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舌戰
-
2 # 蒼茫大地顧煒斌
唐寅,字伯虎。江蘇吳縣人。我是語文老師,常常用“韋編三絕"、“目不窺園"等來教育學生髮奮苦讀,可這些對唐寅來說都是廢話,他從小就是個天才,似乎毫不費力,就能把聖賢書讀得很好,他驕傲了!(他的一生就毀在驕傲兩字上!)不再上學,整天飲酒作樂,在他即將成為第二個方仲永的時候,諍友兼摯友祝枝山出現了,告訴他:你很有天分,但無十年寒窗,就無金榜題名。伯虎醒悟了,從此謝絕來客,一心只讀聖賢書。
1498年,應天府舉行鄉試,十八歲的唐寅考前江南四才子小聚,狂言:今科解元(舉人第一名)捨我其誰?
後來,唐寅果得解元。主考官梁儲是他的知音,還留了他的考卷,給曾經的神童、今天的禮部右侍郎程敏政(前大學士李賢之婿)看,唐寅的命運就此逆轉。這是後話。
第二年,名震天下的唐寅準備進京趕考,他想第二次創造大明朝的奇蹟:再奪會元(會試第一)、狀元(殿試第一),所謂連中三元!步大明商輅之後塵!
路上,唐遇到粉絲徐霞客的老祖財子富N代徐經,徐願意承擔唐的所有費用,唐的厄運由此降臨。
那年,程敏政出題,題特偏,很多考生都不能找到題目出處,但唐寅和徐生卻寫出了完美答案。主考官說將在唐寅、徐經間產生今科會元。
唐寅考完參加宴會,經別人一捧,他“一醉二嘴碎",開始吹牛了:“各位仁兄不要爭了,今科會元肯定是我!"
你老兄太牛叉了吧!今年考題這麼偏,到現在哥們我還暈乎乎的,你即便名氣再大,也沒絕對把握說考中,更不用說考第一。何況!還沒揭榜!難道你是劉伯溫再世?!羨慕、嫉妒、恨哪!除非你偷到了試卷…於是有人報告了大學士李東陽,很快就上報到皇帝朱祐樘那裡。政治嗅覺比狗還靈華姓給事中(電影中華太師的原形)直接奏了一本,認為程敏政出賣考題。
經查,程侍郎的僕人出賣考題給徐經,程敏政前途盡毀,被勒令退休,後氣死。徐被貶為小史,不得為官。唐寅待遇跟徐經一樣!給事中華某所言不實,貶官。據當年明月先生分析:很有可能早在鄉試後,程敏政可能已經約定唐寅為門生,預先透露考題是很有可能的。
唐寅,這個閉著眼睛也能考中進士的大才子,從此不能再踏進考場半步!唐寅一聲嘆息,開始了浪子生涯。後人為唐伯虎抱屈,恨華某,後來寫出戲劇《唐伯虎點秋香》,讓唐寅拐走了華太師(原型給事中華某)最漂亮的丫環秋香,還有滋有潤地擁有了多個貌美如花的妻子。終於讓唐大才子在戲臺上報了仇,還過上了幸福生活!但這只是戲臺上的事情!
唐真實的戲劇人生才剛剛開始。他像蘇秦第一次遊說失敗後回家一樣,受盡冷遇。
從此開始流連於妓院,才子畢竟是才子,到了這步田地,還能迷倒很多風塵女子!這些女子倒比朝廷愛才,經常二姑娘倒貼為他買單,看來讀書還是有用的!但從此“貧窮"成了唐寅形影不離的朋友!
正在唐才子落魄之時,寧王朱宸濠請他做了客卿,禮遇有加。老唐還沒來得及慶幸,馬上發現問題了!寧王要造反!這個掉腦袋的活兒,唐寅不敢幹!他的聰明才智救了他!他一脫到底,四處裸奔,傻笑,還高聲自我介紹:“我是寧王貴客!”大敗寧王名譽,唐才子終於虎口脫險!
經此磨難,他很快變得心灰意冷,徹底墮落。人生經歷有點類似“駱駝祥子"!從此終日飲酒自樂、縱情聲色,詩詞書畫不拘泥於規則,人物畫更是堪稱一絕,三百年間無人能望其項背。
1523年,這位文化天才終於不再痛苦。
還是讓我們仔細聽聽他訴說心聲的《桃花歌》吧!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灑鋤作田。
望斧正!
-
3 # 明溦
唐伯虎,字子畏,號六如居士,主要造詣是書畫,也會寫詩。有參加科考,但是受人連累,背上賄賂考官的罪名。入獄。出獄後就放棄仕途,回蘇州。(是否真的賄賂考官,過程如何?很多文獻也查不出有價值的資料,不過據史學家分析,唐伯虎的性格,未必做不出來)
唐伯虎,現代人稱四大才子之一,形象算是名列前茅,書畫評價也極高,唐伯虎點秋香也實在是佳話,不否認影視作品對人物形象的推波助瀾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起碼我從小看各種四大才子電視劇,或電影,印象還是根深蒂固的。
唐伯虎出生於蘇州城中一個最繁華的地方。“......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東西。五更市販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齊......”感受一下繁華的城市。
唐伯虎的家裡是開酒店的,不是現代的那種酒店,是類似於酒家,喝酒的。唐伯虎是長子,但是從不顧理家裡的生意,除了讀書,其他都不管不顧。古代重本抑末,士農工商,就算城市繁華,做生意的總是沒有當官的好,“學而優則仕”思想根深蒂固,父親對這一點也一直認同,所以唐伯虎也就順理成章的各種“不管不顧”,一心只讀聖賢書。
唐伯虎人生中有一個人叫張靈,這個人史書是沒有過多的記載。但是唐伯虎被後人留下放蕩不羈,一再裸奔的說法,跟他脫不了干係!一般來說,讀書人才華橫溢,也就容易妄自尊大,跟張靈在一起,各種瘋狂。唐伯虎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天資聰穎,考中府學生員第一名(明清各級考試入府、州、縣學者,通名生員),名聲大噪。接著跟張靈各種“神經病”,主要的記載是水戰,在水裡嬉戲(其實用嬉戲來形容我覺得真的太溫柔了),便有脫褲子入水的,後來教員來了,大家基本上抓褲子就跑,一個轟轟烈烈的裸奔場面。不過也還好,就是貪玩一點,各式各樣的“神經病”,唐伯虎沒有關於青樓的故事。
四大才子也就是大概這個時候聚集,唐伯虎首先遇到的是祝枝山,簡直不能再志同道合,一個作畫,一個題書。祝枝山也是史上有名的富二代,官三代。唐伯虎心氣高,好幾次對祝枝山推而不見(有可能是因為家境背景,從心理學上分析,唐伯虎為之自卑)。然並卵,物以類聚啊,人以群分,祝枝山也愛玩,兩個人總能玩到一起去。不久後就遇見文徵明,徐禎卿加入才子行列,各種遊戲人間,沒錢就賣字畫,生活甚是瀟灑。
唐伯虎十九歲的時候娶了徐氏(官家女兒),初步進入官僚階層,不久後,唐伯虎父親去世,妹妹嫁後一直被虐待,抑鬱而亡,母親也西去,一下子精神崩塌,後來徐氏也因為一直照料安撫唐伯虎,病倒,繼而也離開了,短短兩三年間唐伯虎遭受的打擊確實是沒法想象。
1488年唐伯虎二十九歲,應天府考舉人又是第一名,這麼多年也就這個能讓他意氣風發一回了。第二年京城會試舉子,也就是在這次的考試中,唐伯虎被陷害入獄(有說法是說舉子中有人花錢買試題,先請唐伯虎揮筆,繼而好幾個人背了唐伯虎的答案,考場中就文不加點,考後買題目的那個舉人酒後亂言,說了這事,被告發,唐伯虎一併入獄)。仕途路也就徹底斷了,回蘇州之後也是臭名昭著,家裡生意也遭受影響,以為稍有起色,但卻是一落千丈。這個時候不要忘了之前遊戲人間的才子,祝枝山他們慷慨解囊相助。但即使這樣,也很難重操光輝,書畫變得一文不值,生意做不下去,仕途無望,前途一片迷茫,才子總歸是才子,寄情山水,書畫藝術不斷。
後來三十多歲的唐伯虎,在蘇州郊區造建了桃花塢,自號“桃花庵主”。
