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yhome核桃樹
-
2 # 江月照鳳年
這個並不矛盾啊! 殺勾曳夫人是為了太子鋪路,怕出現外戚亂政的局面說到底是為了維持劉家的天下為了專制皇權。
獨尊儒術也是為了鞏固統治維護專制皇權。
所以不存在矛盾
-
3 # 喬木書畫
這並不矛盾,而且從統治者角度來看,漢武帝殺勾弋夫人和獨尊儒術的目的是高度一致的,都是為了更好的鞏固皇權!
漢朝從建立之初就一直受到外戚專權,對皇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如武帝太爺爺漢高祖時的呂后,呂后在歷史上是和武則天一樣的人物,其實就是皇帝,只不過沒有名義上稱帝罷了!再如武帝的爸爸漢景帝時,武帝的奶奶竇太后,差一點讓景帝的弟弟做了皇帝!還有武帝的母親王太后,也想專權。
這些外戚之所以能夠專權,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繼位時,年紀都不大,理政經驗不足,需要最可靠的親信輔政!自己的母親家人理所當然手握重權!而一旦權利在手。又無人制衡,必然威脅皇權,甚至取而代之,西漢後期的王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不要怪漢武帝心狠,殺死了自己最愛的勾弋夫人,他也是沒辦法!
儒家思想裡的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天下之濱,莫非王土,天下之人,莫非王臣,等等都是在宣揚皇權至上的!
所以殺勾弋和獨尊儒術,都是為了鞏固皇權,目的高度統一!
-
4 # 路遙lgy
“鈎弋夫人”本姓趙,齊國河間人。家道不幸,父親因犯罪背判宮刑,當了宦官。這位不幸的男人與妻子,都沒有等到女兒飛黃騰達就去世了,只留下女兒與姑媽生活。
在漢武帝最後一次“巫蠱之禍”發生之前的兩年左右,漢武帝巡遊到河間,忽聽術士說此地有祥雲出現,必有奇女子在此住。很顯然,這時討好漢武帝。漢武帝命人查詢。果然找到了這位姓趙的美女。
據說她雖然美麗,小時候卻多病,而且雙手緊握成拳,誰也沒法讓其伸展。漢武帝被其美貌打動,親自掰開他的雙手,奇蹟就出現了,這位美人的手不但恢復正常,而且右手手心緊握著一個玉鉤。劉邦當即將美人接近宮裡,稱“拳夫人”。
公元前94年,這位“拳夫人”,為六十五歲的漢武帝生下了最小的兒子劉佛陵。因此,也升為婕妤,稱為“鉤戈夫人”。
漢武帝很喜愛幼子劉佛陵,不光是他長得健康聰明,還有一原因就是,劉佛陵在母親肚子裡呆了十四個月才生下來,漢武帝覺得神奇。因為傳說堯帝是十四個月才出生的。這時的漢武帝,因“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已經被殺,衛子夫皇后也早自殺了,他很無奈只有下決心將大位傳給劉佛陵。
漢武帝一生都將政治玩弄於手掌之間,他想到他的先輩呂后。於是,就在甘泉宮,因為“鈎弋夫人”一點微不足道的失誤,漢武帝就命將這位他寵愛的美女拖往掖庭獄治罪了。“鈎曵夫人”無論如何求饒也無濟於事,沒多久,甘泉宮的南邊就多出一墳墓,很不顯眼的一個土墩,那便是隻有二十五歲的“鈎曵夫人”的歸宿了。
漢武帝殺“鈎弋夫人”,與獨尊儒術沒有絲毫的關係,儒家學說了沒有指導性思想,驅使漢武帝殺這些無辜的人。漢武帝想到的是“子少母壯”,必亂朝政,擔心像呂后那樣,再一次出現外戚專權的局勢,劉氏漢室江山就不穩定了。
“諸位為武帝生子者,無男女,無不譴殺”。《史記》裡很輕描該寫的記了這句話。漢武帝不光殺了繼承人劉弗陵的母親,而且殺死了他所有子女們的母親,包括那些生了女兒的妃子們。
漢武帝這位專門為當皇帝出生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的帝王之位增加傳奇色彩,終究成為千古大帝!
回覆列表
漢武帝殺鉤也夫人與獨尊儒術並不矛盾,前者屬於皇室內部事務,後者屬於文教治國理念,是漢武帝文治武功兩個領域的內容。
漢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鉤也夫人的兒子劉弗陵,因其天資聰明,身體健康倍受武帝寵愛而立為王室繼承人。繼而次年便動手殺掉鉤也夫人,徹底剷除可能出現的外戚干政勢力,為兒子漢昭帝繼位鋪平了道路。漢朝自立國以來,先後有呂后和竇太后為代表的外戚專權干預朝政先例,致使帝王大權旁落,執政屢遭掣肘。漢武帝執政前期同樣遭到以竇太后為首的外戚勢力的打壓,對此武帝深惡痛絕。殺母立子開啟了剷除外戚干政的先河,逐漸為歷代所效法。
李白有詩云:更憐花月夜,宮女笑藏鉤。漢武帝用殘忍的手段殺死了鉤也夫人,從人情上講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此舉不但保證王權的順利過渡,而且避免了外戚干預朝政,甚至獨霸朝綱的可能。正像他所講的那樣:一旦兒子年幼繼承王位,其母正值壯年,權傾朝野容易使其驕縱放蕩,朝中容易形成強大的外戚勢力。有朝一日兒子繼位,將無法掌控局勢。看是不近人情,實則謀略深遠,用鐵腕有力的維持了政局的穩定。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朝大儒董仲舒於公元前134年提出來的文教治國理念。董仲舒最初的的提法“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以及“罷黜百家,表章六經”,完全是適應了封建王朝中央集權和對外擴張的社會發展需求。
漢初的開國皇帝劉邦對儒家思想不感興趣,導致儒家思想一直處於低潮期。劉邦為了適應天下初定休養生息的需要,歷來奉行“清靜無為,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伴隨著國家實力的逐漸增強,後經“文景之治”的鞏固,面對外敵匈奴的持續侵擾,國家追求強盛的努力勢在必行。與時俱進的儒家思想,以其所倡導的入仕進取觀念,已經融合了諸如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陰陽家的長處,體現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發展觀念適應了國家向外拓展的政治需要。
漢武帝登基後,面對分封諸侯咄咄逼人覬覦王權的野心和北方匈奴的時常大兵壓境索取好處的無理要求,急於打破內憂外患兩面夾擊的不利態勢,國家的發展理念便應運而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力的穩固了社會發展的秩序,它宣稱的“君權神授”思想為歷代統治者所歡迎,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