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最前哨

    首先,巡航導彈是有隱身型號的——美國研製的AGM-129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該型巡航導彈的隱身手段主要有:其一,獨特的氣動外形;其二,吸波材料和塗層;其三,降低發動機紅外特徵。不過,由於AGM-129巡航導彈對技術上的追求很高,所以導致造價非常昂貴:單枚造價高達670萬美金

    坦白講,為巡航導彈增加隱身功能是有其現實必要性的。因為相較之下,巡航導彈的飛行速度較慢、飛行高度較低,所以極易被對方攔截。因此,當增加了隱身功能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攔截的機率。

    反觀洲際彈道導彈,首先它相比巡航導彈的打擊速度要快很多:以美軍裝備的戰斧巡航導彈為例,其最大的飛行時速介於880公里到1010公里之間;而作為洲際彈道導彈代表之一的俄羅斯白楊-M,其最大突防速度可達13馬赫——約16000公里每小時。

    可想而知,類似白楊-M這麼快的突防速度,目前世界範圍內還沒有有效攔截的手段。所以僅就突防能力而言,洲際彈道導彈並不具備增加隱身效能的必要。

    另一方面,彈道導彈發射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大氣層外飛行的,所以這也給對手的攔截製造了現階段不可逾越的困難。此外,目前實現飛航器隱身的手段無非就是改變氣動外形、塗裝隱身塗層、降低熱源等;但考慮到洲際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時會因為摩擦產生極大的熱能,所以對它刻意追求隱身就有些多此一舉。

    最後需要說的是,目前各主要國家都在著重開發、強化洲際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後的變軌能力,而這一能力遠比增加隱身更能有效的對抗潛在的攔截風險。

  • 2 # 李曉偉

    洲際導彈是無法做隱身的,因為目前對於洲際導彈的發現主要依靠紅外預警衛星,你的洲際導彈除非火焰是冷火要不然外形再怎麼隱身一樣會暴露。

    再說巡航導彈首先巡航導彈本身就小雷達反射面積也小,美國不就做了一個隱身的反艦巡航導彈嗎?巡航導彈有必要隱身化。

  • 3 # 西域漠客

    因為有人戰鬥機慢,必須做隱形,以利突防;而州際彈道導彈六倍以上音速,一般防空導彈很難快速反應攔截,所以沒必要增加成本做成隱形。

  • 4 # A喵式偵察兵

    先說洲際導彈為什麼不用隱身。

    因為一般洲際導彈發射都是在自己的國土上,初段發射時候是相對安全的,一般不會被攔截。而當導彈從太空落下,到達目標城市上空時,它的速度能達到20馬赫上下,沒有什麼導彈能攔截的了。所以,應該可以算是完全沒必要讓它隱身。

    再說巡航導彈。

    巡航導彈一般都是多少有隱身能力的。因為它本身體積也不是很大,隱蔽性相對較強。最主要的是它的飛行姿態,巡航導彈像美國的戰斧,我們的長劍10,一般都裝有地形匹配雷達,讓導彈始終能夠距離地面上空50米飛行,靠近目標時,再爬升,然後俯衝下去攻擊。一般的雷達基本上很難發現低飛的目標,所以比較安全。

    最後,展出我的喵,

  • 5 # 滿船清夢壓熙和

    隱身巡航導彈是有的,美國的arm129 arm154 LRASM反艦導彈,歐洲的風暴陰影撒佈器都屬於隱形巡航導彈,只不過隱身能力有高有低。

    至於彈道導彈,再入速度高達9-10馬赫,也就是9到10倍音速的意思,遠超一般的防空導彈的最大速度,並且配合誘餌彈頭和機動變軌等技術,國際上除了少數幾種防空導彈,可以打一打戰術彈道導彈,距離近速度慢。能防中遠端的也只有薩德和中國在實驗的型號兩種了(毛子的橡皮套鞋那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防空原子彈其實也算一個)。

    並且,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時因為與大氣的高速劇烈摩擦,表面溫度高達1200度,沒有什麼隱形塗料可以承受這種溫度,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紅外訊號源。隱身已經不是特別重要指標。反正對於中遠端彈道導彈來說,都是核彈頭,在空中炸和在地上炸有區別嗎?