《桃花庵歌》: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
桃花庵裡去的大多都是名士,蘇州的名士也經常去桃花庵。“客來便共飲,去不問,醉便頹睡” — 祝枝山久而久之,桃花塢引來的名士越來越多,“江南四大才子”的稱號也是由此得名,一般來說唐伯虎拍第一。唐伯虎也自己制了印章: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的這個風流,也是包括了男女之間的風流)當時的祝枝山在青樓也算是名重四方,也會攜妓去桃花塢,不過唐伯虎和文徵明都不狎妓。
唐伯虎風生水起,張靈又出現了,在脂粉隊中,他也是個VIP,很多年前就特別會鬧,唐伯虎的裸奔事蹟也是拜他所賜,不過這麼多年貌似沒啥變。桃花塢一常客寫《唐家圓懷子畏》:盛暑斷不出,門外有馬車。公卿排闥入,裸體松林下。(在這中間出現了一個名人叫仇英,在這裡不多說,他是個大師,臨摹大神級人物,人稱“落筆亂真”,他臨摹的《清明上河圖》,儲存在上海博物館,不過他人品還算不錯,借了真品臨摹都有歸還。)
桃花塢的名士就算風流於男女之間,也都是各位文人墨客,愜意暢飲,美人歌舞,短笛長簫,但也是不忘筆墨詩畫,所以,在桃花塢產出了許多作品和故事。(聽說在桃花塢,藝術與戀情更配哦)。後來唐伯虎就去了沈九娘。
太過逍遙,太過風流,樹大招風,雖然唐伯虎無官無爵,但是他書畫雙絕,名聲大噪,譽滿江南,總是會引起部分人的忌心。一個考了半輩子的老秀才就舉報了唐伯虎等人裸體見客該當何罪,後來官兵去了,抓走唐伯虎,索討字畫,結果唐伯虎表示縣官大人要字畫,銀子分文不少。文徵明更是說三不賣:不賣權貴,不賣太監,不賣外華人。縣官是個十足十欺軟怕硬的主,曾經因為勒索商人被貶,唐伯虎曾寫詩揭過他的短,他一直看唐伯虎不順眼,後來便隨便找了條罪名沒收了桃花塢的字畫,而且要抓了唐伯虎,仇英,張靈等人,就是放過了文徵明(尚不明白為什麼特地放過了文徵明),搜了桃花塢的字畫,便要下令封了桃花塢,這時唐伯虎說:且慢,縣官大人可看得上這把扇子?(扇子上有唐伯虎的桃花,仇英的小鳥重山,徐禎卿的詩,祝枝山文徵明蓋的章)這扇子呈送給上司,保你官復原職。縣令想接過扇子的時候,被唐伯虎“唰”的合上扇子,往對方腦袋上一敲:此乃金山寺高僧所贈,敲誰誰就官運亨通。縣令半信半疑,頭上又連捱了兩下。唐伯虎三敲張通判,很快就流傳開來,而且流傳至今……後來祝枝山來了,縣令在達官顯貴面前總是比較龜(縮頭的那種),祝枝山說了:我岳父講了,朝廷官員很喜歡唐伯虎和仇英他們的字畫。“岳父”二字把縣官嚇得夠嗆,趕緊撤退。
然後關於唐伯虎“三笑”的故事,這也是現在對少影視作品的題材。唐伯虎坐在一條小船的作畫寫字,仰慕他的人帶上紙張,透過視窗,讓唐伯虎作畫,一般直到唐伯虎累了就不再接紙。一條小船送遠處飄過來,外頭有個青衣女子,阿娜多姿,在小船靠近唐伯虎的小船的時候,青衣女子對著如痴如醉的唐伯虎婉婉一笑。她的一顰一笑泛起唐伯虎內心層層漣漪,剎那間情愫“核驟變”。唐伯虎趕緊租了搜小船追,追了一刻多鐘後,追丟了,但是青衣女子的嫣然一笑,勾魂攝魄,這使得唐伯虎神魂顛倒,過後好幾天,唐伯虎大街小巷的認錯了好多個青衣女子。終於有一次在街上見了一回,“只見十來個僕人引一乘暖轎……所見青衣小鬟,正在其內。”青衣女子側著臉抿嘴一笑。(在這裡肯定都知道她是誰了,華府的丫頭,名秋香)秋香在華府是頭號丫頭,侍候老太太的,後來知道了女子出處,便要想方設法接近了,多方打聽,得一計,進華府為兩個呆公子教書,化名華安,頗得主人喜歡。接下來接觸秋香的機會便多了,假山旁,池塘邊,小窄道,都能支支吾吾,但卻詞不達意。後來有一次錯認花枝成秋香,第二天晚上便把這件事告訴了秋香,秋香淺淺一笑,酒窩半開。
這“三笑”奪了唐伯虎的魂。
後來請了祝枝山做了齣戲。先是祝枝山登門拜訪把華安的才華千誇萬誇,堪稱與唐伯虎並列。幾天後又近華府,表示華安母親要給華安說一門親事,老爺和太太生怕華安走了之後兩個呆兒子故態重生,所以就同意讓華安在二十幾個丫鬟中挑一個,後來便有了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
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唐伯虎受寧王邀,在寧王府享受高階待遇,為了迎接唐伯虎,建造別院,大宴小宴隔三差五,整天也沒什麼重要的事,吟詩作畫,高談闊論,再無其他。時間久了,唐伯虎便覺得不對頭了,寧王要造反,密造兵器,聯絡四方,唐伯虎知道必須離開,可是要怎麼離開,輕舉妄動便性命難保。所以唐伯虎便開始裝瘋賣傻。裸奔。當著寧王妃子面撒尿,尿撒到王妃裙子上,王妃大怒下令捉拿,唐伯虎狂逃,裸奔於大街上,捉拿回來寧王發了話,這才脫了虎口,離開了寧王府。
回到蘇州之後又羞愧又鬱悶,大病了一場。又被恥笑又被戲逗。躲回了桃花塢。後來寧王確實舉兵謀反,但被朝廷大軍剿滅。五十歲左右的唐伯虎身體大不如從前,精神和肉體基本上各走各路。嘉靖二年(1524)十二月他就一病不起,作了絕命詩:一日兼作兩日狂,已過三萬六千場。他年新識如相問,只當漂流在異鄉。唐伯虎享年五十四歲。
靜,皆因生存之波瀾而生。
-
4 # 50藝滴創意家的經紀人
唐寅是明四家之一,四人之中唯有唐寅的繪畫面貌最為多樣,山水、人物、花鳥、書法樣樣精通,但唐寅在美術史上的影響力遠不及明四家的沈周和文徵明。
唐寅自由天賦秉異,16歲就高中秀才,自幼便於文徵明交好,情誼深厚。同時他與“吳中四才子”的祝允明關係也非同一般,祝允明大唐寅11歲,同樣天資過人,5歲能寫榜書,9歲作詩,但他也是出了名的風流,玩世不恭,這方面唐寅深受其影響,後來沉迷酒色與祝允明不無關係。
在唐寅25歲前後,唐寅的父母及妻子相繼去世,對唐寅的打擊較大,此時距其中秀才已近十年,他依然一事無成,最後在文徵明的勸說下決定參加科舉考試。但唐寅平日放蕩形骸,且非常傲氣,再加上許多人嫉妒唐寅才氣紛紛進讒,使得唐寅的科舉之路非常不順,雖然在文徵明父親幫忙疏通關係的情況下考取鄉試第一名,但後來參加禮部會考是被捲入科場舞弊案,難忍其辱,從此一蹶不振,生活糜爛,整日出沒煙花場所。
此時的唐寅靠賣畫為生,也是生活所迫,什麼樣的訂單都接,這樣是為什麼在明四家當中數唐寅繪畫面貌最為多樣,且樣樣精通,就連宮姬仕女圖圖也毫不避諱,這種題材對於沉迷女色的他來說也駕輕就熟,有時候不得已他也會接受春宮圖遮掩更多訂單,所以整體來看,唐寅的繪畫格調不高,這一點也影響了其在藝術史上的地位。
唐寅後半生過的相當悽慘,他的藝術跟他的經歷密不可分,雖然有些題材比較俗,但是唐寅的技法卻很少有人能及,尤其是人物畫。即便多難後科考舞弊案水落石出,唐寅清白,但此事對其一生的影響已經無法改變。
-
5 # 生猛歷史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江蘇吳縣人,是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因為周星馳的電影而人盡皆知,但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真是如此嗎?
