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瞭界影片
-
2 # 伙伕哎呀
捂耳朵是原先是手語,告訴聾啞人要放炮了,後來久而久之放炮就都捂耳朵了!
後來在放鞭炮有很多人不捂耳朵而張開嘴巴,因為聲音可以從嘴部傳出去!
只有站在安全地帶,其實不用捂耳朵的!
捂耳朵是原先是手語,告訴聾啞人要放炮了,後來久而久之放炮就都捂耳朵了!
後來在放鞭炮有很多人不捂耳朵而張開嘴巴,因為聲音可以從嘴部傳出去!
只有站在安全地帶,其實不用捂耳朵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覺得首先得弄明白:
聲音是如何傳播的?空氣中的各種聲音,不管它們具有何種形式,都是由於物體的振動所引起的。物體的振動是產生聲音的根源,發出聲音的物體稱為聲源。
聲源發出的聲音必須透過中間媒質才能傳播出去,人們最熟悉的傳聲媒質就是空氣,除了氣體外,液體和固體也都能傳播聲音。
耳朵又是如何聽到聲音的?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組成的。當聲音發出時,周圍的空氣分子就起了一連串的振動,這些振動就是聲波,從聲源向外傳播。當聲音到達外耳後,透過耳廓的集音作用把聲音傳入外耳道併到達鼓膜。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線,厚度和紙一樣薄,但卻非常強韌。當聲波撞擊鼓膜時,即引起鼓膜的振動。
鼓膜後面的中耳腔內,緊接著3塊相互連線的聽小骨。每一粒聽小骨都只有米粒大小,是人體中最小的骨頭。它們的名字由其形狀而來。緊挨著鼓膜的是槌骨(像鐵槌),之後是砧骨(像鐵砧),最後是鐙骨(像馬鐙)。當聲波振動鼓膜時,聽小骨也跟著振動起來。3塊聽小骨實際上形成了一個槓桿系統,把聲音放大並傳遞入內耳。3塊聽小骨中最後的鐙骨連線在一個極小的薄膜上,這層膜稱作卵圓窗。卵圓窗是內耳的門戶,而內耳中有專司聽覺的器官——耳蝸。
當鐙骨振動時,卵圓窗也跟著振動起來。卵圓窗的另一邊是充滿了液體的耳蝸管道。當卵圓窗受到振動時,液體也開始流動。耳蝸裡有數以千計的毛細胞,它們的頂部長有很細小的纖毛。在液體流動時,這些細胞的纖毛受到衝擊,經過一系列生物電變化,毛細胞把聲音訊號轉變成生物電訊號經過聽神經傳遞到大腦。大腦再把送達的資訊加以加工、整合就產生了聽覺。
放鞭炮時要不要捂耳朵?放鞭炮時這種嘈雜、刺耳的噪音(聲源),會對透過空氣的傳播進入人的耳朵和嘴巴,引起鼓膜(耳膜)的強烈振動。而人體的耳朵和嘴巴(咽鼓管)的內部腔體又是相通的。空氣的振動在進入人的耳朵和嘴巴時,可以把鼓膜看作是豎立在兩個通道中的強韌的窗紙。
這時有四種情況:
不捂耳朵,閉上嘴巴。聲波透過耳朵進入人體作用於人的耳膜。耳朵通道一側的鼓膜承受著傳入的聲波壓力,而嘴巴通道一側的壓力幾乎為零,這樣很容易造成耳朵通道一側鼓膜壓力過大,鼓膜損傷影響聽力。
捂上耳朵,張開嘴巴。這種情況跟上一種情況差不多,聲波壓力會反向作用於鼓膜。也容易造成嘴巴通道一側鼓膜壓力過大,鼓膜損傷影響聽力。
捂上耳朵,同時閉上嘴巴。鼓膜兩邊通道基本上不承受聲波的壓力,鼓膜的振動也會很小。聽到的聲音同時也會變小,對人體無傷害。
不捂耳朵,同時張開嘴巴。鼓膜兩邊通道同時承受來自聲波的壓力,兩邊的壓力雖有一定的差異,但基本抵消。這樣也不會由於鼓膜單方面一側的壓力過大而產生損傷,聽到的聲音大小也不受影響,基本對人體無傷害。
綜上所述,放鞭炮時不捂耳朵,其實沒有關係。但不捂耳朵的同時,必須張開你的嘴巴,以免鼓膜一側承受壓力過大而受到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