就是第七識啊,本來是沒有任何區別的,自從有了肉團身,就把第七識弄混濁了,從而分成了六根之性,能見的見性啊,能聽的聽精啊,等等這叫六根之性,耳朵能聽不能嘗,這就成了異了,但是它們‘性中相知’剛才已打過比方了,這是同,這叫‘同異失準’。‘失準’是指同異沒有一定的標準。‘相織妄成’講六根之性與外塵交往作用所行成的,這種感受叫命濁。命濁與五陰當中識陰相對應。 五濁 沒有哪一濁不是哪一濁,五濁是重重迭迭的。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 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 我們用五濁來對照一下吧,’淨’對照’劫濁’是‘色陰’,’我’對照’命濁,見濁’是‘受陰’,‘常’對照‘眾生濁’是‘行陰’,‘樂’對應’煩惱濁’是‘想陰’,破除了‘五濁’當下得到了如來果地的常樂我淨。圓頓大法的果地覺,就是因地心。這叫圓通!圓滿!圓融!也就是一心三藏啊!不生不滅是對真心的描述。受陰的特徵~心想酸的食品就有口水流出,攀登下看腿發軟。一種是樂受,一種是苦受。叫作[二現驅馳]苦樂雙受,變動身體。[名為虛明 第二妄想]為什麼虛啊?並不是那個時間,也不是那個空間,也不是那個現場。僅僅是一種想象而已,並不真實。[明]感受還就是很真實,明明白白現前。不管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會用心者得大福報,得大利益。不會用心者,自己把自己折騰死。 想陰(第三妄想) 白天 手要動 腳要動 嘴要動...這是散位獨頭意識。 夜裡在夢中想小便,不需要花錢買馬桶,一想就來了。夢中什麼都能變得出來,是不是創造財富啊?夢中之所以能隨意,就是因為夢中妄想少。眼耳鼻舌身這五根停止妄想。第六意識心,它已經解除了散位那種多妄想。而進入了夢中獨頭意識,一個念在變現。所以我們醒人不如夢人。 行陰(第四妄想) [幽隱妄想][化理不住][理]是表我們這個本體,錶行陰之體。[化]呢?是錶行陰的動作特徵,行陰為諸動之源,為前面的色陰 受陰 想陰源頭。[不住]不停止 遷流之用。每一念生滅1280萬億億次,因為它太快,而我們平時心太粗,所以觀察不到。指甲髮長,不僅是日夜相代,時時相代,分分相代,念念相代啊。身體衰老到生命停止,甚至在六道里輪迴!還有經常說的虛妄又是怎麼回事呢?什麼叫虛呀?一切的萬法,無所從來,沒有什麼根源,不是什麼東西生出來的,在十法界當中你查不到它的來處,叫虛。什麼叫妄呀?雖然查不到它的來處,但是呢,它當下現前,你時時刻刻能感受到它存在,這叫妄。虛也可以關照為空如來藏,妄關照為不空如來藏!虛妄放在一起是空不空如來藏。所以,虛妄這兩個字就是三身佛說法!“虛妄發塵”,什麼叫發塵啊?本體就是這一個如來藏性,就是我們的真心,因一念的無明,而妄現出你眼前的一切有形有相的山河大地呀,風雲雨霧呀等等、這一切的境界相,這一切都是虛妄的成相。這叫發塵。也就是造成這種客觀現實、客觀存在,關照為發塵。什麼叫塵銷智圓呢?塵銷其實就是銷而不銷,在法界當中,沒有一個東西能夠真正的滅掉,這也是物質不滅定理。這裡所說的銷,你明白的當下、知妄即真,我們的真心可以隨緣顯現為妄,也可以隨緣顯現為真,真和妄當下都是我們自己,這叫知妄即真啊,我們的真心、非真非妄,可以現真現妄,非空非有,可以現空現有,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叫塵銷智圓。性和相當下為一個本體,是一個東西。

    什麼叫本覺妙明?可以觀照為一心三藏,是指本來就明,不從外來,自來就明。當你心裡非常著急時,是不是叫焦頭爛額啊?比方說你心裡非常著急,額頭上急出了汗,這個汗是怎麼來的呀?汗是心變現出來的,急是怎麼來的呀?急是妄想生出來的,汗水是妄想妄現。由妄想擴充套件到盡虛空遍法界無非都是妄想生滅!一切的境界相都是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虛空無二”虛空也不例外,虛空也是我們的妄想變現出來的。“佛國本同”佛國也是這樣啊!佛國也是虛妄的,基本的原材料都一樣,就是地水火風這四樣東西,隨著我們怎麼樣用心,隨著這個妄想生滅,心可以現出莊嚴的佛土五顏六色的,也可以現出糟糕相,糟糕相是不是也是佛土啊?同樣是佛土!一切的有形有相一切的境界相都是妄現,都是妄想。妄想生,可以對照為真心是不變隨緣的,妄想滅呢?可以對照為真心是隨緣不變的。“合十方佛傳一妙心”關照為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情眾生,以及無情眾生。一妙心,就是指共一個心,一個本體。一定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他才能與十方佛傳一妙心的。