我們首先來看看真實唐伯虎的身世。唐伯虎本出身於富貴家庭,天資聰穎,本來前途不可限量。24歲那年,家裡的頂樑柱唐父去世,唐家由盛轉衰。27歲,唐伯虎重整旗鼓,參加了科舉,並一舉奪得鄉試第一名。沒想到進京會試後,竟然因為“會試洩題案”受到牽連,不僅仕途失意,連妻子也離他而去。而立之年的唐寅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開始用浪子形象偽裝自己,行走江湖。
才華橫溢,放浪形骸,自稱“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有很多花邊新聞。例如《唐伯虎全集》記載道,“伯虎應試南都,偶因出遊,見樓上一美女,以目挑之。伯虎亦致殷勤焉。美人者,某使女也,……”。又《風流逸響》說:“金陵有一詩妓,慕六如而未識。六如一日故衣敝裘,作落魄寒酸狀,突過其舟。妓憑欄含笑,略弗為禮,……”這些曖昧的描述,為後世留下了風流才子唐伯虎的印象。明末的通俗娛樂讀物《焦窗雜錄》,更是用想象力發揮出唐伯虎為了秋香入府為奴、最終抱得美人歸的傳奇姻緣。
花邊新聞多不勝數,唐伯虎的真實生活卻是愈加失意。他曾被寧王朱宸濠曾重金禮聘,一度重燃信心,卻在不久後發現自己只是寧王在謀逆之前做姿態的一個棋子,失望的他最終透過裝瘋賣傻離開了寧王。從那以後,唐伯虎應該是對官場徹底失去了想法,他在自己的桃花庵別墅頹然自放,以詩書酒畫聊度餘生,晚年皈依佛法,號六如居士,終年54歲。
-
6 # 巫女阿滿
玩世自放,受棄於時。
乾隆四年,張廷玉的《明史》完稿,唐伯虎也有了官方定論。
在列傳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的五十多位名士中,
排行倒數十六,其友祝允明列於其前。
時人對他的評價,遠沒有現在這麼高,至於後來他被怎樣編排怎樣名滿天下,那又是另一回事。
而真正的他,一生基本上都是不合時宜。
唐伯虎是一個自負才氣狂放不端的人,一個痛苦的人,一個經歷許多依舊沒有被磨平稜角的人,正如他與好朋友文徵明鬧矛盾時所寫的:
寅束髮從事,二十年矣,不能剪飾,用觸尊怒,然牛順羊逆,願勿相異也。唐伯虎的優缺點,他身邊的聰明人看得很清楚。公元1498年的唐伯虎,一不小心就考上了個解元,向世人展現了他那令人豔羨的天才。
所有人都在祝福他,但是有兩個人並沒有千人諾諾。
文徵明警告唐寅:
“家父說以子畏你的才華,會試高中並不難,然而你為人輕浮,行事衝動高調,還望你內斂持重,以免貽誤自身。”
(子畏之才宜發解,然其人輕浮,恐終無成;吾兒他日遠到,非所及也。)
就連與唐伯虎極為親近的祝枝山也有撂下狠話:
“夫謂千里馬,必朝秦暮楚,果見其跡耳。非謂表露骨相,令識者苟以千里目,而終未嘗一長驅,駭觀於千里之人,令慕服讚譽,不容為異詞也。”
大意就是,千里馬不只是表面,更要觀其骨相氣質,希望子畏你收斂張狂,磨礪心性。
不過這時候的唐伯虎怎麼會聽得進去呢。
後面的科舉案大家都熟知,這裡且省去,但是要注意一點,這不是唐伯虎第一次吃性情的虧。
1497年,唐伯虎參加提學考試(會試前的選拔考試)時就險些斷送前途,幸虧文徵明的父親文林對唐伯虎這個後輩十分欣賞,拜託當時的蘇州知府曹鳳去說情,再加上名士沈周、帝師吳寬也暗中出了些力,主管考試方誌才對唐伯虎進行了“錄遺”。
可以說,唐伯虎在舞弊案以前並沒有真正吹過什麼虧,即便偶有危機也有吳中這幫名士替他擺平。
科舉案後,他出去旅遊了一通,再回蘇州時一樣是繼續流連歡場,身為朋友的文徵明忍無可忍,寫文規勸。
唐伯虎不領這份情,他回覆了信,正是那篇著名的《與文徵明書》。這篇文章氣勢囂張,言辭尖刻,十足與文徵明決裂之勢,他說“我自成年以來,便是如此,已無法更改性格,你看我不順眼就不順眼吧,就這樣。”
這就是他對自己的態度。
很多人覺得科舉案後,他看開了,已是通透瀟灑,其實不然。
要不然哪有後來去南昌那回事。
唐伯虎許多畫作的落款都是“白虎”。
白虎星,是兇星,煞星,妨礙一切親近之人,他卻以此為名,心中憤懣痛苦可想而知。
他這一生經歷了太多死別。
父母,兒子,妹妹,徐氏,九娘....
少年失怙,中年喪妻,晚年喪子他竟一一遇到,他恨天不公,也恨自己,“難道我真的是白虎星轉世嗎?”
由此可見,他是很在意這些事情的,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曠達。
再說唐伯虎的詩,他的詩,喜歡的人很喜歡,但也有很多人瞧不上。
要談唐伯虎詩的好與壞,可以單獨開一篇長文了。這裡我們只談一點,就是唐伯虎對自己詩文的態度。
唐伯虎自己說,“後世知我必不在此。”
確實,後世看重他的,不是他的文章,而是畫作。王世貞就誇他“畫品高甚,在五代北宋間。”
其它名家的稱讚,更是不吝溢美之詞。
唐伯虎泉下有知,亦當有所寬慰,後世知你,果然在畫。(此處的後世,不是戲劇電影為他博得聲名的後世)
嘉靖二年的冬夜,他掙扎著拿起桃花籤,提筆寫道: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
7 # 妙筆談文史
有關唐伯虎的影視作品很多,比如說星爺的《唐伯虎點秋香》和黃曉明十分經典的《金裝四大才子》等等。
這些作品中唐伯虎基本是風流瀟灑,英俊倜儻,仕途順利的形象,所以大眾都以為他是一代天驕。
可惜現實中的唐伯虎與影視劇的形象截然相反,讓人十分心酸。
25歲前的唐伯虎與影視劇的形象還是比較符合的,他才華橫溢,一時間轟動蘇州。
家中還有嬌妻徐氏,溫柔體貼,感情甚好。卻不料兩年時間內家道中落,父母妻兒和妹妹都相繼離世,獨留他一人在這孤清的世上。
後來唐伯虎就在好友祝枝山的幫助下參加科舉,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寅一出手就是應天府鄉試第一。
本來前途大好,卻被牽入“科場案”下獄,之後被罷黜為吏,從此生活軌跡便完全與幸福生活脫節。
自命清高的唐伯虎認為這對做小吏對他是一種恥辱,所以離開監獄後立馬辭去了這份活計。之後名震蘇州的才子便到街上賣畫為生。
四十歲的時候唐伯虎被招入寧王府做謀士,唐伯虎以為自己的人生要迎來轉機了,卻沒料到是他最大的厄運。
原來這個寧王圖謀不軌想造反,但是得知了訊息的唐伯虎是不可能活著離開寧王府的。
於是他為了讓寧王放他離開,便開始裝瘋,甚至脫光衣服在街上裸奔。雖然最後寧王放他離開了,但是唐伯虎卻也失去了他的引以為傲的自尊。
從此唐伯虎便一蹶不振,每日縱情聲色,而賣畫根本不能維持他的生活了,最後在貧困潦倒中死去。
他死前留了一首詩,可以看出他的生活確實十分痛苦“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唐伯虎的悲劇是天災,也是人禍。後人們太過同情他所以才在影視劇中為他塑造了風流才子的形象,也算是圓他一個美夢吧。不過我們還是願意相信,唐伯虎是星爺電影中那個瀟灑不羈的才子,不是嗎?
-
8 # 皇帝不稱朕
唐伯虎,是才子,而且是大才子。
何以見得呢?僅舉一例。
眾所周知,唐伯虎長於書畫詩,是一位藝術家。然而從藝者縱情想象,放浪形骸,不拘禮法,更不願受世俗的約束。自然,伯虎對科舉和做官是沒有太大的興趣和激情的,也不耐煩去讀“場屋之書”。
忽然有一天,他“醒悟”了,覺得應該參加科舉考試(畢竟中國的文化和世俗環境,是隻有做官才叫出人頭地)。這要擱一般小才,這麼大個彎子,很難轉過來。可伯虎是大才嘛,跨界算什麼?當他決心出世入仕時,so easy!迅速通關,過關斬將,不僅很快中了舉人(范進可是多年不中,一中就瘋,可見中舉不易),而且還是全省第一名(省試第一稱解元)。您說,他這個“江南第一才子”,可是自吹的?
