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轉元功

    河圖和洛書就是傳說的無字天書,據說是伏羲在黃河中浮現的龍馬背上發現的一種圖案,這個圖案闡釋的是陰陽二氣五行的排列順序,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河圖表達的是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乃至無窮的關係,其中以十五為心。心為何物,心就是無內,心就是最內層的那個核心點,十五外層就是由五和十化生出來的,一二三四位居四方,是由十所化,一二三四相加既是十。最外層是一二三四(十)和中心五所化為六七八九,就是說中心十五演化為外層的六七八九,演化之數相加為三十,所以說三十是由中心十五化生而來,所謂的一生二就是十五生三十,十五為一,三十為二。三十外圍就是六十,六十和三十的化生是一個道理,是由中心十五和六七八九演化而來,依次類推至無窮盡。

    從河圖中闡釋的道理可以看出,數的最小單位就是中心十五,十五就是太極,陰陽就是相應的十和五,在八卦中一陽爻就代表五,一陰爻就代表十,乾卦就是十五,坤卦就是三十,八卦相加為一百八十。一百八十就是周天數的心。

    再看八卦,太極生陰陽,陰陽生四象,四象演化八卦,八卦推六十四卦,同樣是根據河圖一生二,二生四這種法則演化的,只不過河圖生化的是純陰純陽之生數,八卦則是演化為純陰純陽交合後生成之全數。比如三十是由兩儀陰陽十五所化代表四象的純陰純陽數,三十就是兩個陰和兩個陽即兩個十和兩個五,兩個陰和兩個陽依次交合就是四象--老陰,老陽,少陰,少陽。所以說河圖是生數,八卦是生成之全數。由此可以看出河圖和八卦同一道理,都是在闡釋天地之數演化的同一法則----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至無窮的法則。

  • 2 # 我糜糊蟲

    伏羲,到底發現的什麼自然規律,使得華夏族,在東亞的眾多民族中,脫穎而出,率先進入發達的農耕文明呢。他發現的自然規律,是河圖模型。很多人把河圖神秘化,弄的神神叨叨的,其實並不是這樣。河圖就是一個春夏秋冬的四時模型,講的天地執行規律。 進一步把河圖細化,把每一個季節一分為二,就能得出來伏羲八卦,伏羲八卦。伏羲八卦,每一卦有三個爻,每一爻代表一個節氣,那麼八卦就可以概括一年中的24節氣。掌握天地執行規律,節氣,這對於農耕生產來說,極其重要。陽氣指天,陰氣指地,在一年中的重要節點上,用術數來標識。永恆的太陽,居於中間,其數為五,在春夏兩季,萬物負陰而抱陽,主生;在秋冬兩季,萬物負陽而抱陰,主化。 這些重要的節點,比如春分和夏至,立秋,立冬等,是怎麼發現的呢,是伏羲透過圭表測量總結出來的。卦這個字,左邊的圭是帶刻度的圭表,也就是一根棍子。把這根帶刻度的棍子插在地上,測量它在地上影子的變化,卜字,就是在影子走到哪裡,就畫上一個標記。 說陽氣,陰氣,很多人理解不了,想當然的認為,這不科學,難以捉摸,這是神秘主義,這不可證偽。這些文盲觀點,不值一駁。太陽掛在天空中,這個現象不可證偽嗎,不科學嗎?地球圍繞太陽轉,由天文地理而得出曆法,這又哪裡神秘了呢? 同一個地方,不同時間,會因為日地關係陰陽此消彼長的變化,而變化出不同的現象。而同一個時間,在不同的地方,又會表現出不同的現象。如果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囊括天地陰陽消長,而帶來的不同變化現象的種類,就要讓時空相交,讓八卦相交,得出64卦。 在洛書模型中,中間的五,也是指永恆的太陽。黑色點,指陰氣,白色點指陽氣。陽氣,從1到3,是生的階段,再從3到9,是長的階段,生命繁榮到了它的巔峰。從9到7,從7再到1,是生命的衰亡階段。135791,陽數講一個生命從生到死的大迴圈。也是萬物從生到死的大迴圈。 陽氣主生,陰氣主殺。在生命的最巔峰,陰氣開始萌生,死亡的分解力,開始驅動萬物,進入消亡階段。從2到6,是陰氣生的階段。從6到8,陰氣長的階段。陰氣到了巔峰,開始一陽生。隨著陽氣的復甦,生命開始再次煥發,陰氣逐漸消退,從8衰減到4。在生命成長的巔峰,陰氣退盡。緊接著,盛陽一過,一陰復生。 陰生陽,陽生陰,互相此消彼長,生生死死,迴圈往復。洛書可以看做是一個四時模型,也可以看做是天文模型,也可以看做是地理模型,也可以看做是萬物模型。如果不能理解洛書中陰陽的道理,就無法理解道德經中,為什麼講死而不亡者壽,強梁者不得其死。也難以理解,為什麼莊子講,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 3 # 中鉦堂