    “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 能接受一心三藏法理,至少是別教初地位以上的菩薩(別教初地位的菩薩,相當於圓教初住位的菩薩)淨穢 淨可以觀照為四聖法界,穢可以觀照為六凡法界。淨穢在一起就是代表十法界。 講到識性流出,就是典型的別教境界。這裡的“流出”是典型的別教次第。如果講的是“變現”那是圓覺境界!為什麼不能講流、不能講生、不能講造呢?如果講流的話,那就變成有二了,比方說懷子裡流出來水,有能流的杯和所流的水,有能有所就變成了對待法。而圓教境界是能所不二,能與所是一個本體。講造呢?也同樣道理啊,有能造東西的能,與所造的東西,還是有能有所。講生呢?還是同樣,比方說媽媽生出了一個兒子,待先有媽媽吧,沒有媽媽哪來兒子呀。這就是有先有後,有能生的媽媽和所生的兒子,有能有所。這就變成了對待法,變成了別教境界了。圓教不講生,不講造,不講流,圓教講變現,就像孫悟空變出小猴子,小猴子當下就是孫悟空,你還到哪裡去找孫悟空啊?小猴子當下就是啊,孫悟空和小猴子當下是一個本體,是平等的,沒有誰先誰後是同步的,這是圓教境界!《楞嚴經》就是詮釋了我們的真心本來面及宇宙的來龍去脈!說白了,就是讓你明白一心三藏的法理法義。所以說 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

    願以此功德,普濟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阿彌陀佛!

  • 10 # 三爺31300871

    這是六祖慧能在另一禪師講道是說出的經典機鋒。看番旗迎風在動時說:不是風動,不是旗動,而是仁者心動! 慧能的一句話就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分的清清楚楚。別人用幾萬字也講不明白的事情他一句話就搞定。這句話有非常積極的含義。我理解我,外因是環境,內因是思想和心態。內因是變化外因的根本。客觀事實存在的,不易改變的環境,唯有從自己的思想改變開始。一切唯我起,一切由我生的大氣。。。。我理解心為思想,一切一切的改變從改變思想開始。。。

  • 11 # 北京得明

    兩個僧人因為到底是幡動還是風動,發生爭論,是因為兩個僧人的心動了,所以六祖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心在動,所以才出現了爭論,六祖並沒有否定風動也沒有否定幡動。

  • 12 # 無憂谷逍遙子

    以下論述估計很少人可以理解:無空無色亦無心,萬般皆空心何在,澄心極靜入禪來,雷電轟鳴至虛空!風動雲動都是心中主觀所想,如果無心則無風無雲,哪來的動!不知可否理解?關於風動、雲(旗)動、心動的辯論是禪宗六祖慧能剛出山說法時參加的一場佛法大會上的主題!禪宗自六祖慧能後日漸式微再無大師出現!

  • 13 # 被愛得頭昏

    這個世間是由道體性空產生,世間萬物稱之為"色",道體性空稱之為"空"。性空是真如,寂寂不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増不減,無是非對錯,無意識...,我們的心因世間種種"色",如煩惱痛苦而不得解脫自在,因此要把心修到"空"的境界,這個世間看是真實實則虛幻,無心才得大自在。無心既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無意識界,做到這些,在你心裡見雲就不是雲,雖見風也沒有風,見心無心,哪還有云動、風動、心動之說。

  • 14 # 明貞

    是的,若無心動與不動就失卻了意義。正如量子力學所說的觀測本身決定了事件的結果。六祖壇經是唯一的一部由華人所作的佛經,他的思想使佛家理論上了一個臺階。宗教本身是大能者對自然的理解和把握,是目的性和規則性很強的組織,是六祖把宗教變成了對自我的認識和把握,從根本上解放了自我和自然,使人認識和把握自我成為可能,使正能量立於不敗之地。

  • 15 # 正直智遠

    心若止水萬物皆靜,心不若寧萬事紛擾,是風吹走了雲還是雲帶來風全都由心而定,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慾寧則心先靜,人的一念一動善良邪惡皆來自內心,心正則行善事,心邪則生惡念,世人只有心存正覺方可立地成佛。

  • 16 # 雲湖山人

    對於植物人來說,無風無雲,動與不動與他何干。對於正常人來說,就是風吹雲動樹葉飛。對於修煉高階禪定的人來說,禪定中還感覺到風動,那靜定功夫差著呢,需要苦修。

    所有這問題要說清楚目標物件。

  • 17 # fghjklll

    哈,本人是學禪宗,這個可以回答一下。對不對就由各位明眼人來判斷了,個人之見,毋怪。在討論“風動還是幡動”的公案前,我先給大家舉個例子,做個引子方便各位思考。比如我們見到一個美女,我們何以知道這是一位美女呢。首先我們看到一個女人,然後把眼睛看到的資訊和我們心中對美女的標準定義進行比較。假如完全符合,那我們就認為她是美的。如果只符合一部分,比如六成七成,我們就認為是一般。如果只二三成的話,那就是醜了。我們把眼睛及視神經等器官稱做根,把眼睛看到的資訊稱作塵,把心中對美女的標準稱為識。在我們眼睛收到的資訊和標準比對的那一瞬,我們就明白這是不是一個美女。在明白的一瞬間,那就是我們心動的一瞬。回到我們的公案。從物理上來說,無論風動還是幡動都是說得通。然從佛理來說,終歸是心動。何以故?當為風動時,皆為心判斷風為動。當幡動時,又是心判斷幡為動。故六祖言:非是風動,非是幡動,仁者心動。如如不動,風動幡動又如何?哈哈,個人淺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一個瞬間讓你覺得你們可以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