然則高才多有三個通病,不容易躲過:
一是易遭人嫉,
二是命運多蹇,
三是行為難檢。
唐伯虎雖然加入了科考的隊伍,到他沒能適應“新環境”而做徹頭徹尾的自我改造,便註定了後來的悲劇。
人嫉妒,沒辦法,木秀於林,風必吹之,只好從心態上做工夫。可是嫉人者不僅在心裡暗暗地嫉,他們還會付諸行動,予“秀者”以實際的打擊。而這時,高才者小心謹慎行事就很重要了。
可是呢,才子們往往對此又甚為疏忽,說話做事,一貫的不夠撿點,很容易讓人抓住把柄。唐伯虎去北京參加會試,與富家兒的交往,便是不檢,結果被牽連進科場作弊案,功名遭到褫革。
像唐伯虎這麼大名氣的才子,在官場是個另類,官場便格外不容他,將他痛貶為吏。這其中很難說沒有“嫉”的成分,也牽涉到複雜的人事關係,然經此一挫,伯虎便終身不可再起了。
而科場失利的唐伯虎,從此愈加鄙薄功名利祿,一生唯詩酒書畫與美人,他和李白同道了!如此,才子才不“寂寞”,傳萬古不滅名。而那些官場得意者,又還有幾人被人記得呢?
或許,隔絕於官場之外,對伯虎倒是大好事,不然世上多一個成功的官員,卻少了一個難得的多情才子!
(唐伯虎創作的“文人畫”,這幾位美女中,可有秋香姐姐?)
-
9 # 物道之華
說到“唐伯虎點秋香”,總會想起周星馳電影裡那個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左擁右抱,眉飛色舞,談笑間妙筆生花,儼然是個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
可歷史上的唐伯虎,卻比電影裡倒黴一百倍。
誤交損友導致當官無望,被老婆拋棄、被反派王爺逼得裸奔、窮得三餐都吃不飽……
但喜歡他的人,卻還是喜歡他的才華心性,他也一次次對命運絕地反擊。
每個有過少年心性的人,都能在唐伯虎身上看到自己。無論命運如何不公,依然執筆走天涯,倚門是少年。
▲ 唐寅,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
唐伯虎從小天資聰明,因為祖上從沒出過讀書人,全家人都指望他讀書做官,不讓他做其它事情。
於是他整個童年都泡在書堆裡,出眾的才華,使他慢慢長成了一個清高自許的少年。
這樣的少年一開始總是傲嬌的,不討喜的,但總能交到最好的朋友。
祝枝山仰慕他,主動來交朋友,他嫌對方出身官員世家,太俗,不理睬。好在祝枝山大度,鍥而不捨,唐伯虎才敞開心扉。
後來他的圈子,也是像文徵明、徐禎卿這樣的才子,沒文化的入不了眼。
▲ 除了四大才子,唐伯虎還和沈周、文徵明、仇英組成畫家組合“吳門四家”。
▲ 明 唐寅 《事茗圖》 區域性
16歲那年,唐伯虎以第一名考入蘇州府學,聲名大噪。可他本來就對功名不感興趣,脫離家裡的管束後,他更是開始展露出自己無法無天的個性。
同學裡有個叫張靈的,跟他“臭味相投”。一天,兩個人脫光衣服在書院後的水池裡打水仗,惹來整個學堂的學生參戰,氣得老先生拿鞭子跑來抽人。
到了下雪天,他們就打扮成乞丐,敲鼓唱歌,討錢買酒到野寺裡偷喝。不小心被抓現行了,就笑著打哈哈,事後屢教不改。
想起讀書時,班裡總有那麼一個聰明卻調皮搗蛋的傢伙,他們身上總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傲氣,唐伯虎就是典型。
▲ 明 唐寅 《秋風紈扇圖》
可快活的歲月在25歲戛然而止,他的父親、母親、妹妹、妻子、孩子在兩年間相繼病逝。唐伯虎不堪打擊,書也不看了,天天飲酒買醉。
幸得有好友。祝枝山不忍心見他墮落,罵道:你這樣怎麼對得起去世的父親?
像是當頭一盆冷水,唐伯虎又惱又羞,一頭扎回書齋裡苦讀。
29歲,他再次一舉奪魁,成為應天府解元。
這次成功,重新為他找回了面對生活的底氣。他不無得意地想,接下來的目標不止是考中進士,他還要挑戰天下讀書人的終極理想──連中三元。
面對志得意滿的好友,祝枝山和文徵明卻擔心起來。
他們知道,唐伯虎骨子裡戒不了驕傲心性,很容易摔跟頭。臨行送別,一再囑咐他要穩重低調。
▲ 明 唐寅 《虛閣晚涼圖》
少年輕狂是迷人,但也的確容易誤入命運漩渦。
趕考路上,唐伯虎認識了一個叫徐經的富二代,二人一拍即合,吃喝玩樂同出同入,到了京城,還騎著高頭大馬,帶厚禮拜訪考官,高談闊論。
殊不知,他們的行為早就引起了其他考生的不滿。但唐伯虎對此毫不在意,因為他根本沒把會試的難度放在眼裡,更沒必要做什麼手腳。徐經拜託他為模擬題起草答案,他也順手辦了。
命運弄人。
有人將他們告上朝廷,說是買題作弊。皇帝震怒,沒收了兩人卷子,並將他們抓進監獄打得皮開肉綻。一時間,“唐伯虎徐經作弊案”鬧得天下皆知,再也說不清白。
唐伯虎尊嚴掃地,人生從高峰跌入深淵。判官可憐他,讓他到浙江去做小吏,算是留條後路,可唐伯虎堅決不幹。
正是因為一股少年心性還在,命運越是羞辱他,他就越要跟命運對著幹,絕不合作,這是一個才子最後的驕傲。
▲ 明 唐寅 《騎驢思歸圖》
出獄後,唐伯虎回到故鄉蘇州。走在街頭,路人指著他鼻子罵,“作弊,不要臉!”昔日萬人稱羨的唐解元,今日竟落得萬人唾棄。
第二任妻子更是白眼看他,天天罵他沒出息。唐伯虎不堪其擾,寫了休書,當天妻子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士可殺,不可辱。他離開了這個曾經給他青春和榮耀的地方,到郊外建了一座桃花塢,自號“桃花庵主”,作為他對抗無常命運的堡壘。
世界如此負我,我也自有一方清淨世界,去當我的桃花仙。
▲ 明 唐寅 《松溪訪隱圖》
在這個桃花庵,不必求什麼功名,反而能重新釋放自己的天性。他常常和一群死黨在桃花樹下和歌妓喝酒跳舞,醉了躺下就睡,完全不用講什麼規矩。
沒錢買酒的時候,就用詩文書畫來掙錢。他自豪地寫道: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就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業錢。
憑著自己傑出的才能,唐伯虎在藝術之路上反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四方名士都來求他的書畫。
他為自己刻了幾個印章,一方叫“南京解元”,一方叫“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在每一幅字畫上。即使身敗名裂,天意弄人,也敗不了他的驕傲。
▲ 明 唐寅 《西洲話舊圖軸》。畫中唐伯虎與友人對坐,醉酒狂歌,月下酣眠,是他在桃花塢中的生活寫照。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城裡的縣官動了歪念,威脅他要拆掉桃花塢,除非交出字畫。
唐伯虎看著眼前這頂烏紗帽,忽然覺得有些可笑。他慢悠悠地說:且慢,大人可看得上這把扇子?一瞧,扇子上有唐伯虎的桃花,仇英的小鳥重山,徐禎卿的詩,祝枝山文徵明蓋的章,非常值錢。
縣官正想接過,唐伯虎忽然“唰”的合上扇子,往對方腦袋上一敲,說:這是金山寺高僧所贈的寶扇,敲誰誰就官運亨通!
縣令還沒反應過來,頭上又重重捱了兩下。
▲ 明 唐寅《王蜀宮妓圖》
經過這些事情之後,唐伯虎看透了官場,看破了命運。他反而有些慶幸,自己被命運折騰,一身傲氣不改,卻反而活出了自己的路數。
54歲那年,他臨終寫下一首詩:
一日兼作兩日狂,已過三萬六千場。他年新識如相問,只當漂流在異鄉。
雖然離他常常計算的“人生七十”還差了16年,可無論是得意還是失意,似乎還得感謝命運,讓他狂了傲了一輩子。
▲ 明 唐寅 《仕女》 立軸
清高就清高,驕傲就驕傲,放縱就放縱,沒有虛偽和掩飾。他情願自己一直是個不諳世事的少年。
有人說,上天給了他好牌,他卻不懂收斂,才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可我想說,命運本就不可預計,個性也不是被譴責的理由,更何況他還是一個才華橫溢,心地乾淨的人。
不管後人如何評說,只願有更多人記住歷史上這個真實的唐伯虎。
世俗要求人圓滑,低調,不當出頭鳥,聰明如他,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然而驕傲一生瀟灑一生,
才華傍身,黑白分明,看破權貴,
誰說不是一種快意與成功?