  • 6 # 軍武資料庫

    所以說戰鬥機的隱身就是為了提高戰場生存率而已,別的別瞎扯。

    說洲際導彈,那麼先當作彈道導彈來理解吧。

    這是一個典型的彈道導彈發射的場景,具體是誰家的大家自己辨別。

    彈道導彈使用的是火箭發動機,因此本身的雷達訊號暫時還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高溫尾焰所發出的紅外訊號。

    工作重點火箭發動機首先會被太空中的紅外警戒衛星所發現。

    這時紅外警戒衛星就可以根據火箭發動機的訊號持續跟蹤導彈的飛行了,然後再幾秒鐘內繪製出導彈的飛行路徑,聯網的監控系統就會對這枚還處在上升段的導彈進行打擊。

    完成紅外監測的工作的是衛星,不是雷達。是下圖的東西:

    紅外警戒衛星上面裝有紅外警戒攝像機,這些攝像機會嚴格監測地球上的紅外線特徵型號。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這個紅外警戒衛星位於導彈防禦系統的第一個環節(最右)

    在這個時間段內導彈就已經被發現了,如果有可能就在導彈速度最慢高度最低體積最大的狀態下就開始實施摧毀了。

    例如上圖,美國的鐳射反導系統,針對的就是上升段彈道導彈。

    在導彈中段和末段其實沒有太多的隱身需求,第一是經過有動力的上升段,導彈的彈道早就被計算出來了。其次,在導彈進入末端的時候,主要靠速度突防,隱身不隱身意義並不大。

    然後說巡航導彈吧,現代巡航導彈其實都是飛機一樣的飛行器,飛機怎麼隱身現在最新的巡航導彈也是怎麼隱身的。

    由於結構簡單,巡航導彈的隱身設計就可以更加簡單化了,例如上面的AGM-158巡航導彈就是一個隱身的巡航導彈系統。

    再如法國的斯卡普

    或者英國的風暴之影

    這些都是典型的隱身巡航導彈。

    所以說隱身巡航導彈已經不是“為什麼不”的概念了,而是有很多的概念啦。

  • 7 # 520HP520

    巡航導彈隱形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巡航導彈一般來說是以亞音速飛行,一旦被發現,相對容易被擊落。所以,巡航導彈隱形化是巡航導彈的發展趨勢。但是洲際彈道導彈隱形就另當別論了,因為洲際彈道導彈在剛剛發射的時候,就算被發現了,也來不及攔截。而進入太空和再入大氣層的時候,往往都有20馬赫以上的速度。這樣的速度,就算被敵方發現了,也幾乎沒有有效的防禦辦法。同時,如此高的速度,再入大氣層的時候,如果在導彈上覆蓋隱形材料,也會被高溫燒蝕掉。所以說,洲際彈道導彈隱形化,沒有實際意義。

  • 8 # 寒霜73277721

    戰機隱身是因為它可以有人駕駛,飛行員可以做出判斷,雖然隱身戰機不發射電磁波,尾噴口也做過處理,以至於紅外線不過於明顯。但是它要想發現目標並攻擊,是需要預警機給它指出來的,也就是說預警機讓它打哪它只能打哪。

    巡航導彈飛行都是提前設定好飛行軌跡的,而且巡航高度低,大部分飛行高度都處於雷達的盲區,突防能力強,也就沒必要做成隱身的,當然也有隱身的巡航導彈——美國的LRASM反艦導彈。

    洲際彈道導彈射程遠,體積就不可避免的成了“巨無霸”狀態,洲際導彈發射時產生的巨大尾焰會產生巨多的紅外線,在太空中的預警衛星一眼就能發現,也就給了其他國家緊急應對的時間(洲際導彈可以在35分鐘到達地球表面的任一地點)。即便是預警衛星無法分辨是導彈發射還是森林大火,但洲際導彈是要飛出大氣層的,飛得越高,就越能確定。對方第一時間就知道你要發射洲際導彈了,再做成隱身的還有什麼意義?況且彈頭再入大氣層後的速度特別高,做成隱身的反而破壞了氣動效能,得不償失。

