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講科學堂

    實際上我們不用向深空發射這束光,只需要把它直接發射到你的眼睛裡就行了。你看到了什麼?一片光亮罷了……

    如果你要研究這束光的物理性質,做個楊氏雙縫實驗就清楚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2 # 東方希望5253398286濤

    光是有速度的,光是量子磁力波沿伸物理現象。但光的沿伸如同生命是有限的,當沿伸到一定距離時會被宇宙“暗子”所吸收,解裂。沿伸距離的長度與它的“原體”能量是對等的。量子磁力波分四個段位,超級量子磁力波段,高階量子磁力波段,中級量子磁力波段,低階量子磁力波段。排列順序:首端,前端,中端,末端。所以最前端屬末端光子,最弱的光。

  • 3 # 風雨同舟入海流

    一束光朝無限處發射,受制於大氣的吸收,而光源又是散射狀,與光源的能量成正比;如天空的繁星,當人們看見時具有閃爍態,這是人的直觀感受。

    光能的強弱與發射的距離遠近有關,但光能無距焦設計,光能定向四周散射,被大氣所吸收,它是種物理現象。

  • 4 # 裸猿的故事

    一束光並不是真的連續的一束,那只是因為光速太快,當光子連續發射的時候,在我們眼中它就變成了無間斷的一束。光束是由獨立的一個一個的光子組成,因此題主想象的光束的最前端什麼樣子的問題,只會有一個平凡的答案,就是一個光子。而要想看到光子,也不需要【如果人駕駛光速的飛行器同這束光平行飛行、會不會就可以看到光的前端?】,你每時每刻在有光的環境中都在看到光子,這正是我們能看到東西的根本原因。

    圖示:我們看到光是一束,但其實它是由一個個光子構成的,當然由於波粒二向性,光並不是想像中的小圓球這樣的微粒。

    這個影片是ONE字幕組翻譯的國外影片,介紹光的研究歷史,很值得一看。同時也能理清一些自己理解中的混亂,透過追蹤研究歷史是全面掌握一個概念的簡單辦法。影片7分鐘。

    人們對視覺和光的關係經常會發生一些因果顛倒的錯誤,是光到達我們的視網膜,我們才能看到光,否則你啥也看不到。眼睛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器,不能主動發出什麼探測波或者神秘力量。

    當然,由於光速實在太快,因此我們看不到它實際的傳播過程。也看不到一個接一個的光波,它總是一個連續體,但前段時間,有一個科學新聞,我們在實驗室看到了光的傳播過程,這是透過把快門時間變得足夠快以後,我們就能像觀察別的事物一樣,將光減速播放。當然,影片也沒啥神奇之處,就是一團光的傳播錄影,從左往右。實驗只是證明,他們搞出了足夠快的快門,以至於光都不在是連續的一束,而是有明顯的一個傳播過程。

  • 5 # 他鄉雲難掩故鄉月

    視覺-對光子性質的理解及對量子力學的質疑

    摘自《論思維與人工智慧》

    我們為什麼會看見物體?光子從哪裡來?光子又去哪兒了?我們的時間和光子有什麼關係?

    光子及一切電磁波(粒子)都是基本粒子,但是為了和量子力學的概念加以區分,我後面將光子及電磁波(粒子)統一稱為 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有怎樣的性質,基本粒子是以自旋同時螺旋運動的,最高運動速度為 299792.458km/s的最小物質。基本粒子的運動速度是可變的。

    怎樣證明基本粒子是粒子不是波?雙縫實驗及視網膜成像都可以證明基本粒子是粒子。首先,當基本粒子以380~780nm的直徑螺旋運動時稱為光子,(畫的不好)雙縫實驗中,光子在縫隙中透過時,由於光子以380~780nm直徑做螺旋運動,透過縫隙的光子在後面螢幕上形成視覺上的干涉條紋,給人以波的性質的錯覺,實際上是光子的螺旋運動形成的,以380~780nm螺旋運動的光子透過縫隙時,由於螺旋運動直徑比粒子本身大很多,必然有一些會被縫隙邊緣遮擋,當光子數量很少時,會明顯觀察到光子的粒子性,當光子數量增加,被遮擋的光子也增加,透過縫隙的光子與沒透過的光子必然形成明暗條紋,與我們觀察不觀察沒有一文錢關係,而量子力學以雙縫實驗中波的性質的假象為基礎進行的邏輯推理必然得出錯誤的結論,當然,數學運算的過程還是正確的和科學的。但是隻有基於光子及一切電磁波都是螺旋運動的粒子這樣的認識才能正確解釋雙縫實驗的結果以及物質世界是唯物的而非量子力學的觀察決定物質性質的唯心論。

    再來說說視覺,現代理論由於對光子沒有科學的認識,所以對視網膜成像的解釋也是錯誤的。視網膜上有錐狀體和柱狀體,錐狀體是錐狀的,當光子以380~780nm直徑螺旋運動垂直鑲嵌到錐狀體上,我們就可以感覺到顏色,錐狀體尖端鑲嵌380nm時,我們可以感覺到紫色,錐狀體末端鑲嵌780奈米時,我們可以感覺到紅色,錐狀體中段鑲嵌500nm時,我們可以感覺到綠色,以此類推,我們就可以感覺到各種顏色。當光子垂直照射到柱狀體上,我們就可以感覺到黑白,基於我的這個理論,色盲症的成因也可以合理的解釋了,甚至全色盲的成因就是因為視網膜上沒有錐狀體。而眼睛的其他所有器官都是圍繞視網膜來工作的,所有其他器官都是為了光子剛好垂直於視網膜的錐狀體和柱狀體上,如果光子不是垂直於錐狀體和柱狀體上,我們就看不清物體了。

    這樣我們可以定義一下視覺了,視覺: 生物用感覺器官來感知由基本粒子發生源(光源)發出的每秒約30萬公里運動的基本粒子的感知過程,就是視覺。如果單純說光源不標準,因為有些生物的視覺範圍比人類寬,可以感覺到紅外線或紫外線。

    視覺怎樣產生的?當我們的遠古祖先還是單細胞生物的時候,光子照射到單細胞生物上,單細胞會對光子(溫度)做出收縮等等各種應激反應,就是感知的過程,同時也是本書的重點——思維的前提,記憶產生的原因。(後面再來說)

    有些科學家說牛是看不見顏色的,我們只要看一看牛的視網膜有沒有錐狀體就可以斷定牛能不能看到顏色。

    物質世界的所有物質都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包括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光子及一切電磁波(粒子)等同於核外電子,只不過核外電子的運動速度沒有達到光速,而核外電子達到光速時就掙脫原子核的束縛,脫離原子核的控制成為光子或者電磁波(粒子)。 待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人說靈魂寄託在肉身之上,靈魂如果寄託在機器人身上,人可以長生不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