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樓謎中人

    中國的酒據說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從此無論哪個朝代、哪個階層再也離不開酒了。酒更是融入到了華人的精神世界裡,成就了無數英雄人物,也塑造了眾多文人墨客。

    酒助英雄膽,方可成事;三杯兩盞淡酒,美人成詩。可見英雄和美人都離不開這一壺濁酒或是那兩盞淡酒。

    說到酒這裡跟大家普及一個常識,根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記載,現在的白酒始創於元代。就是說宋代是沒有烈酒的,一般只有米酒(黃酒)和果酒。但形態上有清濁之別,味覺上有甜淡之分。

    所謂濁酒,是說古時候釀酒技術有限,酒糟混於酒中沒有過濾而顯渾濁,所以叫濁酒。而清酒則是濁酒經沉澱後取上部清冽之酒,就稱之謂清酒了。淡酒則是果酒或者米酒中含糖少,或者不含糖的酒。

    宋代的酒肆文化隨著釀造工藝的提升而盛行起來。店家只要向官府買酒麴,就可以自行釀酒。武松喝得“三碗不過崗”正是這種自行釀製的酒。

    李清照喝得淡酒應該是紹興一帶的黃酒,只所以說“淡”,除了酒中糖份的多少之外,更多的還是一種“悽悽慘慘慼戚”的心境。李清照的晚年生活中除了那些曾經美好的回憶,也只有這“三杯兩盞”的淡酒為之相伴了。

    至於說武松和李清照誰酒量大,“十八碗”對“三杯兩盞”,不用說美人喝不過英雄。

  • 2 # 元艮閣主

    這個題目有品味,不過這坑挖得還真挺大。說實話“淡酒“和“濁酒“沒什麼可比性,真不好說誰的酒量大!

    先來說說清酒和濁酒。從制酒工藝上看:濁酒是與清酒相對的。古時釀酒技術有限,酒中混有酒糟為濁酒,濁酒經沉澱後取上部清冽之酒為清酒。因此濁酒為低劣之酒。

    再來看看淡酒和甜酒。從品酒的感覺上分:淡酒相對的是甜酒。甜酒含糖高,淡酒含糖少或不含糖。就象當下比較流行的紅酒中分為乾紅葡萄酒、半乾紅葡萄酒和甜紅葡萄酒。差別就在於脫糖工藝。

    淡酒也好,濁酒也好,都沒涉及酒的度數,所以不好比較酒量。但是淡酒是經過殊工藝的,不論在什麼年代,都要貴一些!濁酒是帶有沉澱的底酒,肯定要劣等一些。

    在古人勸酒時,不說淡酒與濁酒,而是用“薄酒”,一般說“略備薄酒“以示謙遜;與“薄酒”對應的是“盛情”,“感謝盛情款待”表示謝意。中國古人說話非常講究,很有底蘊!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和“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淡酒和濁酒的意境躍然紙上,不言而明瞭!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紅顏薄命,一生顛沛流離,晚來嗜酒成性,借酒消愁,往往是從起床到就寢無時不在酒中。但酒催詩興,留下許多佳句——“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真是一個“妙人”!

    “行者武松“,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金聖嘆點評說“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時遷、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武松粗鹵是豪傑不受羈靮。“武松每飯必飲,不醉不歡。景陽岡上十八碗,醉打吊睛猛虎;快活林前呈武藝,醉打蔣門神!真是酒中“豪傑”!

    李清照和武松根本不是一路人:一女一男,一文一武,一婉約一豪放,唱不一樣的酒,要比酒量誰大,還真是挺有趣的!從他們喝酒的表現來看,逢酒必醉,也難分伯仲。關鍵是他們酒後必有佳作和壯舉留給後評說傳唱,真“酒人“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姜昆這麼多年,說過什麼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