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4
回覆列表
  • 1 # 簡單口臭極致享受

    地月系中,月球平均每年距離地球拉大2-4釐米,幾十億年後將脫離地球,進入太陽系,而地球平均每年都會因為自轉向宇宙拋射大量表層空氣,地球上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存在於高空,混合在空氣一起,被丟擲很正常,只不過減少的水蒸氣量比較少,不明顯而已,以這種方式減少地球上的水,需要很長時間,幾十億年都不會影響到人類。

  • 2 # 正兒八經的王大

    地球上的水,是在不停地運動著的。它無處不在,透過蒸發、冷凝、降水等連續不斷地迴圈。同時因為水蒸氣會被丟擲到太空中,然而這一部分少之又少,所以說地球上水的總量並不會減少很多,與其龐大的基數相比可以說並不會減少。

    這裡我還想說的是,既然不會減少我們就可以肆意浪費了嗎?並不是!水的總量不會減少,然而淡水的總量卻在日益減少!地球上只有3%的淡水,這其中大部分還是兩極冰川不可利用的淡水,而我們可用的僅僅佔0.7%。據聯合國估計到2025年會有40%的人口生活在缺水環境中,同時到2025年世界淡水用量會上漲40%。可見淡水資源對我們來說有多麼珍貴。

    最後我想說,從我們日常的一點一滴做起,保護淡水資源。

  • 3 # 可食用細菌

    這個問題在理論上面講是不會的。因為物體想要離開地球至少要超過第一宇宙速度,達不到是沒有辦法離開地球的。

    地球不是一個封閉系統,會向宇宙空間逸散水分,主要以大氣圈上層的水汽分子在太陽紫外線作用下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而消失在宇宙空間的形式,但是地球上的水會因此而逸散完嗎?

    當然不會,一方面是因為能夠逸散到宇宙空間的水分非常少,另一方面是因為地球也可從宇宙空間獲得一定水分(同樣量很少),獲得水分的可能途徑是隨降落的隕石帶來或在大氣圈上層由太陽來的質子而形成,收入和支出是基本平衡的,因此不會影響地球上的總水量。因此地球上的水總量是不會減少的。

    但是人類可用的淡水資源卻在不斷的減少。隨著人類數量的增加,各種汙染浪費已經讓淡水資源大大減少,要從現在開始保護淡水資源啊!

  • 4 # 手機使用者50309324742

    地球水肯會減少,理由如下,地球往裡的兩個星球,都是炙熱的,沒有水,地球往外的星球,最近的火星也有冰塊。再往外就是冰雪覆蓋了。第二是,地球本來是冰雪覆蓋的,幾十億年後的今天,才露出大遍陸地,南北兩極還是冰塊覆蓋,水哪去了,被太陽風吹跑了。第三。太陽不斷膨脹,地球溫度會越來越高,最後,地球成為一個火球,水分跑光,第四。月球每年離開一點,那是外星人操控的結果,月球最後不會成為太陽的行星,而是會離開地球,去別的星系殖民,所謂,伴君千年,終有一別。聚散兩依依!!!

  • 5 # 似夢_非夢86855422

    當然會消失啊!什麼東西都會消失只不過微小的親眼看不到而已,畢竟親眼所見的也不定是真實的……歲月的齒輪會如何轉動都是由時間來見證的!人就是人,只聞博古通今者 而不見通曉未來人不是嗎?今天看著花要開,不是明天就是後天,結果過幾天一看確死了……不能預知,可以珍惜現有的時候誰知道下一分鐘下一秒會怎樣呢!!!!

  • 6 # 10分精彩

    你看的什麼書,水有固,液,氣三中形態。一般認為,自然界水只會迴圈,不會消失。不過就像其他回答問題的朋友們說的,會有一部分氣體會因為地球自轉和公轉而逃逸,舉個影響的例子就像是彗星的尾巴,那就是從彗星上逃逸的物質形成的,地球也有,只是很難觀察到就是了。最後還是要說下,你看的什麼書,說水只有兩種形態的話,燒掉燒掉

  • 7 # 過河鶇

    我是個普通人,不是科技工作者,我以我的生活經驗淺顯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相信物質不滅的這個道理,只是會改變存在的形狀,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水是不會總體減少的。就像我們喝了很多的水,有些會從尿道排出,還有一些會從面板上蒸發掉,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我們一直會補充水分的原因。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吃的任何食物中都是含有水分的,只是我們肉眼看不到而已,哪怕是剛烤好的饅頭片中也會有。所以說只是水的形態有所轉變,真正的水是沒有減少的。

    而現在總在報道的水資源匱乏,大多數指的是淡水資源的減少,因為水的總量不會減少,但是它會被汙染。因為當前中國處於工業化程序,水汙染在所難免,特別是工業化程序比較快的城市,因為水汙染防治跟不上,所以造成了很多的大江大河的飲用水都收到了汙染,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我們現在可以飲用的淡水資源越來越少。

    雖然現在科技進步,可以淡化海水,但是這種淡化的海水能否達到飲用水的標準還未知,並且這種淡化水的成本是非常大的。所以說應該愛惜我們的淡水資源,做一個有道德的好青年。

    最終答案是:地球上水資源是不會減少的,但是淡水資源因為受到了水汙染的不可逆影響是會匱乏的。

    希望可以辦幫到你,祝你好運!