▲ 明 唐寅《山路松聲圖》
-
10 # 知了放映廳
唐伯虎的畫今天很受追捧,大家都在問為什麼。那怎麼來看唐伯虎的畫呢?
這可能要往回倒倒咱們的歷史。老祖宗的繪畫,宋代以前留下來的特別少,很多是仕女啊,大家覺得可萌可萌的那種。
到了南北宋時期開始進入成熟的,尤其是南宋的畫家在海內外是被認為最為代表性的。因為差不多距今有個800年的歷史了,所以很多都沒有儲存下來,還有被海外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收藏了,想要見到珍品很難。故宮博物院有一些,但是一般不拿出來。太脆弱了,只能嚴格保護。
宋之後的元代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宋朝很多畫家是在畫院上班的,他們屬於主流,而社會上的一些畫家的創新,被認為是一種嘗試吧。但是元朝比較特殊,很多文人不做官,隱居起來形成一個小圈子。
他們不是專職的畫家,詩書畫都有涉獵。這就和之前的上班族有很大的差別,不是宋徽宗那種宮廷風,而是更加復古,風格飄逸。比如唐代的青綠山水啊,這些畫法逐漸又恢復起來。文人畫就是這麼興起的。
到了明朝,皇帝其實也是想恢復宋朝畫院的興盛,但是呢,始終不是主流的畫派。文人畫在這個時候有很多代表畫家和作品,唐伯虎就是其中之一,也是16世紀中國畫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
唐伯虎《函關雪霽》
這段時間裡,出現了很多有名的畫家,比如文徵明、仇英。唐伯虎和文徵明的圈子關係很好,不過在那個時代他卻是個異類。
唐伯虎是天才型的人,第一次鄉試只有15歲,卻得了榜首。可惜28歲去京城趕考,發生了賄賂主考官的案子,他也牽涉其中,仕途就此報廢了。而他為了生計,不能像文徵明一樣隱退,所以只能是賣畫為生。為了忘掉痛苦,流連一些娛樂場所。文徵明也常勸他,不過效果大家都看到了。
唐伯虎《溪山漁隱》區域性
不過,唐伯虎更加被普通百姓喜歡的是他的美人圖,或許是能體現他的風流倜儻吧。
但說到技法,還是他的山水畫中能夠找到很多經過嚴格訓練才能掌握的畫法。看起來放蕩不羈,但是唐伯虎確實是有功底的。正應了那句話,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努力。
-
11 # 收了閃電俠
前言:春日下午,桃花開得正濃時,衝一杯花茶,桃花仙人在杯沿或敞懷含笑,或怡然自醉。品茶人在一杯茶的時間裡穿越了唐寅跌宕起伏的一生。
你仰頭喊桃樹上的小花貓下來時,唐子畏(唐寅,字伯虎,後改字子畏)在抬著腳尖摘桃花。
沈周《落花詩意圖》.
世道艱難,湖邊天字號的肥田都找不到買家,唐寅的山水畫更無人問津。米缸裡三天前就沒米了,他看著妻子在鍋灶前徘徊,聽到遠處一聲雞鳴。摘來的桃花換不來酒錢,也只能放進煮開的河水裡,就著滿心憂鬱喝下肚裡。
你抱著小花貓,衝開沁心烏龍茶。暖暖春風吹動桃花,你躺在椅子裡,貓臥在你身上。淡綠的茶水,帶著花香,回味甘甜,漸入夢裡。
前天,唐寅把屋後的春筍挖出,拿到集上沒有賣掉。妻子把所有的春筍蒸了,吃到今天。他背靠著桃樹,吃著剩筍,喝著桃花水,想起那個中了應天府鄉試第一的下午。絲竹管絃、美人起舞,一杯杯酒,他彷彿醉了千百次。那年他28歲。
《自書詩詞》唐伯虎
約好的朋友將你叫醒,你給他泡了杯玫瑰紅茶,重瓣玫瑰的花香引得友人連連稱讚。杯口的卡通人物敞衣坦胸,枕手仰天。友人問是誰,你笑了,就是點了秋香的唐伯虎啊。
父母、妻兒和妹妹在同一年相繼離世。滿頭白髮的他在為妻子作完墓誌銘後,閉門謝客,夜夜苦讀。那年,他26歲,他相信人生很長,希望很多,正如28歲那年他相信自己仕途暢通。
《春山伴侶圖》 區域性
一百多年後某一天,應該也是春天的下午,馮夢龍讀著唐子畏科場案後的詩詞,想象著唐寅進京會試、陡然下獄的錯愕情形。與第二任妻子離婚、生病、與弟弟分家,三餐不繼的唐寅畫《春宮圖》為生。相惺相惜的馮夢龍筆底流瀉,風流才子笑點秋香。
《紅葉題詩仕女圖》唐伯虎
最後兩位友人如約到來,西柚白茶、桂花綠茶一一泡上。四人正湊一桌麻將,香甜氣息環繞,笑聲和著推牌聲,一圈又一圈。貓從樹下走過。唐子畏在桃樹下醒來,此刻的他不會知道十四年後的一個夜晚,大雪紛飛,他掙扎起床,聽著窗外北風呼鳴,回憶起十四年前的那個桃花正濃的下午,在桃花箋上寫下絕筆:
生在陽間有散場,
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
只當漂流在異鄉。
《秋風紈扇圖》唐伯虎
-
1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詠唐寅》
風流唐伯虎,才氣世無雙。
浮生多嗟嘆,歧路幾滄桑。
舉杯歌風月,種桃性疏狂。
回首人間事,一江逝水長。
―――肥貓作於戊戌年四月
唐伯虎,幼時家境富裕,少年才子。16歲參加秀才考試就得了第一。
19歲成婚。 25歲之時,父親去世。“父沒,子畏猶落落”,緊接著,母親病逝,妻子難產而死,兒子夭折,妹妹病逝。
接二連三失去親人,家境逐步衰敗。唐伯虎年紀輕輕就日益消沉。
在好友祝允明規勸下,他苦讀詩書,29歲參加應天府鄉試,中解元第一名,名震江南。 當地的大家閨秀何氏因慕才名,做了唐伯虎第二任妻子。
世事難料,一場無妄之災隨之而來。
唐伯虎30歲時進京參加會試,其才學得到主考官程敏政的賞識。但“徐經賄題”案發,程敏政也被捲入,牽連到了唐伯虎,因此下獄。
“至於天子震赫,召捕詔獄,自貫三木,吏卒如虎,舉頭抱地,涕淚橫集。”
科考案四方傳播,唐伯虎聲名狼籍。“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畢指而唾,辱亦甚矣!”