    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有記載以來的源頭。但已經有點神話色彩。細節的內容就不說了,因為一般人也聽不懂。總之河圖洛書相當於是原始碼,這個原始碼後面就產生了程式語言。程式語言後又衍生了各種應用。

    河圖衍先天八卦,陰陽五行,由時間入手瞭解客觀世界。伏羲時期。

    洛書衍後天八卦,周易,由空間入手瞭解客觀世界。周文王,大禹治水,都密切關聯。

    陰陽五行與周易,幾乎就是中國所有文化的智慧源泉。諸子百家所有思想,無不出於此。

    每個人生來不同,看問題視角不同,思維方式不同。比如朱熹講格物致知,是客觀走向主觀,是金水的思維。比如王陽明講心外無物,是主觀走向客觀,是木火的思維。他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們天生就是這種思維邏輯,兩個人的觀點看似衝突,但都成就了一番偉業。因為他們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每個人的道都不同,成功學不能複製。

    總之懂了河圖洛書,懂了五行易經,看世界就很簡單了。就像程式設計師研究程式碼一樣。

  • 4 # 龍山大先生

    西漢楊雄在《太玄經》中說河圖是:“一與六共宗,二與七為朋,三與八成友,四與九同道,五與十相守。”奇偶點數計為五十五。洛書數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與二為肩,八與六為足,五為心腹。”奇偶點數計為四十五。河、洛兩數合計為一百,列為平方,每方為十(小衍之數),中分為五十(大衍之數)。古人還認為:河圖洛書數與大衍之數的關係,說到底是易卦與天體執行規律的關係。唐代李淳風在《乙巳佔》天數篇中說到五十五、四十五和五十的三個數來源,它是源以古代計時器漏壺百刻度,晝夜刻度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動態規律。“五十五”數為夏至日白天刻數,冬至日夜間刻數。“四十五”數為夏日夜晚刻數,冬至日白天刻數。“五十”數分別為春分、秋分日白天與夜間之平均刻數。並說:“入之晝夜以昏為限,日出前二刻半為晚,日入後二刻半為昏。故損夜五刻以益晝,是以春秋二分之漏盡五十五刻。” 河圖是四正位:一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居東,四九居西,五十居中。洛書的方位為四正四維, 五居中央(見表3)。四正是:南九北一,東三西七;四維即四隅是:東南四,西南二,東北八,西北六;中央五。河圖和洛書的方位數,有相同的是不變動的,而有不同的是要變動的,它們的方位數動與不動,又如何動,是有道理的,是與天文相關的。河圖和洛書的方位數相同不變動的有:北一、東三、中五的三個方位數,其餘的方位數都有變動。河圖和洛書的方位數不動的理由,天數一三五都是生數,在圖、書的方位上居“同方位是不變動的”:天一生水,是生數之初,是太一即北極星,永遠在北,圖、書同位而不動。天三生木,是生數之中數,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曰,“帝出乎震,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圖、書的天陽之生數三在東方,是萬物之始,圖、書都主東方而不動。天五生土,為天數一三五七九的中數,故曰“五居天中,為生數之祖”,天五居圖、書之中央而不動。 圖、書的其餘的方位數都有變動,由河圖到洛書變動分三步進行:首先是“河圖的二七與四九易位(即對調) ”:地二生火,地四生金,雖是生數,但都是地數,是偶數和陰數,不但可易位,而且還要旋轉之;七、九雖是天數,但都是成數,是一到五的生數所成之數,是可易位的。二七與四九易位之理,是陰陽五行平衡之道,略之,詳見《周易與曆法》。之後是河圖“偶數二四六八右旋45°”,使四正方位的河圖變為四正四偶的八方洛書,其右旋是由天體旋轉規律決定的。據《周易·說卦傳》雲:“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河圖左旋之理是五行左旋相生之理: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其中心不動,白點的陽數執行是一→三→五→七→九由左向右執行是左旋;黑白點數執行是二→四→六→八→十陰數由左向右執行是左旋;皆為順時針旋轉,為五行萬物相生之執行。《周易本義》曰:“仰觀天象,俯察地理”,銀河系等各星系俯視皆右旋,仰視皆左旋。所以,河圖二七與四九易位之後,偶(黑點)數二四六八也依銀河各星俯視右旋45°,使四正方位的河圖變(發展或生)成八方的洛書。再“略去地十”,《周易本義》曰:“河圖主全,故極於十;洛書主變,故極於九。”因此再略去地十,則完成洛書。

  • 5 # 藍先生易學研究

    儒家文化,因孔子詩經文化的影響,脫離了易經文化的傳播!使人們對河圖洛書文化!好比初生幼兒!人人都說自己聰明?怎不想想?十天干人人知?十二地支何來?六十甲子為紀年?人人都認識!不會問問怎有?陰陽魚,耳聞目睹?怎失去那聰明呢?河圖洛書所藏五天,分在太陽系,銀河系,三天星河系,盡在河圖洛書中!

