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積木育兒
-
2 # 胡小糖的春天
多多接觸外人。讓寶寶多去接觸一些外人吧,只有不斷的認識新的人,寶寶才有可能變得更加的大膽與善於交際。
分床睡覺。不要與寶寶一直同床睡覺,當寶寶長大到一定的程度,你可以讓寶寶獨立睡覺了,他自己睡一個床也可以培養起這種來自於自我的獨立性。自找玩伴。讓寶寶去學校或者小區裡面去找一些新的朋友,認識其他的小朋友對於寶Bora說也是一種成長過程。穩定環境。對於寶寶所處的環境一定要穩定,不要常常搬家,這對於寶寶的成長也是不利的。大人在生活上也要有規律,不能讓寶寶老是見不到最親的人。
培養獨立性。一些簡單的事情讓寶寶自己去做好了,一定的獨立性的培養會讓寶寶更加的大膽,也會獨立的思考。多多參加集體活動。讓寶寶多多的參加一些小朋友的集會,主動的去展現自己,主動的去進行發言,從而讓寶寶可以更外向,更加的具備領導力。
有一種孩子就是不願意跟別人玩,壓根就不跟別人玩,只跟自己父母玩,特別膽小、黏人,見到生人就往自己家長懷裡頭跑,在這個地方要跟大家普及幾個概念,首先要看你們家寶寶多大,在你們家寶寶成長的過程當中,他的6到9個月之間,他有第一次的認生期,這次的認生期是因為母乳的減少,輔食的增加,他跟母親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和頻率變化了,所以就引出他第一次去詢問,“媽媽還愛不愛我,她怎麼老不跟我在一起,怎麼我就不吃她的奶了,我吃得少了之類的”,他內在會有這樣的一個反覆。這是第一個認生期。第二次是1歲半,18個月左右的時候,寶寶出現他第二次的認生期,我們也把它叫做是焦慮期。但我個人覺得應該叫認生期,因為小朋友其實不懂什麼叫焦慮,他就是因為家長不在他身邊,他才焦慮,這就是一個認生的反應。為什麼呢?第二次出現的時候,小朋友們自己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了,自我意識是說我跟別人的差別,有了這個自我意識,象徵了孩子智力的一個發育,這是一個很好的訊號。但是你看人就是這樣的一個反覆,其實我們小孩子還是要先長出來自我意識,智力才能得以發育,所以對於小孩子來說,出現自我意識是個好事。如果我們大人經常就會拿捏不住,就會矛盾,“你看看他現在怎麼這個樣子,永遠他都是想他自己,永遠都是抱著他媽,都不能跟別人在一塊”,自我意識出現了,我們一定要知道這是一個智力發育的一個特點。
新生兒他是一個先顧慮自己和別人的,別人哭我也哭,環境是什麼,他也跟著環境的情緒而走動。到了1歲半左右的孩子,他逐漸地發現,他跟家人在一起,他知道自己家人和別人家人了,所以這個時候他才認生,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實際上在這兩個關鍵他很膽小和黏人是反覆的,有這樣的一個特點,就平時他還挺好,是吧?媽媽偶爾可能去辦點什麼事兒,不會那麼焦慮,但是突然有段時間每天就在這個時間的前後,你就會發現他突然變得焦慮了,沒跟你在一起他就不舒服,那他就到了這個階段了。既然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家長應該去做的,除了陪伴就沒別的,明白我意思嗎?就是接納和陪伴,千萬不能不接納他,因為這個是一個如果不接納,就是一個嚴重的心理固著,他會反覆地尋求你對他的關心明白嗎,他會反覆地尋求,“到底我的家人愛不愛我,到底我重不重要”,他一直在……他整個成長過程就是一直在問,等到他過了他自己的這個發育期,他有了社交,有了朋友以後,他就開始尋找別人,“我到底被不被別人喜歡,我到底被不被別人關注”那如果一直在追求這個的時候,他其實生活得非常辛苦,他很多的能量就會花費在這個部分。這個是非常辛苦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去注意,膽小、黏人有這樣兩個時期,如果我們的孩子就是經歷這樣的時期的時候,你們一定要大膽放心地給予他,幫助和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