這場科考案打破了他的夢想,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辜負了他的絕世才華。
後雖洗冤出獄,但他的“仕”籍仍被革除,被派往浙江做小吏。唐伯虎深以為恥,棄任回鄉。可他的續絃妻子何氏鄙薄他的落魄情狀,竟離他而去。
唐伯虎心灰意冷,孤身出遊,“放浪形骸,翩翩遠遊,扁舟獨邁祝融、匡廬、天台、武夷,觀海於東海,浮洞庭、彭蠡”。
盤纏用盡,唐伯虎回鄉,家徒四壁,形單影隻,欲哭無淚。
在他最失意的時候,當年相識於青樓的紅顏知己沈九娘來到了他的身邊。 在沈九孃的鼓勵下,唐伯虎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時年三十六歲的唐伯虎與沈九娘成婚,夫妻倆以賣字畫為生,“閒來寫幅丹青買,不使人間造孽錢”。夫妻倆相依為命,以微薄收入維持生活。
唐伯虎在姑蘇城北桃花塢,蓋了間草房,名“桃花庵”,過起平淡的生活。“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家庭貧困,度日艱難,沈九娘因操勞過度,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相思兩地望迢迢,清淚臨門落布袍”、“明日河橋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遙”。
此後,唐伯虎再也沒有繼娶,他皈依了佛教,號稱“六如居士。”
1523年,生活貧艱、一生失意的唐伯虎走完了他淒涼的一生,終年54歲。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帶走了孤獨與落寞,留下了一片桃花。
《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閒。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
13 # 男人不說難
風流才子唐伯虎,三笑點秋香。江南四大才子,詩書畫一字千金,一畫難求。看上去很完美,實際上,都是演義的。真實的唐伯虎,很悽慘,如果可以做對比,我想,明朝第一倒黴蛋的評選,他可以去競選了。他是那種典型的遇人不淑,卻又擺脫不了陰影的可憐人。
唐伯虎出身商人之家,雖然不缺錢,但是地位低下,如果唐伯虎能繼承家業,相信這一輩子會比歷史上的要好的多。可惜,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天資聰穎的唐伯虎,在父親的安排下,一心只讀聖賢書。早期唐伯虎不負所望,秀才,解元,讓沒有社會地位的唐家看到了出人頭地的希望。畢竟,在明朝,還沒有像清朝時期捐錢就能過過官癮的好事。
在赴京趕考的時候,唐伯虎遇到徐經,這是他倒黴的開始。因為受徐經科考舞弊的牽連,也不管他參與沒有,唐伯虎就那麼倒黴的被牽連進去,被取消科考名次,被貶做吏。但是心高氣傲的唐伯虎並沒有去上任,從此唐伯虎算是與官場絕緣了。
不過,唐伯虎有才名,有才氣,書畫在當時小有名氣,有一段時間裡,日子過得比較充實,手頭也寬裕。修建了桃花庵,流傳的: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這個時候,應該是唐伯虎生活最美好的時候了。
不過,可惜的是,當時的寧王,在周星馳的電影裡,也有提到,寧王謀反之前,多次相邀,想請唐伯虎做他的參謀,唐伯虎在多次接觸之後,竟然答應了。可悲的是,答應了之後,以他的聰明,很快發現寧王心懷不軌,而不是電影裡的多次拒絕得以逃脫牽連。唐伯虎在寧王身邊,發現寧王的意圖之後,開始裝瘋賣傻,在做出種種不堪之事之後,被寧王厭惡,脫離了寧王,但是在寧王謀反失敗之後,這一歷史又給唐伯虎抹黑了不少。
也許是從哪個時候開始吧,唐伯虎徹底放棄了官場,專心書畫。明朝時期,經濟發展,享樂的風氣還是蠻興盛的,大家都知道的《金瓶梅》也是在那個時候流傳開的,當然,那個時候不止西門流行,還有其他小說也流行,我想,這個也是唐伯虎看透世事之後,對春宮的新的領悟吧。至少,風流才子,風流畫家,春宮畫也是他成名的一個利器。但是唐伯虎別說八個老婆了,還有秋香,這些都是後人給他新增的,認為這樣一個出名的才子,書畫那麼好,尤其是他的春畫那麼有名,應該是鶯鶯燕燕多的是,實際上,他的婚姻也是不幸的。婚姻不幸,仕途不幸,晚景淒涼。可憐的唐伯虎,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幸福生活。
說白了,懷才不遇也就算了,遇人不淑,才是可悲的開始。做了壞事也就算了,沒做壞事被賴上了,就真是有苦難言。
-
14 # 漢周讀書
唐寅,字伯虎,後改字為子畏,號六如居士、魯國唐生、桃花庵主等,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生於蘇州,父為唐廣德,母丘氏。
唐寅才華橫溢,精通繪畫、詩歌、書法等諸多才藝,是明代著名的畫家、詩人、書法家。
唐寅的父親唐廣德年輕時也喜歡繪畫,與文人交往,後因家道中落,就在姑蘇城吳趨坊皋橋開了一家酒店,維持生計。
唐寅逐漸長大,父親就不惜花重金聘請私塾教師,教導兒子讀書。弘治元年在(1488年),十八歲的唐寅與徐廷瑞的次女徐氏結為夫妻。
弘治十年(1497年),二十七歲的唐寅參加科舉考試,期間與好友張靈放浪形骸,飲酒宿妓,被提學御史方誌聞知,方誌對他們的行為十分厭惡,結果唐寅榜上無名。
當時的蘇州知府曹鳳覺得唐寅是個人才,就為他求情,方誌勉強把唐寅的名字放在了倒數第一名的榜末。
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與好友——江陰考生徐經相約到京城參加考試,兩個樹大招風的青年才俊格外吸引人眼球。
結果,考場瘋傳一條訊息——“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
本來是子虛烏有的謠言,可是朝廷為了平息輿論影響,只好把徐經當替罪羊了,唐寅受到牽連跟著吃了瓜落兒,被削除仕籍,發往小縣城任職小吏。
唐寅認為太丟人了,恥於去做小吏,憤然回到了家鄉,這一年夫妻關係惡化,最終分道揚鑣,徐氏改嫁他人。
離婚後的唐寅日漸頹廢,蓋了一間桃花塢,開始自娛自樂。
正德九年(1514年),唐寅被寧王朱宸濠招聘,做了王府的宮廷畫師。可能是過不慣王府的生活,在第二年裝瘋賣傻,才被寧王放回家。
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初二,一代才子唐寅病逝,享年五十三歲。
唐寅的和繪畫代表作留有《騎驢思歸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等,現珍藏在世界諸多博物館內。
唐寅的詩文作品有《六如居士集》,書法作品有《落花詩冊》等。
縱觀唐寅一生,他是個過於理想化的狂人,年輕時放浪不羈,中年時站錯隊伍,選錯朋友,寧王朱宸濠後來起兵造反,對唐寅不可能一點影響都沒有,富二代徐經太過招搖,結果他跟著倒黴。
唐寅晚年兒子夭折,婚姻破裂,妻子改嫁他人,可謂晚景淒涼,慘不忍睹。後世相傳“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可能就是對他年輕時那次吃花酒的望風捕影。
歷史上確實有個叫秋香的美女,此人本名林奴兒,是江南名妓,善寫詩文,精於繪畫,兩個人都先後師從於著名畫家沈周。
秋香比唐寅大二十多歲,應該是唐寅的師姐,兩個人可能都未曾謀面,不可能存在姐弟戀。
後人據此附會了“點秋香”的段子,我們都被古代文人和現代編劇給忽悠了,唐寅其實很冤枉,也很悲催。
-
15 # 高高國際
真正的異類丨才高八斗,氣衝斗牛,和妓女為伍,與和尚說禪,尋芳獵豔,叛道離經,自由自在,放浪不馴…
唐寅 | 貞壽堂圖
笑舞狂歌五十年,
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傳名字,
誰論腰間缺酒錢。
唐伯虎是真正的異類他是文章巨擘,也是風流魁首,是才情橫溢的詩文大家,造詣全面的書畫家,放言讜論的清談家,足跡遍佈江南的旅行家,同時又是放蕩不羈的浪蕩子,牡丹花下死的風流鬼。尤其風流韻事,漫傳海內,所謂“慷慨激烈,悲歌風雅,眼底世情,腹中心事”,惹得四百年來,議論蜂起。民間捧他為情聖,正史對他卻保持著矜持,好像多花了一點筆墨,就與“低俗”牽扯上了關係。因此,如何評述唐伯虎,成了考驗後代藝術史家“文心”“詩眼”所在的焦點。
“桃花塢,桃花塢,中有狂生唐伯虎”。
“頭插花枝手把杯,聽罷歌童看舞女。食色性也古人言,今人乃以為之恥。及至心中與口中,多少欺人沒天理。”唐伯虎《焚香默坐歌》中這幾句詩,是唐氏的人生宣言,也是才子的個性稟告。在這種宣言和稟告的正面宣示下,能把唐伯虎“綺羅隊裡揮金客,紅粉叢中奪錦人”的生活寫得搖曳生姿。在他人的避諱處著墨,這是法眼,是智慧,也是百世相通的文心。
作為叛逆傳統的浪漫文人,唐伯虎桃花塢裡放浪形骸的生活,無非兩點:一是肆意暢飲,杯觥交錯,長嘯高談,然後在酩酊大醉中,乘醺然醉意,作超塵脫俗的精神追求,吟詩作畫。這種起源於蘭亭的“一觴一詠”,正是江南文士特產。從伯虎詩文筆記中鉤稽出真實記載的畫面:江南細雨,僕人著煙蓑雨笠,持請帖請客,然後主客蕉窗聽雨,剝蟹飲酒,作詩論畫,座中有村學究,有老和尚。筵散夜深,“夾堤燈火掉船回”……或是面對桃花塢千樹萬樹紅灼灼的桃花,或呼朋喚友醉臥花下,或面對落英繽紛,引小僮細拾花瓣,對花流淚,感時驚心,葬於藥欄之畔,然後大家醉寫《落花詩》。“春盡愁中與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風。鬢邊舊白添新白,樹底深紅換淺紅……”就在這樣的對景生情、尋歡作樂中,他們進行藝術創作。這是一群新型市民藝術家,前代文人畫家在安靜的書齋畫案作畫的環境與他們無緣,他們習慣在酒酣耳熱、狂呼高嘯之際乘興揮毫,或幾人合作,或互相題跋,醺然醉意有助於思想出格,腕指出奇,勾勒間令人神往。
桃花塢生涯的第二件事就是和女人的過從交往。舊時代的文人士子常常在酒筵歌席與歌兒舞女檀板絲絃,酬酢過從,在放浪形骸中,滿足醉生夢死的淫慾,排遣頹唐消沉的情緒。這曾被認為是色調偏灰的“時尚”,卻是正當的。“明中葉以後,由於資本主義的萌芽和發展,出現了一股注重人的自然要求,並在某種程度上輕視有關封建道德的思潮,肯定情慾、追求個性的呼聲猶如石破天驚,風靡全國,響應四方……在這種摧枯拉朽的性放縱的快感和滿足中,人們驚訝地發現了人類的天性,一種無法抑止的天性;發現了人自身的價值,一種無可替代的價值。”
如狎妓的“山塘競渡”:畫船簫鼓,雲集紛來,觀者傾城,鬢影衣香,霧迷十里,妓女購樓臺於近水,整几案於窗邊。春秋佳日,妝罷登舟,極富煙波容與之趣。一到天暮,則繫纜登樓,燈燭飲宴,宛如閨閣,臥榻纏綿,回味悠長。“明日河橋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遙。”唐伯虎《排歌》中毫無顧忌直寫三寸金蓮在男女交歡時扮演的“舉足輕重”的角色:“第一嬌娃,金蓮最佳,看鳳頭一對堪誇。新荷脫瓣月生芽,尖瘦纖柔滿面花……”枕畔風情,描繪得淋漓盡致。
一笑二笑連三笑,唐伯虎的靈魂上九霄。無獨有偶,與唐伯虎同時代的義大利畫家波堤切利,差不多同時繪出的油畫《春》和《維納斯的誕生》,以分外直白挑逗的肉感描繪,卻預告了一個挑戰中世紀禁慾主義神學的文藝復興時代的到來,開創了人類理性新世紀。兩個對照,款曲暗通,可惜我們對唐伯虎的讚揚吝嗇了一點。
唐寅 | 山水圖 區域性
唐伯虎才高八斗,氣衝斗牛,和妓女為伍,與和尚說禪,尋芳獵豔,叛道離經,自由自在,放浪不馴,封建衛道士自然要皺眉頭吐舌頭。唐伯虎這一叛逆心性何所由來?