  • 9 # 趣聞專家

    洲際導彈和彈道導彈做成隱身導彈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洲際導彈和巡航導彈本身就幾乎不可能被攔截,隱身也就沒有意義了。

    洲際導彈下落時的速度可以達到幾十倍音速,而攔截導彈只有幾倍音速,攔截導彈靠預測導彈執行軌跡攔截,但洲際導彈可以攜帶分彈頭,在空中爆開分彈頭根本沒法預測,還可以放出假目標誘導攔截導彈打擊,還能實現變軌,可以說是無法攔截的。巡航導彈本來就很難探測到,更不用做隱身了,而且隱身會改變氣動佈局,影響速度。

  • 10 # 魚歌唱晚曲

    謝邀請,我們在回答問題之前,先想一下為什麼要做隱身化,目的是為了突防,也就是矛與盾的關係。巡航導彈目前在世界上是有隱身的,巡航導彈射程近,速度低,可以做隱身來突防,我們知道天下武功味快不破,洲際導彈射程在8000到14000公里,速度在9馬赫,尤其在末端突防時候可能達到20倍音速,在加上中段變軌,這樣的速度隱不隱身已經不重要了,所以洲際導彈基本不做隱身

  • 11 # 霹靂火觀察

    如果要說戰機隱身時代是什麼時候到來的,我們就不得不提F-117了。這款即使放到現在造型都非常“奇怪”得戰機在當時卻有著隱身這項其他戰機想都沒想過的功夫。當然,這在當時相對來說也沒有引起巨大的轟動,畢竟吹得再厲害最後還是給南聯盟打下來,不管南聯盟用的是什麼方法,至少,所謂的“F-117神話”被終結了。

    如果說隱身真正的讓人重視,那麼就不得不提F-22了。這款世界上第一款四代機的橫空出世讓人們對隱身這門技巧真正的重視起來,在軍演中與三代機對抗至少50比1的戰損比也進一步提高了人們對隱身的重視。

    到了目前,不僅戰機要搞隱身,而且戰艦也要搞隱身。許多國家都在孜孜不倦的研究如何製造隱身戰艦,成功的例如瑞典的“維斯比”級護衛艦,形象也很奇葩,但是在軍演中,面對它的隱身能力,美華人也是讚不絕口的。

    所以說,現在的世界,不僅僅是戰機追求隱身,而且許多的武器都在追求這種技能,真正的“隱身時代”到來。可是,這也是一個精確制導時代,導彈也是一款重要的武器,但是導彈鮮有被製造成隱身版本的,即使有一些產品大多也最後被放棄了,那麼為什麼導彈偏偏不往隱身方向走?實在不值得這樣做。

    首先,導彈不像戰機,尤其是彈道導彈,它的推力更大,所以噴射的火焰熱量更高。一般來說,監測彈道導彈並不是像監測戰機那樣用雷達的,而是用太空中的人造衛星的紅外線探測器發現的,一旦彈道導彈發射,就能在紅外線探測器的顯示屏上面表現的非常明顯,所以,即使彈道導彈真正的設計成隱身型,也逃脫不了衛星的監測,因此在彈道導彈上面做文章就被否決了。

    之前說的隱身導彈主要是巡航導彈,因為偵查巡航導彈的主要是雷達。但是導彈比戰機的速度快了很多,完全可以使用其速度優勢避開敵方的攔截擊中目標,而沒有必要將其改造成隱形的。另外,有資料表明,一枚隱身巡航導彈的價格至少是相同的非隱身導彈的十倍,所以發射一枚隱身導彈,不如發射幾枚普通導彈。

