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傳統相聲和新式相聲,你更喜歡哪種?現在流行郭氏相聲,不過與傳統相聲有很大區別,你更喜歡哪種?
6
回覆列表
  • 1 # 金風送雨伴寒山

    段子不錯,是用了心的,認真聽過舊虎口遐想這個老相聲的聽眾我想都會同意我的說法。我甚至認為這是姜昆在與唐傑宗分開後最好的一個段子,在今年的語言類節目中也非常突出。舊虎口遐想我一直認為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作品。我也曾經動筆對它進行過修改,以期使它更具有時代特徵,更貼近我們今天的生活,從這一點來說,我覺得新虎口遐想改編的不錯。但遺憾的是,姜昆早已不復當年的狀態,戴志誠的表現也乏善可陳。所以段子雖好,卻無法表現出應有的魅力。只能說,可惜了。就如一個劍客,空有一把好劍,一套好招,卻限於自身條件無法修煉,人劍招不能合一。

  • 2 # 藍天上的藍月亮

    說老實話,相聲是一門諷刺藝術,而姜昆這麼多年的相聲都是以主流意思為主導的段子,笑點並不多。時至今日覺的有點江郎才盡的感覺,《新虎口遐想》有點象舊瓶裝新酒,熱鍋炒冷飯,沒什麼新意和笑點。

  • 3 # 阿怪的開心小豬

    並沒有看出哪裡新了,只是換了一身行頭,說著小品都可以說的話,滿屏的尷尬,不知道倆人在說什麼?傳統相聲也不是一味的傳統,在尊重相聲這門藝術的前提下作出一些內容上的更新,這既保留了傳統相聲的優點,同時又緊跟時代,讓觀眾喜聞樂見!

  • 4 # 貓眼世態

    這種晚會相聲針砭時弊藿香正氣,在立意上很高大上。但如果站在聖人的角度去演繹藝術化的相聲,和群眾之間就更容易產生距離感。加上京派晚會相聲和津派茶館相聲,前者的包袱太過“文氣”,後者包袱墊的太深,想真正做到讓雅俗共賞,難度實在太大了。而且,“俗”的人數量遠比“雅”要多得多。總得來說還不錯!

  • 5 # 點滄落雪

    小時候很喜歡聽姜昆的相聲,那個時候聽相聲是主要的娛樂專案,姜昆,唐傑忠,馮鞏,牛群,馬季,趙炎,侯耀文,石富寬,還有老一輩的大師侯寶林,劉寶瑞,馬三立…………可是為什麼長大了就不喜歡聽了呢?也許是因為他們忘了與時俱進了

  • 6 # 使用者15492410598

    傳統也好,新式也罷,好玩逗樂就行。別總用網上的段子去湊,現在資訊如此發達,你覺得好笑的段子大家已經看過無數次,自然招人煩。其實,現在的相聲演員都不同程度存在這個問題。只不過,所謂“”主流“”的創作能力更差一點,可能是體制問題。郭,苗創作能力好多了,但掙了錢後動力明顯不足。

  • 7 # 鄭捕頭

    這個問題,估計現在人們早就不感興趣了,但我還是要答。

    舊《虎口遐想》當年引發的轟動,幾乎是難以想象的,它甚至開闢了相聲創作的新路。30年後姜昆重新演繹這段經典作品,進行新舊社會形態的對比,想法是很好的,事實上新作品也有幾個不錯的包袱兒,但整體的表現力比當年差得太多。

    當年段子裡的姜昆是個標準的後進青年,而且正在為找物件發愁,這都是非常好的相聲的點,可以用來組織語言和包袱兒。而今以30年後發福的成功人士形象示人,人一旦“高階”一些就很難有當年紮實的貼近生活的語言。

    其實姜昆為這個新作品傾注了不少心力,很早就請來專家和新人出主意,怎麼改這個一個作品,很多人提出了好想法,加入了新內容。但問題在於,目前的春晚審查比當年要嚴格甚至說苛刻得多,很多臺詞都被替換或者砍掉了。

    比如姜昆提到自己現在身體不健康不適合老虎吃,他說因為家裡裝修受甲醛毒害,其實稍微一琢磨就會知道,他其實是想說霧霾,但霧霾在春晚上不允許說出。另外有人也出主意說,姜昆掉下去之後很多人發微博,有看笑話的意思,其中德雲社的人轉發得最為積極。姜昆本來想把這一段放進作品,但審查者不允許這樣表達。由於姜昆這段相聲最後說到反腐,春晚也就對這個作品特別“關照”,審查者的級別非常高,高到令人咋舌:不就是一段相聲嗎?有必要嗎?

    在這樣的高壓之下,尤其不管從創作和表演都存在一定欠缺,作品呈現出來當然不能讓人滿意。試想一下,如果捧哏的是一個年輕的相聲新秀而非戴志誠,觀眾的接受度可能會高些。

    不過對於當年聽過並鍾愛《虎口遐想》的人來說,聽這段新相聲更多是聽一種情懷,看到新作品對經典作品的致敬,也就夠了。至於包袱兒多不多,表演好不好,那都在其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監理工程師成績差一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