唐伯虎為得風氣之先者。明中葉資本主義經濟在蘇州地區迅速發展,儒教禮制逐漸被冷落,這種思想解放的局面帶來了人的覺醒。唐伯虎出身於小商人家庭,最早感受了這種流風的浸潤。此外,傳統士大夫階層的狂士性格,從他之前“縱酒昏酣,遺落世事”的阮籍、嵇康,他之後狂悍自殘的徐青藤,“歸奇顧狂”的歸莊、顧炎武,以至狂歌當哭的金聖嘆,真可謂叛逆心性,一脈相承。
養成伯虎心性的還有他的個人遭際。唐伯虎才高氣傲,本就“愚頑不讀文章”,好古文而遠經義,雖經不住“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的名利誘惑,讀經趕考,且高中解元,名震天下,但迅即捲入科場舞弊案而身陷牢獄,徹底斷絕了功名仕進之想。
淡泊無心,天性使然是唐伯虎心性自在的源頭。他有首詩:“十朝風雨苦昏迷,八口妻孥並告飢。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記錄了他晚年真實的人生。唐伯虎並不如我們想象的富足,晚境寂寞清貧。長期以來,人品、藝品的平衡木,讓藝術家走得太累。唐伯虎的可貴在於遭受許多困苦坎坷而瀟灑依舊。他留給後世的不是辛酸的眼淚,而是俊逸的微笑——一個索性從人品、藝品的平衡木上跳下來,醉臥在桃花塢中的真正的藝術家的微笑。唐伯虎的人生及其態度,滲透了佛門“四聖諦”之一的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離苦而得樂,折射出灑脫睿智之光。這種唐伯虎風情充滿了禪學的魅力,它與“樂聖”貝多芬情感的動人本質有相通之處。貝多芬一生磨難,雙耳失聰,卻創作出驚世經典,儘管他聽不到那令人陶醉的音符和雷鳴般的知音掌聲。他說:“在天堂,我能聽到一切聲音。”心靈分外平靜。唐解元的微笑風流,就有這樣一種醇實內涵。在他身上,禪學、美女、文章、丹青交織融合。文徵明有詩評他道:“居士高情點筆中,依然水墨見春風。前身應是無塵染,一笑能令色相空。”這是由土木形骸包裹的冰雪精神,是唐伯虎心性的厚度所在。舍此,驚世駭俗的風流就真是“輕薄桃花逐水流”了。
百代之後,地下的伯虎可曾聽到人間文心融通的知音否?
唐寅 | 空山長嘯圖
粉墨皮黃敷演著唐伯虎的絕世傳奇。我們能在摩挲民族古籍的生涯中發現唐伯虎像蘇東坡、徐青藤、鄭板橋一樣,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人物,他們都才華蓋世,是少見的詩、書、畫通才,卻都是未能見容於當世的狷介疏檢之士。他們的感情和理智經常失去平衡,大都招致物議甚至牽陷災獄,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中國民間頂禮膜拜的大才子真英雄。沒有什麼人有唐伯虎這樣多的勾欄瓦舍的傳奇彈唱,沒有什麼人有唐伯虎這樣多的閭巷樂道的故事傳說。放下窮研經史子集灰塵的千鈞之筆,俯身於民間的評話、彈詞、小說、雜劇、傳說、故事、筆記中鉤稽一個活脫脫的唐伯虎。就像陳寅恪從彈詞評話裡寫出一本皇皇鉅著《柳如是別傳》一樣,一個是從評彈曲藝裡直接塑造震爍古今的名妓,一個是從故事傳說裡款款站立、風流蓋世的才子。
沉吟聆聽盛況空前的虎丘山曲會,徘徊月落烏啼、漁火閃爍的楓橋,醉臥瀝瀝春雨輕敲篷艙的太湖畫舫,狂呼豪飲、市樓櫛比的金閶銀胥……只能崛起這樣屬於民間的市民藝術家;同樣,在一河脂粉、兩岸笙歌、山溫水軟、風月撩人的秦淮河,在水波盪漾、遊船數百、清曲麗詞、十番鑼鼓、槳聲燈影、聲光繚亂中,在豪邁者令人吐氣揚眉、悽婉者足以銷魂落魄、知音者酒闌傾慕再三的勾欄買醉畫舫逐春裡,也只能崛起這樣鼓盪底層脈動的市民藝術家。這一環境中崛起的市民藝術家,也一定要靠帶著歷史信風氣息和當年吳儂軟語聲調的曲藝彈詞,靠帶著曲巷百姓口耳相傳的故事傳說來添枝加葉、溢彩流光,才能血肉豐滿,風采卓然,神韻特出。邵毅平先生曾指出:“唐伯虎一生的主要意義,在於他敢於坦率地追求一種更為自由、更為真誠的生活,他已經達到了封建時代中只有很少數知識分子才能達到的精神高度,至於他的功名是否大,著作是否多,詩畫是否工,那都是次要的問題了。”民間激賞的一代士人對自由的狂熱嚮往,是其靈魂的欣悅和心智的快意,這是其書畫文章不可比擬的寶藏。
滄海桑田,歲月輪迴。當年唐伯虎鄙夷的科舉功名、禮教羈絆,又換了一個方式在我們這個社會的潛隱血脈中衝撞奔流。
本文摘自《唐伯虎畫傳 : 他在繁華中獨自前行》序言
《他在繁華中獨自前行:唐伯虎畫傳》
陳書良 / 著
陳書良
陳書良,湖湘書香世家,著名學者,當代學術帶頭人之一。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為省文史館館員、湖南商學院中文系主任、教授。陳書良教授精通古典詩詞,對古代人物掌故如數家珍;他以古樸典雅的文字,描畫出品鑑與美學的國學世界。其作品多由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嶽麓書社等名牌學術出版社出版;陳書良對於《文心雕龍》的著作與見解經在日本稱為“陳學”,陳是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學者,亦是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指定專家作者。
-
16 # 葦說定製化運營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他明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詩人。
歷史上的唐伯虎一生仕途坎坷,生活貧困悽愴,但在後人的印象之中,他卻是一個風流倜儻的公子哥兒,然而,在其風流倜儻的背後,更直擊人心靈的應該是他那悲情的一生。
唐伯虎早年隨沈周、周臣學畫,宗法李唐,融會南北畫派,他的作品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在詩文上,唐伯虎與祝允明、文徴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繪畫的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
唐伯虎生於明朝中末時期,此時的大明王朝是內憂外患,民不聊生,而大才子唐伯虎也不例外。
傳說裡是唐伯虎家大業大,揮金如土,然而事實上恰恰相反,他不但是貧困潦倒,親人相繼去世卻無錢安葬,而且幾次自殺未遂。正如《唐伯虎點秋香》中9527說的那樣,唐伯虎堪稱是慘絕人寰。
唐伯虎一生娶了兩個妻子,第一個妻子因為難產而死,第二個妻子在他仕途失意時,捲了家產棄他而走。唐伯虎的一生中還有一位紅顏知己,據說是位風塵之人,名字叫沈九娘,就在唐伯虎最困難的時候,沈九娘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慰藉了他。但不幸的是,沈九娘也是位苦命之人,早早的就因病而逝了,這令唐伯虎十分悲痛,萬念俱灰。
然而,民間卻有人杜撰說唐伯虎娶了九房妻妾,八位表妹加一個秋香,這當然是純屬虛構。試想,一個連吃飯都不飽,生病都看不起大夫的唐伯虎,又如何能娶得起9房妻妾呢?也可能是後人對這位苦命才子的一個美好祝願吧!