  • 8 # 我要做主

    水是可以蒸發的。當蒸發的水份子到了地球引力沒作用的情況下,這水就去了太空丟失了。火星就是一個例子。所有的物質都會向太陽引力靠近,太陽膨脹越大,引力越大,地球的水是由太陽決定的。

  • 9 # Hi握爪喵喵

    太陽的紫外線照射水,水分子會分解成(氫原子+氧原子,尤其氫原子,更輕,更容易逃逸),當然這只是很小的分解,大多數是變成水蒸氣。因為氫原子跟氧原子,可以透過大氣層像外慢慢散發(量很小很小,但畢竟整個大氣層比地球直徑要大很多,科學嘛,0.00001的量也不能忽視)。根據有關研究,自地球誕生以來,水總量大概下降20%……也不知道真還是假的。不過有時候彗星這個髒冰球,進入大氣層摩擦成水蒸氣,也會慢慢補充一下的。所以,收支大概趨向平衡。如果用100年為界限,可以說總量不變,用40億年界限,水的確少了一點點

  • 10 # 變化大俠

    要看怎麼說了,因為水可以以很多總方式存在,但總體來說,不管它怎麼變化,只要它不脫離地球引力範圍,那它總量就不會減少。那一些已經乾枯的星球又怎麼解釋呢?是因為表面溫度太高所以無法以液態呈現嗎?或者說它沒來得及成為液態,就因為外圍的條件又變成了其它狀態,如果是那樣的話,那隻要給它適當的條件,應該還會恢復。因為文化程度限制,本人只是隨便說說。

  • 11 # 晉A閒雲野鶴

    按自然迴圈規律來解析:水的總量可相互轉化。但人類活動尤其是工業革命造成淡水消耗超出自然再生的極限。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冰川融化與草原沼澤與森林資源涵養地的退化減少讓黃河,長江也出現斷流。這是人類發展自身需求超量開採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

    礦山大肆採挖,造成地下水流失改道。農業灌溉機井過度開採地下水。工業用水及城市生活超級消費淡水資源都讓地球不堪負重。自淨迴圈的雨水資源沒有溼地供蓄儲。(如洪澤湖,千島湖。太湖,西湖。鄱陽湖,白洋淀等窪地湖泊)。

    海水是無法直接利用的水資源,海水淡化目前工業轉化淡水成本很高。所以還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今天城鎮化建設,其實應早點下手雨水回收獨立系統與汙水處理區分利用。這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一,飲用自來水不該用來沖洗衛生間。三級淨化汙水完全可以預留管道節約淡水資源。二,農業灌溉用水在安全保障條件下完全可用三級汙水淨化後用於滴灌與漫灌。三,城市人口糞便生物處理回田化即可減小汙染更是菌化後的農業,林業優質生物肥料。所以城市衛生間衝廁用水完全全部採用淨化汙水獨立系統是科學戰略佈局人口發展未來的重大舉措,筆者建議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及早進行佈局。科學制定改造計劃並報全華人大立法統一執行!

    淡水是寶貴的生命之源!我們不能讓人類的眼淚成為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絕不是危言聳聽!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樹立人人節水觀念。筆者在山西多地農村走訪調研發現農村比起50年前現在幾乎到處斷水。泉水枯竭,小河斷流。比及當年河南林州市(紅旗渠)缺水局面毫不遜色。

    行動起來吧。愛我中華從現在做起,政府應該做出正確的戰略眼光關注並引導全民支援“節水"意識的迴歸。

  • 12 # 高山餓狼

    多謝邀請;首先我是沒有多少這類知識的人,但我覺得地球的水不但不會減少,而且還會增加,只是目前極端氣候,使水資源分佈十分不勻衡。全球氣溫上升,雖然蒸發了地表的一些水量,但這只不過是微不足道一小部份。氣溫上升使古老冰川融化,特別是南北極冰川的融化,使海洋水位遂年上升,我想這就是地球的水不會減少的理由吧。

  • 13 # 忒孤雅

    地球看上去像一個大水球,表面70.8%是海洋,陸地只佔29.2%。地球的總水量有13.8億立方千米,集中起來相當於一個直徑1384千米的大水球。這個水球如果攤開來均勻地鋪在地表,那麼全球地表的平均水深可達2650米。地球上的水97.5%是鹹水(海水佔96.5%),淡水只佔2.5%約3000萬立方千米,這其中87%約2920萬立方千米的淡水又是以冰川的形式集中在格稜蘭和南北極的極圈內,剩下不到80萬立方千米形成江河湖泊。空氣中的水含量有12900立方千米,如果全部降於地表水深僅1英寸。