  • 6 # 趙日金141

    章太炎:

    桓譚《新論》曰:《河圖》,《洛書》,但有徵兆而不可知,是漢人雖說《河圖》《洛書》卻末言圖書為何象。宋人說《易》創為河洛及先天八卦圖,朱晦庵《易本義》亦列此圖。其實先天圖書荒唐悠謬,要當以左道視之,等之天師一流可矣。一一《名家批註周易》

    河圖洛書,道教的符籙,驅邪鎮妖之用。

  • 7 # 轅門射鵰

    河圖洛書就是易經的初始狀態!

    懂的,看一眼就懂了!

    不懂的,讀一萬遍也永遠不會懂!

  • 8 # 玄坤文史

    河圖洛書是兩幅中國古代時期流傳下來的神秘圖案,這兩幅圖也被視為河洛文化的起源,河洛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一,指的是以洛陽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發源地文化。

    在神話故事中洛陽東北的黃河浮出龍馬,揹負河圖,獻給伏羲,由此演化出八卦,到了西周時期,又由八卦演化出了周易。大禹治水不得法,洛河中浮出一隻神龜,揹負洛書,獻給大禹,大禹從上悟道治水之法,才退去水患,劃天下九州,後世又借洛書治理社會,於是就有了"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的說法。

    其實河圖洛書之所以對中國文化十分重要,主要是因為這兩幅圖被視作古代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一個標誌,另外在中國古代,是十分重視陰陽五行,命理學說的,河圖洛書也被很多人認為是陰陽五行數理的起源,八卦源於河圖,五行源於洛書,並且也由此衍生出了之後的周易,陰陽太極,風水學說。

    其實最初的河圖洛書是什麼樣,已經沒有相關記載可以考證,雖然傳說河圖和洛書是龍馬,神龜帶來的,但是我覺得按照古人的習慣,更有可能是刻在龜背上的圖案,上面所記載的圖案,以其我們把他歸類到玄之又玄的神話傳說,不如理性的認識河圖洛書,它更可能記載的是古人在生存的過程中,領悟到的一些生存經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人們逢凶化吉,因而得以流傳。

    之後後人又根據這些總結,再加上自己的一些體悟,從而演變後面的八卦,五行學說,其實說到本質,不論八卦,還是陰陽五行,這始終還是自然規律,自然現象,其實理解河圖和洛書這其實也是我們祖先,在矇昧時期對數字,對自然現象,對規律的崇拜。

  • 9 # 心齋網易經明師

    《周易.繫辭》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相傳伏羲氏時黃河出龍馬,背有圖,是為《河圖》。又傳說大禹治水時,洛水有龜揹負一書,是為《洛書》。這些只不過都是神話傳說而已。

    其實,古人是為了體現十個天地之數的神秘和變化而創作了所謂的《河圖》、《洛書》,今之“圖書”之謂即由此而產生。《河圖》、《洛書》由黑白圈點組成,系一幅數字圖象。(見後面附圖)

    河圖洛書數字的排列順序是:《河圖》:“其數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其數之和五十有五。《洛書》:“其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於中”。其數之和四十有五。

    《河圖》《洛書》將一至十的十個數按四方和中央來排列,凡五以內的數都用“生”字來聯絡五行,“成”字來聯絡五行。“生”表示產生,“成”表示完成,即“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此即天地陰陽化生五行,五行衍生萬物。生數、成數與五方五行相聯絡,代表著自然界的各類事物。

    《河圖》數又稱為先天八卦教,在八卦預測術中用的是此數。《洛書》數又稱為後天八卦教,在三元九運學及地理玄空風水術中用的是此數,其數的排列矩陣又稱為九宮圖。

    《河圖》的排列為合二十數,首先三八的一邊與二七的一邊相加其和為二十,同樣的一六的一邊和四九的一邊相加其和也為二十;其次一三七九單數相加,合而為二十,雙數二四六八相加,也還是合為二十。

    縱觀《洛書》可知其每個橫排三個數,縱排三個數,對角三個數相加之和均為15。其下橫排三個數618恰如數學黃金分割線之比1:0.618,從中可窺見生聖們對數的研究是何等偉大。