唐伯虎自從仕途失意之後,他一度以“酒仙”李白為榜樣,常常酗酒,使得他在晚年時期身體每況愈下,在身體狀況不好的情況之下,他也難以工作,所以生活十分窮困,常常借錢生活。
在此期間,他曾寫了一首《七十詞》來自嘲: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了。算來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
然而,唐伯虎並沒有撐到七十歲,公元1532年,唐伯虎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享年54歲。唐伯虎去世時,家中一貧如洗,經濟十分困難,最後還是他的好友祝枝山慷慨相助,將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在華府中,9527那樣對待祝枝山,就顯得有些不厚道了)。
至於唐伯虎的那些珍品字畫,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並不值錢,唐伯虎曾親口對朋友哀嘆道“上好良田無人買,誰肯購我畫中山?”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出穿”
唐寅,唐伯虎
小時候看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看張家輝的《金裝四大才子》
印象中的唐伯虎,猶如電影電視劇中一般,風流倜儻,才華橫溢,妻妾成群,腰纏萬貫,天天與才子佳人們飲酒做對,好不快活。
結果呢,大了之後瞭解了那個歷史上真正的唐伯虎,窮困潦倒娶兩妻,一陣心酸。
回覆列表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唐伯虎給人留下的就是一位才華卓著、風流倜儻、縱情山水的瀟灑公子哥兒形象,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世的人們似乎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了唐伯虎風流成性的評價之中。然而,真實的唐伯虎卻並不是像影視劇中所描述的那般,也不是像人們所津津樂道傳頌的那般是一個妻妾成群、腰纏萬貫、荒唐風流的富豪。實際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歪曲了唐伯虎的本來面目,也可以說是杜撰,或者說是給名人制造緋聞,真實的唐伯虎的確很有才華,但他卻並不風流,而是一個悲情才子。他仕途受挫,窮困潦倒半生,妻子棄他而去,紅顏知己又先於他香消玉殞,最終他在孤獨與貧困中終老一生。
歷史追蹤
唐伯虎,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公元1470年3月6日),死於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公元1524年1月7日)。出身商人家庭,父親為唐廣德,母親是邱氏,自幼聰明伶俐,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16歲參加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他的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而家境也從此衰敗下去,後來,在好友祝允明的規勸下苦讀詩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後,心態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對仕途心灰意冷,後期以賣畫為生。正德年間曾應寧王朱宸濠的邀請赴南昌為其效力,但後來卻發現寧王有不軌之心,於是裝瘋賣傻,而後離開了。唐伯虎晚年生活十分窮困,有時甚至依靠朋友的接濟生活,54歲即病逝。
解讀真相
那麼,我們為什麼說唐伯虎的一生充滿悲情呢?
1.科場舞弊,絕望仕途
上文中,我們說唐伯虎在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解元”是中國唐代對鄉試第一名的稱謂),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可謂是人生得意。然而,在他得意之時,人生的挫折也相對伴隨而來。
在唐伯虎參加鄉試時,文章寫得非常出眾,當時的主考官梁儲對其十分欣賞。後來,梁儲拿著唐伯虎的文章給禮部侍郎、學士程敏政欣賞。程敏政讀完後也覺得文章寫得十分精彩。而趕巧的是,在朝廷舉行的會試中擔任主考官的官員也正是程敏政。唐伯虎與江陰富商的公子徐經一同赴京趕考,兩人多次前往程敏政家去拜訪。然而,徐經卻趁此機會收買程敏政府上的家童,考試之前就得到了會試的考卷。然而,巧合的是,那一年會試的題目出得極為冷僻,除了唐伯虎與徐經兩人之外,考生們都難以答出考題。據說,程敏政拿到這兩份出色的答卷時,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句:“這必是唐寅與徐經的。”結果,這句話被一些平時忌恨程敏政的人們聽到,於是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洩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皇帝聽後大怒,將程敏政、徐經和唐伯虎打入大牢。徐經入獄後經不起嚴刑拷打,招認買通程敏政的家童洩題一事,並說將竊取試題洩露給了唐伯虎。後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自己的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將程敏政和唐伯虎釋放出獄。唐伯虎出獄後,被謫往浙江為小吏。然而,唐伯虎感到十分不恥,於是沒有上任。而在此時,本以為可以飛黃騰達成為官太太的妻子一聽說此事,希望落空,與唐伯虎大吵一場,拂袖而去。
不利的事情總算是過去了,但這件事在唐伯虎心中留下了長久的印記,他對仕途感到十分絕望,遂決定將自己的後半生寄情山水,遊歷名山大川,決心以作詩文書畫終其一生。
2.半生癲狂
正德九年,明宗室寧王朱宸濠以高薪聘請唐伯虎到南昌為其效力,寧王的此舉喚起了唐伯虎進取的一點政治理想,於是唐伯虎前去為其效力。然而,令他想象不到的是,寧王之所以以優厚的俸祿聘請他,並不是因為他不可多得的才華,而是為自己以後的謀反網羅人才。此時,唐伯虎意識到,自己無論怎樣也不能捲入這場政治鬥爭中,弄不好會成為殉葬品,於是,在別無他法之下,唐伯虎開始裝瘋賣傻,露其醜穢,寧王不能忍受自己招來的人才竟如此粗俗不堪,於是,便將他解僱了。終於,唐伯虎逃脫了這場鬥爭的旋渦。
優厚的俸祿不能拿,唐伯虎沒有其他謀生之路,最終還是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靠賣字畫為生。依靠自己的才子之名,字畫也能賣得好價錢,小有積蓄的唐伯虎此時在一個山水秀麗的地方蓋起了一座簡陋的棲身之所——桃花塢。
3.唐伯虎並非妻妾成群
唐伯虎一生僅娶了兩個妻子,第一個妻子因難產而死,第二個妻子棄他而走。他的一生中還有一位紅顏知己,名字叫沈九娘。
就在唐伯虎最困難的時候,沈九娘在精神上慰藉了他。但不幸的是,沈九娘早早病逝,這令他十分悲痛。然後,民間有人杜撰說唐伯虎娶了9房妻妾,這純屬虛構。試想,一個連吃飯都成問題的人又如何能娶得起9房妻妾呢?
4.在孤獨和憂鬱中死去
自仕途失意後,唐伯虎一度以“酒仙”李白為榜樣,常常酗酒,使得他在晚年時期身體每況愈下,在身體狀況不好的情況之下,他也難以工作,所以生活十分窮困,常常借錢生活。在此期間,他寫了一首《七十詞》: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了。算來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
從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唐伯虎對其一生的感悟。然而,從這首略有哀嘆的詩中,我們更能體悟到一直以來被後人冠以“風流才子”之稱的唐伯虎一生究竟是悲哀還是風流?
唐伯虎晚年精神空虛,篤信佛教,以尋找精神寄託。公元1532年,唐伯虎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享年54歲。唐伯虎身後很蕭條,家中經濟十分困難,還是他的好友祝枝山慷慨相助,將其埋葬在桃花庵附近。
歷史上的唐伯虎一生仕途坎坷,生活貧困悽愴,但在後人的印象之中,他卻是一個風流倜儻的公子哥兒,然而,在其風流倜儻的背後,更直擊人心靈的應該是他那悲情的一生