  • 12 # 默默魯

    首先洲際導彈太大了,而且發射時的煙霧光亮過於明顯,衛星都能看得到,用更好的技術隱藏刷隱形塗料不是不可能但這個成本就太大了,而且儲藏維護更費錢,不如拿這錢多生產幾顆來的划算。因為彈道導彈不是說攔截就能攔截的,看得見看不見都差不多,一顆彈道導彈上可以同時帶幾顆彈頭,到目標高空時天女散花每個彈頭各自打自己目標,要攔截每顆彈頭至少要兩顆導彈攔截,而且還不一定能攔下彈頭會自己變軌躲閃,但有一顆落地那都是致命威脅,所以長期保持保有量很重要,維護起來還不能過高過於複雜。然後是巡航導彈,巡航導彈也有類似問題,成本消費比,隱身也是可以的而且現在已經有隱身巡航導彈了,但價格也是非常誇張的,一顆可以買好幾顆普通版的價錢,試問你拿她打啥?如果一顆導彈的價錢比目標貴好幾倍甚至好幾百倍你捨得用麼?這種事其實不罕見美國老辦這事,拿著上幾百萬上千萬的導彈打一輛幾萬塊的皮卡。啥?你說可以打高價值目標,比如軍艦?這個其實不如用超音速反艦導彈來的實惠還更便宜威力大效果好。為啥?因為超音速導彈光靠速度撞擊傷害就已經非常大了,而且基本無法有效攔截,超高音速下由發現到爆炸不過十幾秒到幾秒時間,目標基本來不及反應就被打中。還不放心你可以多打幾顆麼那也比同數量隱身彈好用便宜,所以隱身彈不是無用但也不是用途非常廣,相同效果可以有其它武器實現且便宜,不要小看便宜武器,戰爭打的就是錢和資源,會過日子很重要!

  • 13 # 皇家橡樹1972

    衝出地下發射井的俄羅斯R-36M2/SS-18洲際導彈,它的彈體是一個長達34.4米、彈徑3米的巨型圓柱體。

    洲際導彈與飛機的氣動佈局是不一樣的,彈道導彈要求的飛行速度更高,通常都超過了10馬赫,這就要求彈體儘量不要有凸起物,這樣就會大大減少飛行阻力,所以它的彈體才會設計成圓柱形,而頭部的整流罩要被設計成鈍錐體形狀,在飛行時可以“劃開”空氣,本來是尖錐體的空氣助力最小,但現在的洲際導彈都是多彈頭的,尖錐體只適合單彈頭,所以為了提高內部空間多攜帶分彈頭,洲際導彈要設計成鈍錐體形狀。

    和洲際導彈不同的是早年間的巡航導彈並不追求很高的速度,這是因為它們都是大氣層內飛行,需要有彈翼這樣的氣動佈局,可以產生飛行時的升力和轉彎,並且也要將彈體設計成圓柱形,增加彈體內的空間,便於安裝雷達、電子裝置、戰鬥部和火箭發動機,所以這樣的氣動佈局沒法進行隱身。

    進入到21世紀之後隨著科技的進步,巡航導彈的氣動佈局也開始往“隱身化”發展了,比如說:圖片上的美軍AGM-158巡航導彈、歐洲國家的“風暴陰影”、“Taurus”巡航導彈…等巡航導彈,它的彈體呈折角“箱型”結構,普遍安裝有大型摺疊彈翼,這樣的氣動佈局可有效的減少敵方警戒雷達的探測波反射,彈體材料普遍有高模量的碳素纖維製成,彈體表面也噴塗吸波塗料,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了巡航導彈的隱身效能,目前最先進的大型巡航導彈都採用這樣的設計。

    而洲際導彈雖然氣動佈局沒有改變,但是整流罩內的彈頭外形是有很大變化的,不再是以前那樣的尖錐體,而是形狀複雜的“乘波體”外形,這種外形也會減少經濟雷達探測波的發射,同時它依靠複雜的彈頭設計可以有更好的機動效能,彈道不在基本固定,雖然說大型相控陣雷達仍然可以發現它,但是攔截將變得更加的困難,原因是火控雷達的高速計算機雖然測算出了來襲彈頭的飛行軌跡,要引導反導導彈攔截時,它突然間飛行彈道改變了,使得火力雷達剛剛測算出來的攔截引數作廢了,需要重新重新整理測算…很有可能是正在第二次測算時來襲的“乘波體彈頭”落地了!

    “乘波體”彈頭就像這架紙飛機,彈頭形狀怪異不宜被探測到,由於彈道不固定攔截更加的困難。

    不論是洲際導彈或者巡航導彈將來都要往隱身化發展,降低被敵方發現機率和攔截機率,也是將來的發展趨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孝跟愚孝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