    《河圖》《洛書》為數之源,《河圖》與《洛書》之間的數字體系也是相互關聯的,其數之總和恰好是一百之整。“《河圖》《洛書》相互為經緯,八卦九宮相互為表裡”。

  • 10 # 雷較瘦

    自從伏羲得了河圖之後,中華民族的文明不斷更新升級,進入了堯舜時代。然而,天災總是不可避免地出現,洪水氾濫就是一大難題。舜帝時代,很多官吏因為治水不利被處死,當中包括大禹的父親鯀。在《山海經》中,鯀是因為偷竊天上的息壤(能夠不斷生長的土壤)來治水而被天帝派火神祝融殺死的。

    無論如何,大禹最終子承父業,繼續擔任治理洪水的重任。傳說洪水是水神共工在搞事情,共工手下有相柳,蛇身九頭,食人無數,所到之處,盡成澤國。大禹便殺了相柳,為民除害。但相柳有九條命,死了一條還有八條,一看搞不贏大禹就跑到東瀛,變成了日本傳說中的八歧大蛇。

    但是殺了相柳只能解決一點小問題,大禹天天為尋求治水的良方而苦苦思索。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大禹和前輩伏羲一樣喜歡到河邊想事情。這天,大禹來到了洛水邊,望洋興嘆,唉唉唉!突然,神龜浮出水面,背馱一幅神秘的圖案,獻給大禹。

    大禹的腦洞也超級大,竟然從這幅圖中得到了啟發,悟出了治水的道理。這幅圖,便為後人稱為“洛書”,記載在《尚書》之中。

    大禹治水居功至偉,於是被推舉為天下共主。大禹又依洛書之理,將劃定天下為九州,制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

    《春秋·左傳》中談到九鼎的鑄造:

    夏朝初年,大禹的兒子夏啟,令九州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從此,九鼎象徵著九州,夏王亦順應“天命”,成為天下之共主。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傳國寶器,唯有天子才能代代相傳。

    繼續講洛書。

    在洛書中,奇數點(白點)代表天,也就是陽,偶數點(黑點)代表地,也就是陰,中間的五個點代表永恆的太陽,陰陽相交重疊表示的是萬物的陰陽變化。

    從小的方面講,洛書反映的是一天之中,地球在太陽的照射下,光和陰陽二氣的變化:

    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此時,天有三分陽,地有七分陰;太陽昇到東南方時,四分陰,六分陽;中午太陽在正南方時,陽九分,陰一分。

    此後太陽到西南方位時,陰復生,陽漸消,二分陰,八分陽;到了日頭西轉,陽七分,陰三分;傍晚時分,陰氣上升,此時陰六分,陽氣四分。待到子時,陽一分,陰九分;到天亮以前,陰八分,陽二分。

    從大的方面說,洛書可以是四時模型,天文模型,地理模型,也可以是萬物模型:一陽生,從一分到三分,這是生的階段。再從三分到九分,生命不斷繁榮,這是長的階段。生命長到它的頂峰,陽極生陰,一陰復生。陽從九分到七分再到一分,陰從二分到六分再到八分,這是生命衰亡的階段。

    陰從二分到六分,是陰生的階段,從六分到八分,是陰長的階段。陰到達頂峰,陰極生陽,一陽生。隨著陽復甦,生命再次煥發活力,而此時陰逐漸消退,從八分衰減到四分。等到生命生長到頂峰,陰退盡。

    如此陰生陽,陽生陰,互相此消彼長,生生死死,迴圈往復。陰陽相對、相成、相交、相和,體現了一陰一陽進退之間,相生和相剋的大道真理。

    這就是洛書的自然奧秘,揭示了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也有統一的自然規律。更奇妙的是,如果把洛書化為數字,再把它們連起來,就會發現,它們的縱、橫、斜,每條直線上的3個數字之和均等於15。

    很多朝代的都城,都依洛書奇妙的數理結構而建造。比如洛陽東周王城,南北7裡,加東西8裡,為15裡;漢魏的洛陽城,南北9裡,加東西6裡,為15裡;隋唐的長安城,南北長均為15裡。

    洛書奇妙的九宮圖結構,以及其中無窮的數理變化,包羅永珍,奧妙無窮,其小無內,其大無外。故後世據此衍生出後天八卦,與河圖一同成為《周易》的思想源泉。

    前面講了河圖是五行相生的順序,如果給洛書也按照方位配上金木水火土,就是五行相剋的順序: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數的內容就大概講到這裡了,我自己也有點暈。如果不是有五行作為具體的理解物件,那就根本不得其門而入。我們應該明白的就是,古人並不是胡亂用五行來表示人體結構,這其中有著非常樸素的、簡潔,也很符合宇宙和自然規律的思想。

    有了這些基礎知識儲備,我們就可以繼續深入學習中醫。如果不瞭解陰陽五行的由來,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麼學中醫就會變成死記硬背,甚至把中醫理論當成是拍腦袋的胡說八道,誹謗古人的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青峰到底為蘇打綠奉獻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