    地球上的水是處於一種動態迴圈之中的,在太Sunny照射下,海水蒸發形成雲,雲層降雨,形成江河湖泊,最終又流向海洋。地球上的水就是這樣,天上地下,陸地海洋,迴圈往復,生生不息。地球上雖然總水量充沛,但很多地方卻總是缺水,並因缺水帶來土地砂化、霧霾氾濫,河水斷流。缺水嚴重惡化了一些地區的生態環境,極大地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但是缺水不是整個地球的問題,而是區域性水量分配失衡的問題,而且多半是人為所至。

    那麼地球上的總水量會不會減少呢?答案是不會的,至少在今後10億年內不會減少。因為一,我們的太陽是一顆穩定的恆星,它還有50億年的壽命,今後10億年內它還會一如既往穩定地燃燒,光輻射強度與現在相比不會有太大的增加,地球軌道仍將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內。二,雖然幾十億年來太陽帶電粒子(太陽風)和太陽紫外線輻射無時不刻地吹拂著地球高層大氣,不斷地將其中的水分子電離成氫和氧,使地球的水量總是持續減少,但地球所處的空間存在著大量彗星碎片與塵埃,這些富含水的微粒每年都會以流星雨和微隕石的方式大量湧入地球,其中的水份剛好能彌補太陽輻射造成的水份流失。今後10億年內這個動態平衡過程仍將繼續。三,今後10億年地核不會有太多冷卻,地球仍將維持一定強度的地磁場,地磁場的遮蔽效應仍將有效地偏轉太陽風和其它帶電粒子,很好地保護地球大氣和水份不流失。但是,10億年以後就不好說了。反正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到時候地球就該和水說拜拜了!

  • 14 # Api呼叫工程師

    我覺得根據元素守恆,物質守恆,這個不好講。因為各種反應(人體吸收,植物吸收)消耗水,H.O變成其他形式存在,但是畢竟又有很多反應(植物,工業生成)H.O又會結合生成水,雖然很多是混合物。只要這個地球H.O元素不跑其他星球去,都不好講。

  • 15 # 雪緣425

    我家在東北平原,小時候(30年前)我的附近小溪潺潺,池塘水庫四季水量充足沒有幹沽的時候,夏天游泳,冬天滑冰。裡面魚蝦有都是。可近年小河小溪斷流,只有在雨多的時候有點水,池塘都幹了,被百姓開荒種地了。一年下不了幾次雨,地下水位越來越低,真擔心將來這裡因無水不適合人居住。

  • 16 # 杏枝勃勃

    地球的水量大約是一個1300-1600公里左右直徑的水球(各種資料有些許出入),我認為在太陽變成紅巨星之前,只要地球引力不減弱,月球引力不增加,沒有帶水的小行星撞擊等登……水就是在蒸發和冷凝模式中迴圈,不增加不減少,

  • 17 # 彩票猜猜猜

    總體說來,地球上的水應該是每年都在增加,來自外太空的微小天體隨時都在撞擊地球,其中大部分是由冰塊和塵埃組成的彗星碎片。這些天體的水份在進入大氣層後被高溫蒸發,然後在大氣迴圈後形成降雨落到地表。曾經看到篇文章,它說有可能地球上現在的海洋都是地球在過去46億年裡不斷收集太空垃圾的結果。

  • 18 # 林根數學

    這個都不用說,想象火星吧,原來也是水聲一片~

    現在那?道理很簡單:大氣和水都會外溢太空,入不瀲出,早晚的事!

  • 19 # 老李108121881

    根據物質不滅定理,地球上的水不在空中,就在地下;不在海里,就在湖泊裡;不在江裡,就在河裡。總之,地球上的水是流通(動)的,不在這裡就在那裡,只不過是存在方式、存在狀態不同罷啦。他永遠不會損耗減少的。

  • 20 # Sounds_of_silence

    沒有減少,反而在緩慢增加。為了解釋這一點,需要了解一下地球上的水是哪裡來的,以及地球的起源。

    普遍的觀點認為,水來源於火山、彗星、小行星。地球是伴隨著太陽的形成而出現的,一塊星雲,絕大部分物質形成了中心的太陽,其餘變成了行星、小行星、宇宙塵埃等等。星球的形成是物質在引力作用下撞擊和收縮的過程,撞擊產生的熱,和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組成地球的內能。早期地球地殼很薄,而且太陽系形成初期,不斷有小行星、岩石砸向地球,看看月球上一個個的凹坑,地球大的多,肯定遭受的更猛烈。這些撞擊砸破地殼,引起火山爆發,火山不僅帶來岩漿、灰塵等等,還帶來水蒸氣。彗星實際是個髒雪球,在太陽的照射下形態各異,不斷砸向地球,還有小行星,有的小行星上也有冰,這都是地球上水的來源。

    直到現在,每天還有很多的岩石掉進大氣層,因為太小了,很快就融化了,所以地球的質量還在增加,水也在增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宇宙不是圓形而是漏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